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2015年单元测试卷【解析版】(广西桂林市永福县三皇中学)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2015年单元测试卷【解析版】(广西桂林市永福县三皇中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2-14 22:2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15年单元测试卷(广西桂林市永福县三皇中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物质燃烧时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2.2007年6月3日,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你认为以下各项措施与之相违背的是( )
A.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
B.大力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
C.严格控制企业排污
D.尽量杜绝自来水的跑、冒、滴、漏现象
3.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 ( http: / / www.21cnjy.com )、CO、CH4气体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它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电池所需燃料的理由是( )
A.都是无毒无害气体 B.在自然界都大量存在
C.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D.燃烧产物均为CO2和H2O
[21世纪教育网]
4.“蓝天行动”被评为重庆直辖十年十大环保事件的候选事件,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行动”实旋的是( )
A.退耕还林,增大森林覆盖面积
B.密闭运输砂土,减少扬尘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
5.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6.(镇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2007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科学家指出,气候变暖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为了减小温室效应的影响,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B.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大量使用煤作燃料,降低生产成本
D.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生产一种全降解塑料
7.(汕头市)最近在我国河北省的海陆交界处发现了大储量的油田.油田中的石油属于(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8.下列有关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21世纪教育网
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图书资料着火,用压缩二氧化碳灭火
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9.毕业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右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再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
10.燃料的燃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在煤气、沼气和氢气中,首选的燃料是__________;近年来,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 ( http: / / www.21cnjy.com )4也是一种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知相同分子数的CH4和CO2,CH4导致的温室效应更明显,则相同质量的上述两种气体,产生温室效应更明显的是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12.小双和小进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小双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小进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__________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13.如图装置是用燃烧法来确定有机物组成的常用装置,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已知:C中的氧化铜是确保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A中的反应为:2H2O2H2O+O2↑)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b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
(2)若去掉B装置会对什么元素的测量结果有影响?__________,会使测量结果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E装置中所盛放物质最好选用__________(选填:①氢氧化钙溶液;②氢氧化钠溶液;③水).
(4)若准确称取1.12g样品(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D装置增重1.44g,E装置增重3.52g,则该有机物样品中所含的元素为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14分)
14.(14分)2008年我国首都北京迎来举世瞩目的“奥运圣火”,火炬的可燃物为丁烷,燃烧时火苗高而亮,在白天200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8CO2+10H2O,则推知:
(1)丁烷含__________元素,化学式为__________;
(2)产物CO2在大气中含量过多时,会导致__________(填一环境问题的名称),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可以缓冲CO2的增长;
(3)若现在燃烧丁烷11.6kg,会产生CO2气体多少千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15年单元测试卷(广西桂林市永福县三皇中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物质燃烧时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氢气是一种新型能源.
【解答】解: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燃烧,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使大气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氢气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化石燃料与氢气的比较,使学生了解氢气作为新型能源的优点.
2.2007年6月3日,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你认为以下各项措施与之相违背的是( )
A.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
B.大力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
C.严格控制企业排污
D.尽量杜绝自来水的跑、冒、滴、漏现象
【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A、根据当今能源危机的现状判断.
B、根据一次性餐具制作过程消耗能源和资源判断.
C、根据水污染的三大主要来源判断.
D、根据水资源缺乏和能源危机的现状判断.
【解答】解:A、现在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越来越少,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可缓解能源危机,所以正确.
B、一次性餐具制作过程消耗能源和资源,而目前正处在能源、资源危机时代,所以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错误.
C、严格控制企业排污,可控制水污染的工业污染源,所以正确.
D、日前全世界都处于水资源缺乏和能源危机阶段,杜绝自来水的跑、冒、滴、漏现象,即可节水,又可节能,所以正确.
故选B.
【点评】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节能减排已提上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各国政府的工作日程,关于节能减排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生产、生活中节能减排的措施是历年中考不变的热点之一,要注意积累,并能拓展发挥和应用.
3.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池,是把H2、CO、CH4气体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它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电池所需燃料的理由是( )
A.都是无毒无害气体 B.在自然界都大量存在
C.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D.燃烧产物均为CO2和H2O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物质都具有可燃性,燃烧是能够放出大量的热,常常用作燃料;根据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的特殊之处分析.
【解答】解:A、无毒无害气体不一定能够用作燃料,例如氮气无毒无害,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错误;
B、在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不一定能够用作燃料,例如水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错误;
C、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用作燃料.故选项正确;
D、氢气燃烧不能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不能生成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4.“蓝天行动”被评为重庆直辖十年十大环保事件的候选事件,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行动”实旋的是( )
A.退耕还林,增大森林覆盖面积
B.密闭运输砂土,减少扬尘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蓝天工程”,是指排放的物质没有污染物,真正做到无污染使我们的空气很干净.
A、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
B、密闭运输砂土,减少扬尘,可以净化空气;
C、活力发电需要用煤,煤属于化石燃料;
D、天然气和汽油都是化石燃料,燃烧都释放二氧化碳.
【解答】解:A、大量植树造林,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也防治了扬尘的污染,有意于“蓝天工程”.不可选;
B、密闭运输砂土,减少扬尘,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蓝天工程”.不可选;
C、活力发电要用化石燃料煤,煤燃烧要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不利于“蓝天工程”.可选;
D、天然气和汽油都是化石燃料,燃烧都释放二氧化碳等不利于“蓝天工程”的气体,可选.
故选C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关于环保的问题,此类问题是中考热点之一.
5.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首先了解爆炸: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限的空间(如爆竹、炸弹)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然后逐一分析,
A、爆炸是物质的急剧燃烧造成的,所以需要氧气的参与;
B、可燃物的在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降低;
C、爆炸会使周围的温度升高;
D、爆炸还可以掀起沙土,覆盖燃烧物,到达灭火的目的.
【解答】解:A、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目的.故说法正确,不可选;
B、可燃物的在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降低,故说法错误,可选;
C、爆炸可以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并不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说法错误,可选;
D、爆炸可以掀起大面积的沙土,覆盖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说法正确,不可选.
故选BC
【点评】在有限的空间(如爆竹、炸弹)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6.(镇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200 ( http: / / www.21cnjy.com )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科学家指出,气候变暖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为了减小温室效应的影响,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B.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大量使用煤作燃料,降低生产成本
D.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生产一种全降解塑料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减小温室效应的影响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解答】解:A、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能加强光合作用,消耗掉排出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小温室效应的影响,故A正确;
B、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减小温室效应,故B正确;
C、大量使用煤作燃料,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强温室效应,故C错误;
D、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生产一种全降解塑料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正确,
故选:C.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汕头市)最近在我国河北省的海陆交界处发现了大储量的油田.油田中的石油属于(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沥青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其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沥青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就属于混合物.
8.下列有关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图书资料着火,用压缩二氧化碳灭火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社会突发事件.
【分析】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根据灭火原理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错误;
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正确;
C、家用电器着火时,用水可以灭火,但是会损坏电器.故选项正确;
D、图书资料着火,用压缩二氧化碳灭火既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又可以保护图书资料.故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灭火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21世纪教育网
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9.毕业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右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再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前者是因为铜丝吸热使蜡烛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后者热铜丝不会吸热,所以可以正常燃烧.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燃烧着的物质熄灭了,一定是满足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或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据此答题.
【解答】解:蜡烛能够熄灭一定是缺少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燃烧的条件,铜圈罩在蜡烛火焰上,既没有清除可燃物,也没有隔绝氧气,只能是温度降低到了着火点以下;后者不熄灭是因为铜圈加热后不在吸收热量,所以蜡烛不会熄灭.
故答案为:前者是因为铜丝吸热使蜡烛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后者热铜丝不会吸热,所以可以正常燃烧(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可燃物燃烧所需条件的认识,以及针对具体条件进行分析对照的能力.
10.燃料的燃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在煤气、沼气和氢气中,首选的燃料是H2;近年来,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21世纪教育网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不利于环境保护,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后也会生成二氧化碳,而氢气燃烧后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
【解答】解: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 http: / / www.21cnjy.com )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不利于环境保护,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后也会生成二氧化碳,而氢气燃烧后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所以首选燃料是氢气,故答案为:H2;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故答案为:CH4;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反应条件为点燃,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故答案为:H2;CH4;2CO+O22CO2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种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知相同分子数的CH4和CO2,CH4导致的温室效应更明显,则相同质量的上述两种气体,产生温室效应更明显的是CH4.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相同分子数的C ( http: / / www.21cnjy.com )H4和CO2,CH4导致的温室效应更明显”,根据CH4和CO2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比较,相同质量的两种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气体分子数多;故可推断产生温室效应更明显的是CH4.
【解答】解:C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6;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
因为16<44,故相同质量的上述两种气体,产生温室效应更明显的是CH4.
故选CH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
三、实验探究(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12.小双和小进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小双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
(2)小进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③④;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②④.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乙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来考虑: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2)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分析回答;
(3)根据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来考虑.
【解答】解:(1)甲图中的红 ( http: / / www.21cnjy.com )磷达不到着火点不燃烧,白磷达到了着火点再与空气接触就符合了燃烧的条件能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所以实验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
(2)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的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是:是否解触空气,有空气燃烧的,有不同空气不燃烧的,其它各量均相同;所以③④正确;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变量是:温度,有冷水,有热水,有热水的必须能够燃烧,其它变量均相同,所以②④符合这一说法.
(3)图乙是在水下完成的,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对空气进行污染.
故答案为: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
(2)③④;②④;
(3)乙
【点评】要掌握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知道控制变量的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13.如图装置是用燃烧法来确定有机物组成的常用装置,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已知:C中的氧化铜是确保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A中的反应为:2H2O2H2O+O2↑)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烧瓶,b中盛放的物质是过氧化氢.
(2)若去掉B装置会对什么元素的测量结果有影响?H,会使测量结果偏大(填“偏大”或“偏小”).21世纪教育网
(3)E装置中所盛放物质最好选用②(选填:①氢氧化钙溶液;②氢氧化钠溶液;③水).
(4)若准确称取1.12g样品(样品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D装置增重1.44g,E装置增重3.52g,则该有机物样品中所含的元素为C、H.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气体的净化(除杂);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熟记仪器名称,分析A中发生反应及反应物的状态:双氧水是液体;
(2)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结合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会带出水蒸气来解答;
(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很大;
(4)根据相关方面的数据进行计算可以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答】解:(1)结合课本可知该仪器为烧瓶,根据题意:A中的反应为2H2O22H2O+O2↑,双氧水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故填:过氧化氢;
(2)根据题给的实验设计思路可知,B装置是用来吸收A中的水蒸气的,若去掉B装置,从A中挥发出来的水会进入D中,对氢元素的测量结果会有影响,将会使测得的氢元素的质量偏大;
(3)E装置中所盛放物质最好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完全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4)D装置增重1.44g,说明反应生成了1.44g水;E装置增重3.52g,说明反应生成了3.52g二氧化碳.
1.44g水中含有的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分别为:
1.44g××100%=0.16g,1.44g××100%=1.28g.
3.52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52g××100%=0.96g.
有机物样品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和为:0.16g+0.96g=1.12g.由此说明该样品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故答案为:
(1)烧瓶;过氧化氢(2)H;偏大(3)②;(4)C、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相关方面的计算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计算时不要漏掉百分号.
四、计算题(共14分)
14.(14分)2008年我国首都北京迎来举世瞩目的“奥运圣火”,火炬的可燃物为丁烷,燃烧时火苗高而亮,在白天200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8CO2+10H2O,则推知:
(1)丁烷含碳、氢两种元素,化学式为C4H10;
(2)产物CO2在大气中含量过多时,会导致温室效应(填一环境问题的名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缓冲CO2的增长;
(3)若现在燃烧丁烷11.6kg,会产生CO2气体多少千克?
【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物质的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式.根据化学式可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应该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相关的计算.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烷的化学式为:C4H10,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填:碳、氢两种;C4H10.
(2)CO2在大气中含量过多时,会导致温室效应.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故填:温室效应;光合作用.
(3)设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2C4H10+13O28CO2+10H2O
116 352
11.6kg X
X=35.2kg
答:产生35.2kg二氧化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组成和化学式的判断、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等方面的内容.[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