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大单元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向学生介绍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为海洋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依据课程标准,梳理本课为“罗马帝国成长衰亡史:从尚武好战到腐化堕落”。运用罗马人的民族精神贯穿整课内容,窥探罗马帝国的成长衰亡发展历程,启示学生涵养爱国情怀,没有民族精神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是统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的第2课,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的衰亡。三个子目逻辑联系紧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层层推进,结构清晰。从公元前1000年亚平宁半岛出现城邦,到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邦兴起;公元前509年罗马结束王政时代,进入罗马共和国时期,确立元老院、执政官和公民大会的政权结构,后在平民的多次抗争下,设立了保民官,并颁布了《十二铜表法》;随着三次布匿战争的胜利,公元前2世纪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而进入罗马帝国时期;2世纪迎来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疆域横跨欧亚非三洲。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后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结合课标要求,将本课整合为:一、崛起之路——罗马城邦;二、扩张之路——罗马共和国;三、称霸之路——罗马帝国;第四、衰亡之路——罗马帝国的衰落。 (二)学生情况分析 知识储备: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于本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比如对于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能把自己所知道的表达和分享出来,但是对于罗马帝国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等知识了解较为有限。 学习能力:九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可以通过阅读教材、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历史思维和方法上需要进一步提高。 兴趣点:初三学生仍处于青春期,对于这种恢弘壮大的帝国历史比较感兴趣,偶像崇拜也很盛行,本课牵涉到许多学生之前就或多或少都了解的一些人物例如凯撒、屋大维等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配上相关的历史照片,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的兴趣。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知道建立在奴隶制度基础上的罗马共和国;了解罗马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 了解罗马城邦的兴起时间和地区。(时空观念) 掌握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兴亡过程中的重要时间、时间和人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知道罗马对西方文明的历史贡献,了解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罗马的扩张与《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罗马帝国的兴衰与罗马人精神之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 教材 历史图片 文字材料 多媒体 黑板 粉笔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 小组讨论法 史料分析法
板书设计
罗马帝国成长衰亡史:从尚武好战到腐化堕落 崛起之路——罗马城邦 扩张之路——罗马共和国 称霸之路——罗马帝国 衰亡之路——罗马帝国的衰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分析单元主题:海洋文明——人类文明的摇篮 课堂导入:展示材料 材料:罗马是凭借什么样的手段,用什么样的政策,在不到53年的时间内,征服了几乎整个有人居住的世界并且将其置于仅仅一个罗马城的主权范围内? ——绍特威尔:《史学史》,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纽约, 1939,p231. 教师讲述:罗马征服了几乎整个有人居住的世界并且将其置于仅仅一个罗马城的主权范围内,其中最重要的史罗马人精神功不可没。 认真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分析影响罗马帝国的成长历程的重要原因。 采用材料分析导入吸引学生的兴趣。
一、崛起之路——罗马城邦 展示学习任务 问题1:阅读教材P21,回答古罗马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在哪建城? 【预设答案】台伯河畔。 问题2:根据材料和地图,概括古罗马人选择在台伯河畔建城的原因。 (展示亚平宁半岛地形示意图) 【预设答案】 ① 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② 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③ 拥有安全稳定的港口——便于贸易 展示材料:古代罗马是一个农业国家,农耕在古罗马有着悠久的历史,科路美拉在《论农业》中描述:“当年真正的罗慕路的子孙是不间断狩猎和农耕活动的。” ——李雅书选译:《罗马帝国时期》(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50-51页。 【预设答案】罗马民族精神之一:勤劳质朴的民族风尚 问题3:阅读课本P21相关史事,了解罗马城起源的传说。 (展示“母狼乳婴”图片和课本的相关史事) 展示王政时期的政治机构 元老院:代表贵族利益 国王:政府和罗马宗教的领袖 (罗马政治机构的雏形) 阅读教材P21,回答古罗马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在台伯河畔建城。 阅读材料和地图,从多个方面分析古罗马人选择在台伯河畔建城的原因。 3.分析罗马民族精神,了解王政时期的政治机构。 通过分析罗马建城的地点和原因,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 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史事,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二、扩张之路——罗马共和国 1.展示学习任务 问题1:制作罗马共和国初期的权力机构图。 (指导学生完成权力机构图的制作) 【预设答案】 问题2:平民为了争取自身权益同贵族进行斗争,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是什么? ①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向学生展示有关格拉古兄弟的故事) ②《十二铜表法》——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设问】如何认识和评价《十二铜表法》? 展示《十二铜表法》的相关材料。 【预设答案】 (1)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 (2)特点: ①限制了贵族的专横,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②仍然掺杂了习惯法中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③根本上还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实质) (3)评价:(辩证的角度) 积极:作为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消极:根本上还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掺杂了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展示材料:罗马人自定并忍受一项法制,因为在这一法制中,自由和管辖的、所有制和法律程序的永恒原则曾经不折不扣地、毫不容情地起着统治作用,而且直到今日仍然如此,罗马的伟大正是存在于此并奠基于此。 ——(德)蒙森:《罗马史》第一卷,李稼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45页。 【预设答案】罗马民族精神之二:重纪崇法的民族观念 问题3:以时间轴的方式归纳罗马共和国的扩张过程? 教师向学生介绍三次布匿战争,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 布匿战争:古罗马和古迦太基两个古代奴隶制国家之间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著名战争。 展示材料:用罗马的才艺,用勇敢、战略和武力去征服他们。 ——吴于廑主编:《李维《罗马史》选》,王敦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21页。 【预设答案】罗马民族精神之三:尚武好战的民族共性 问题4:在罗马征服过程中,哪一矛盾逐渐凸显?它最终导致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何种影响? 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给学生进行讲述。 影响:给罗马带来了大量财富、土地和奴隶; 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和毁灭。 问题5:梳理文明交往的方式,辩证分析战争的影响。 【预设答案】战争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极端形式,强制性的文化交流往往在战争之后展开,文化冲突与融合,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破坏和痛苦的同时,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按照老师的指导,完成权力机构图的制作。 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分析平民为了争取自身权益同贵族进行斗争,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是设立保民官和颁布《十二铜表法》。 3.根据教师提供的史料,分析《十二铜表法》的内容、特点和评价。 4.通过阅读史料,回答罗马人具有重纪崇法的民族观念。 5.以时间轴方式归纳梳理罗马共和国的扩张过程。 7.听教师分析三次布匿战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8.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史料,分析罗马人具有尚武好战的民族共性。 9.根据教师提供思维导图,听老师分析在罗马征服过程中,奴隶和元老院的矛盾逐渐凸显,它最终导致了奴隶起义,如斯巴达克起义,产生了给罗马带来了大量财富、土地和奴隶和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和毁灭影响。 10.分析文明交往的方式,辩证看待战争的影响。 通过学生自主完成罗马共和国初期的权力机构图的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通过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如何认识和评价《十二铜表法》,培养学生的历史辩证思维。 通过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史料,分析罗马人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通过学生绘制时间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通过阅读提供的材料分析罗马人精神,培养时空观念。 通过学生辩证分析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三、称霸之路——罗马帝国 1.展示学习任务: 问题1:阅读教材P23-24,以时间轴梳理罗马帝国的发展历程。 问题2:了解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过渡期间的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 展示凯撒和屋大维的人物图片和人物成就材料。 凯撒 材料:公元前49年,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后来,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 屋大维 材料:罗马大帝——屋大维 (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元首制的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40年。屋大维的生活相当简朴,40多年里没有更换过卧室;他举办的最豪华的宴会,也只有五六道菜。 展示两段材料: 材料一:清廉寡欲,不贪财,不揽权,诚实节俭,公正质朴。 ——(英)巴洛:《罗马人》,黄韬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页。 材料二:对于罗马人来说,奢侈和贪婪都是同样的恶习。 凯瑟琳:《古罗马的非道德政治》,剑桥大学出版社,纽约,1993,第5页。 【预设答案】罗马民族精神之四:勤俭节约的民族品质 1.阅读教材,以时间轴的方式梳理罗马帝国的发展历程。 2.了解凯撒和屋大维两位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过渡期间的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成就材料。 3.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分析罗马人具有勤俭节约的民族品质。 通过学生绘制时间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核心素养。 通过学生了解凯撒和屋大维等历史人物,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衰亡之路——罗马帝国的衰落 1.展示学习任务:阅读教材P25,分析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预设答案】 政治危机: (1)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 (2)人民起义此起彼伏; (3)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的入侵。 经济危机: (1)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民生凋敝; (2)奴隶制日益衰落; (3)统治者穷奢极欲,社会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展示材料:据统计1世纪时罗马全年节假日66天,2世纪123天,4世纪增至175天,在节假日里,奴隶角斗,斗兽、戏剧、赛车等活动皆由国库开支。 2.梳理罗马帝国衰亡的历程。 (1)375年,日耳曼人大举入侵罗马帝国。 (2)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3)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入侵的蛮族在占领区建立许多独立的小国,欧洲进入封建时代。东罗马帝国即为拜占庭帝国。 1.阅读教材,从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等角度分析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2.从时间节点角度梳理罗马帝国衰亡的历程。 通过阅读教材,从多角度分析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通过从时空节点分析罗马帝国衰亡的历程,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 【习语:家国情怀】 “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 教师讲述:从罗马人的民族精神转变可以窥视罗马帝国的兴衰历程,由此可见,民族精神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课后作业 身在罗马,何以为家 假如你可以选择,你愿意生活在罗马的哪个历史时期?并用史实阐述理由。
(要求:请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论文方式进行整合。要求表述准确,并注重细节的描述。如:服装、食物、娱乐活动、建筑、文学绘画、军事等等。) 展示作业评价标准(采用师评和自评的方式)
教学反思
特色创新:采用大单元大概念教学理念,运用史料分析罗马人民族精神,通过罗马民族精神来窥视罗马帝国的兴衰发展历程,说明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深刻意义。结合课标,将本课整合为:一、崛起之路——罗马城邦;二、扩张之路——罗马共和国;三、称霸之路——罗马帝国;四、衰亡之路——罗马帝国的衰落。 不足反思:由于时间有限,许多关于罗马帝国的相关史事不能细讲。 历史感悟: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深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