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3 21:4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选择题
1.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封君越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这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  )
A.双向的权利与义务     B.层级相对单一
C.严格的等级制 D.自由与平等关系
2.“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反映了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中(  )
A.封臣地位低下毫无权利可言
B.封臣的主要义务是向封君进贡财物
C.封君是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
D.封君封臣以契约关系明确权利和义务
3.中世纪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国王只能同国王的贵族封臣直接发生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 ②国王可以在贵族的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 ③贵族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对大的独立性 ④国王可以任意向他的受封贵族征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封君封臣制在维系和协调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地方封建统治秩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封君封臣制度(  )
A.解决了封建社会的矛盾
B.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C.促进了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
D.无法集中中央的权力,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5.俄罗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列关于俄罗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是俄罗斯的开端 ②13世纪被突厥征服 ③16世纪以莫斯科为中心,实现了国家统一 ④伊凡四世时期进行了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这一制度是当时西欧人与人之间的主从关系中最为典型的结成方式,其结成以保护与被保护为前提,两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的。”这一制度(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打击了宗教势力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7.在中古时代的西欧庄园内,起着维护封建领主利益和庄园公共秩序作用的机构是(  )
A.庄园法庭 B.庄园封君
C.公民大会 D.庄园封臣
8.欧洲中世纪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是黑暗的,愚昧的,落后的;这个时代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事物是教会、骑士与封建制度,基督教会笼罩着整个思想界,控制着教育、思想、哲学。下列关于欧洲中世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政治权力分散王权始终强大
B.经济的主要形态是商品经济
C.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D.城市是封建主领地,没有自治权
9.“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该材料体现了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
A.控制人们思想 B.大肆进行宗教迫害
C.宣传人文思想 D.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10.英国在1168年创办了牛津大学,1209年又创建剑桥大学。14世纪,德国建立了海德堡大学。到1500年,全欧已有80所大学。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主义发展 B.人文主义发展
C.自治城市发展 D.民族国家兴起
11.据《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了,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
A.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 B.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
C.留下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初步具有“契约”思想
12.《查士丁尼法典》共12卷,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查士丁尼新敕》收编了查士丁尼在法典编完后陆续颁布的168条敕令。上述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
B.罗马法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C.皇帝可以任意更改法律
D.罗马法只是皇帝敕令的汇编
13.在中古西欧社会中,虽然有一些持帝制立场的思想家认为“王在法上”,但是很少有国王公开发表“王在法上”的言论。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  )
A.存在强大的贵族势力和教会势力
B.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
C.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
D.没有法律意识和成文法律指导
14.16世纪中期,伊凡四世在改革中实行“特辖领地制”,他把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辖区包括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南部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此类地区由国君直辖。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伊凡四世此举意在(  )
A.扩张领土,建立庞大帝国
B.打击大贵族,强化中央集权
C.发展经济,实现富国强兵
D.革故鼎新,摆脱蒙古的奴役
15.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之后,基辅罗斯在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的基础上创立了斯拉夫字母,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这说明基辅罗斯(  )
A.深受希腊帝国影响 B.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
C.不是一个独立国家 D.基辅罗斯未实现统一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社会评论家经常认为欧洲社会包括三个等级或阶级:“祈祷者、作战者和劳作者”……这种将社会整齐地分化为三个阶级的模式抓住了中世纪欧洲的一些重要事实,它清晰地反映了一个在政治、社会和经济上均不平等的社会。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1108年,法国东北部的琅城人民用大量的金钱向城市领主琅城主教购买了城市自治权,同时也用重金向法国国王路易六世购得了城市自治特许权。但不久,琅城主教撤销约定,收回城市自治权,而国王也在接受了琅城主教的贿赂之后撤销了先前颁发的特许状。琅城人民义愤填膺,遂于1112年发动了大规模起义,国王被迫再次给琅城人民颁发了城市自治特许状。
——摘编自宛华《世界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祈祷者、作战者和劳作者”分别主要指哪些人。
(2)你是否同意“这种将社会整齐地分化为三个阶级的模式抓住了中世纪欧洲的一些重要事实,它清晰地反映了一个在政治、社会和经济上均不平等的社会”这种说法,并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二,指出琅城人民获得自治的途径,并结合所学分析城市自治的影响。
17.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1—13世纪,封建制度已经成为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上层建筑,从国王开始,用封建君臣关系和下级联系在一起。国王下面是大封建主,然后层层封授土地,封建君臣构成等级连锁,下级对上级的义务主要是军役,上级对下级的义务主要是封赐给他一块土地。
——摘编自弗朗索瓦·冈绍夫《何为封建主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西欧,称雄一方的封建领主掌握着城市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他们想方设法地加强对城市的榨取和勒索……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世纪城市则采取了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割据势力抗衡。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将领主米兰大主教及其所属军队逐出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为争取自治权采取的手段并分析其对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答案
1.解析:根据材料“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封君越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可知,封君与封臣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双向的,故选A项。
答案:A
2.解析:材料“主人凡践履协约”“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体现的是在西欧封君封臣制下,封君封臣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十分明确,D项正确;封臣是有权利和地位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封臣履行义务的内容,排除B项;中世纪的教会是最高的统治者,排除C项。
答案:D
3.解析:在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跟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在这一制度下,国王只能同国王的贵族封臣直接发生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而贵族领主在自己领地内有较大自主权,可以掌握大量效忠于自己的势力,①③正确,故选C项;封君封臣制度下,国王不能直接干预贵族领地内事务,②错误,排除A、B两项;④中“任意”错误,排除D项。
答案:C
4.解析:根据材料“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可以看出西欧封建社会的封君封臣制度是在政治体制发展不完善的情况下出现的特定的产物,故B项正确。
答案:B
5.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俄罗斯被蒙古征服,排除②,故选C项。
答案:C
6.解析:根据材料“这一制度是当时西欧人与人之间的主从关系中最为典型的结成方式,其结成以保护与被保护为前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指的是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该制度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故选B项;在封君封臣制度下,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并没有打击宗教势力,排除C项;封君封臣制度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排除D项。
答案:B
7.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庄园法庭是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的机构,通过维护庄园秩序,以维护封建领主利益,A项正确;庄园中封君、封臣的权利和义务,与维护秩序的机构不符,B、D两项错误;西欧庄园内没有公民大会,C项错误。
答案:A
8.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农奴制是其基本特征,其中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故C项正确;A项过于绝对,排除;其基本经济形态是农业,而不是商品经济,排除B项;城市通过不断的斗争逐步获得了自治权,排除D项。
答案:C
9.解析:修道院创办学校、修建图书馆、抄书,这些形式保存了古代文化遗产,同时对其周边居民进行教育,培养了一批具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说明基督教在欧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基督教对民众思想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基督教的宗教迫害,排除B项;基督教宣传的主要是教义,而非人文思想,排除C项。
答案:D
10.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欧洲城市通过斗争争取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自治有利于城市发展,一些城市还兴办了大学,故选C项;在欧洲资本主义和人文主义发展之前就已经开始出现大学,排除A、B两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学的兴起在民族国家兴起之前,排除D项。
答案:C
11.解析:由材料内容无法得出“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未明确表明马主人是奴隶主,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具体的证据,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意思,当一个人向别人租马时,就和马主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契约”关系,即租马人应该照顾好马,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故D项正确。
答案:D
12.解析:皇帝的敕令可以成为法律,但皇帝的命令不等于法律,故A项错误;皇帝的敕令被收入法典说明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皇帝能否任意更改法律,故C项错误;皇帝敕令只是罗马法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故D项错误。
答案:B
13.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古西欧社会中,强大的贵族势力和教会势力对王权形成了分权和制约,故A项正确;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是在近代形成的,排除B项;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与材料“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不符,排除C项;法律意识和成文法律在古代罗马就已经产生,D项表述与史实和题意均不符合,排除。
答案:A
14.解析:根据“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凡四世改革组成“特辖军团”,成为打击大贵族势力的得力工具,以此强化中央集权,故选B项。
答案:B
15.解析:根据材料“在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的基础上创立了斯拉夫字母,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可知,基辅罗斯在文化、宗教上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故选B项;古希腊建立了许多城邦国家,并未形成帝国,排除A项;材料表明基辅罗斯受拜占庭帝国影响,但不能证明它不是一个独立国家,排除C项;基辅罗斯未实现统一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
答案:B
非选择题
16.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祈祷者为教士,作战者为骑士,劳作者为农民。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途径”,根据材料二“向城市领主琅城主教购买……重金向法国国王路易六世购得……发动了大规模起义”,可得出金钱赎买、武装暴动。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层面分析。
答案:(1)人物:僧侣(教士)、骑士(世俗贵族)、农民。
(2)观点:同意。说明:政治上,封建等级制下,僧侣与骑士统治农奴;思想上,基督教会控制了人们的思想,教士成为最高等级;经济上,庄园经济使农奴依附于庄园主(或贵族)。
(3)途径: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影响: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17.解析:第(1)问,根据“国王下面是大封建主,然后层层封授土地,封建君臣构成等级连锁,下级对上级的义务主要是军役,上级对下级的义务主要是封赐给他一块土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实行封君封臣制度;实行庄园和农奴制度。第(2)问,根据“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中世纪城市则采取了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割据势力抗衡。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可知手段主要有通过谈判、赎买、武装暴动等方式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是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城市兴办大学,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答案:(1)实行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
(2)手段:通过谈判、赎买、武装暴动等方式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影响: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城市兴办大学,推动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