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题检测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下列温度符合实际的是 (A)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以达到39 ℃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
C.饺子煮熟出锅时温度为70 ℃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10 ℃
2.如图所示,利用常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有关做法正确的是(B)
A.水温可以超出温度计量程
B.玻璃泡要与热水充分接触
C.玻璃泡可离开热水再读数
D.温度计放进热水立即读数
3.(2023·福州一模)小格参加植树劳动时发现,移植栽培树苗时需要将部分树叶剪去,以减少树木的水分蒸发。此操作主要是改变了树叶 (B)
A.接收的光照强度 B.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所处的环境温度 D.表面的空气流速
4.(2023·宁德一模)小婷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C)
5.(2017·福建中考)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C)
A.熔化 凝华 B.凝固 汽化
C.汽化 液化 D.熔化 液化
6.(2023·苏州中考)下列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
7.(2023·龙岩新罗区期末)如表是1个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格,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D)
物质 水 水银 乙醚 酒精
熔点/℃ 0 -39 -114 -117
沸点/℃ 100 357 35 78
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乙醚温度计 D.酒精温度计
8.如图所示,从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一项是 (C)
A.在AB段,物质处于固态
B.这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像
C.该物质熔化过程历时6分钟
D.该物质的熔点是48 ℃
9.一种新兴的时尚美食——干冰辅助制作的靓丽美食,在全国各大星级宾馆、酒店的菜谱中悄然出现,干冰特有的云雾效果再加上各位高级厨师的出色手艺,使众多美食家又一次享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沁人心脾的时尚美食!如图,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盘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盘面上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D)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的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10.(2023·南平一模)如图各实验中所描述“变多”“变少”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D)
11.如图所示,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后,同时熄灭火焰,则 (A)
A.甲水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乙水壶中的水还能继续沸腾
B.乙水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甲水壶中的水还能继续沸腾
C.一段较长的时间后,两水壶中的水还能继续沸腾
D.两水壶中的水同时停止沸腾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2.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 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 冷 (选填“冷”或“热”)。
13. (2023·河南中考)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液化 ,该物态变化过程要 放出 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
14.炎热的夏天,小莹从冰箱拿出一支冰淇淋,剥去包装纸,冰淇淋冒“白气”,这是一种 液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吃冰淇淋觉得凉爽,是因为冰淇淋熔化时要 吸收 热量。
15.“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嘴中出来的气,用嘴“吹气”能使热水尽快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热水 汽化 (填一物态变化)成水蒸气的速度加快,使热水温度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能使手变暖,这是因为嘴里呼出的水蒸气在手表面发生 液化 (填一物态变化),向手放热,使手的表面的温度升高。
16.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支温度计,其中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的是 甲 。若两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表中所列的物质,则乙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肯定不是 酒精 。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酒精 -117 ℃ 78 ℃
水银 -39 ℃ 327 ℃
17.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下霜前,温度要降到足够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才能 凝华 成霜;而下雪时,雪是在空中形成的,下落到地上并未马上影响地表气温,直到雪 熔化 吸收大量的热,人才感觉到气温的寒冷。(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4分。
18.(2023·福州二模)以下是两种夏天的降温方法,请分别解释其降温的原理。
(1)在客厅放装有冰块的桶;
(2)在工厂生产车间使用如图所示的降温风扇。水经过超声波雾化成细小水滴,被风扇吹出后,可加快周围气温下降。
答:(1)冰块熔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温度下降,故在客厅放装有冰块的桶可以降温。
(2)水经过超声波雾化成细小水滴,被风扇吹出后,水汽化吸热,可加快周围气温下降。
四、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共39分。
19.(10分)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46 ℃。
(2)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像中的 BC 段(选填“AB”或“BC”),其熔点为 48 ℃。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 大于 放出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丁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 c (选填“b”“c”或“d”)。
20.(12分)(2023·陕西中考)物理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装置如图1所示。
(1)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
(2)在水温升高到85 ℃后,每隔1 min读取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所得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需要 吸热 ,但温度 保持不变 。
(3)在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98 ℃,由此可知当地大气压 低于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85 86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4)初步得出结论后,等水温降至85 ℃以下后,另一位同学继续利用该装置再次进行实验,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从两次实验的图像中可看出,水从85 ℃加热至刚沸腾时,所用 时间 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 质量 不同。
21.(10分)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 10 min,第5分钟时呈液态,凝固点为 -2 ℃。
(2)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凝固前降温比凝固后降温 快 (选填“快”或“慢”)。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的体积会 变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4)某天气温0 ℃,小明把一小块-5 ℃的冰投入一大杯0 ℃的水中,冰的体积将 变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2.(7分)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做出了如下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
A.液体温度 B.液体的表面积
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 D.液体的种类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 质量相等 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阴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猜想 A (选填“A”“B”“C”或“D”)。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
答:取两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上等量的酒精和煤油;(注意液体的挥发性相同)放在相同的温度环境下,一段时间后,用天平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若相等,则与液体的种类无关,不相等,与液体的种类有关。期末专题检测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下列温度符合实际的是 ( )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以达到39 ℃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
C.饺子煮熟出锅时温度为70 ℃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10 ℃
2.如图所示,利用常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水温可以超出温度计量程
B.玻璃泡要与热水充分接触
C.玻璃泡可离开热水再读数
D.温度计放进热水立即读数
3.(2023·福州一模)小格参加植树劳动时发现,移植栽培树苗时需要将部分树叶剪去,以减少树木的水分蒸发。此操作主要是改变了树叶 ( )
A.接收的光照强度 B.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所处的环境温度 D.表面的空气流速
4.(2023·宁德一模)小婷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 )
5.(2017·福建中考)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
A.熔化 凝华 B.凝固 汽化
C.汽化 液化 D.熔化 液化
6.(2023·苏州中考)下列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
7.(2023·龙岩新罗区期末)如表是1个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格,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
物质 水 水银 乙醚 酒精
熔点/℃ 0 -39 -114 -117
沸点/℃ 100 357 35 78
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乙醚温度计 D.酒精温度计
8.如图所示,从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一项是 ( )
A.在AB段,物质处于固态
B.这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像
C.该物质熔化过程历时6分钟
D.该物质的熔点是48 ℃
9.一种新兴的时尚美食——干冰辅助制作的靓丽美食,在全国各大星级宾馆、酒店的菜谱中悄然出现,干冰特有的云雾效果再加上各位高级厨师的出色手艺,使众多美食家又一次享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沁人心脾的时尚美食!如图,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盘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盘面上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 )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的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10.(2023·南平一模)如图各实验中所描述“变多”“变少”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11.如图所示,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后,同时熄灭火焰,则 ( )
A.甲水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乙水壶中的水还能继续沸腾
B.乙水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甲水壶中的水还能继续沸腾
C.一段较长的时间后,两水壶中的水还能继续沸腾
D.两水壶中的水同时停止沸腾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2.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 (选填“冷”或“热”)。
13. (2023·河南中考)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该物态变化过程要 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
14.炎热的夏天,小莹从冰箱拿出一支冰淇淋,剥去包装纸,冰淇淋冒“白气”,这是一种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吃冰淇淋觉得凉爽,是因为冰淇淋熔化时要 热量。
15.“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嘴中出来的气,用嘴“吹气”能使热水尽快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热水 (填一物态变化)成水蒸气的速度加快,使热水温度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能使手变暖,这是因为嘴里呼出的水蒸气在手表面发生 (填一物态变化),向手放热,使手的表面的温度升高。
16.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支温度计,其中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的是 。若两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表中所列的物质,则乙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肯定不是 。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酒精 -117 ℃ 78 ℃
水银 -39 ℃ 327 ℃
17.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下霜前,温度要降到足够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才能 成霜;而下雪时,雪是在空中形成的,下落到地上并未马上影响地表气温,直到雪 吸收大量的热,人才感觉到气温的寒冷。(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4分。
18.(2023·福州二模)以下是两种夏天的降温方法,请分别解释其降温的原理。
(1)在客厅放装有冰块的桶;
(2)在工厂生产车间使用如图所示的降温风扇。水经过超声波雾化成细小水滴,被风扇吹出后,可加快周围气温下降。
四、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共39分。
19.(10分)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像中的 段(选填“AB”或“BC”),其熔点为 ℃。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 放出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丁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 (选填“b”“c”或“d”)。
20.(12分)(2023·陕西中考)物理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装置如图1所示。
(1)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
(2)在水温升高到85 ℃后,每隔1 min读取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所得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需要 ,但温度 。
(3)在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由此可知当地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85 86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4)初步得出结论后,等水温降至85 ℃以下后,另一位同学继续利用该装置再次进行实验,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从两次实验的图像中可看出,水从85 ℃加热至刚沸腾时,所用 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21.(10分)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 min,第5分钟时呈液态,凝固点为 ℃。
(2)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凝固前降温比凝固后降温 (选填“快”或“慢”)。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的体积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4)某天气温0 ℃,小明把一小块-5 ℃的冰投入一大杯0 ℃的水中,冰的体积将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2.(7分)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做出了如下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
A.液体温度 B.液体的表面积
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 D.液体的种类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 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阴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猜想 (选填“A”“B”“C”或“D”)。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