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 《春》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3 11:2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朱 自 清
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创作背景
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春》为朱自清的写景佳作。文章紧扣春这个主题展开描写,从盼望春天,到描写春天,再到赞颂春天,作者有条不紊地将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动人且生机勃勃的图画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表露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喜爱春天。
走进文本
有句俗语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什么这么说呢?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 韩愈《早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 贺知章《咏柳》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 杜牧《江南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 高鼎《村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 杜甫《春夜喜雨》
课文朗读
中考链接之一:重音和停连
重音: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
停连: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
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
无论停还是连,都要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不是任意的。
景物图 景物特征 写景角度或顺序 写法 语言 情感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拟人 欢快,喜爱
春花图 艳,甜,多, 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拟人,比喻,排比 喜悦
春风图 和煦,轻柔 触觉,嗅觉,听觉,视觉 衬托 引用,比喻,拟人 热爱,赞美
春雨图 多,密,细,亮 由物及人,由近及远 动静结合 比喻,排比 热爱,赞美,喜悦
迎春图 人迎春,由天上风筝写到地上的人们,活跃欢快,充满生机 精神振奋,充满希望
从感官的角度来说,一般有五种: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作用: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丰富细腻,有立体感, 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中考链接之二:
从感官的角度描写景物。
一、课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画出了春的轮廓。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 了花赶趟儿。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6)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野花多、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情景。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写出春风的温暖。“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的柔和。
(8)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密。
(9)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三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刚落地的娃娃”表现了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
三个比喻依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独立成段,是为了强调春的不同成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赞美春的真挚感情。
中考链接之三:
赏析句子--从修辞角度。
常见修辞:比喻、拟人、对比、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古诗词常见,现在不多要求用了)
答题方法:
修辞手法+具体分析+表达效果
比喻
拟人
对比
夸张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
的特点,抒发了了作者的 之情。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 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 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 之情。
二,炼字 本文多次炼字,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的生机勃勃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二字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字,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境界全出。
(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一个“斜”字,不说春风,却已含蓄地写出了春风。一个“笼”字准确地写出了这层薄烟的情状。
(5)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一个“逼”字,写出了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特别得青。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总结
扩展资料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用心去感受春天的气息,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万物之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将本来普通的事物变得生动有趣,让读者陶醉在美丽的春光中,为字里行间所洋溢的诗情所感动。联系当时的创作背景,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澄净自由境界的向往,体现了其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对生命无限的热爱。
课外积累
描写春天的词汇:
春光明媚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 春意盎然
春意正浓 风和日丽 春花烂漫 鸟语花香
百鸟鸣春 莺歌燕舞 细雨如丝 春花秋月
春雨阵阵 含苞待放 风和日丽 和风细雨
柳绿花红 气象万千 欣欣向荣 莺歌燕舞
描绘春天的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叶绍翁《游园不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孟浩然《春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孟郊《游子吟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王维《相思》
如何写景
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二、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 触觉等;
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作业:
按照课件中的朗读指导(重音和停连),尝试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