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8课《公鸡和母鸡》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8课《公鸡和母鸡》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10-08 10:54:17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2课《公鸡和母鸡》
第8课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
(花城版)四年级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展示
05
课堂拓展
06
课堂总结
本课目标
01
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感受钢琴与小提琴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以及各部分音乐的情绪变化
艺术表现
能鉴赏小提琴和钢琴所塑造的音乐特点,并能表现音乐
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器乐为乐曲伴奏
文化理解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体验音乐、赏析音乐、实践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体验、实践音乐的能力。
新课导入
02
同学们,你们知道家禽有哪些吗?
新课导入
02
你们能模拟一下它们的叫声吗?
新课导入
02
乐曲
《公鸡和母鸡》
新知讲解
03
聆听作品听听作品中出现了什么动物?
用什么乐器模仿的?
新知讲解
03
通过聆听,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新知讲解
03
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新知讲解
03
《公鸡和母鸡》是法国作曲家夏尔·卡米尔·圣-桑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二首乐曲。
圣-桑在1886年创作了这部组曲,《公鸡和母鸡》是其中的经典之作。该乐曲主要由六件乐器完成:一件单簧管、两架钢琴、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母鸡的声音由提琴模仿,特别是单簧管,而公鸡的叫声则由最高音的钢琴表达,模仿得惟妙惟肖。
乐曲通常分为几个段落,如对话、争吵与和解,展现了公鸡和母鸡之间生动的互动。
下面聆听A段:
1.听听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2.旋律有什么特点?
新知讲解
03
A段表现公鸡和母鸡的对话,旋律优美,展现了两者的个性和相互关系。
下面模拟动物
新知讲解
03
下面聆听B段:
1.听听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2.旋律有什么特点?
新知讲解
03
B段:运用快速的节奏和尖锐的和弦,模仿公鸡和母鸡的争吵,表现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下面模拟动物
新知讲解
03
下面聆听A'段:
1.听听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2.旋律有什么特点?
新知讲解
03
A'段:音乐变得柔和,旋律和谐,象征公鸡和母鸡的和解与相互理解。
下面边听音乐表用乐器伴奏
课堂展示
04
下面找同学上台表演模拟公鸡和母鸡的形象
课堂拓展
05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个视频
课堂拓展
05
同学们说说本节课你的感受和体会吧?
课堂总结
06
《公鸡和母鸡》
《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二首乐曲 圣-桑 曲
A+B+A'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花城版四年级上册第8课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第2课《公鸡和母鸡》
【教材分析】
《公鸡和母鸡》是花城版四年级上册第8课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第2课时欣赏课。《公鸡和母鸡》是法国作曲家夏尔·卡米尔·圣-桑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二首乐曲。圣-桑在1886年创作了这部组曲,《公鸡和母鸡》是其中的经典之作。该乐曲主要由六件乐器完成:一件单簧管、两架钢琴、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母鸡的声音由提琴模仿,特别是单簧管,而公鸡的叫声则由最高音的钢琴表达,模仿得惟妙惟肖。乐曲通常分为几个段落,如对话、争吵与和解,展现了公鸡和母鸡之间生动的互动。A段:表现公鸡和母鸡的对话,旋律优美,展现了两者的个性和相互关系。B段:运用快速的节奏和尖锐的和弦,模仿公鸡和母鸡的争吵,表现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A'段:音乐变得柔和,旋律和谐,象征公鸡和母鸡的和解与相互理解。旋律优美,节奏规整,巧妙运用了同音反复、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乐曲情趣盎然,特别是钢琴与小提琴的配合,模仿母鸡咯咯叫和公鸡喔喔啼的声音,形象生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是整个小学段的中间阶段,对于音乐知识也处在萌芽的好奇阶段,对音乐课充满了兴趣,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和音乐表现活动,但是,音乐鉴赏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即要科学的引导,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的能力,同时课堂的耐心程度不高,容易激动,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这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感受钢琴与小提琴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以及各部分音乐的情绪变化
(二)艺术表现
能鉴赏小提琴和钢琴所塑造的音乐特点,并能表现音乐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器乐为乐曲伴奏
(四)文化理解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体验音乐、赏析音乐、实践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体验、实践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鉴赏各部分塑造的音乐形象
(二)教学难点:
1、能用肢体语言和器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家禽有哪些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你们能模拟一下它们的叫声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走进乐曲,它的名字叫作《公鸡和母鸡》(书写板书《公鸡和母鸡》)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体验音乐、赏析音乐、实践音乐的能力。】
二、师生互动,学唱乐曲
(一)初步聆听,学唱乐曲
教师:聆听作品听听作品中出现了什么动物?用什么乐器模仿的?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通过聆听,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公鸡和母鸡》是法国作曲家夏尔·卡米尔·圣-桑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二首乐曲。圣-桑在1886年创作了这部组曲,《公鸡和母鸡》是其中的经典之作。该乐曲主要由六件乐器完成:一件单簧管、两架钢琴、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母鸡的声音由提琴模仿,特别是单簧管,而公鸡的叫声则由最高音的钢琴表达,模仿得惟妙惟肖。乐曲通常分为几个段落,如对话、争吵与和解,展现了公鸡和母鸡之间生动的互动。下面聆听A段听听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画面?旋律有什么特点?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A段表现公鸡和母鸡的对话,旋律优美,展现了两者的个性和相互关系。下面模拟动物
预设:模拟表演
教师:下面聆听B段听听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画面?旋律有什么特点?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B段:运用快速的节奏和尖锐的和弦,模仿公鸡和母鸡的争吵,表现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下面模拟动物
预设:模拟表演
教师:下面聆听A'段听听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画面?旋律有什么特点?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A'段:音乐变得柔和,旋律和谐,象征公鸡和母鸡的和解与相互理解。下面边听音乐表用乐器伴奏
预设:乐器伴奏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找同学上台表演模拟公鸡和母鸡的形象。(佩戴道具)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到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个视频
预设:欣赏
教师:同学们说说本节课你的感受和体会吧?
预设: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歌曲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体验音乐、赏析音乐、实践音乐的能力。】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公鸡和母鸡》
《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二首乐曲 圣-桑 曲
A+B+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