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佝偻(gōu) 伫立(zhù) 深邃(suì) 强聒不舍(guō)
B.陨落(yǔn) 睿智(ruì) 灵柩(jiù) 恪尽职守(ké)
C.繁衍(yǎn) 诉讼(sòng) 刹那(shò) 一抔黄土(póu)
D.扶掖(yé) 亵渎(xiè) 骈进(bèng) 一幢房子(zhuà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汲取 妄想 言不及意 心无旁骛
B.绸缎 游弋 一意孤行 富丽堂皇
C.弛骋 广袤 大发雷霆 骄揉造作
D.云霓 显赫 鸠占鹊巢 形消骨立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伏尔泰活过的八十四岁,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
B.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C.伏尔泰具有女性的温柔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胸有成竹的心胸。
D.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海洋保护工作初见成效、中华白海豚在福建近海出现次数越来越高。
B.中国人民在各种困难面前从来都不曾屈服,书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C.大明湖位于济南旧城东部,包括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三处泉水构成。
D.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迫于生计去举人家里偷书,被打得浑身遍体鳞伤。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
B.她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C.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D.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以下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因为阅读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
②从而免于迷失和彷徨,知道何去何从。
③阅读为什么能提升我们的气质?
④有了知识和智慧,我们才能独立思考,懂得如何应对人生的种种不确定性。
⑤可以说,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气象万千的精神。
③①⑤④② B.③①④②⑤
④②③①⑤ D.④②③⑤①
7.下列关于书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的开头 称呼要根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称呼,平时怎么称呼,在信中就怎么称
呼。
B.信的内容十分广泛,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至于用词造句、书信格式并不重要。
C.在信的末尾,要写上写信人的名字和日期,以便于收信人了解谁写给自己的信,
什么时候写的。
D.关于信封,不仅要写清楚收信人的住址和姓名,而且要写清楚寄信人的住址和姓
名,以便于万一投寄不到退回时用。
8、名著阅读
班级开展《艾青诗选》阅读活动,小文借助这本书的序言,大致梳理了艾青不同创作阶段的特点。请你将(1)(2)处补充完整。
创作阶段 代表诗作 主要意象 情感
30年代 成名期 “吹芦笛的诗人” (1)《_________》 大堰河 怀念与感激
第二次高峰期 “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2)_____ 悲悯与忧伤
70年代 新的创作井喷期“归来的歌者” 《光的赞歌》 光 赞美光明
9.综合性学习。
做人要做君子,君子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的中国人的理想形象,君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所在。请参加以“君子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仁义礼智信”是传统文化中为人处世的最高标准,被称为“君子五常”,就是说凡是君子就应该具备这五种道德品质。请将“仁义礼智信”五个字规范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2分)
(2)我们的先贤崇尚君子品格,把梅、兰、竹、菊四种植物人格化,称为“四君子”。请仿照示例,选择其中一种分析其所象征的君子品格。
示例: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坚贞纯洁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一段话是对君子特质的表述,请提炼出其中的两个关键词。
历代君子身上都颇为明显地体现出一些特质: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担当精神,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修身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班委会提倡同学们提升个人的君子气质、素养,有同学认为这样做会让自己吃亏。如果你要说服他,你该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阅读《论教养》(节选),完成各题。
①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②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③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都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大,或者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④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蠢到了极点!
⑤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⑥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⑦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书大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⑧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非常外在的。但是就整体而论,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⑨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收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⑩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有删改)
10、本文是一篇谈论教养的文章,开头部分却先谈“无教养”的例子,这样写有何好处?
文章题目是《论教养》,文中却用很大篇幅谈论了“优雅风度”,这样写是否离题?谈谈你的看法。
12、下面文段是著名作家毕淑敏对教养的论述,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
(二)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敬畏之心
闲人
①法国作家卢梭写《忏悔录》,起因是他小时候在一个伯爵家当佣人,因偷拿了主人家一条丝带被发现,便诬陷是女仆玛丽偷拿给自己的,导致女仆被开除。这件事给卢梭带来了终生的痛苦,晚年时他在书中坦白:“这种沉重的负担一直压在我的良心上,促使我决心撰写这部忏悔录。”
②卢梭自省和忏悔里充满了敬畏的,是一种对道德和良知的敬畏。
③晚清名臣曾国藩有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蕴藏着为官、处世的真知灼见。心存敬畏意识,保持头脑清醒,是曾国藩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谋略过人、坚韧不服输的精神有很大的关系,而他功成名就后的全身而退,则是得益于他的敬畏心理。
④《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敬就是尊重,畏就是害怕。敬畏就是人们在面对庄严或崇高的事物时一种谨慎、尊敬的情绪和态度,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曾国藩认为,身处官场,必须懂得敬畏。他告诫子孙:“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唯胸怀浩大是真正受用,谨慎更是通往幸福之路。”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才有一日三省的谨慎态度,才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的政海里、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名利所累,永远谦逊平和,保持内心的执着和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
⑤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一生常怀敬畏之心,坚守做人为官的基本准则,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原则不动、底线不松,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境中度过,最终一路平步青云,大业辉煌,成就自我。他在《曾国藩家书》中写道:“不要以为家里有人做大官就敢欺负人;不要以为自己有点学问,就敢恃才傲物。在顺利之时,更不要忘乎所以,很多人身败名裂就是不知道顾忌。”
⑥“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
13.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4.下面四句话中填入文中第③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B.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C.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D.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15.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6.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卢梭写《忏悔录》是自省,是忏悔,更是对道德和良知的敬畏。
B.曾国藩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是心存敬畏意识,保持头脑清醒。
C.《曾国藩家书》中“恃才傲物”指自以为是,仗着自己有才能就看不起人。
D.只要常存敬畏之心,人就会不作秀、不作孽,就会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做事。
17.选文第⑥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三)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 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茵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 。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 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而且永 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是哲人的木乃伊,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啕已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⑦你想美好吗 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18.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要列举那些令作者“胆战心惊”的美容术
19.第⑤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说说它 在文中的作用。(
20.下面两则材料,如果让你选择作为证明论点的论据,你选哪一个,为什么
材料一:《韩诗外传》有一段有趣的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的闵子骞拜孔子为师。刚开始时,闵脸色干枯,但过了一段时间竞变得红润起来,使孔子大为奇怪。据闵子骞说,他在没读书之前,一心想着要做迭官贵人,因此寝食不安,脸色为之枯槁。如今静心读为人处世之书,能辨是非、知美丑,因而心平气和临事不惊,脸色自然变好。
材料二:苏东坡曾说:“三日不读书,自觉语言无味,对镜亦面目可憎”,又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道出了人的气质来自于多读书,它会由心到形,影响到你的容貌,使你的眼光更加有神,面庞更加光彩,举止更加高雅……这种美态比起外表的美貌,要耐看得多。
21.简要分析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22.“一本好书,一生财富”,我们所学教材及荐读名著中的人物,有许多都能给予我们积极影响。
请从下列作品人物中任选一位。根据提示在横线上作简要表达。
诸葛亮 藤野先生 杜小康 托尔斯泰 贝多芬
我从______________身上,学到了: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谦虚与虚伪
季羡林
①在伦理道德的范畴中,谦虚一向被认为是美德,应该扬;而虚伪则一向被认为是恶习,应该抑。
②然而,究其实际,二者间有时并非泾渭分明,其区别间不容发。谦虚稍一过头,就会成为虚伪。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会的。
③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提倡谦虚最早的国家。在中国最古的经典之一的《尚书·大禹谟》中就已经有了“满招损,谦受益,时(是)乃天道”这样的教导,把自满与谦虚提高到“天道”的水平,可谓高矣。从那以后,历代的圣贤无不张皇谦虚,贬抑自满。一直到今天,我们常用的词汇中仍然有一大批与“谦”字有联系的词儿,比如“谦卑”、“谦恭”、“谦和”、“谦谦君子”、“谦让”、“谦顺”、“谦虚”、“谦逊”等等,可见“谦”字之深入人心,久而愈彰。
④可是在这里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拦路虎:什么叫“真诚的谦虚”?什么又叫“虚伪的谦虚”?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简直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掌握一个正确的分寸难于上青天。
⑤最突出的是因地而异,“地”指的首先是东方和西方。在东方,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提到自己的文章或著作,必须说是“拙作”或“拙文”。在西方各国语言中是找不到相当的词儿的。尤有甚者,甚至可能产生误会。中国人请客,发请柬必须说“洁治菲酌”,不了解东方习惯的西方人就会满腹疑团:为什么单单用“不丰盛的宴席”来请客呢?日本人送人礼品,往往写上“粗品”二字,西方人又会问:为什么不用“精品”来送人呢?在西方,对老师,对朋友,必须说真话,会多少,就说多少。如果你说,这个只会一点点儿,那个只会一星星儿,他们就会信以为真,在东方则不会。这有时会很危险的。至于吹牛之流,则为东西方同样所不齿,不在话下。
⑥可是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虚怀若谷,如果是真诚的话,它会促你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康有为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自称,年届而立,天下学问无不掌握。结果说康有为是一个革新家则可,说他是一个学问家则不可。较之乾嘉诸大师,甚至清末民初诸大师,包括他的弟子梁启超在内,他在学术上是没有建树的。
⑦总之,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选自《半月选读》)
23.“我认为,我们应当提倡真诚的谦虚,而避免虚伪的谦虚,后者与虚伪间不容发矣。”这是从文中抽取出的一句话。将其还原,正确的位置是( )
A.①②段之间 B.②③段之间 C.③④段之间 D.⑥⑦段之间
24.对第⑤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掌握谦虚的分寸很难。
B.东方人出于礼貌的自谦不能为西方人所理解。
C.在西方没有中国所谓“拙作”或“拙文”的概念。
D.西方人强调必须说真话,而东方人却不是这样。
25.第⑥段论证的是什么内容?举康有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26.请你从身边的生活中举一个具体的实例解释“谦让”这个词。
三、作文
27、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心动”一词可以这样理解:内心有所触动,产生做某事的欲望。“行动”一词可以这样理解:为实现某种意图而具体地进行活动。
生活中总有一些美景、善行、真情、美德,让我们内心产生触动,进而让我们产生做某事的欲望。心动不去行动,美好则会止步于心中;心动就去行动,才能带来更多的精彩。心动了应该怎样行动?行动又会带来怎样的收获和启示?新时代召唤我们为个人成长、他人幸福、家乡繁荣、祖国强盛而行动起来。
请以“心动就要行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材料作文
材料一:鲁班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建筑工匠。据传说,有一次鲁班的腿被草割破了。他蹲下身来留心观察,发现是小草锋利的齿状边缘割伤了他。鲁班由此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匠重要的工具——锯。
材料二:数学家吴文俊从事机械定理证明时提出的“吴方法”,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一方面得益于他的老师在关键时期帮他解决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了数学的魅力;另一方面得益于他在研究时的全神贯注,尽心竭力。他把生命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数学研究上,为机械化几何定理自动证明领域带来光明。
上述材料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有益的启示:留心就会有收获;做事要专注;成功需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
1、A 2.B 3.C 4.B 5.D 6.B 7.B
8、①.大堰河——我的保姆 ②. 土地、太阳
9、(1)仁义礼智信 (2)示例:梅,傲雪凌霜,象征君子坚毅不屈的气节;兰,在幽谷中默默绽放,象征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竹,挺拔修长、四季青翠,象征君子不屈、超脱的胸怀;菊,不畏严霜傲然开放,象征君子中和恬淡的疏散气质。(选择其中一种,言之成理即可) (3)担当、修身。(4)略。(言之有理即可)
10、①作者从家庭里中“无教养”的表现写起,让读者对“无教养”的表现有切身的感受和了解。②把“无教养”的表现和后文“有教养”的表现形成对比,突出教养的真正含义。
11、不离题。①“教养”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内在气质;②“优雅风度”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是良好教养的外在体现;③它们的的共同点是:都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12、毕淑敏对教养的论述运用了比喻论证,把“教育”和“教养”之间的关系比喻为一个人吃东西和吸收的关系,让读者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形象直观地了解,让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13、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要有敬畏之心。
14、B
15、道理论证,引用《菜根谭》中的说法,有力论证了敬畏之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16、D
17、不能。第⑥段用“人一旦没有敬畏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从反面论证了“人要有敬畏之心”。
18、文章开头列举生活中一些人们使用万千手段使外表变得美好的方法(或人们关心的生活现象),引起人们的注意(或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论据,更好地证明观点;为引出下文自己的观点作铺垫,使读者在触目惊心的同时更易接受作者的观点。(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9、比喻论证,使用一连串的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或读书可以让人会心微笑)的观点。用语生动,极富感染力。
20、选用材料一,因为材料一用古人读书脸色变好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读书可以使人优美”,事实胜于雄辩;
选用材料二,这段文字引用了苏轼关于读书影响面容和气质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读书可以使人优美”这个观点。
21、 用设问,既呼应开头内容,又强化自己观点。用比喻,把“优美”比作“五月的花环”,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读书给人带来的改变,从而更突出了中心论点。
22、我从诸葛亮身上,学到了公正无私,忠诚敬业。
藤野先生:生活简朴,治学严谨,公平正直,待人热情。
/ 杜小康:历经磨炼,战胜孤独,自我成长,勇敢坚强。
/ 托尔斯泰:直面人生,勇斗苦难,为人类奉献不朽杰作。
/ 贝多芬:隐忍苦难,抗争命运,创造欢乐,给人们以安慰、勇气和力量。
23.C
24.D
25.真诚是谦虚的第一标准。
举康有为的例子论证“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往往不能进步,这从反面证明了真诚是谦虚的标准,真诚谦虚使人进步。
26.要点: 谦虚地推让或退让。
示例:放学了,初三的我和高三的他相挤在校门口,他礼貌地避止,请我先走
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