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学生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综合检测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学生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0-03 12:26:26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 ℃,该同学体温正常
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
2.(2023·南平一模)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 ( )
A.玻璃 B.海波 C.食盐 D.雪花
3.(2023·山西中考)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冒“白气”。“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
A.霜前冷,雪后寒 B.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4. (2023·温州中考)《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5.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这是利用了水 ( )
A.熔化吸热 B.汽化放热 C.液化吸热 D.凝固放热
6.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沸腾,这是因为 ( )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7.(2023·河北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8.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 )
A.没有熔化 B.熔化一半
C.熔化小于一半 D.熔化超过一半
9.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晶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晶体 固态氢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 金 钢 钨
熔点/℃ -259 -117 -38.8 1 064 1 515 3 410
A.在268 ℃时,氢是固态的
B.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40 ℃时不能使用
D.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10.图中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 ( )
11.(2023·济宁中考)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为气态
B.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乙→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D.BC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2.如图在小瓶里分别装有色的、无色的、满瓶的、半瓶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要制作液体温度计应选择 (选择字母),制作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 。
13.(2023·泉州期末)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为预防粮食生虫,人们会在粮仓里放一种“固体粮虫净”,“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变小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需要 热量。
14.梅雨季节空气特别潮湿时,墙壁瓷砖上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开启电风扇,经过一段时间小水珠消失了,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5.用稳定的加热设备给一种固体持续均匀地加热一段时间,根据测量结果绘出了如图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可知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
16. (2023·宜昌中考)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 ℃,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水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 的特点。
三、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8分。
17.(2023·南平二模)某品牌气雾剂对运动扭伤具有冷敷镇痛作用,将气雾剂喷到受伤处,观察到:
(1)液体很快不见了;(2)喷嘴周围出现了白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观察到的这两种现象。
四、实验题:本题共5小题,共39分。
18. (3分)实验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关键。欣丽同学在学习物质熔化和凝固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做了探究“某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的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甲和乙所示。
(1)甲图中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 ;
(2)乙图所代表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选填“①”或“②”);
①熔化         ②凝固
(3)这种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约为 。
19.(10分)(2023·聊城中考)图甲是某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温度/℃ 40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
(2)在1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为 ℃。
(3)由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由实验数据知,海波熔化需要的条件是:① ;②继续吸收热量。
(5)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烧杯中的水少 B.对试管内的海波不断搅拌
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D.海波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
20.(4分)(2023·宁夏中考)如图所示,甲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所示,观察气泡可判断此时是水沸腾 (选填“前”或“时”)的现象。
(2)图丙中,A、B是某班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他们用相同的酒精灯和相同的烧杯进行实验,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21.(10分)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图片,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b.液体 的高低;
c.液体 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
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积的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 相同。
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4)分析与结论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
(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 法。
22.(12分)(2023·三明一模)用图1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若自下而上组装实验装置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 (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沸腾是一种 现象(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3)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水的温度保持 。此次实验测得水的沸点如图2所示,为 ℃。
(4)实验时,为了缩短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一种即可)。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 ℃,该同学体温正常
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
2.(2023·南平一模)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 (A)
A.玻璃 B.海波 C.食盐 D.雪花
3.(2023·山西中考)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冒“白气”。“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B)
A.霜前冷,雪后寒 B.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4. (2023·温州中考)《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A)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5.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这是利用了水 (D)
A.熔化吸热 B.汽化放热 C.液化吸热 D.凝固放热
6.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沸腾,这是因为 (D)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7.(2023·河北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8.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A)
A.没有熔化 B.熔化一半
C.熔化小于一半 D.熔化超过一半
9.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晶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晶体 固态氢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 金 钢 钨
熔点/℃ -259 -117 -38.8 1 064 1 515 3 410
A.在268 ℃时,氢是固态的
B.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40 ℃时不能使用
D.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10.图中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 (A)
11.(2023·济宁中考)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A.甲为气态
B.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乙→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D.BC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2.如图在小瓶里分别装有色的、无色的、满瓶的、半瓶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要制作液体温度计应选择 A (选择字母),制作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 热胀冷缩的性质 。
13.(2023·泉州期末)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为预防粮食生虫,人们会在粮仓里放一种“固体粮虫净”,“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变小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升华 ,此过程需要 吸收 热量。
14.梅雨季节空气特别潮湿时,墙壁瓷砖上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液化 形成的,开启电风扇,经过一段时间小水珠消失了,这是 汽化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5.用稳定的加热设备给一种固体持续均匀地加热一段时间,根据测量结果绘出了如图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可知该固体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
16. (2023·宜昌中考)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 ℃,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水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 熔化吸热 的特点。
三、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8分。
17.(2023·南平二模)某品牌气雾剂对运动扭伤具有冷敷镇痛作用,将气雾剂喷到受伤处,观察到:
(1)液体很快不见了;(2)喷嘴周围出现了白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观察到的这两种现象。
答:(1)气雾剂在罐内被压缩成液体,喷出时发生汽化现象,所以液体很快不见了;(2)由于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喷口周围的温度降低,周围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喷嘴周围出现了白霜。
四、实验题:本题共5小题,共39分。
18. (3分)实验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关键。欣丽同学在学习物质熔化和凝固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做了探究“某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的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甲和乙所示。
(1)甲图中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 96 ℃ ;
(2)乙图所代表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② (选填“①”或“②”);
①熔化         ②凝固
(3)这种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约为 85 ℃ 。
19.(10分)(2023·聊城中考)图甲是某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温度/℃ 40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停表 。
(2)在1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为 42 ℃。
(3)由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海波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由实验数据知,海波熔化需要的条件是:① 温度到达熔点 ;②继续吸收热量。
(5)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C (填字母)。
A.烧杯中的水少 B.对试管内的海波不断搅拌
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D.海波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
20.(4分)(2023·宁夏中考)如图所示,甲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所示,观察气泡可判断此时是水沸腾 时 (选填“前”或“时”)的现象。
(2)图丙中,A、B是某班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96 ℃,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温度不变 ;他们用相同的酒精灯和相同的烧杯进行实验,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水的质量不同 。
21.(10分)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图片,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b.液体 温度 的高低;
c.液体 表面附近空气流动 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
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积的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 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 相同。
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4)分析与结论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有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 控制变量 法。
22.(12分)(2023·三明一模)用图1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若自下而上组装实验装置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 A处向上 (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沸腾是一种 汽化 现象(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3)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水的温度保持 不变 。此次实验测得水的沸点如图2所示,为 98 ℃。
(4)实验时,为了缩短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采取的方法是 减少水量(或提高初温) (写一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