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3 12:1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统编版 授课题目 文艺复兴运动——探寻失落的“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立意 究竟何为人?人类自诞生起就在探寻这一问题的真谛,漫长的中世纪时期,在神学统治下,人的存在被消解。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开始了这场寻“人”的旅程。随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不断被挖掘丰富,人的形象也逐渐丰满,具备了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的人,在历史上演绎着独属于人类的光辉与色彩,直至创造整个世界。学习本节课,不仅是理解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在当时社会的重要价值,更是理解人类本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感受人的创造力,培养开拓进取的精神,践行人生价值,落实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
教学思路 【宏观设计思路及意图】基于这一需求,本节课以“探寻失落的人”为主要线索,聚焦于“人”这一核心内容,以拉斐尔的代表作品《雅典学院》为切入点,通过对画作内容、画作呈现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及创作者的人文精神的分析阐明,集中展现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发展与影响,体现人文主义的内涵与价值。【设计特色】基于探究“人”的需求,本节课采用探究活动形式层层推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各小组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与解读史料,逐步探索“人”的形象与价值,找寻“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答案。
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初步理解“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二)课程解读:1、课标的行为主体为“学生”,行为动词分别为“了解”、“理解”,行为动词呈现出递进的关系,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学生需要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本身出发,通过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分析,理解该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其对思想解放的价值。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本节课面向九年级学生,通过九年级上册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具备一定的认识,同时熟悉该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背景。本课应当注重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与链接,强化学生的纵向时间意识与宏观单元意识。【能力基础】该阶段的学生经过两年时间的历史学科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能力,初步具有透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掌握了在历史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历史解释的方法,史料阅读能力、比较分析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对提高,对历史现象有了一定的思考,对知识有较强的探索欲,但对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深层次的把握与认识。尤其是该课处于“走向近代”的单元主题中,展现了历史发展的纵向与横向规律,对学生的宏观认识与综合思维具有一定的挑战,需要在教学中着重把握单元联系。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较为抽象,该时期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转变的阶段,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带领学生阅读和分析历史材料,适时进行引导,调动积极因素,鼓励学生表达自我的见解,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促进学生对人文主义思想与思想解放运动的全面思考和深入理解。【情感态度】初三阶段的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思维活跃,对于“人”的探索这一话题具有相对浓厚的兴趣。“人文主义”的思想较为抽象,但关于人的特性却是与其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该时期学生面临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冲突,人文主义思想的探讨与研究有利于帮助他们重新审视自我、寻找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加强自我认同。除此之外,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内容分析 【宏观层面】单元间体系。本单元的主题为“走向近代”,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其上承三、四单元的世界古代封建文明,下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过渡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着重展现了从14世纪至17世纪大西洋沿岸和地中海资本主义的萌芽,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基础,欧洲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剧烈的变革。【中观层面】单元内体系。本单元总共有四课,分别为“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探寻新航路”、“早期殖民掠夺”,其内容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经济根源,而文艺复兴运动为探寻新航路奠定了思想基础,从“发现人”走向“发现世界”,构成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极大地促进了思想解放,“人”的价值被发现后,人具有开拓冒险的精神与创造力,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由孤立隔绝开始走向一个整体,客观上推动了早期殖民掠夺的展开,这些事件共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学生学习本课时,应当形成大单元的概念意识,强化“走向近代”的主题意识。【微观层面】本课内体系。本节课共有4个字母,分别为“文艺复兴”、“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这四部分内容紧密联系,共同围绕文艺复兴运动这一主题展开。第一子目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核心思想、实质与影响,后三个子目具体介绍文艺复兴运动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后三个子目的内容并行服务于第一子目。综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与神同行——神权下的人,展现中世纪时期的时代背景,探究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原因,即在黑死病的偶然与资本主义的必然中发生;第二部分:与人同行——寻“人”的先驱者,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及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探寻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第三部分:人的光辉——人类群星闪耀之时,该部分通过总结、升华的形式,凝练人文主义的内涵,展现人文主义思想对思想解放的价值;第四部分:寻人之思——人的过去与未来,该部分探讨文艺复兴的实质与影响,同时由古溯今,回归现实,感受人类创造历史的足迹,揭示人类无可替代的价值。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阅读史料、图片等资料,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历史影响,认识到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特定历史条件。(素养目标: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了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与作品,并通过分析代表人物的人文主义思想初步理解“人文主义”的发展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能够透过现象剖析人文主义思想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能够体会“人文主义”的内涵,理解人类存在发展的价值,学习开拓进取、追求自我的精神。(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分析【突破】通过小组自主探究的形式,以及展现文献史料、图片等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以及对该时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的认识。教学难点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对思想解放的意义【依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突破】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历史联系当下,通过历史文献、图片资料、地图等材料,结合画画、辩论等形式,深入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与内涵及其对思想解放的意义。
教学方法、手段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像(图片、漫画)、历史地图、文献材料(二)教学方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史料教学法、教师讲授法2、学法:史料研读法、对比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板书设计 主板书:副板书: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2min 一、营造氛围,过渡导入(一)一幅五百年前的壁画:【教师活动】“同学们,跨越时空的距离,我们一起来到意大利的梵蒂冈,欣赏一幅五百年前的壁画——《雅典学院》”。【材料】《雅典学院》的介绍视频【教师活动】“请大家告诉老师,这幅画描绘了什么内容?画面上有50多位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学者名人,涉及了古典文明中多个领域,他们交流探讨,呈现出一派自由繁荣的学术氛围。这幅画作是艺术家拉斐尔在16世纪创作的,他的壁画中为什么会绘制这样的内容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 直观感受艺术画作的魅力,形成初步的印象与“美”的观感,根据设疑,激发探索欲望与好奇心,引发兴趣,进入课堂情境。
40min 二、构建平台,学习新课(一)与神同行——神权下的人【材料】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圣母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这幅画像中提炼历史信息:“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中世纪时期的一副圣母像,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可以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画面上的人物没有表情,动作很僵硬呆板,有同学觉得有点阴森恐怖。画像上的是一对母子?你能看出来吗?不能,为什么呀?感觉不到母子之间应该有的情感交流,它呈现的更像是一种宗教的、与人相差甚远的神的形象,展现出一种神性。为什么会这样画像呢?对,因为这是神权至上的中世纪的作品。”【教师活动】“在神权统治下的人是什么样的呢?按照基督教的教义,人活着是赎罪,赎罪是为了什么?为了来世的幸福,为了死后能进入天堂。怎么赎罪呢,就需要人们禁欲苦行。在中世纪时期,教会垄断了文化,大多数民众是一种迷信神、愚昧无知的状态。人的一切都服务于神,在这种人被忽视的中世纪下,文艺复兴运动诞生了。”【问题】浏览教材,提炼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与地点。【追问】为什么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兴起于意大利?【材料】“全城人口的相当大一部分是直接靠毛织业为生的,该业雇工达三万余人,年产毛呢价值达五百万美元,创造了这个城市在13世纪经济大发展的奇迹。”——整理自坚尼·布鲁克尔 《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问:阅读材料,分析文艺复兴运动诞生的背景。答: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中世纪的神学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材料】路易吉·萨巴泰利《佛罗伦萨的瘟疫,由薄伽丘所述》(局部) 佛罗伦萨突然一下子就成了人间地狱;行人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里的人孤独地死去,在尸臭被人闻到前,无人知晓;每天每小时大批尸体被运到城外……——薄伽丘《十日谈》【设问】根据材料,分析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教师活动】“同学们,如果你是当时佛罗伦萨的市民,在这样的灾难面前,你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你想一想,在黑死病面前,死亡变得离你如此之近,可能下一秒就死了,那你会怎样?会更关注活着的当下,可能会开始享受现实生活,不再想着那些飘渺的来世。同学说会怀疑神。为什么?因为在黑死病面前,你一直祈祷的、深深信仰的神根本没有拯救你,死亡还是平等地降临在每个人头上。于是人们开始更多注重人的生命的价值。”【答案】黑死病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现世,动摇迷信。【教师活动】“在种种矛盾下,资产阶级开始不满罗马教廷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可是人类与神同行已经有这么长一段时间了,一个尚还在萌芽时期的资产阶级想要对抗这种以神为本的思想枷锁,凭他们自己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这该怎么办呢?”【材料】教师再度出示《雅典学院》的画作,引导学生寻找画作上熟悉的人物。【教师活动】“他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说要“认识你自己”。这不就是一种关注人的哲学吗?而意大利本身是罗马文化的继承者,因为地理位置临近拜占庭帝国,在拜占庭帝国灭亡时大量学者带来了希腊文化遗产。于是资产阶级就用复兴古典文化的方式展开了“文艺复兴”运动。拉斐尔在壁画上绘制这些内容也正是为了表达他对这些哲人的崇敬和向往。”【教师活动】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文艺复兴运动诞生了。【设问】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设问】究竟什么是“人文主义”呢?这种理念具有怎样的内涵呢?到底什么是人呢?【课堂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拿出导学案,进行简单的课堂游戏,学生需要在30s时间内简单绘制出你心目中的“人”的形象。【教师活动】“我注意到大家都很爱画笑着的人,微笑是什么呢?是人的情绪情感的体现。她画了一朵花,可以说说是为什么吗?因为觉得花是爱和幸福的象征。画作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大家画笔下的人各具个性、丰富多彩,正表明了我们是站在一种“人文主义”的视角上看待人。但关于“人”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那个特定的时代催生了一批文艺领域的“先驱者”的诞生,我们不妨跟随着他们的步伐,一起寻找“人文主义”的钥匙。”(二)与人同行——寻“人”的先驱者【设问】阅读教材,概括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完成表格填写。【教师活动】通过出示动图呈现文艺复兴运动的传播扩散过程。【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导学案提供的材料信息,分别制作四位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的人物简历。【材料】(1) 在《神曲》(1307年至1321年)中: 但丁的爱人贝特莉塔身处天堂,但丁曾为她写道:“我觉得爱神正酣畅,此刻她手里正捧着我的心。”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 原型为《圣经》里打败敌人的少年英雄大卫。描绘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注:有学者认为,米开朗基罗的创作基于一定解剖经验。拉斐尔《西斯廷圣母》提示:对比中世纪的圣母像,拉斐尔创作的圣母像有何特点?(4)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答案:【教师活动】教师出示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的人物特点。【设问】这两个人,谁能体现人文主义思想?【材料】 “青春是多么美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设问】想一想: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态度?【辩论】观点争鸣:你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是否应当追求享乐?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三)人的光辉——人类群星闪耀之时【教师活动】再次出示《雅典学院》的画作,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分析这幅画的美学体现。【教师活动】教师讲述这幅画以及这幅画背后的作者拉斐尔的故事:“人文主义的发展也是拉斐尔能够创作出这幅壁画的原因之一。而事实上,创作这幅画时,拉斐尔才26岁,他温和谦卑,天赋不凡,得到许多人的赞赏。肩负着创新卓越的使命,一生都在不断地挑战自我,三十五岁的他染上了疟疾,三十七岁死去之时,他的枕边还放着未画完的一幅画。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人类的不朽。这幅画有个小彩蛋,在这个角落画了拉斐尔,五百年时间他始终在这注视着世界,而且画中柏拉图的原型是达芬奇,赫拉克利特 ( https: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415268&ss_c=ssc.citiao.link" \t "https: / / baike. / _blank )原型是米开朗基罗。《雅典学院》展现了古希腊时代人类的群星璀璨,跨越千年,此时的文艺复兴仍是如此群星闪耀。”【教师活动】根据学生总结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以及板书内容,设问“观察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发展历程,具有什么特点?”答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更多元更丰满【教师活动】“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远不止课本呈现的这些,还有更多其他的答案,人不应当被简单定义。(四)寻人之思——人的过去与未来【思考】你如何理解文艺复兴并非简单的“复兴”?【教师活动】根据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思想具有浓厚的资产阶级色彩。文艺复兴实质上是继承和创新,本质是资产阶级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探究】结合所学与材料,思考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材料】材料一: 文艺复兴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了中世纪神学桎梏……对欧洲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康天意 《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答案】推动思想解放、促进欧洲文化繁荣发展、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教师活动】“人文主义思想如太阳一般,使得文艺复兴的曙光降临在了中世纪,他们真正地发现了人,然后解放了人。在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后,人可以走向各个领域,在文化思想、科学技术、资本主义的工商业发展中发光发热。” 观察图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细节、获得直观感受,并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表达。学生能够较为直接地感受到人物的僵硬呆板,在教师引导下认识到画作呈现的是神的形象。根据教材内容,较为容易地找到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为发源于14世纪末期,持续三百多年,地点在意大利。结合所学知识,学生能够较容易地捕捉到该时期存在经济上的雇佣关系以及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进而获取该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论。学生理解黑死病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导火索影响较为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的当下,代入情境,思考在瘟疫面前人类的心理状态。结合九年级上册已学过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关注到苏格拉底等古希腊哲人。根据教材,较容易得出“人文主义思想”。在短时间内,学生迅速绘画出的人物形象即是他们潜意识里认识到的人类基础关键的特征,在该环节中,学生普遍会绘制微笑的火柴人,有的学生会在火柴人上画上鲜花或者别的特殊符号。根据教材内容给,能够较为容易地定位表格信息,完成填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充分交流讨论、自主探究。第一小组根据材料一,较容易观察到但丁追求爱情、批判腐败的结论,需要教师引导得出其赞颂人类情感的结论。材料二的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大卫像的各个部位进行细致地分析,透过雕塑特点得出其中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材料三则是需要学生与先前中世纪的画作进行对比,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地感受到这幅画作体现的人的情感,需要引导认识到其以人性描绘神的特征。材料四较为直观地展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有的学生认为是正面形象的哈姆雷特,有的学生认为两者都是。实际上两者都是,因为人是具有两面性的。答案:追求现世享乐该部分是基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与感性认识出发,有的学生赞成追求享乐,有的学生认为应当要有所节制,有的学生站在辩证的立场上看待,认为对于当时的时代来说,追求享乐是必要的,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学生能够感受到画作上生动鲜活的人及其背后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正是这幅画美学的重要体现。 增强史料的分析能力与解读能力。结合史料,综合多方面分析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增强史料分析与史料解读能力,增强历史解释能力。通过情境代入的形式,增强感性认识,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史料分析解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全面辩证看待历史的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初步意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通过过渡的课堂游戏,一方面调节课堂氛围,放松心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实际上是直观地展现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画作对人形成初步认识的生成,并且更有助于和本节课不同时期的画作人物特点进行链接,认识到画作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强化唯物史观。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形成初步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自主探索能力,以自身的能力基础与情感经验出发,通过交流探讨深入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人文主义内涵,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与历史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两面性,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该环节通过较为新颖的辩论形式,以开放式提问为主要结构,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的感情认识分析判断事件,最后能够将历史分析运用到生活体验中,一方面加深对文艺复兴运动两面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提高综合的历史思维与历史分析能力,真正地落实对人文主义的深入理解。认识到人类的杰出与不朽,认识到人类在历史上群星闪耀。
3min 三、总结升华【教师活动】通过思维导图与时间轴进行总结回顾:【教师活动】“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是从中世纪迈向近代的重要转折,人意识到自己有勇气、有力量、有可能性去发现探索世界的,也就是下一节课我们会学到的“发现世界”的新航路开辟。【课后作业】从历史的角度和审美的角度,分析《蒙娜丽莎》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或身边人为原型,仿画《雅典学院》的局部场景。(选做)【课堂总结升华】教师出示古今中外部分杰出人物的照片:“史诗与长歌终会终结,人类的悲喜永不落幕。人文主义的内涵与价值远不止于课堂所学的答案,寻找“人”的真正钥匙,在你们每个人手中,在你们认识自己、发现世界、创造世界的每一个瞬间。关于“人”的答案,老师在纸上留了空白,等待你们继续发掘。愿大家活出自我,尽情演绎生命的姿态。” 强化大单元概念与意识,形成对“走向近代”的宏观认识。将本节课所学用以解决新的历史问题,通过分析《蒙娜丽莎》的历史及价值和审美价值,巩固本节课所学,强化运用能力。仿画是趣味性活动,加强大家对历史的兴趣,同时加深对历史人物活动的理解与认识。理解人类的开拓精神与人类存在的价值,加强对人类的认同,对自我的认同,增强自我的创造力,发挥主观能动性,落实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逻辑清晰,主题明确。以《雅典学院》画作的分析为明显,以“人”的探寻为暗线,以人文主义思想为主题,通过对该时期生动具体的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深入分析探讨,展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生动内涵。切实践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紧密结合,任务驱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探究兴趣,将思考与感受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运用大量文字、图片、动图等形象生动的教学资源,结合绘画、辩论等多种课堂活动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人”的寻找与探究过程,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思考深度,引导学生自主建构“人”的形象认识,深入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不足】问题链的设置相对单薄,问题之间缺乏足够的逻辑联系与递进关系。本节课的史料较多,而且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专注力要求较高,适合学情较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