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西欧庄园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西欧庄园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3 12:2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西欧庄园》教学设计
教学立意
本课以贝内特《英国庄园生活》为学术基石,深度挖掘中世纪西欧庄园的丰富内涵,以书中人物“约翰·怀特”为视角,围绕“中世纪农民的一天”这一主题,构建生动而具体的历史学习体验。
教学前端分析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通过庄园生活,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要重视历史情境的创设,尽可能地还原庄园生活的原貌,了解庄园内部的经济结构、人员结构、土地关系等,由此全面地向学生展示西欧封建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教学内容分析庄园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的社会的基本经济和社会单位,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核心,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汇点。庄园的特点有三:一是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二是庄园以农奴制为基础,三是庄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从庄园的布局可发现,庄园中包含着衣食住行等多种生活要素,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从庄园的人员结构来看,领主和佃户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且具有一定契约关系的关系;从庄园的治理来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单位,庄园法庭不仅是一个司法审判中心,也是一个行政管理中心。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对于学生而言,世界史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学习领域,部分学生可能会通过影视了解到中世纪的生活状况,但是对庄园内部的具体结构、生活状况、管理等并不了解。从思维能力上看,这一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尚在发展中,因此需要直观地出示大量的图片和材料,向学生展示西欧庄园生活。
教学目标
通过识读并分析庄园布局图,理解庄园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进而认识到庄园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通过聆听“中世纪农民的一天”的故事,结合相关历史材料的解读,深入理解领主与佃户之间的社会关系,理解庄园基本特征:以农奴制为基础。(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探讨庄园法庭的审判实例,能够概括庄园法庭的主要特点,了解其作用,理解庄园的基本特征: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了解庄园特点,认识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状况,加深对西欧的经济、社会的认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庄园布局的特点、领主与佃户的关系、庄园法庭的特点教学难点西欧庄园的基本特征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8课 西欧庄园庄园布局庄园居民庄园法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中世纪农民的一天【出示时间轴】展示庄园发展历程 联系封君封臣制,理解庄园制的产生和发展。 依托专著,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庄园布局【出示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
——课本第38页相关史事【提问】结合材料,说说庄园布局的特点。【总结西欧庄园特点1】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庄园居民(一)农民的生活【出示材料】材料一:(中世纪农舍图解)材料二:教堂大钟尚未敲,农夫田间挥铁锹;一旦弥撒钟声响,齐向上帝做祷告。——摘自《英国庄园生活》材料三:材料四:【总结】中世纪农民生活清贫,整体生活水平较低,耕作任务繁重。领主与佃户【出示材料】材料一:约翰请求领主获准他接管东耕地的一块土地。领主同意了,要求约翰要承担相应的劳役。约翰欣然接受,被召上前,领主赐他一根白色木棍,作为正式授地的标志。此后,约翰双膝跪倒,把双手放于领主的双手之间,“以上帝和众圣徒的名义”发誓说,从今以后,他将从内心忠实于他的主人,并承认以农奴身份持有那块土地履行效忠义务,他的人身与财产都受到主人的保护,永远不离开庄园。——改编自《英国庄园生活》材料二:(土地关系)材料三:佃户使用领主的磨坊、酿酒机、面包炉等,都必须缴纳使用费。教会也向佃户征收“什一税”。如果佃户是农奴,负担就更重了。农奴的女儿嫁到庄园以外的人家,要缴纳一笔称为“婚姻税”的赔偿费。农奴死亡,子女继承份地,要向领主缴纳数额不菲的“继承捐”。——教材第39页相关史事【提问】结合材料,说说领主与佃户的关系。【总结】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自由农与农奴【出示材料】材料一: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教材第40页材料二:农奴的女儿嫁到庄园以外的人家,要缴纳一笔称为“婚姻税”的赔偿费。农奴死亡,子女继承份地,要向领主缴纳数额不菲的“继承捐”。——教材第39页相关史事【提问】结合材料,对比自由农和农奴的权利与义务,说说农奴的地位。【总结】人身自由受限、财产自由受限。【总结西欧庄园特点2】以农奴制为基础。庄园法庭(一)基本信息【布置学习任务】结合教材,填写空缺。(主持人、地点、内容、依据)【总结庄园法庭特点1】形式简单,只处理庄园内部事务。作用【出示材料】亨利案件、选举风波材料一:亨利没有认真收割领主土地上的小麦,被罚款6便士。——改编自教材第40页“相关史事”材料二:亨利不按规定价格卖酒,被罚12便士。——改编自教材第40页“相关史事”材料三:亨利的母牛走失了,后来在领主的牲畜栏里被发现。他要求领主归还自己的母牛,但是遭到领主拒绝。因此他来法庭申请被领主监禁的那头走失的母牛,并带了6个证人。经过在场的全体村民审议后,做出裁决,这头母牛是亨利的财产,并当面将母牛还给了亨利。——摘自《英国庄园生活》材料四:有三个本该出庭的农民无故缺席,领主宣布将对他们进行罚款。此次法庭中需要选举三位庄头,参与庄园的管理,于是它们的同伴抓住机会,立即选举他们三人为庄头;而且为防止此事引起质疑,要求管家在下次开庭中重申这次选举结果。
——改编自《英国庄园生活》【提问】结合材料,说说庄园法庭的作用和特点。【总结】作用:维护领主利益;维护庄园公共利益;规范领主行为,保障佃户权益。特点:既是司法审判的中心又是行政管理的中心。【总结西欧庄园特点3】较为独立的政治单位 识读图片,回答问题结合材料,了解中世纪农民的生活状况。结合教材,填写“土地关系”表格。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按照要求进行对比,回答问题。阅读教材,填写空缺。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通过识读地图,知道庄园布局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理解“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的基本特征,锻炼读图能力,提升归纳概括能力。通过解读图表、文字材料、人物对话等,了解中世纪农民的日常生活。通过从人身、土地、财产等角度对领主与佃户的关系进行分析,全面认识二者的关系,理解西欧庄园制是以农奴制为基础的特征,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比分析农奴和自由农的权力与义务,加深对佃户群体的认识。通过填写空缺的方式,掌握庄园法庭的基本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其特点,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归纳能力。在分析具体司法审判案例过程中,了解庄园法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西欧庄园是一个较为独立的政治单位”特征的认识。
总结提升 【出示材料】随着夜幕降临,约翰就来到离家不远的草坪。夜色中,这儿显得非常美,许多村民早就来了。不久伴随着三弦琴和管笛声,人们跳起了舞……舞步很简单,就是自然而优美的踏步,让人想起一个更加幸福纯真的时代,忘记日常生活中的辛劳与艰难。——《英国庄园生活》【提问】结合所学及材料,说说你对“中世纪农民的一天”的认识。【总结】生活辛苦,但是人们依旧乐观向上。【出示思维导图】 结合所学和材料,回答问题。回顾所学。 通过分析材料,全面了解中世纪农民的生活,感受农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根据思维导图,回顾本课知识脉络,掌握本课重点,理解本课难点。
课后活动
请从“领主”“管家”“农民”三个身份中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身份,结合本课所学,查阅相关书籍,展开合理的想象,以“中世纪XXX的一天”为题,完成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