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课件 (共30张PPT)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课件 (共30张PPT)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0-05 10:3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
第5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知识点1 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1.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运动情况和___________联系起来.
2.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________________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______________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运动 
力 
受力情况 
牛顿第二定律 
运动学规律  
基础过关
例1-1 质量的物体在 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撤去,经后物体停下来,求物体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撤去 后的位移大小。
【答案】;
1.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其运动的思路
2.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包括大小和方向).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4)结合给定的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运动参量.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求合力的方法
(1)合成法: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产生加速度时,合力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解题时要求准确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然后运用几何知识求合力F合.反之,若知道加速度方向就知道合力方向.
(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通常用正交分解法解答,一般把力正交分解为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的两个分量.即沿加速度方向:Fx=ma,垂直于加速度方向:Fy=0.
图4-5-1
【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受力示意图如图4-5-1甲
所示,撤去 后,物体受力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取物体运动方
向为正方向,则。是恒力,故撤去 后,
物体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设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撤去后的位移为 ,在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中,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由运动学公式有(【点关键】末速度 为零。)
联立并代入数据可得物体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撤去 后的位移大小

. .
知识点2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
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____________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确定物体所受的力.
运动学公式 
牛顿第二定律  
例2-2 (多选)一质量 的无人飞机在操作员的操控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
匀加速运动,然后匀速向上运动,接着匀减速向上运动 速度恰好为零,之后
悬停。已知无人飞机上升过程中的,受到的空气阻力恒为 ,重
力加速度取 ,则( )
AD
A.无人飞机上升的第一个阶段,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大小是
B.无人飞机上升的第二个阶段,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大小是
C.无人飞机上升的第三个阶段,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大小是
D.无人飞机上升的总高度为
基础过关
【解析】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第一阶段无人飞机的加速度 ,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得此阶段无人飞机受到向上的作用力
,故A正确;由平衡条件可知第二阶段无人飞机受到向上的作用力
,故B错误;第三阶段无人飞机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得此阶段无人
飞机受到向上的作用力 ,故C错误;无人飞机上升的总高度
,故D正确。
1.基本思路
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可以求出物体所受的其他力,流程图如下所示:
2.解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2)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
(4)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合力和已知力求出未知力.
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应注意的两点问题
(1)由运动学规律求加速度,要特别注意加速度的方向,从而确定合力的方向,不能将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混淆.
(2)题目中所求的力可能是合力,也可能是某一特定的力,均要先求出合力的大小、方向,再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分力.
知识点3 “等时圆”模型
图4-5-3
例3-3 如图4-5-3所示,、、 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
杆,、、、、位于同一圆周上,点为圆周的最高点, 点
为最低点, 为圆心。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
出)。三个滑环都从点无初速度释放,用、、 依次表示滑
环到达、、 点所用的时间,则( ) 始滑到环的最低点所用
时间相等,如图4-5-2甲所示;
B
A. B. C. D.
基础过关
图4-5-4
【解析】以 点为最高点,取合适的直径作圆,如图4-5-4
中虚线圆所示,为竖直直径。三个滑环从 点由静止释
放,到达虚线圆上、、的时间设为 ,设杆与竖直方
向的夹角为 ,虚线圆的直径为 。由
,得 ,则知虚线圆为等时圆,
故从到、、 的时间是相等的,由图可知位移关系为
,,故推得 ,B正确,A、C、
D错误。
题型1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分析与求解
例4 将质量为的物体以大小为 的初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设在上
升和下落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大小均为其重力的,取 ,求:
(1)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
【答案】
【解析】物体上升和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其重力的,即有
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在上升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①
设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由运动学公式有

联立①②,并代入数据得 。
(2)物体落回地面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
【解析】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在下降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③
设物体落回地面时的速度为 ,由运动学公式有

联立③④,并代入数据得 。
变式1 [变角度·由受力分析运动变为由运动分析受力]若物体从 高处由静止开
始下落,落至地面所用时间为 ,若空气阻力大小恒定,则空气阻力与重力的比值
是多少?取
【答案】0.6
【解析】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以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位移
所以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所以
即空气阻力与重力的比值是0.6。
变式2 [变情境·向上抛出变为竖直下落]若物体从足够高处下落,空气阻力的大小
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成正比,即、均取国际单位制单位, 为常数,求物体
下落的最大速度重力加速度为 。
【答案】
【解析】设物体下落的最大速度为 ,由题意可知,当物体以最大速度下落时,
此后物体所受重力和空气阻力大小相同,以最大速度匀速下落,加速度为0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解得 。
变式3 [变角度·加速度和合力均需要分析]若竖直上抛物体质量 ,刚抛出
时的速度大小,空气阻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成正比,即
、均取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常数 ,已知物体上升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最小加速度的7倍,则的值为多大?取
【答案】0.5
【解析】刚抛出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此时物体所受空气阻力最大,加速度
最大,最大加速度大小为;上升到最高点时 ,此时物体的加速度最
小,最小加速度大小为,则有,解得 。
【学会了吗│变式题】
图4-5-5
1.如图4-5-5所示,一只杯子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将一块薄纸板
盖在杯口上并在纸板上放一枚鸡蛋,现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
板快速抽出,鸡蛋(水平移动距离很小,几乎看不到)落入杯
中,这就是惯性演示实验。已知鸡蛋(可视为质点)中心离纸
板左端的距离为,鸡蛋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和 ,所有接
D
A. B. C. D.
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重力加速度为,若鸡蛋移动的距离不超过 就能保证
实验成功,则所需拉力的最小值为 ( )
【解析】当纸板相对鸡蛋运动时,设鸡蛋的加速度为,纸板的加速度为 。为确
保实验成功,即鸡蛋移动的距离不超过 ,则纸板抽出时鸡蛋运动的最大距离
,纸板运动距离为,联立解得 ,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对鸡蛋有,解得, ,对纸板有
(【易错】忽略纸板同时受到鸡蛋和水杯的摩擦力而致错。),
解得拉力的最小值为
,故选D。
.
. .
图4-5-6
例5 [创新 图像](2024·山西太原
模拟,多选)如图4-5-6甲所示,物块的质
量,初速度 ,在一水
平向左的恒力作用下从 点沿粗糙的水平
面向右运动,某时刻恒力 突然反向,整
CD
A.末恒力反向 B.末到 末物块做匀减速运动
C.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D.恒力大小为
个过程中物块速度的平方随位置坐标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取 。下
列选项正确的是( )
题型2 动力学图像问题求解
【解析】分步解析·轻松学拆题
[第1步:根据题意、图像求加速度]
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可知, 内有
,内有
其中,,, ,代入数据,解得
[第2步:求物块做减速运动的时间]
水平向左的恒力作用时间为
末恒力 反向,物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选项A、B错误。
[第3步:对物块受力分析]
恒力反向前:
恒力反向后:
其中
联立解得 ,选项C、D正确。
【学会了吗│变式题】
2.(2024·广东实验中学开学考试,多选)如图4-5-7(a),一物块在 时刻滑上一固
定斜面,其运动的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 均
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
ACD
图4-5-7
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解析】由题图(b)可知,物块上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物块上滑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物块下滑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可求得斜面倾角及物块与斜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无法求出物块的质量,A、C正确,B错误;根据 图像,可以求
出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为(【点拨】根据 图像的图线
与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 为物块到达最高点时在斜面上滑行的长度。),
D正确。
. .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