第十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二)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二)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0-03 11:23:24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二)
1.由c=,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2.某热水器内装有100 kg的水,将这些水从20 ℃加热到70 ℃,水吸收的热量为[已知c水=4.2×103 J/(kg·℃)] ( )
A.2.1×106 J B.2.1×107 J
C.8.4×106 J D.8.4×107 J
3.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1 kg水温度从50 ℃降低到20 ℃,放出的热量是 ( )
A.4.2×103 J B.8.4×104 J
C.1.26×105 J D.2.1×105 J
4.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
B.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3∶2
C.加热相同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
D.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时,B吸收热量较多
5.(2023·大庆中考)“早穿皮袄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是对大漠气候的生动描写,而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则不大,这是由砂石与水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已知砂石和水的比热容之比为1∶4,砂石和水的密度之比为3∶2。当相同体积的砂石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6. (2023·龙东中考)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使用相同的热源为其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甲、乙两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则 液体升高的温度较多;两者比较, 液体更适合作汽车的冷却剂。
7. (2023·怀化中考)如图所示为冬天人们常用的电热水袋,使用十分方便,充电加热后,能够放热较长时间,其内部液体主要成分是水,是因为利用了水的 较大;若该电热水袋装有1 kg的水,充电加热后温度为50 ℃,使用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到20 ℃,则此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 J。[c水=4.2×103 J/(kg·℃)]
8.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第6 min时的内能 第8 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 倍(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和吸、放热功率不变)。
9.用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200 g的沙子和海水加热,并绘制出沙子与海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像。其中 图是沙子吸热升温的图像,理由是沙子的比热容较 ;若加热2分钟,沙子和海水吸收的热量相等,根据图像计算出沙子的比热容是 。[海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
10.(2023·聊城中考)食物也是一种“燃料”,释放化学能的过程不断地发生在人体内,提供细胞组织所需的能量。人体摄入的能量(营养师常称之为热量)过多或过少,都有损于健康。
(1)某种油炸食品,每100 g可提供的能量约为1.26×106 J,假设这些能量全部被质量为5 kg、温度为25 ℃的水吸收,可使这些水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c水=4.2×103 J/(kg·℃)]
(2)如果上述这些能量全部用于克服重力做功,则能把多少千克的物体提升10 m (g取10 N/kg)
见全解全析
11.冰熔化成水时,物质的比热容将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将一质量为m1,温度为0 ℃的冰放入初温为t0,质量为m0的水中,达到热平衡后,发现剩余冰的质量为m2,则这块冰完全熔化共吸收的热量为 (已知水的比热容记为c)。
12.厦门市万石植物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园中沙生植物区仙人掌栽植在沙地上,犹如一根根擎天柱。炎炎夏日,走进沙生区,一股热气扑面而来。热带雨林喷雾区烟雾缭绕犹如人间仙境,走进雨林倍感凉爽。请结合物理知识分析为什么走进沙生植物区热气扑面,而走进热带雨林区却倍感凉爽。
13.(2023·福建中考改编)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中:
(1)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 相等的沙子和水,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 来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作 。
(2)加热10 min后,测得水的温度如图,该示数为 ℃。
(3)多次实验后得到的数据如表,分析可得: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比沙子吸收更 的热量。
升高的温度/℃ 5 10 15 20
加热水的时间/min 2.5 5 7.5 10
加热沙子的时间/min 1 2 3 4
(4)根据实验结论推理: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更 。
14.质量为5 kg的水吸收1.68×106 J热量后,温度从30 ℃升高到多少℃ 结果分析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当时的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第2课时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二)
1.由c=,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2.某热水器内装有100 kg的水,将这些水从20 ℃加热到70 ℃,水吸收的热量为[已知c水=4.2×103 J/(kg·℃)] (B)
A.2.1×106 J B.2.1×107 J
C.8.4×106 J D.8.4×107 J
3.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1 kg水温度从50 ℃降低到20 ℃,放出的热量是 (C)
A.4.2×103 J B.8.4×104 J
C.1.26×105 J D.2.1×105 J
4.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
B.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3∶2
C.加热相同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
D.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时,B吸收热量较多
5.(2023·大庆中考)“早穿皮袄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是对大漠气候的生动描写,而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则不大,这是由砂石与水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已知砂石和水的比热容之比为1∶4,砂石和水的密度之比为3∶2。当相同体积的砂石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8∶3 。
6. (2023·龙东中考)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使用相同的热源为其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甲、乙两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则 甲 液体升高的温度较多;两者比较, 乙 液体更适合作汽车的冷却剂。
7. (2023·怀化中考)如图所示为冬天人们常用的电热水袋,使用十分方便,充电加热后,能够放热较长时间,其内部液体主要成分是水,是因为利用了水的 比热容 较大;若该电热水袋装有1 kg的水,充电加热后温度为50 ℃,使用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到20 ℃,则此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 1.26×105 J。[c水=4.2×103 J/(kg·℃)]
8.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第6 min时的内能 小于 第8 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 2 倍(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和吸、放热功率不变)。
9.用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200 g的沙子和海水加热,并绘制出沙子与海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像。其中 a 图是沙子吸热升温的图像,理由是沙子的比热容较 小 ;若加热2分钟,沙子和海水吸收的热量相等,根据图像计算出沙子的比热容是 0.84×103 J/(kg·℃) 。[海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
10.(2023·聊城中考)食物也是一种“燃料”,释放化学能的过程不断地发生在人体内,提供细胞组织所需的能量。人体摄入的能量(营养师常称之为热量)过多或过少,都有损于健康。
(1)某种油炸食品,每100 g可提供的能量约为1.26×106 J,假设这些能量全部被质量为5 kg、温度为25 ℃的水吸收,可使这些水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c水=4.2×103 J/(kg·℃)]
(2)如果上述这些能量全部用于克服重力做功,则能把多少千克的物体提升10 m (g取10 N/kg)
见全解全析
11.冰熔化成水时,物质的比热容将 变大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将一质量为m1,温度为0 ℃的冰放入初温为t0,质量为m0的水中,达到热平衡后,发现剩余冰的质量为m2,则这块冰完全熔化共吸收的热量为  (已知水的比热容记为c)。
12.厦门市万石植物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园中沙生植物区仙人掌栽植在沙地上,犹如一根根擎天柱。炎炎夏日,走进沙生区,一股热气扑面而来。热带雨林喷雾区烟雾缭绕犹如人间仙境,走进雨林倍感凉爽。请结合物理知识分析为什么走进沙生植物区热气扑面,而走进热带雨林区却倍感凉爽。
答:沙生植物区沙石多,沙石的比热容小,根据公式Q=cmΔt,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相同,沙石升温快,所以热气扑面;热带雨林区多树木植被,空气充满小水珠,在同样受热情况下,因水的比热容大,吸收热量多,周围空气升温慢,所以倍感凉爽。
13.(2023·福建中考改编)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中:
(1)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 质量 相等的沙子和水,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 加热时间 来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作 转换法 。
(2)加热10 min后,测得水的温度如图,该示数为 48 ℃。
(3)多次实验后得到的数据如表,分析可得: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比沙子吸收更 多 的热量。
升高的温度/℃ 5 10 15 20
加热水的时间/min 2.5 5 7.5 10
加热沙子的时间/min 1 2 3 4
(4)根据实验结论推理: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更 小 。
14.质量为5 kg的水吸收1.68×106 J热量后,温度从30 ℃升高到多少℃ 结果分析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当时的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
见全解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