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
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领会文章主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品味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作协副主席,1951年出生于重庆,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代表作品有《大律师现实录》和《经典关系》等。
走近作者
本文写于1985年,其写作契机有两个:一个是作者全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时,确实在南方的田野散过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另一个是作者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曾就中西方文化中的异同进行过交谈,柯尔特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这引起了作者理性的思考。作者在思考之余,写下了此文。
背景透视
信服( ) 分歧( ) 取决( ) 一霎( )
两全( ) 粼粼( ) 拆散( ) 熬过( )
鱼塘( ) 嫩芽( ) 委屈( ) 蹲下( )
各得其所( )
字音
信服:
分歧:
取决:
粼粼:
两全:
各得其所:
重点词语
相信,佩服。
(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
形容水流的清澈或石的明净。
顾全双方或两方面;于两方面皆无损害。
原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到适当的安排。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朗读过程中的感情基调、语速、停顿、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
速读课文, 快速抢答:
1.散步的季节?
2.散步的地点?
3.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4.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5.结果如何?
1.散步的时间是初春 。
2.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3.散步的人有 我 、 母亲、 妻子、 儿子。
4.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 。
5.结局如何?
一家人在田野里温馨地散步。
初读课文
课文分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开门间山,交代事件、地点、人物。
第二部分(2-8):写散步的过程。
初读课文
再读课文
1.你能具体地说说散步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歧吗?
2.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听从母亲走大路
3.为什么“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4.“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重大?
思考
分歧
母亲走大路
大路平坦
儿子走小路
小路有趣
我(责任重大)
再读课文
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听从母亲走大路
再读课文
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我要尽可能多的孝顺母亲
为什么“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再读课文
疼爱孙子, 满足他的想法
相信儿子, 能够背她过去
“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重大?
再读课文
“我”是一家之主,在母亲和儿子有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作为一个中年人,既要尊老,又要爱幼,生活的使命感使“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
委屈儿子
母亲改变主意
走大路
走小路
孝顺
慈爱
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法
(“摸摸”)
再读课文
一家人:尊老爱幼, 相亲相爱, 温馨和睦
分析人物
请你给这个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概括人物的品质和性格),并说说在文中哪里找到的相关依据。
( )的母亲
( )的“我”
( )的妻子
( )的儿子
分析人物
“我”
母亲
妻子
儿子
孝顺善良
慈爱亲切
温柔贤惠
聪明乖巧
把握主旨
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先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主题: 通过一家人散步这件小事, 展现了一家
四口互敬互爱、 融洽和睦的关系, 体现了中华民
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和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
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品味语言
“好马配好鞍”,好文章除了有好主题,还须有好的语言与之配合,才能珠联璧合。
请找出你认为最妙的一个词、最美的一句话,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品一品。
【提示】生动的景物描写;贴切的修辞;特殊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
品味语言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表现了我对母亲健康的担忧与庆幸,体现了我的一片孝心。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我”很会替母亲的健康着想,非常孝顺母亲。如果把母亲一个人冷落在家,母亲会很孤独、寂寞。这儿写出了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品味语言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用词符合实际,准确恰当。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这样的人生哲理。
母亲懂得尊重儿子,儿子懂得关心老人。
母子之间的感情亲切、和谐、始终如一。
“早已习惯”写的是上一代母子关系;“还习惯”写得是下一代父子关系。同是一个“我”,在母亲眼里是强壮的,而在儿子眼里是高大的。
品味语言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影响着民族的命运。
“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妻子、儿子三者间的“分歧”,也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想象成“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大词小用,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 。
品味语言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从字面上看,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的,非稳当不可。
这个形象又有其象征意义:中年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品味语言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远与近,点与面,动与静,有色彩、有形态、有声音,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从侧面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
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高频考点
火眼金睛,看透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3、寄托、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
4、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
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6、深化文章的主题
语言美,美在对称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拓展延伸
微写作
课文运用了大词小用的写作手法。幽默而富有生趣。请你也一展身手,运用这种写法,记叙发生在班级里的一件小事吧。(100字左右)
大词小用,让文章妙趣横生
拓展延伸
大词小用,就是把一个范围较大的词语用在一个概念较小的事物上。换句话说,一个小事物故意说成大事物,以强化读者的印象。
运用这种写法时,应注意三点:
1.选准词语,使词语的运合语言环境。
2.运用含有夸张、比喻、双关的词语。
3.运用能突出或渲染事物的词语。
写作小贴士
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
在面对“分歧”说,“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作者写小事用大词,其用意就在于向读者透露《散步》一文的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例句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