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主题情境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题;共6分)
1.(2分)本文题为《岳阳楼记》,却巧妙避开岳阳楼,反而用大量笔墨描写洞庭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景色。请你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深意。
2.(2分)导学三欧阳修在文中以“醉翁”“太守”指代自己,结合助读材料,分析具体语句中不同的自称所包含的情感。
助读材料
◎北宋庆历五年(1045),由范仲淹领导的新政失败。范仲淹被贬河南邓州。积极参与新政的欧阳修慷慨上书,为范仲淹等人鸣不平,一度下狱,后被贬为滁州知州;加之多年来几度失亲丧子,遭人诬陷,欧阳修称自己“割肠痛连心,心碎骨亦伤”。第二年,三十九岁的欧阳修创作了《醉翁亭记》。
◎惟尸禄端居,未能报国,此为愧尔。(欧阳修《与韩忠献王》)
◎尤妙在“醉翁之意不在酒”及“太守之乐其乐”,两段有无限乐民之乐意隐见言外。若止认作风月文章,便失千里。(过珙《古文评注》)
◎欧公不尽说,含蓄无尽。(朱熹《朱子语类》)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2分)《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有相同的写作背景,都创作于1046年,当时,两文作者都因同一个历史事件被贬。可以说,这是两篇息息相关的名作。根据表格的提示,比较两篇文章。
表3-2《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
作品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写作目的 规劝好友,勉励自我 ①
语言特点 ② 骈散结合
总体构思 以想象为主,写了“迁客骚人”和古仁人”对岳阳楼景观的两种不同态度,进而表明心志 ③
叙述人称 ④ 第三人称
取材角度 直接写岳阳楼的不多,多在借自然景观写人的情感志趣 ⑤
主题表达的特点 直抒胸臆,表明心志 ⑥
二、综合题(共8题;共42分)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4.(3分)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上联:去老范一千年,后 先 ,几辈能担天 下事;
下联:揽 ,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 喜 八百里大湖 B.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喜 悲 大湖八百里 D.忧 乐 八百里大湖
5.(3分)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文字。(90字左右)
6.(21分)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3分)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阅读课文第1段和第2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写景的顺序的。
(2)(12分)阅读课文第3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①本段具体描写了 、太守宴、 和 四个场景。(用原文回答)
②选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3)(3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醉翁之意”的理解。
(4)(3分)同样是被贬,《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未能释然,《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拥有旷达的胸襟,《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崇祯七年闰中秋,会各友于蕺山亭①。每友携斗酒、五簋②、十蔬果、红毡一床,席地鳞次坐。在席七百余人,能歌者百余人,同声唱“澄湖万顷”,声如潮涌,山为雷动。诸酒徒饮酒酣,酒行如泉。夜深客饥,借戒珠寺斋僧大锅煮饭饭客,以大桶担饭不继。命小傒芥竹、楚烟③,于山亭演剧十余出观者千人四鼓方散。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卷八》)
【注】①蕺[jí]山亭:亭子名,蕺山为绍兴三大名山之一。②簋[ɡuǐ]:古代装食物的圆型器具。③小傒[xī]:小奚奴,即小男仆;芥竹、楚烟为人名。
【丙】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B.会各友于蕺山亭/长风破浪会有时
C.诸酒徒饮酒酣/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D.大锅煮饭饭客/以大桶担饭不继
8.(3分)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⑵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
【资料链接】濯濯:光秃的样子;明朗、素净的样子;娱游的样子。
9.(3分)以下有关选文及古诗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除此书外还著有《西湖梦寻》。
B.甲乙两文叙事写景多用细节描写,具体详尽地描摹了两座亭子的风光景致。
C.典故分为事典和语典,丙诗中只使用了姜尚的事典表达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D.乙文“于山亭演剧十余/出观者千人/四鼓方散”这句话的断句是正确的。
10.(3分)李白因其浪漫的笔法而被后世誉为“诗仙”,有三位同学对丙诗展开了讨论,你更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小南:诗仙的“仙”在本诗中,体现为词语的夸张、意境的夸张。
小山:诗仙的“仙”在本诗中,体现为浓烈起伏的情感、瑰奇壮阔的想象。
小语:诗仙的“仙”在本诗中,体现为句式任意变换、自在而无拘。
11.(3分)请结合甲乙两文及你对张岱的了解,尝试给张岱也起一个称号,并说明理由。
(称号示例:“情痴”“大明生活家”“雅集主理人”……)
三、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①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②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③遇知己,不能扶④危⑤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⑥,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节选自方孝孺《豫让论》)
【注】①名:声称,称说。②俾:使。③苟:如果,假若。④扶:帮扶,帮助。⑤危:危机,这里指消除危机,解决危难。⑥眩世骇俗:指欺骗、迷惑世俗。
12.(4分)【识其字】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山岳潜形 销患于未形
B.满目萧然 保治于未然
C.或异二者之为 生为名臣
D.此乐何极 山水之乐
13.(4分)【明其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
14.(4分)【析其文】下面对甲乙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略写岳阳楼,详写洞庭湖,重点在写景,其次是言志抒情。
B.甲文段兼有叙事、写景、抒情,相互交融又层次分明,完美表达了作者胸襟抱负。
C.乙文段否定了那些不能扶危乱前却捐躯败后的行为,甚至视其为钓名沽誉之举。
D.乙文段概述“士君子立身事主”的准则,逐层深入,事例充足,条理清晰。
15.(4分)【辨其旨】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甲乙文段在事君为国之道上的相似之处。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6分)
16.(6分)岳阳楼是江南名楼,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登临揽胜,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请从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两方面体会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两首诗歌的不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五、写作题(共1题;共50分)
17.(50分)作文
从牙牙学语的幼童,成长为一名初中学生,将来还要成长为一名高中生、大学生、国家建设者。在你经历的每一个阶段,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成长。成长的力量或许来自于一句话,一个人,一件事;或许来自于一本书,一段经历......
请以“力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解析
1.【答案】本文主要表达作者的旷达情怀和政治抱负,用大量笔墨写洞庭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景色,可以突出迁客骚人在不同景色下的悲喜心情,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形成对比,为表达作者的政治抱负做铺垫。
【解析】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洞庭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景色,如阴雨连绵时的萧条和晴朗时的明媚,人们的心情有不同。这种情感的对比,为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做了铺垫。通过描写洞庭湖的景色和迁客骚人的情感变化,作者旨在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这种写法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故答案为:本文主要表达作者的旷达情怀和政治抱负,用大量笔墨写洞庭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景色,可以突出迁客骚人在不同景色下的悲喜心情,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形成对比,为表达作者的政治抱负做铺垫。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理解洞庭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景色对作者情感的作用即可。
2.【答案】①醉翁:”醉”是表象,”乐”是根本。以”醉翁” 自居.流露出寄情山水、乐以忘忧之意。 ②太守:以众宾的欢衬托自己的乐,州之人都可以纵情山水,还可以与太守同醉同乐,这样的太守怎会不受人爱戴?(其中蕴含了一种自得之情,而用第三人称视角来观看自己頹然的醉态,又有种自怜自伤之情。)③太守 :太守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写文章来记述其事。此处以”太守”自称。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解析】欧阳修在文中以“醉翁”“太守”指代自己,醉翁:”醉”是表象,”乐”是根本。以”醉翁” 自居.流露出寄情山水、乐以忘忧之意。以众宾的欢衬托自己的乐,太守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写文章来记述其事。此处以”太守”自称。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结合助读材料更能加深对他的理解。
故答案为:①醉翁:”醉”是表象,”乐”是根本。以”醉翁” 自居.流露出寄情山水、乐以忘忧之意。 ②太守:以众宾的欢衬托自己的乐,州之人都可以纵情山水,还可以与太守同醉同乐,这样的太守怎会不受人爱戴?(其中蕴含了一种自得之情,而用第三人称视角来观看自己頹然的醉态,又有种自怜自伤之情。)③太守 :太守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写文章来记述其事。此处以”太守”自称。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本题考查理理解重点语句及人物心理分析的能力。重点语句的理解可结合句意,人物心理的分析,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3.【答案】①表现”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排遭内心的郁闷之情②多用骈偶句③以写实为主,描写和记叙了滁地风光和滁人宴游之乐。表现了太守复杂的内心世界④第一人称⑤直接写醉翁亭的不多,重在写”醉翁”的所见所感⑥情志流露、含蓄深远
【解析】《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有相同的写作背景,都创作于1046年,当时,两文作者都因同一个历史事件被贬。可以说,这是两篇息息相关的名作。《岳阳楼记》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有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寄情山水对快乐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民同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对于官场的一点无奈的思想感情。文章中心思想-以“乐”字为线索,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
故答案为:①表现”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排遭内心的郁闷之情②多用骈偶句③以写实为主.描写和记叙了滁地风光和滁人宴游之乐。表现了太守复杂的内心世界④第一人称⑤直接写醉翁亭的不多,重在写”醉翁”的所见所感⑥情志流露、含蓄深远。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两篇文章;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抓住两篇文章中的内容,并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两作者的不同心情。
【答案】4.B
5.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到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被称为千古绝唱的《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解析】(1)本题考查对联知识。对联的基本要求: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2)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语言精炼,简洁明了。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
4.本题考查对联知识及写作能力。
上联对应《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下联“大湖八百里”与上联“老范一千年”结构相对应。
故答案为:B。
5.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运用说明性的文字,可以介绍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出名景观及影响。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因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的《岳阳楼记》而得名。
6.【答案】(1)第1段主要采用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作者先从远山落笔,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环境。第2段采用时间顺序:利用时间的推移,抓住朝暮(“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及四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特点描写山中景色,最后用“乐亦无穷也”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
(2)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表现这个地方在作者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3)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更在于乐人之乐(或:与民同乐)。
(4)【示例一】我更欣赏范仲淹的人生态度。因为他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也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
【示例二】我更欣赏柳宗元的人生态度。他这种直面人生、快意倾吐的率真就如同永州荒野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么清澈幽静,别具一格。
【示例三】我更欣赏欧阳修的人生态度。因为他以百姓的快乐为个人理想,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怀和胸襟更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写作特点。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分五步突出醉翁亭。这段层与层间过渡巧妙,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由亭而人,由人而酒,由酒而醉翁,再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出“山水之乐”这一全文的核心命意。句句相衔不着痕迹,给人完整的“山水之乐”印象。第二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作者先用排偶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接着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一句话概括了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一季一幅画面。
(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提取信息。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此段描写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接着写太守设宴,众宾宴饮之乐。宴席丰盛而充满野趣,众宾起坐喧哗,乐不可支。太守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把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解释为什么这么说,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情趣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别有用心。也体现了作者的宽和仁爱之心。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更在于与民同乐。
(4)本题考查理比较阅读和探究启发。先表明态度,再结合文章主旨内容分析作答。比如我更欣赏范仲淹的人生态度。因为他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也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或者我更欣赏柳宗元的人生态度。他这种直面人生、快意倾吐的率真就如同永州荒野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么清澈幽静,别具一格。或者我更欣赏欧阳修的人生态度。因为他以百姓的快乐为个人理想,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怀和胸襟更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故答案为:(1)第1段主要采用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作者先从远山落笔,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环境。第2段采用时间顺序:利用时间的推移,抓住朝暮(“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及四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特点描写山中景色,最后用“乐亦无穷也”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
(2)①滁人游; ②众宾欢; ③太守醉; ④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表现这个地方在作者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3)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更在于乐人之乐(或:与民同乐)。
(4)【示例一】我更欣赏范仲淹的人生态度。因为他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也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
【示例二】我更欣赏柳宗元的人生态度。他这种直面人生、快意倾吐的率真就如同永州荒野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么清澈幽静,别具一格。
【示例三】我更欣赏欧阳修的人生态度。因为他以百姓的快乐为个人理想,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怀和胸襟更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1)本题考查分析写作特点。答题时应注意,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第1、2段主要采用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时间顺序,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
(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提取信息。答题时应注意,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三幅画面:滁人游; 众宾欢; 太守醉。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表现这个地方在作者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答题时应注意,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般有两种答法: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解释这个句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4)本题考查理比较阅读和探究启发。答题时应注意,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
【答案】7.C
8.(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月光泼洒在地上像水一样,人沐浴在月色中,明朗素净地像刚刚出浴。
9.A
10.我赞同小南的观点。美酒价值一斗十千钱,珍馐佳肴一盘值上万钱体现了李白用词的夸张,诗中的意境横跨黄河与太行山,虚实结合,体现了意境的夸张。|我赞同小山的观点。第二联中李白的感情起伏强烈,有愤怒、无奈与茫然,有期盼得到重用的渴望,最后一联又重新振奋起来,情感浓烈起伏。诗歌中黄河阻塞、太行飘雪都是诗人的想象,还引用了姜尚、伊尹的典故,瑰奇壮阔。|我同意小语的观点。李白没有用近体诗的格式来写,而是选用了乐府古题,这首诗中有七言、有三言,句式复杂多样,体现了诗人的自由与率性。
11.情痴,张岱追忆已经逝去的亡国,不愿在清朝为官,避居山中,是一种痴情;张岱时常追忆年少时充满文人雅趣的生活,写下《陶庵梦忆》来记录,也是一种痴情|大明生活家,甲文中张岱冬雪夜独自撑船前往湖心亭赏雪,乙文中邀请朋友中秋夜在山中聚会,饮美酒、品佳肴、赏戏曲,可见他的生活充满了雅致与趣味,可以称得上是明朝的“生活家”|雅集主理人,甲文中张岱和金陵客在西湖上的湖心亭里赏雪、品酒,乙文中张岱在中秋节时在山中举办聚会,饮美酒、品佳肴、赏戏曲,可见他擅长筹办各种文人雅集,称得上是明代的“雅集主理人”。
【解析】1)此题考查一词多义。这些文言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3)本题考查解读文本的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抓住文本的重要词句、具体内容、思想情感、手法技巧等方面来进行品味分析;最后对照题目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来辨析、判断、选择即可。
(4)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古诗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崇祯七年闰八月的中秋节,召集众位好友一起相聚于蕺山亭。(聚会那天),每位好友携带着一斗酒、五只簋、十篮蔬果、一床红毡,依次密密地排列席地而坐。总共绕山铺了有七十多床,老人、孩子、歌妓,没有一席是没有的。在座的七百多人,会唱戏的有百多个,我们一起合唱“澄湖万顷”这出戏,声音如同潮水奔涌,连山都好像被我们如雷的响声震动了。我们中爱喝酒的一个劲地狂喝,喝的酒有泉水那么多,大家兴致都十分地高涨。夜深了,都慢慢地饿了起来,于是我们借戒珠寺斋僧的大锅煮饭一起吃,那些长工用大桶担饭过来,络绎不绝。我命自己的小童岕竹和楚烟在山亭一连演出十多出戏拥观者有上千人。一直唱到四更,我们才散去。月光像水一般泼洒在地上,人在月光中,感觉洁净清朗,如同刚刚出浴般。
【丙】行路难(其一)
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文钱。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拔剑四望心中茫茫然。
想渡黄河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空闲时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行路难啊,行路难,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
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坚决挂上高帆渡过大海。
7.A.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还;B.邀请,相约/一定;C.都是“尽情喝酒”的意思;D.动词,煮饭/名词,饭,煮熟的谷类食品;故选C。
故答案为:C
8.关键词:①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一:全。②如:像;濯濯:明朗、素净的样子。故答案为: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月光泼洒在地上像水一样,人沐浴在月色中,明朗素净地像刚刚出浴。
9.B.“具体详尽地描摹了两座亭子的风光景致”错误,甲乙两文都没有具体详尽的描绘亭子的风光景致。甲文“湖心亭一点”“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写到亭子的句子,只是简单介绍和记叙亭中人物和事情。乙文“会各友于蕺山亭”也是对亭子简单介绍;C.“丙诗中只使用了姜尚的事典表达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错误,还运用了伊尹的典故;D.断句错误,正确的是“于山亭演剧十余出/观者千人/四鼓方散”;故选A。
故答案为:A
10.同意谁的观点都行,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我赞同小南的观点。“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运用夸张手法,极力描绘酒宴之丰盛。“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中的意境横跨黄河与太行山,虚实结合,体现了意境的夸张。示例二:我赞同小山的观点。“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面对丰盛的佳肴美酒,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阻塞、太行飘雪都是诗人的想象,“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写出了对实现美好愿望充满了信心。示例3:我同意小语的观点。这是一首乐府古题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首诗中有七言、有三言,句式复杂多样,体现了诗人的自由与率性。
故答案为: 我赞同小南的观点。美酒价值一斗十千钱,珍馐佳肴一盘值上万钱体现了李白用词的夸张,诗中的意境横跨黄河与太行山,虚实结合,体现了意境的夸张。|我赞同小山的观点。第二联中李白的感情起伏强烈,有愤怒、无奈与茫然,有期盼得到重用的渴望,最后一联又重新振奋起来,情感浓烈起伏。诗歌中黄河阻塞、太行飘雪都是诗人的想象,还引用了姜尚、伊尹的典故,瑰奇壮阔。|我同意小语的观点。李白没有用近体诗的格式来写,而是选用了乐府古题,这首诗中有七言、有三言,句式复杂多样,体现了诗人的自由与率性。
11.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示例:“情痴”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痴”字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
故答案为:情痴,张岱追忆已经逝去的亡国,不愿在清朝为官,避居山中,是一种痴情;张岱时常追忆年少时充满文人雅趣的生活,写下《陶庵梦忆》来记录,也是一种痴情|大明生活家,甲文中张岱冬雪夜独自撑船前往湖心亭赏雪,乙文中邀请朋友中秋夜在山中聚会,饮美酒、品佳肴、赏戏曲,可见他的生活充满了雅致与趣味,可以称得上是明朝的“生活家”|雅集主理人,甲文中张岱和金陵客在西湖上的湖心亭里赏雪、品酒,乙文中张岱在中秋节时在山中举办聚会,饮美酒、品佳肴、赏戏曲,可见他擅长筹办各种文人雅集,称得上是明代的“雅集主理人”。
【答案】12.D
13.①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被贬),则替君主担忧。
②不能在没有动乱前辅助君王消除危机,却在已经失败之后为君王去死(丧命)。
14.C
15.①事君为国要防患未然,先天下之忧而忧。甲文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在君主百姓之前忧虑。乙文倡导为君为国要提前筹谋,销患于未形。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答此类题,要大致了解文意,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词义,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2)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4)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解答本题,首先要分别理解两篇文章;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在为国之道上的共同特点。
【参考译文】
【甲】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器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
士人君子要建立功名,侍奉主人,既然被称作知己,那就应当竭尽智谋,诚恳地加以劝告,巧妙地加以开导,在祸患还未显露时就消除它,在动乱发生之前保住社会的治安,使自己不受损害,主人没有危险。活着是著名的忠臣,死后做高尚的鬼魂,流芳百世,照耀史册,这才是完美的士人。如果遇到知己,不能拯救危难于动乱之前,而在事情失败之后才去献身自尽,沽名钓誉,迷惑世人,夸耀于社会,这在君子看来,都是不足取的。
12.A.名词,形体,形迹/动词,形成;
B.助词,……的样子/代词,这样;
C.名词,表现/动词,是;
D.都是形容词,快乐;
故答案为: D。
13.重点词语:
(1)庙堂:指朝廷。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两个“之”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忧:担忧。
(2)扶危:拯救危难。未乱之先:动乱之前。而:却。乃:竟然。捐躯殒命:献身自尽;既败之后:事情失败之后。
故答案为: ①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被贬),则替君主担忧。 ②不能在没有动乱前辅助君王消除危机,却在已经失败之后为君王去死(丧命)。
14.A.根据甲文“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写景目的是引出面对不同景象迁客骚人的不同感情,进而同古仁人进行对比,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而非“详写洞庭湖,重点在写景,其次是言志抒情”。
B.根据甲文“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可知,先写迁客骚人的不同感情,继而与古仁人进行对比,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层次分明,而非“相互交融”。
D.根据乙文“既名知己……斯为美也”“苟遇知己……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从正反两个角度从道理上阐述了“士君子立身事主”的标准,而非“逐层深入”,也没有充足“事例”;
故答案为:C。
15.根据甲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不管身在何处都要忧其民,忧其君,而乙文“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也主张竭尽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对君主进行忠告,可见,两文都表达了忠心事君,竭心尽力的意思。
根据甲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可知,人臣要在君主百姓之前忧虑;而乙文“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则表示要防患未然,是自己和君主都不受到伤害,可见,两文都有未雨绸缪,提前谋划(或忧虑)的意思。
故答案为: ①事君为国要防患未然,先天下之忧而忧。甲文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在君主百姓之前忧虑。乙文倡导为君为国要提前筹谋,销患于未形。
16.【答案】《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诗人通过描绘秋风明月下洞庭湖浩荡无边的夜景,表达了诗人流放途中遇赦的喜悦心情;《登岳阳楼》中诗人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
李诗先写登楼远眺,山水苍茫;再以灵动之笔写“雁引愁心”“山衔好月”,进而想象醉卧云中,起舞翩翩, 全诗描写诗人登岳阳楼极目远眺天岳山之南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杜诗以“昔闻”起笔,引出“今上”,在今昔比照中,寄寓了无限感慨;再从地分吴楚、势吞星月方面写洞庭湖的浩瀚广阔,诗歌后半部抒发了漂泊无依、老病孤苦的情怀,读之令人怆然。
故答案为:《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诗人通过描绘秋风明月下洞庭湖浩荡无边的夜景,表达了诗人流放途中遇赦的喜悦心情;《登岳阳楼》中诗人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无论是理解诗歌内容还是思想感情,都离不开对诗歌人、事、景物的理解和分析,这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途径。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
17.【答案】成长的力量:书海泛舟,心灯长明
在人生的浩瀚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那艘乘风破浪的小船,时而被温柔的海风轻抚,时而遭遇惊涛骇浪的挑战。而在我心中,有一种力量,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那就是——阅读的力量。
自幼年起,我便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牙牙学语时,是母亲温柔的声音,将一个个简单而富有韵律的故事编织成我梦中的彩带。那些故事里,有勇敢的小红帽,有机智的狐狸列那,还有善良的白雪公主……它们如同初春的阳光,温暖而明亮,悄悄地在我的心田种下了善良、勇敢与智慧的种子。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开始自主地在书海中遨游。从《安徒生童话》到《格林童话》,从《西游记》到《水浒传》,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个新世界,让我在想象中翱翔,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体验各种悲欢离合。书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仿佛是我人生路上的导师,他们教会我坚持、勇敢、爱与被爱。
进入初中,学习压力增大,但阅读却成了我心灵的避风港。我开始接触更加深刻的文学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坚韧不拔,《简·爱》中简·爱对自由和平等的执着追求。这些故事,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明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阅读,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塑造了我的人格。它教会我思考,让我在面对问题时不再盲目从众;它赋予我情感,让我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温柔而坚定的心。每当夜深人静,手捧一卷书,我便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那里没有喧嚣,没有烦恼,只有心灵的宁静与升华。
成长的路途上,有太多的不确定和未知,但有了阅读的力量,我不再孤单,不再迷茫。它如同一盏心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成长的路上,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我相信,只要心中有书,有阅读的力量,我就能在未来的道路上,勇敢地迎接每一个挑战,成为更好的自己,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解析】材料以一个人从幼童到初中学生再到未来成为高中生、大学生、国家建设者的成长历程为引,指出在每个阶段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成长。材料的中心话题是 “成长的力量”。成长的力量来源广泛,可以是一句话、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一段经历等。
材料意义分析:材料强调了成长过程中力量的重要性。这种力量可以是积极的影响,推动着我们不断进步和发展。例如,一句话可能给予我们鼓舞和启示,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方向;一个人可能成为我们的榜样,激励我们努力奋斗;一件事可能让我们深刻领悟人生道理,从而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力量” 一词含义丰富,可以是精神上的鼓舞、激励,可以是实际行动中的支持、帮助,也可以是内心的感悟、触动等。写作思路:中心可以围绕成长的力量是什么、为什么成长需要力量以及如何获得成长的力量来展开。“是什么”:可以具体描述成长的力量的表现形式,如勇气是一种成长的力量,它让我们敢于面对挑战;坚持是一种成长的力量,它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放弃。“为什么”:分析成长需要力量的原因,如力量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超越自我;力量可以给予我们信心,让我们勇敢地追求梦想。“怎么做”:探讨如何获得成长的力量,如通过阅读书籍、结交良师益友、经历挫折等方式来积累力量。写作误区:避免详略不当,对于成长的力量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应详细阐述,而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则可略写。作文开头可以通过引用名言、讲述故事等方式引出主题,事例素材可以选取自己的亲身经历、名人故事等,结尾可以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强调成长的力量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1.梦想的力量,伴我成长:从梦想对成长的激励作用角度,阐述梦想如何成为成长的力量,推动自己不断前进。
2.挫折,成长的力量:讲述自己在面对挫折时,如何从中汲取力量,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3.阅读,赋予成长的力量:论述阅读书籍对成长的积极影响,通过阅读获得知识和智慧,为成长注入力量。
例文:
成长的力量:书海泛舟,心灯长明
在人生的浩瀚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那艘乘风破浪的小船,时而被温柔的海风轻抚,时而遭遇惊涛骇浪的挑战。而在我心中,有一种力量,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那就是——阅读的力量。
自幼年起,我便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牙牙学语时,是母亲温柔的声音,将一个个简单而富有韵律的故事编织成我梦中的彩带。那些故事里,有勇敢的小红帽,有机智的狐狸列那,还有善良的白雪公主……它们如同初春的阳光,温暖而明亮,悄悄地在我的心田种下了善良、勇敢与智慧的种子。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开始自主地在书海中遨游。从《安徒生童话》到《格林童话》,从《西游记》到《水浒传》,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个新世界,让我在想象中翱翔,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体验各种悲欢离合。书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仿佛是我人生路上的导师,他们教会我坚持、勇敢、爱与被爱。
进入初中,学习压力增大,但阅读却成了我心灵的避风港。我开始接触更加深刻的文学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坚韧不拔,《简·爱》中简·爱对自由和平等的执着追求。这些故事,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明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阅读,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塑造了我的人格。它教会我思考,让我在面对问题时不再盲目从众;它赋予我情感,让我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温柔而坚定的心。每当夜深人静,手捧一卷书,我便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那里没有喧嚣,没有烦恼,只有心灵的宁静与升华。
成长的路途上,有太多的不确定和未知,但有了阅读的力量,我不再孤单,不再迷茫。它如同一盏心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成长的路上,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我相信,只要心中有书,有阅读的力量,我就能在未来的道路上,勇敢地迎接每一个挑战,成为更好的自己,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题考查话题作文。文章应当素材丰富,列举了相关的事例或引用了恰当的名言警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同时要做到用词准确,文笔流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并且文章观点要明确,作者对话题应当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立意深远,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