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3 13:0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是《走向近代》这一单元中的重要内容。新航路的开辟在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展开,为后来的早期殖民掠夺提供了条件,是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节点,本课在教材设置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课程主要包含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典型人物和路线,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课程内容清晰,环环相扣。学生情况分析知识结构:学生处于九年级上学期,经过《走向近代》这一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了解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新的需求。学习能力:学生经过两年的历史学习,已具备学习历史的基础思想和能力,具备一定的历史核心素养,知道论从史出的原则,能够从不同类型的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但不够深入、不够细致,缺乏将不同的历史事件结合比较的能力。思维特征: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性型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活跃易发散,需要创设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图片等史料,了解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必要条件。(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2.通过识读《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归纳新航路开辟的情况,通过分析比较加深认识;通过补充图文资料、视频资料,知道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基本史实(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3.通过分析文字史料和视频资料,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意义。(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感受和学习航海家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教学难点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文字资料、历史图片、历史地图、视频资料(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对比归纳法、自主学习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地理大发现纪念碑”教师设问:这是坐落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一座雕塑,请观察雕塑反映了什么?(雕塑是一艘扬帆远航的船,人们站在船头向远处眺望,前方是茫茫大海。)2.教师介绍:这是兴建于1960年的“地理大发现纪念碑”,展现了以亨利王子为代表的葡萄牙人对航海的执着。很多航海家就是从里斯本出发开始探险,开辟出一条条新航路。我们先来想一想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 1.学生观察图片,描述看到的内容。2.明确课程主题,了解葡萄牙人对探寻新航路的热情,展开思考。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以世界著名建筑导入“地理大发现”,激发兴趣,明确学习主题——探寻新航路。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原因 1.出示图片《中世纪印刷工场》《中世纪农民在耕种》,提问:当时欧洲的社会经济情况如何?(商品经济日益发达)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品主要去向哪里?(面向市场)·原因1:(根本原因)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益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2.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回顾马可·波罗来华,提取重点信息,回答问题:当时欧洲对于什么非常感兴趣。材料1:……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材料2: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多,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于是,西欧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到处追求黄金白银,形成一股贵金属热。——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3:(东方某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马可·波罗行纪》(黄金/贵金属/东方国家)·原因2:(社会因素)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3.出示图片,提问:地中海沿岸国家有何变化,传统的商路出现了什么阻碍?(1453年,奥斯曼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原因3:(直接原因)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使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价格更加昂贵。4.拓展出示材料,综合上述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新航路的开辟绝非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还有一定的宗教根源和思想根源……材料:作为炽爱神圣基督教并努力推动其发展的天主教徒,作为穆罕默德教及所有偶像和异教之敌人,国王与王后二陛下决意派臣……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宗教。——哥伦布《航海日记》(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开拓新市场。社会根源:寻金热,马可·波罗对东方财富的夸张描述。宗教根源:传播宗天主教的需要。思想根源: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文艺复兴。) 1.通过两幅图片回顾第13课知识点,回答问题,得出结论。2.阅读材料,回顾关于马可·波罗来华的内容(七年级下册《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相关史事),得出相关结论。3.观察图片,联系第10课,明确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因素。4.阅读材料,综合讲述的原因,分析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宗教根源和思想根源分别有何含义。 将历史知识相关联,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建立整体大单元观念。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和阅读史料的能力。培养通过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将学习过的历史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的意识,加强时空观念。补充说明,有利于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的理解,加强历史事件之间的连续性。
二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条件 1.提出问题:主观因素已具备,开辟新航路还需满足哪些客观条件?请学生结合教材P71内容,自主思考。2.出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分析当时具备哪些探寻新航路的条件。材料1:(相关史事)15世纪初,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一书被翻译成拉丁文,地圆学说逐渐流行开来。航海家们凭借常年的航海经验,也注意到当扬帆出海的船只慢慢隐没在地平线时,最后消失的总是桅杆,而船只归航时,又总是桅杆最先映入人们的眼帘。这说明水面在近处看是平的,但从大的范围看,应该是圆的。·条件1: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入们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地圆学说逐渐流行开来)材料2: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朱彧《萍洲可谈》材料3:中世纪地中海水手的一些航海图是最早颇准确的地图,图上清楚地标明了精确的罗盘方位及关于海岸线和港口的详细情况。——[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条件2:13世纪,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罗盘技术。材料4:15-16世纪葡萄牙宽身帆船材料5:达·伽马的旗舰索·加布里埃尔号教师补充当时的船只信息:船的载重量增加到600~800吨,多桅大船,在主桅上挂更多的帆,适应不同的风向,海上武器和战术进步,过渡到用大炮轰击敌舰。·条件3: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船的规模更大,速度更快,操纵更灵便。材料6:西欧各国君主先后支持开辟新航路,大力向海外扩张。……,也只有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才能满足开辟新航路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条件,所以开辟新航路基本上都是政府支持下的航海活动。——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一编.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条件4:政府的大力支持·条件5:有丰富的航海知识和有经验丰富的航海家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初步获取信息,得到答案,准备发言。2.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介绍自己获取的信息点。 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熟悉度,培养自主阅读并获取信息点的能力。学生发言增强其材料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与中国史的结合,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搭建新旧知识的联系。
三探寻新航路的热潮·航线 设置小组活动:阅读教材P72-73,整理下表中的信息。航海家航行时间资助国家航行路线取得的成果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1.展示《新航路开辟的示意图》,教师讲述“好望角”的名称由来:迪亚士的船队按原计划,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因遭到风暴袭击,船只漂向大海深处绕过非洲大陆,进入了印度洋。在返航途中,他们“发现”了非洲西南端的一个尖角。由于这个尖角是在风暴的作用下无意“发现”的,迪亚士称它为“风暴角”。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认为这次遭遇是因祸得福,且发现通往印度的新航路,把“风暴角”改为“好望角”,即 “能看到富庶的东方”之意。2.播放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视频,引导学生完成表格。3.出示《麦哲伦航行大事记》,引导学生完成表格。时间典型经历1519年9月20日率五艘船从西班牙圣卢卡尔港出发1520年3月在南美巴塔哥尼亚,船员发生哗变,勉强平息1520年5月一艘船在探航中沉没1520年10月在今天的麦哲伦海峡遇上狂风暴雨,历时一个多月才通过1520年11月初一艘船离开船队驶返西班牙1521年3月麦哲伦干预菲律宾诸岛内讧被杀1521年11月继续航行的船队遇到了住在当地的葡萄牙人的袭击,之后途中一艘船被葡萄牙人掠去1522年9月6日仅剩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返回,船员仅剩18 人4.再次研读《麦哲伦航行大事记》,提问:船队在航行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体现了航海家和船员的哪些精神品质?(困难:船只沉没、部下哗变、遭遇狂风暴雨、袭击、长期孤独等。精神:敢于冒险、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等) 1.学生观察图片,明确迪亚士和达伽马的航线,通过教材内容提炼表格信息。2.观看视频,了解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概况,提取信息。3.通过表格了解麦哲伦船队航行的大事件,结合教材完成表格4.学生研读表格,感受航行过程中的艰辛及航海家的精神品质。 通过表格整合历史信息,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对路线图的研读,熟悉四条航线的具体情况,培养时空观念。通过观看视频和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了解更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内容,有助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
四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影响 1.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材料1: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新贵族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材料2:1524年,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西方文明史》·积极影响1: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问:新航路开辟后,商业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材料3:非洲则贡献了甘薯、秋葵、羽衣甘蓝和咖啡。乳牛和产肉的动物——马、牛、猪、绵羊、山羊和鸡也从欧洲到美洲,使得食物和畜力的供给快速增加。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包括玉米、马铃薯、豆类、番茄、美洲辣椒、花生、树薯、番木瓜、番石榴、鳄梨、凤梨和可可等。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积极影响2: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材料4: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5:(新航路的开辟)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积极影响3: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材料6:哥伦布强迫印第安人交出他们所不能及的贡品——黄金或棉花。印第安人离乡背井,逃到该岛的内地山里去了。凡是没有来得及逃出西班牙人手掌的印第安人实际上沦为奴隶,被迫在种植园里、金矿上进行劳动。——[苏]约·彼·马吉多维奇《世界探险史》材料7:在西印度群岛,最先来的西班牙人所到之处,大肆杀戮或奴役当地的土著。而奴役只不过是慢性屠杀罢了。——布卢姆《美国的历程》·消极影响: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早期殖民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出示课后活动问题,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考。①为什么对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新航路的看法如此矛盾 印第安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环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是恶魔,应该全盘否定,因为他把欧洲强盗带来了美洲,给当地的印第安人带来了破坏和掠夺。)欧洲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个功臣。(“欧洲人”认为哥伦布是功臣,应该充分肯定,因为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把落后的美洲带入了文明时代。)②如何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评价历史事件应该本着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哥伦布远航美洲确实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但同时也应看到,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使掠夺的财富成为原始资本,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进步意义是主要的。) 1.学生分析材料,结合教材表述,得出结论并回答相关问题。2.学生结合材料,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思考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事件。 通过文字、图片等材料,使学生理解开辟新航路的重大影响,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熟悉教材中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历史解释能力。
课堂小结 学生结合图示简述本节课的内容。 通过图示直观展示本课的内容,加强各环节的联系,使学生明确。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