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7 敬业与乐业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7 敬业与乐业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3 22:0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梁启超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大学任教,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诸多领域,都有较深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了解作者
小资料:一门三院士
梁启超精心培育了9个子女,个个皆是栋梁之材,还出了三位院士。
长子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
次子梁思永,杰出的考古学家,对新石器时代和商朝的考古有重大贡献。
三子梁思礼,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字词积累
蛀( ) 赦( ) 禅师( )
精微 旁骛( ) 秘诀
羡慕( ) 亵渎( ) 浪荡
妄想( ) 杜绝 调和( )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言不及义
教诲( ) 解剖( ) 佝偻( )
承蜩( ) 骈进( ) 强聒不舍( )
zhù
shè
chán


xiè dú
wànɡ
tiáo
huì
pōu
ɡōu lóu
tiáo
pián
ɡuō
字形易错,下面是“马”。
字形易错,注意偏旁。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9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做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官本位文化,人们奉行“万班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则仕”,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以显亲扬名、出人头地为人生价值取向。因此有很强的针对性。
背景介绍
演讲: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属于议论文)
主要特点:
①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
③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
主要手段——有声语言(讲)、态势语言(演)
文学常识
整体感知

析题
如何理解“业”的含义?
“业”本指职业、工作。
在此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也可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如学生的学习)
析题
“敬业”是什么意思?“乐业”又是什么意思?标题是否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敬业”是指专心致志于工作。“乐业”指快乐地工作。标题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整体感知
1.演讲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
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整体感知
2.围绕着中心论点,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先论述有业之必要,接着再论述敬业之重要和乐业之重要;最后总结全文: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既有责任心又有趣味。
整体感知
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敬业
有业
乐业
3.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
前提
基础
最高境界
精读课文

4.按照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把课文划分成三部分,并把第二部分分为三层。概括段意、层意。
5、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1)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
(2)道理论证: 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6、什么是“敬业”?
主一无适便是敬。  ——朱熹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1)在这部分中,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议论文在论述过程中,常运用一些起话题转换和推进作用的词语或句子,如关联词、设问句等。请从6、7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 。
(2)第6段“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
(3)第7段“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设问句,引出下文,引起读者思考,提示下文,作者要论证的内容是敬业的原因。
设问句,承上启下。
7、什么是“乐业”?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1)在这部分中,分析“做工苦”的实例有什么作用?
(2)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结尾引用孔子的名言,目的是什么?
说明“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自然地点到乐业上(引出话题)。
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阅读课文第2、3、4和6段,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出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有业之必要”的理由:
一、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
二、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三、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
四、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五、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
六、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精读课文
古今中外敬业的典范不乏其人,请你举出几例。
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党的好女儿黄文秀,奉献自我,投身脱贫工作
焦裕禄,心中时刻装着人民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
是怎样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拓展延伸
作者在阐述什么叫“敬”时说:“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根据这个解释,你是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达到“敬”的标准了呢?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敬”的理解。
学习过程中,并未能在课堂上将心思毫无旁骛地用到学习上,这便是对当前学业的不敬。需对自己严加约束,明确己任,才算懂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敬”。
拓展延伸
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拓展延伸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你认同作者的这一衡量标准吗?为什么?
示例一
我认为作者的这种衡量标准是合理的。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只要尽自己的能力做到了圆满,他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个标准立足现实,不好高骛远,容易让人获得心灵上的宁静与和平。
示例二
作者的这种衡量标准不够合理。做出大成就者不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条件,而且还能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把事情做到圆满,做到极致。作者的这种观点很容易成为某些人的借口,削弱他们寻求进步的积极性。
品析语言

品析语言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九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做的一次讲演,结合内容说说本文是如何体现口语和演讲特色的。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请同学们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作说明。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结构梳理

课后作业

练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 ) 解剖( ) 亵渎( )
强聒( ) 骈( )进 佝偻( )
教诲( ) 禅( )师 容赦( )承蜩( )
2.根据句意说出相应的词语:
A:专心于学业,与朋友和睦相处。( )
B: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 ( )
C: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
D:道理极容易明白 。( )
E: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 )
xiè dú
huì
ɡōu lóu
shè
tiáo
pián
pōu
chán
ɡuō

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理致易明
强聒不舍
作业布置
梁启超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