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3 11:2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标:通过了解魏晋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第19课
【名词解释】
民族交融:各民族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在交往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接近、相互认同的过程。

从分裂到统一
前秦
东晋
376年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
对峙
淝水之战
项 目 内 容
时间、地点
目的
对战双方
经过 (成语)
结 果
战争特点
影响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383年、淝水
前秦(87万)东晋(8万)
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以少胜多
东晋胜利
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乱
阅读教材93-94页,完成表格
战前:强征各族人民,拼凑士兵八十万
战时:军队阵脚大乱,自相践踏,一溃而不可收拾
战后:迅速土崩瓦解,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
无意愿
无斗志
无认同感
根本原因:民族交融不充分,民族矛盾尖锐,前秦统一全国失败
思考:苻坚拥有80万兵力,为什么不能统一全国?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北朝政权更替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朝
北周统治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还竭力促成鲜卑人与汉人的交融,因此,国力渐渐强大。577年北周灭北齐,北方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分裂混战使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但是,由于相互征战、百姓流亡,各民族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状态,各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接触更加密切,各民族间得差异逐渐缩小。民族关系由交往、交流朝着交融的方向发展。
——朱汉国《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历史》

从改革到认同
1、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
——《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
刘、石、苻……虽曰种类不同,然皆久居中国,其豪杰好恶之情,犹与中国不甚相异。独拓跋氏,则以真胡入主中原,纯用胡俗。
——叶适《习学记言》序目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通典 边防典》
①鲜卑族内迁较晚,相对落后
②民族矛盾、社会矛盾尖锐
排斥
2、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悲平城》
材料一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收《魏书》
材料二
(1)迁都
2、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2)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
材料一 (孝文帝)“今欲断诸北语(鲜卑语),一从正音(汉语)…………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异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收《魏书》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子女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①说汉语
②穿汉服
③改汉姓
④通汉婚
认同
3、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一大批胡族社会发展达到与中原汉族相一致,在经济文化和民族习俗上都消除了差异,经过互相杂居通婚,在血统上也与汉族凝为一体,使汉族共同体有了新的发展壮大。
——冯君实《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族融合》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影响:推动了鲜卑族的汉化,减少了胡汉隔阂,促进了民族交融。
民族文化的认同

从交往到交融
生产生活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民族心理
少数民族开始过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生产
汉族学习和接受少数民族食物、服装、用具等
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内迁各族使用汉语
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1、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
民族关系的总体表现: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这一民族大融合,固然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历程,但是由于汉族接受了新的成分,因此在经济上、文化上,不但没有衰落,而且比之以前更加兴盛起来。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隋唐封建国家,就是在这种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王仲荤《魏晋南北朝史》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意义

从多元一体到休戚与共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一体。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昭君出塞
文成公主进藏
土尔扈特部东归
抗击疫情
“时尚绣娘”李利
哈广交流
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习近平
课堂小结
北朝政治和
北方民族大交融
☆从分裂到统一
——肥水之战、北朝政权更替
☆从改革到认同
——孝文帝改革
☆从交流到交融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
☆从多元一体到休戚与共
交流、交往
认同
交融
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