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二、本课目标: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1)识记:明初废丞相,权分六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内阁制度的形成及其演变;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2)情感价值观:对君主专制的强化的辩证认识。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三、疑难解析 明朝内阁制与宰相制度有何不同?
内阁制并不等同于宰相制度。在权力来源上,宰相的权力来源于制度本身,而内阁的权力完全由皇帝决定;
在机构性质上,宰相属于决策机构,而内阁则是伺从供咨询顾问机构;
在决策权力上,宰相时有决策权力的,但受到一定的制约,而内阁是没有决策权力的,是附属于皇权的;
在地位上,宰相的地位较为稳固,而内阁的地位则很不稳固。
四、检测反馈
知识点1 宰相制度的废除
1.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作出的重大调整是
A.设立军机处 B.设置枢密院
C.实行一省制 D.废除丞相制度
2.“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
★3.服饰是—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1到图3
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栝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知识点2 内阁的出现
4. 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A.设立中朝 B.设立丞相
C.设殿阁大学士 D.设立军机处
5.“票拟”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中央政府行政运作的重要制度,该制度出现于
A.西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知识点3 军机处的设立
6.雍正帝为加强皇权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扩充六部 ②增设南书房 ③设立内阁 ④增设军机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④
★7.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 ( http: / / www.21cnjy.com )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8.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0.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之中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
11.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
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
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
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 位 基 本 职 权
明中叶后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五、默写要旨
背景:中国封建社会步入① 时期。
1)背景:明初袭元制,中央设立② ,朱元璋认为相权过重会妨碍皇权的集中。
2) 废除:诛杀胡惟庸为导火线,裁撤③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④ 负责。秦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皇帝集⑤ 和
⑥ 于一身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
4)。
1.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废丞相后,政务繁忙,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 。
2)过程:明太祖时,设① 作侍从顾问,但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
② 在位时,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提高,阁臣取得了③ 权;④ 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3)性质:3)评价: 始终不是⑤ ,只是供皇帝顾问的
⑥ 机构。⑦ 由皇帝决定,⑧ 依皇帝旨意而定, ⑨ 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其出现,大大加强了皇权。
2.内阁的出现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背景:清初,① 由内阁负责;军国机要,却由② 定夺;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时:设③ ,参与军机要务。它与④ 、 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3) ⑤ 时:设军机处。其特点:机构简单,机密高效,军国大事全由 ⑥ 裁决。
4)影响:提高了⑦ ;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⑧ 发展到顶峰,⑨ 得到进一步巩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3.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图1 图2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