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
1. (2023·武汉中考)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白雪温度低,内能小
B.岩浆温度高,内能大
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
D.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
2.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
A.用力搓手,手会发热
B.把冰冷的手放到嘴边哈气,手会变暖
C.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铁丝弯折处会发热
3.寒假,小明在漠北参加冬令营活动。随行老师提出,在漠北这样温度低于0 ℃的环境里,若不提供热源加热,用什么办法可以让冰熔化。结果小明用两块冰来回摩擦的方法使冰熔化了。下列成语中描述的现象与小明的方法原理相同的是 ( )
A.炙手可热 B.扬汤止沸
C.滴水成冰 D.钻木取火
4.(2023·毕节中考)2023年6月3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下列关于端午节煮粽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煮粽子的过程中,粽子的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实现的
B.很远就能闻到煮熟的粽子香味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刚出锅的粽子,不能用手直接拿,是因为粽子含有的热量太多
D.用高压锅煮粽子,利用了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
5.仔细观察图中甲、乙、丙三杯水,其中 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将甲杯与 杯中的水混合,它们之间会发生热传递。
6.小红将开水灌入暖水瓶时,发现刚盖住的瓶塞被顶起。在这一过程中,暖水瓶内的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
7.(莆田质检)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厨师烹饪排骨时,主要通过 (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改变了排骨的内能,使排骨的温度 ,从而由生到熟。
8. (2023·福建中考改编)如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 ,温度 ,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9.摩擦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业中广泛应用,焊接过程中焊接面相互摩擦,使焊接面及其附近温度升高,实现焊接。这是通过 方式使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摩擦焊接过程中 能转化为内能。
10.“热”字有多种含义,有时表示温度,有时表示热量,有时还表示内能,请说明以下例子中“热”所表示的物理量。
(1)两手摩擦会感到发热 。
(2)物体吸热温度会升高 。
(3)燃料燃烧产生热 。
(4)沸腾的水很热 。
11.炎炎夏日,在高速公路上长时间高速行驶的小轿车容易发生爆胎,请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爆胎原因 如何有效降低爆胎的发生概率
12.(2019·黄石中考)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缓慢打气,突然塞子跳起来,同时瓶内出现了“白雾”,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
A.白雾是水蒸气
B.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C.瓶内气体内能增加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13.(2023·牡丹江中考改编)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活塞压缩筒内空气,空气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内能, 能转化为 能。打气筒外壁的下部也会热,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内能。
14. (2023·仙桃中考)一颗子弹以一定的速度水平射向静止的木块(如图甲),然后子弹和木块一起以某一速度开始向右摆动(如图乙)。此过程中,子弹的动能 ,子弹和木块的内能之和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5.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座上,管中装一些乙醚,然后用塞子塞紧,把一根皮条缠在管子上,并迅速来回拉动皮条(如图所示),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请你分析一下其中的物理过程。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
1. (2023·武汉中考)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白雪温度低,内能小
B.岩浆温度高,内能大
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
D.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
2.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B)
A.用力搓手,手会发热
B.把冰冷的手放到嘴边哈气,手会变暖
C.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铁丝弯折处会发热
3.寒假,小明在漠北参加冬令营活动。随行老师提出,在漠北这样温度低于0 ℃的环境里,若不提供热源加热,用什么办法可以让冰熔化。结果小明用两块冰来回摩擦的方法使冰熔化了。下列成语中描述的现象与小明的方法原理相同的是 (D)
A.炙手可热 B.扬汤止沸
C.滴水成冰 D.钻木取火
4.(2023·毕节中考)2023年6月3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下列关于端午节煮粽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煮粽子的过程中,粽子的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实现的
B.很远就能闻到煮熟的粽子香味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刚出锅的粽子,不能用手直接拿,是因为粽子含有的热量太多
D.用高压锅煮粽子,利用了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
5.仔细观察图中甲、乙、丙三杯水,其中 丙 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将甲杯与 乙 杯中的水混合,它们之间会发生热传递。
6.小红将开水灌入暖水瓶时,发现刚盖住的瓶塞被顶起。在这一过程中,暖水瓶内的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温度 降低 (选填“升高”或“降低”),内能 减少 (选填“增加”或“减少”)。
7.(莆田质检)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厨师烹饪排骨时,主要通过 热传递 (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改变了排骨的内能,使排骨的温度 升高 ,从而由生到熟。
8. (2023·福建中考改编)如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 做功 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 增大 ,温度 升高 ,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9.摩擦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业中广泛应用,焊接过程中焊接面相互摩擦,使焊接面及其附近温度升高,实现焊接。这是通过 做功 方式使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摩擦焊接过程中 机械 能转化为内能。
10.“热”字有多种含义,有时表示温度,有时表示热量,有时还表示内能,请说明以下例子中“热”所表示的物理量。
(1)两手摩擦会感到发热 温度 。
(2)物体吸热温度会升高 热量 。
(3)燃料燃烧产生热 内能 。
(4)沸腾的水很热 温度 。
11.炎炎夏日,在高速公路上长时间高速行驶的小轿车容易发生爆胎,请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爆胎原因 如何有效降低爆胎的发生概率
答:炎炎夏日,高速公路上长时间高速行驶的小轿车,地面较热会把热量传给小轿车轮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也会产生热量,轮胎内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变大,压强大到一定程度把轮胎撑爆;降低爆胎概率的方法:①充气不要过足;②经常给轮胎泼水降温。
12.(2019·黄石中考)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缓慢打气,突然塞子跳起来,同时瓶内出现了“白雾”,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B)
A.白雾是水蒸气
B.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C.瓶内气体内能增加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13.(2023·牡丹江中考改编)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活塞压缩筒内空气,空气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做功 方式改变内能, 机械 能转化为 内 能。打气筒外壁的下部也会热,这是通过 热传递 方式改变内能。
14. (2023·仙桃中考)一颗子弹以一定的速度水平射向静止的木块(如图甲),然后子弹和木块一起以某一速度开始向右摆动(如图乙)。此过程中,子弹的动能 减小 ,子弹和木块的内能之和 增大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5.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座上,管中装一些乙醚,然后用塞子塞紧,把一根皮条缠在管子上,并迅速来回拉动皮条(如图所示),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请你分析一下其中的物理过程。
答:迅速来回拉动皮条,不一会儿,塞子将冲起,同时,管口会出现“白气”,用手摸管,发现很烫手,这是因为克服摩擦做功使管的内能增加,再通过热传递传给乙醚,使乙醚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剧烈汽化。乙醚蒸气膨胀对塞子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乙醚蒸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液化形成“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