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3 12:5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阿拉伯帝国》是初中历史(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2课,也是世界古代史篇章的最后一课。本课包含“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和“阿拉伯文化”三个子目,以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扩张、衰落为时间线索,讲述了阿拉伯地区利用伊斯兰教、政教合一的方式推动半岛统一,建立起了封建国家,再通过不断对外扩张一步一步走向强大,并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化,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情况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完成了中国史的学习,能够基本掌握历史学习的基础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书籍阅读、观看展览等方式,学生对阿拉伯帝国有一些碎片化的了解。但由于刚接触世界历史,学生对阿拉伯帝国乃至世界中古史的知识储备较少,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世界地图和时间轴帮助学生对阿拉伯帝国进行定位,梳理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时空史观;并通过展示图片、文字材料等方式带领学生感受阿拉伯文明的突出成就,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其提取关键信息和史料分析的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阿拉伯半岛地貌图,了解“新月”标志的意义和穆罕默德的故事,能够简述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认识到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中的重要作用,学会从多角度理解历史现象。通过识读阿拉伯帝国扩张形势图,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与发展,认识到在宗教、军事、政治等综合因素作用下阿拉伯帝国能不断对外扩张,培养时空观念与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资料阅读和图片释读,感受阿拉伯文化的光辉灿烂,辩证看待对外扩张带来的双重影响,认识阿拉伯帝国作为文化的吸纳者、融创者,传播者,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教学难点认识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古希腊罗马的太阳神阿波罗和古埃及太阳神拉神的图片,以崇拜太阳还是月亮这一话题引出阿拉伯地区更喜欢月亮,从而导入本课学习主题“阿拉伯帝国”。 通过不同地区对太阳、月亮有不同的崇拜这一话题为切入口,接触到本课所学的阿拉伯帝国。利于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学习新课。 利于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学习新课。
一、光明的新月——新生 出示清真寺尖塔有关新月标志的图片以及希提《阿拉伯国家通史》材料,提问:是怎样的生产生活环境使阿拉伯人喜爱月亮胜过太阳?教师讲述:阿拉伯人喜爱月亮正是因为“月亮能够使得水蒸汽凝成露珠滴在牧场上,使植物有生长的可能”,这表明当时阿拉伯人靠牧场生存,过着游牧生活。出示阿拉伯半岛地貌图,提问那阿拉伯人的游牧生活与自然地理条件有着怎样的关联?教师讲述:从地貌图中可以发现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被沙漠所覆盖,而阿拉伯的原意就是“沙漠”。地处沙漠地带的阿拉伯半岛干旱少雨,不适宜农业耕作,因此半岛居民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补充说明正是由于沙漠中牧场和水源有限,加上不同的氏族部落间有着不同的信仰崇拜,在这种多神崇拜和资源争夺下,各个部落常常展开征战,互相仇杀。于是整个阿拉伯半岛在早期就呈现出分裂动荡的黑暗局面。出示《罗马帝国的没落》材料选文,提问:有一位人物的出现给阿拉伯半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那这位人物是谁呢?引出穆罕默德,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经历。教师讲述:穆罕默德出身在麦加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母双亡,12岁就随叔父的商队来往于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地中海东岸一带,对阿拉伯人的处境非常了解。穆罕默德接触了犹太教和基督教,见多识广,喜欢思考社会与人生问题。在综合了犹太教和基督教教义的基础之上,他又结合了半岛上阿拉伯人的习惯,创立了伊斯兰教。出示伊斯兰教资料卡片,提示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补充完整。教师讲述:伊斯兰教唯一的真主是安拉,使者、最后的先知是穆罕默德,信奉者被称为穆斯林,标志是新月,经典是《古兰经》。讲述《古兰经》的由来,为研读《古兰经》具体内容作铺垫。当时穆罕默德从真主安拉那里得到启示后,就立刻口头讲述给弟子们,弟子们后来把这些真主启示汇编成了《古兰经》,因此这本典籍是穆斯林们必须阅读的经典。出示两则《古兰经》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教师讲述:第一则材料体现伊斯兰教只崇拜安拉,以一神崇拜代替原本的多神崇拜,这有利于打破阿拉伯各氏族部落之间的隔膜,共同团结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第二则材料体现出伊斯兰教提倡振济贫民,会向孤儿、乞丐和过路人等进行施舍,这可以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有利于团结人民,促进半岛统一。过渡:正是在伊斯兰教的引领下,团结在穆罕默德身边的人越来越多。但这引起了麦加贵族们的联合抵制,于是穆罕默德及其信徒迫不得已离开了麦加,迁居“麦地那”。在这里,他建立起了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穆斯林公社。提问:穆斯林公社制度有哪些要求?教师讲述:这些规章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成员,且将穆罕默德推上了最高领导人的宝座,他掌管着公社的最高权力,领导宗教、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的事务。公社成为了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接下来,穆罕默德掀起了同麦加的圣战,在630年时占领了麦加。此后,通过征讨和其他部落的妥协,阿拉伯半岛基本实现了统一。至此,伊斯兰教带给了阿拉伯人民新生。 延续导入关于日月崇拜问题,进一步思考为何阿拉伯人崇拜月亮,将信仰崇拜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知道阿拉伯半岛的地貌及气候特征,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不同人类族群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师讲述,理解早期的阿拉伯半岛在信仰和资源多重因素造就下相对混乱落后,与本课教材导入相联系,也更好适应关于“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引入。通过《罗马帝国的没落》的材料以及教师的口述,大致了解穆罕默德的生平经历,补充填写有关伊斯兰教的资料卡片,对伊斯兰教的基本情况有具体认知,能够记住重要知识点。研读《古兰经》的两则材料,通过材料分析,知道伊斯兰教的教义对于团结人心具有推动作用,这也是其能够壮大、与旧贵族抗衡的重要因素。能够从教材中寻找关键词句,知道公社制度的要求内容,能够从成员和领导者两方面分析公社制度的作用。理解“政教合一”的含义,区别阿拉伯的统治与其他地区(如中国、西欧等)的不同,具有自身特色。能够大致归纳简述穆罕默德从创立伊斯兰教到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的历史过程。 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能够从长时段地理环境入手,重视客观因素对人类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并从多角度认识阿拉伯半岛的早期情况。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历史材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历史事件梳理和表达能力。
二、宗教与帝国——双生 过渡:出示阿拉伯帝国示意图,穆罕默德时期的阿拉伯国家版图主要集中在阿拉伯半岛,而到了8世纪,疆域已经如此辽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国!阿拉伯帝国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步的?讲述哈里发对于穆罕默德统治政策的延续和发展,并持续开展对外战争。教师讲述:穆罕默德所创设的伊斯兰教,以一神教的形式团结起了阿拉伯半岛的人民,而在他去世后,国家继承者哈里发,同样集政权、君权和神权于一身,继续采用政教合一的方式来巩固统治。伊斯兰教号召穆斯林为信仰而斗争,这给予穆斯林们莫大的精神鼓舞。在宗教情怀的号召之下,哈里发能够发动民众们,展开连年的扩张战争。出示阿拉伯帝国扩张形势图,用动画演示从穆罕默德时期到四大哈里发时期乃至倭玛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时期,阿拉伯帝国疆域的变化情况。提问:阿拉伯帝国的疆域最终到达了哪里?教师讲述:哈里发对外扩张,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国唐朝边境;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在西线,阿拉伯人攻克埃及,横扫北非,在西南欧洲的战场上,阿拉伯人长驱直入,占领了西班牙,越过比利牛斯山,但最终被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挡,欧洲才没有完全沦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过渡:阿拉伯军队能如此所向披靡,英勇向前,不仅仅是凭借着一腔热血,还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出示希腊火、阿拉伯弯刀以及骆驼的图片,讲述它们对于作战的重大作用。教师讲述:在一次阿拉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交锋中,拜占廷人使用了一种能在水里燃烧的液态燃料,即希腊火,使阿拉伯人损失惨重。见此阿拉伯人也去学习制作了希腊火来装备军队,提升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同时阿拉伯人使用的阿拉伯弯刀,弯度大,韧性和硬度好,上面刻有丰富的花纹使刀刃更为锋利,是当时非常先进的武器。此外,阿拉伯人不像拜占廷人和波斯人那样骑马作战,他们充分利用沙漠作战的经验,骑骆驼作战。这样既可以随意发动进攻,又可以随时撤回沙漠中的安全地带。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阿拉伯人占领了许多地方。他们并不强迫那些被征服者必须信仰伊斯兰教,不愿意信仰的,缴纳人丁税即可。过渡:在凝聚人心的宗教、强大的军事实力、宽容灵活的统治政策下,到了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了,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至此,伊斯兰教得到了大传播,阿拉伯帝国得到了大扩张。而阿拉伯帝国对于这些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到帝国分裂后,直到现在都还有着深远的影响。出示(北非)突尼斯国旗、(亚欧)土耳其国旗和(南亚)巴基斯坦国旗,提问:国旗上的图案有什么共同点?为何这些国家的国旗上都有新月元素?教师讲述:阿拉伯帝国对这些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不仅在于政治层面,还体现在宗教文化上。直到后期阿拉伯帝国分裂后,这些新生国家的国旗上,仍然有着新月的标志,代表这些国家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对外扩张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通过教师讲述,结合相关史实,了解哈里发政教合一的统治以及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的背景。在此基础上,识读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示意图,能够辨析从穆罕默德时期到阿拔斯王朝时期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变化。能通过地图准确表述出帝国的疆界,学会对地图的标注及绘制。提高读图观察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培养利用历史地图了解历史史实的学习习惯和时空观念核心素养。通过观察相关图片和教师讲述,认识到阿拉伯帝国的强盛还依靠着强大的军事实力。通过辨识国旗,利用“新月”元素认识到阿拉伯帝国在纵向上的深远影响。 提高读图观察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培养利用历史地图了解历史史实的学习习惯和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根据补充内容,能够增加学生课外知识,拓展学生视野;以有趣的知识缓冲本课学习中段的疲惫感,并以此从更深层次理解阿拉伯帝国依靠着宗教、军事、政治等实现大扩张,提高学生发现事物内在关系的逻辑思维水平。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做出解释的能力,学会将以“新月”为例的小切口作为探索点,认识伊斯兰教的创立、发展及深远影响这类大问题。
三、璀璨的文化——创生 过渡:文明交流是相互的,阿拉伯帝国同样受到了被它征服地区的文明的影响。由于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区域在政治上实现大一统,阿拉伯帝国因此沟通了阿拉伯人所了解的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几乎世界所有主要文明, 从而实现了古代亚非欧三大洲文明的全面交流。 另一方面,位于三洲四海之地的阿拉伯人也特别乐于学习。阿拉伯帝国对教育和文化交流高度重视。出示伊斯兰教圣训的记载,要求学生分别朗读,体会伊斯兰教、阿拉伯人对教育的重视。某任哈里发还曾说过,“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提问:那为了获得知识,哈里发做过哪些努力呢?教师讲述:在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建造了囊括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业务的“智慧宫”,它是阿拉伯帝国吸纳各地先进文化的重要宝库。哈里发曾经以黄金为酬劳,招揽大量翻译人才来到智慧宫,将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出示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和柏拉图的《理想国》,说明当时人类文明瑰宝很多被译为了阿拉伯语。教师讲述:其中蕴含的先进学术成就和思想,都被阿拉伯帝国吸收、消化,传播到了各个地区。同时,阿拉伯帝国的举动,也保存了文明的火种。西欧世界由于连年混战,散逸了许多古老典籍,多亏了这些阿拉伯翻译本,欧洲文化的“断层”才得以被填补。过渡:在吸纳不同地区先进文明的基础上,阿拉伯自身文化也在创新发展。出示花剌子模、伊本·西那、《一千零一夜》的相关图片,讲述相关人物及典籍的故事。教师讲述:智慧宫里的学者、著名的数学家花剌子模,参与了简化和传播印度数字的事业;在医学上,伊本·西那的《医典》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的医学遗产,也吸收了中国、印度、波斯等国医药学的成就,汇集了欧亚两洲许多民族的医学成果,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在文学上,《一千零一夜》吸收、改造古代波斯、埃及等地的民间传说,再创造形成的。比如《阿拉丁神灯》就取材于中国,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是阿拉灯神灯里升起的巨人,想要什么,巨人都会送来,这以夸张的方式展示出遥远的东方世界的富庶。过渡:总之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文化,并影响着整个世界。此外,阿拉伯人还担当着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出示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提问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体现在哪里?教师讲述: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等,均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讲述造纸术西传的故事;同时阿拉伯人也把他们的宗教、航海和地理知识、数学、哲学等等带到了东方,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小结:作为文化的吸纳者、融创者、传播者,阿拉伯帝国不仅在文化交融中,保存了文明的重要火种,促成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大交流、大融合。也正是因此,阿拉伯帝国的魅力才能源远流长。即使在13世纪,由于蒙古人的入侵,阿拉伯帝国走向了灭亡,但它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始终被我们铭记。 通过阅读伊斯兰教圣训和教材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知道阿拉伯人重视知识和学习。通过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式来吸纳先进文化,认识到阿拉伯人作为文化吸纳者的重要作用。通过图片及相关材料,认识到阿拉伯人不仅是文化的吸纳者,还是文化的融创者,能够通过学习举例说明阿拉伯文明的创新发展,锻炼和培养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并从《一千零一夜》和造纸术的传播等故事中体会到当时中国对世界的密切影响。通过识读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能够绘制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具体内容和方向,知道阿拉伯帝国的辉煌文化成果,认识到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培养学生归纳拓展能力和时空观念。培养学生从历史发展中全面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价值观。
课堂小结 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通过政教合一的方式推动着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在他之后的哈里发们不断对外扩张征战,使阿拉伯成为了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强大帝国,这又促进着伊斯兰教的传播。同时,疆域辽阔的帝国,又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吸纳、融创,以文化桥梁的作用,让东西方文明得到了传播,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 复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增强学生对本节课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力。
作业设计
思考:同样作为亚洲国家,封建时代的阿拉伯帝国与日本的发展情况有何不同?(自选角度:地理环境、政治结构、对外关系、宗教文化等。)
资料附录
材料一: 伊斯兰教产生前的阿拉伯半岛,居民们不少信奉月神。因为“他们的生活是受月亮支配的,月亮使水蒸气凝结成慈爱的露水,滴在牧场上,使植物有生长的可能”。他们大都把月亮认作万神之首,而把太阳视为女神,是月亮的配偶。——希提《阿拉伯国家通史》材料二:穆罕默德的到来,使他们从卑贱野蛮之境跃升为“知识与光明之旗手。”对于阿拉伯人来说,简直有如自黑暗找到光明。阿拉伯人首次得到新生。——《罗马帝国的没落》材料三:除真主外,绝无应受崇拜的……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古兰经》材料四:尔等其知自所获得之无论何项战利品,其五分之一归安拉……孤儿、穷困者…… ——《古兰经》 材料五:“求学是每个男女穆斯林的天职”,“你们求学,自摇篮到坟墓”,“学问纵远在中国,亦当往求之”。——伊斯兰教圣训材料六:阿拉伯国家地貌图材料七:阿拉伯帝国示意图材料八:7-9世纪阿拉伯征服图材料九:阿拉伯扩张形势图材料十:阿拉伯帝国形势图材料十一: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教学反思
在本次《阿拉伯帝国》教学设计的实施中,我发现学生对于阿拉伯地区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转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文化价值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阿拉伯帝国军事扩张和文化交融深层影响的理解。此外,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批判性思维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未来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深入讨论,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