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4 11:3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主题情境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5题;共22分)
1.(8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①白求恩即使在什么情况下,都始终与八路军伤病员同甘共苦。②在晋察冀后方医院里,白求恩是资历最老、年龄最大的医务人员。③为照顾他,晋察冀军区领导常送给他从日军那里 (A.缴获B.交获)来的香烟、罐头、饼干等食品,可白求恩每次都原封不动地送给八路军伤员。④党中央对白求恩在前线的生活十分关心。⑤毛主席在给聂荣臻的一封电报中 (A.指事B.指示):“请每月付白求恩大夫一百元。”⑥白求恩接到转来的电报后十分感动。
(1)(2分)第①句关联词用错,修改:    
(2)(2分)第③句有语病,修改:   
(3)(2分)给加点字注音:晋察冀(  )
(4)(2分)为文中横线处选择正确的词语。(只填序号)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yuàn。她性格(甲)____(A.和睦 B.和蔼 C.和气),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④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乙)____(A.和睦 B.和蔼 C.和气)。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2.(4分)请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任劳任yuàn    富裕   
3.(4分)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甲:   乙:   。
4.(2分)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5.(4分)“她性格和蔼”中的“性格”“和蔼”的词性分别是:   、   。
二、综合性学习(共5题;共24分)
6.(9分)综合性学习。
白求恩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七年级1班同学准备出一期以“纪念白求恩”为主题的板报。
(1)(6分)请你根据下面的示例另写一个栏目名称和栏目内容简介。
示例:
栏目名称:感人肺腑
栏目内容简介:介绍白求恩大夫感人肺腑的故事。
栏目名称:   
栏目内容简介:   
(2)(3分)阅读下面这首由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回答问题。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写出来。
七年级(2)班同学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开展了以“感谢您,母亲”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7.(3分)请根据活动主题,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8.(6分)请仿照示例,为此次活动再设计几个环节。
环节一:唱赞美母爱的歌曲
环节二:   。
环节三:   。
9.(3分)在活动中,他们搜集到如下材料。其中不能体现出母亲辛劳的一则是   。
[材料一]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
(《母亲》歌词)
[材料二]等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很少听见她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
(周国平《用什么来报答母爱》)
[材料三]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
(梁晓声《母亲》)
[材料四]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10.(3分)李丽同学作为活动主持人,想在结束语中用下面的句子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母爱是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我的心灵;母爱是一片宽广的大海,包容我的错误;母爱是   。
三、文言文阅读(共5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③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
(选自《周书·王罴传》)
注:①罴(pí):王罴,北周大将。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③舂爨(cuàn):舂,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爨,生火做饭。
11.(2分)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尝 有 台 使 至 罴 为设 食 使 乃 裂 去 薄 饼 缘
12.(2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静以修身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③命左右撤去之
④客甚愧色
13.(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是未饥 则是无信
B.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下车引之
C.罴意嫌之 意与日去
D.及瓜皮落地 将复何及
14.(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罴性俭率,不事边幅。
15.(2分)【甲】文的君子的操守要注重什么?【乙】文中王罴的做到了哪一点?结合[乙]文分析。
四、诗歌鉴赏(共3题;共6分)
现代诗阅读
岳麓山顶眺望
陈毅
岳麓山头任我行,三湘眼底绝风神。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
战争破坏归陈迹,建设峥嵘定太平。
终到山河澄清日,主持华夏是人民。
(1956年11月)
16.(2分)从体裁上看,《梅岭三章》和本诗都是旧体诗,但在具体类别上两者又有区别,《梅岭三章》是   ,本诗是   。
17.(2分)简要说说本诗颔联和颈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①颔联:   。
②颈联:   。
18.(2分)本诗与《梅岭三章》都有一句表达了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请分别把它们摘录出来
五、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8分)
课内阅读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9.(2分)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20.(2分)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21.(4分)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六、写作题(共1题;共50分)
22.(50分)凭空想象不可取,纸上谈兵往往荒谬可笑,看来还是实践出真知。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写一些吧。(3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1)应把“即使”改为“无论”
(2)删去“食品”
(3)jìn chá jì
(4)A; B
【解析】⑴本题考查关联词语运用。应该把“即使”改为“无论”、
⑵本题考查病句修改。香烟不是食品,把“食品”删去。
⑶本题考查字音。晋察冀的读音是 jìn chá jì 。
⑷本 题考查选词填空。缴获是 从敌方夺得的装备、物资、马匹和文件等的统称 。应该选缴获。
⑴本题考查关联词语运用。要注意关联词语的搭配,还要注意关联词所表示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病句修改。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⑶本题考查字音。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⑷本 题考查选词填空。做选词填空的题,既要注意词语表达的意思,近义词的区别(从词语使用的范围,感彩,语义表达的轻重等角度辨析),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关联词语还要注意关联词语表示的关系。
【答案】2.怨;yù
3.B;A
4.解释说明
5.名词;形容词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和辨析。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辨析。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所以在解答时要结合句子特点、语气等来分析所用标点符号。
(4)本题考查词性的辨别。判断词性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法:①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观察词语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②根据该词语与其它词语的组合能力。有些词类能与特定的词语组合,可以帮助判断词性。比如,名词常可以受数量词修饰;动词可以带宾语,动词常与副词搭配;形容词常可以被程度副词修饰。③充当句子成分,根据词语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动词常作谓语;形容词常作定语、谓语、状语等。
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和辨析。
第1空,“任劳任yuàn”中应填“怨”,“怨”在此处表示埋怨、抱怨,“任劳任怨”指做事不辞辛劳,不怕埋怨。
第2空,“富裕yù”意思是经济宽裕,富足。
故答案为:怨;yù。
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
第1空,和睦: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和气:①态度温和。②和睦。③和睦的感情。
“和蔼”着重于性情温和,态度亲切,常形容人的性情。这里形容母亲的性格温和亲切,用“和蔼”更合适。A“和睦”侧重于相处融洽友爱;C“和气”指态度温和。故甲处应选B“和蔼”。
第2空,和睦: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和气:①态度温和。②和睦。③和睦的感情。
“和睦”强调关系融洽、和谐,没有争吵。此处说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之间相处的状态是融洽和谐的,用“和睦”能准确地体现这种良好的关系。A“和蔼”侧重于形容人的性情温和;C“和气”更侧重态度温和。故乙处应选A“和睦”。
故答案为:B;A。
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辨析。破折号后面的“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是对前面“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一表述的具体解释,说明了母亲同情贫苦人的原因和具体表现。通过这种解释,让读者更清楚地理解母亲同情贫苦人的内涵。所以,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故答案为:解释说明。
5.本题考查词性的辨别。
“性格”是名词,指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和蔼”是形容词,形容人的性情温和亲切。
故答案为:名词;形容词。
6.【答案】(1)示例:永远的丰碑;介绍现在人们怎样发扬白求恩的精神。
(2)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
【解析】⑴ 此题考查设计栏目名称。解答时可根据示例和活动的主题来思考。结合“纪念白求恩”的活动主题来设计活动项目为:永远的丰碑。栏目可以介绍现在人们怎样发扬白求恩的精神。
故答案为: 永远的丰碑 ; 介绍现在人们怎样发扬白求恩的精神。
⑵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文段前半部分“我们用无边的哀悼, /来纪念您”表达的是作者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后半部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 /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 /勇往直前!”表达的是作者要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
故答案为: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
⑴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答案】7.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
8.画感恩母亲的作品;写感恩母亲的书信(做感恩母亲演讲)
9.材料四
10.示例一:一曲美妙的音乐,抚慰我的悲伤;示例二:母爱是一泓清澈的溪水,洗去我的疲惫
【解析】
(1)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宣传标语要求:紧扣活动主题,语言简洁凝练,显明易记,易于传播,带有感染力和鼓动性。
(2)本题考查活动设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设计活动项目内容要紧扣活动主题,并具有操作性。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类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明确文章主要内容;然后找到相关语段,结合关键语句,筛选概括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4)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语句。解答此类题型,要看具体语境,注意和前后文内容上的联系,并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根据所给的情境组织语言进行表述。
7.考查拟写宣传标语。
宣传标语通常要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并能准确传达活动主题。此题围绕“感谢您,母亲”为主题拟写,语言简洁生动,同时不超过20字,符合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
8.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注意围绕“感谢您,母亲”这个主题设计活动,表述时注意与“唱赞美母爱的歌”的结构一致,活动具有可操作性即可。
故答案为:画感恩母亲的作品;写感恩母亲的书信(做感恩母亲演讲)。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
材料一通过列举入学新书包、雨中花折伞、三鲜馅包子、擦委屈泪花等事例,体现了母亲在生活各方面的照顾,能看出母亲的辛劳;
材料二提到拉扯五个孩子长大的不容易,以及母亲很少谈论其中辛苦,也能体现母亲的辛劳;
材料三描述母亲在昏暗灯光下为孩子补缀衣裤,展现了母亲的辛勤付出;
材料四则重点强调母亲做饭能让一家人吃得有滋味,更多体现的是母亲的烹饪能力强和对家庭饮食的用心,相对而言,没有直接体现母亲的辛劳;
故答案为:材料四。
10.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语句。
此题补写语句时,需要保持与前面句式一致,同时内容要与母爱相关。句中把母爱比作阳光、大海,还可以比作音乐、溪水、春风、诗歌等美好的事物。
故答案为:示例一:一曲美妙的音乐,抚慰我的悲伤;示例二:母爱是一泓清澈的溪水,洗去我的疲惫。
【答案】11.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
12.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②轻薄;③手下,身边的人;④脸色
13.A
14.①如果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如果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讲究衣着容貌的整洁。
15.【甲】文的君子的操守要注重的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乙】文中王罴的做到了“俭以养德”,一是他因使者把薄饼的边缘撕去,而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二是他嫌弃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而拾起地上的瓜皮吃。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2)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3)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通读文言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的君子的操守要注重的点和【乙】文中王罴的做到了哪一点。
【参考译文】
【甲】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
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修边幅。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加火,费力不少,你这种做法,恐怕是不饿。”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使者大惊,十分惭愧。又一次,以位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王罴不高兴。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就伸手从地上拣起来吃。客人神色很惭愧。
11.例句翻译为: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断句注意结合翻译,完整句子结构前后可断句。“尝有台使至”是主谓结构可成句,后面可断句,在“至”后面断句。“罴为设食”是主谓宾结构,完整句子结构后面可断句,在“食”后面断句。即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
故答案为: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
12.①翻译为: 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②翻译为: 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险,轻薄
③翻译为: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 左右,手下,身边的人
④翻译为:客人脸色很惭愧。 色,脸色
故答案为: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②轻薄;③手下,身边的人;④脸色
13.A、翻译为:恐怕是不饿。是,表肯定判断翻译为:就是不讲信用。是,表肯定判断
B、翻译为:王罴就伸手从地上拣起来吃。引,伸手翻译为:下车去拉元方。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C、翻译为:王罴不高兴。意,心里翻译为:意志随同岁月而流逝。意,意志
D、翻译为:等到瓜皮落到地上。及,等到翻译为:后悔也来不及了。及,来得及
故答案为: A
14.重点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性、俭、率、不事边幅”。淡泊:不追求名利。明:表明。志:志向。宁静:安静,集中精神。致,达到。远,此指高尚的思想境界。性,天性。俭,俭朴。率,直率。不事边幅,不讲究衣着容貌的整洁。
故答案为:①如果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如果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②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讲究衣着容貌的整洁。
15.【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翻译为: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即君子的操守要注重“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乙】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翻译为: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加火,费力不少,你这种做法,恐怕是不饿。”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
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翻译为: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王罴不高兴。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就伸手从地上拣起来吃。
即王罴做到了“俭以养德”。
故答案为:【甲】文的君子的操守要注重的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乙】文中王罴的做到了“俭以养德”,一是他因使者把薄饼的边缘撕去,而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二是他嫌弃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而拾起地上的瓜皮吃。
【答案】16.七言绝句;七言律诗
17.①写景,写在山顶所见景象;②抒情,抒人民革命胜利、前途一片光明之情
18.本诗中是“主持华夏是人民”,《梅岭三章》中是“人间遍种自由花”。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6.七言绝句通常是四句,而七言律诗要求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并且在格律、对仗等方面有更严格的要求。 《梅岭三章》每章都是七言绝句,全诗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本诗《岳麓山顶眺望》每句七字,共八句,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
故答案为:七言绝句;七言律诗
17.①颔联:“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这一联主要描绘了岳麓山周围的自然景色。前句“西南云气来衡岳”写的是远处的景象,西南方向的云雾缭绕,似乎从衡山(湖南的另一座名山)缓缓飘来,增添了一种辽阔而神秘的氛围。后句“日夜江声下洞庭”则转而写近处的江水,日夜不息的江水声流向洞庭湖,表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和壮丽景象。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既展现了岳麓山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壮丽,也寓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②颈联:“战争破坏归陈迹,建设峥嵘定太平。”这一联则转向了社会历史的层面。前句“战争破坏归陈迹”回顾了过去的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那些残酷和混乱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后句“建设峥嵘定太平”则展望了未来,坚信通过人民的努力和建设,必将迎来一个峥嵘而太平的新时代,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故答案为:①写景,写在山顶所见景象;②抒情,抒人民革命胜利、前途一片光明之情
18.在《岳麓山顶眺望》中,表达作者理想境界的诗句是:“终到山河澄清日,主持华夏是人民。”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社会图景——当山河终于澄清,国家安定繁荣之时,人民将成为国家的主人,主持着华夏的命运。这体现了诗人对人民力量的高度信任和对民主、和平社会的向往。而在《梅岭三章》中,表达作者理想境界的诗句则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这句诗借用了古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在生死关头选择为革命事业献身的高尚情操,并展望了革命胜利后人间将普遍享有自由的美好未来。这同样是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深切期盼和坚定信念的体现。故答案为: 本诗中是“主持华夏是人民”,《梅岭三章》中是“人间遍种自由花”。
【答案】19.B
20.B
21.原句更好,用双重否定,语气更强烈,给人印象更鲜明,更深刻。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步骤是:先要读,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再定,就是锁定答题范围,最后组织语言进行表述,一般用主谓句:什么(谁)+怎么样(是什么),如果有主题句直接引用也可。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对双重否定句的理解。双重否定句是指一种句式,即否定两次,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更为强烈,起到不容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效果,加强了肯定的效果。这种句式不仅富有表现力,还能增强语气的坚定和情感的丰富。
19.A由第8句可知,正确;
B第3-7句是批评不少的人对工作、对同志的态度,作者说他们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故不正确;
C这段文字共有10句话,第1句总的赞扬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表现,第2-7句批评不少人对工作对通知的态度,第8-9句侧面表现白求恩对工作对人民的态度,第10句学习白求恩,故正确;
D由第1句和第8-9句可知,正确
故答案为:B
20.A.第1句是正面介绍,第8-9句是侧面介绍,正确;
B.这段文字阐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精神,分三层写:
第一层(1-7句),从正面介绍白求恩的这种精神。第二层(8-9句),从侧面烘托白求恩的这种精神。第三层(10句),作者再次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故应这样分三层: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故不正确;
C.第1句叙,第2句议,第3-6句叙,第7句议,第8-9句叙,第10句议,故夹叙夹议,正确;
D.第8-9句中: 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 无不为之感动 三个是双重否定句,从侧面强调白求恩精神感人之深,故正确。
故答案为:B
21.原句用两个双重否定句,语气更加强烈,给人印象更加深刻鲜明,故原句好。
故答案为: 原句更好,用双重否定,语气更强烈,给人印象更鲜明,更深刻。
22.【答案】【参考例文】
星期六,我偶然在一本书中看到:请问你能用什么方法,将一个塑料杯悬在空中十秒?“这还不简单?直接用手举一下就得了呗!”我沾沾自喜着。正当我洋洋得意之时,出其不意地看见下面有一段小字:注意不能用人体上任何器官直接触摸。“啊?那我刚刚不白动脑筋了吗?”我托着腮帮子,左思右想,“我也真是的,不是说‘实践出真知’吗,我还不如做一番实验呢!”
我连忙拿来一切用具,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呀:手套、吸铁石、火钳、塑料杯……考虑周到后,正所谓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实验立刻拉开了序幕。第一方案,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也不难,就是“吸杯法”。你难道以为我会“吸功大法”?当然不是了,我呀,是把吸铁石放进杯子里,再用手套拿起杯子,放在掌中的吸铁石上。“滴答、滴答……”十秒钟一转眼就过了。“哎呀,虽说这一方案还行,就是复杂了点,不过,我小脑还是挺发达的,居然能想出这个方法。”第二个方案,我就不卖关子了,就是展现我矫健身姿的“钳杯法”。我拿着火钳,哆哆嗦嗦地向杯子伸去。“这……这怎么对不准呀,该死的火钳又这么重,酸死我了!”我不禁埋怨道。“不行不行,累啊,看来这真是我第一个失败品呀,还想展现身姿呢,算了,不要气馁,实施第三方案——‘手拿法’。”看到这儿,你肯定会问:“怎么用手去拿呢?”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就是戴手套喽!我轻而易举的就完成了,我个人认为,这是佳选了。
可能你还有很多方法,但渐渐的,我明白了这个实验的用意:只要你认真仔细地对待每件事,并付出自己的汗水,成功就近在咫尺!
【解析】通过审题可以找到关键句“实践出真知”其实就是用生活事例来表达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可以选择的方面很多比如生活俗语的验证,科学实验的证明等等。不过要注意和生活要联系紧密。
本题考查片段写作的能力。解答时注意审清题意扣住主题,选材时也要注意扣题。字数虽少,但行文也要完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