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秦朝至清朝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1912年前后,中国政治制度发生的巨大变化是什么?
苏维埃政权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
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1912.1
1927
1949年
至今
1912.3
1931年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共产党
国民党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在中国的诞生
宣告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的覆灭
清帝
逊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
中华民国
成立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1.1
2.12
3.10
3.11
1912.4
临时政府
迁往北京
时间:1912年1月1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定都:南京
纪元:公历,民国纪年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Q1:约法颁布的目的?
Q2:结合内容说明其原则
Q3:约法的性质及在中国政治制度演进中的作用?
因人立法
主权在民
平等自由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
2.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近代民主政治实践的里程碑。
Q:重要事件及其标志性意义?
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弊端:1.因人设法。
2.制度设计不成熟。总统府和国务院职权不明,双行政中枢导致政争不断。(如北洋政府时期的府院之争)
北洋军阀统治两大时期
1.袁世凯独裁专制
(1912-1916年)
2.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1916-1928年)
——政党政治的尝试(背景?)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2.北洋政府时期
1912年8月25日,中国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等几个党派合并,改组为国民党,1913年初,成为第一大党。
①党派分合多变
②政党林立,
国民党力量强大
——政党政治的尝试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2.北洋政府时期
1912.8,国民党在北京成立,宋教仁代理党务,国民党人想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1913年初,国民党即将以第一大党组阁,威胁袁氏独裁。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
宋教仁被杀,孙中山力主武装讨袁,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下去。
③政党政治形式上活跃,但未进入权力中心
④寿命短促,很快名存实亡
复辟帝制
↓
护国战争
照搬西方政党政治模式,脱离了中国基本国情。西方政党政治的兴起与其制度的确立,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整个国家严重资本主义化之后。辛亥革命后,政权虽然易手,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天下而非政党的天下。所谓自由结社、合法反对、公平竞争、轮流执政等政党政治的原则,在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虽然在形式上,民初各政党获得了较多的政治权利,但在关键的政权问题上,手执枪杆子的袁世凯是不会让步的。……因此,在当时中国国情下,如果政党要去搞所谓政党政治,要么成为独裁者欺骗民众的工具,要么成为独裁者刀俎下的鱼肉。
——章开沅《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辛亥革命与中国政党政治》
(失败的原因?)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2.北洋政府时期
9、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
14、每县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得选国民代表一员,以组织代表会,参预中央政事。 ——孙中山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
二、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
四、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节选自《中华民国法规大全》——《训政纲领》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训政、宪政的幌子
主权在民
一党专政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训政、宪政的幌子
→“制宪国大”
“行宪国大”
↑
披着“宪政”外衣的
独裁统治
不能重建中国社会秩序
与民主共和国相背离
政局混乱,
共和遭到破坏
一党专政
独裁统治
1912年
1927年
1949年
至今
共和制在中国诞生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水土不服,已然破产……
二、中共人民共和国方案的探索与建设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1919年—1949年)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 解放战争期间(1946—1949)
各级苏维埃政权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为新中国政权建设
奠定基础
陕甘宁边区政府
大行政区
二、中共人民共和国方案的探索与建设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1919年—1949年)
(1)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会堂
(江西瑞金)
Q:诞生的条件?标志?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①制定 ,通过 等法令,
②宣布 正式成立,
③毛泽东当选为“毛主席”。
中华苏维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群众的。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民、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参与政权的权利的。
共和国的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者皆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直接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苏维埃的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工农民主专政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在人民共和国体制建设上作了哪些有益探索?
二、中共人民共和国方案的探索与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意义:
a.体现了民主合作的精神,是政治协商的雏形;
b.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利于夺取抗战胜利;
c.扩大民主范畴,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二、中共人民共和国方案的探索与建设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1919年—1949年)
(2)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背景:各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经验;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措施:推行抗日民主制度
a.设立边区政府作为________政府和敌后抗日指挥中枢
b.设置各级参议会作为立法机关,边区政府委员由______选举产生
c.各级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组成实行“三三制”,实行“_________”的选举制度。
共产
党员
中间
人士
非党进步人士
代表无产阶级
和贫农
代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
代表民族资产阶级
和开明绅士
2023.6浙江高考
二、中共人民共和国方案的探索与建设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1919年—1949年)
(3)解放战争时期:大行政区
条件:战局的发展变化 + 解放区的日益扩大
目的: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
措施:设置6个大行政区,设______和______管辖若干___级及以下行政单位
(省→大行政区→中央)
建国理论:1949《论人民民主专政》
不能重建中国社会秩序
与民主共和国相背离
政局混乱,
共和遭到破坏
一党专政
独裁统治
1912年
1927年
1949年
至今
共和制在中国诞生
为新中国制度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和理论基础
革命根据地: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抗日根据地:“三三制”原则
中国共产党
解放区:大行政区制
主权在民的政权基础
团结各党派 民主合作的精神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中共人民共和国方案的探索与建设
2.新中国成立后
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五四宪法”→
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了其根本政治制度的地位
“左”倾思想影响,文化大革命破坏→
1.地位和作用削弱
2.甚至一度中断
“八二宪法”颁布→
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最早提出
正式建立
1949年
1954年
1957年至文革期间
1982年
受挫削弱
进入新阶段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中共人民共和国方案的探索与建设
2.新中国成立后
临时宪法、建国纲领→《共同纲领》
Q:国家性质?
政权组织形式
宪法原则?
决策方式?
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Q:完善表现?
性质地位和意义?
Q:在人民共和国中体现的作用?
人大制度的完善:
①直接选举人大代表范围扩大到 __级,实行 选举;
②扩大 的职权,每届任期__年;
③扩大__级地方人大及常委会权力,赋予其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
“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一届政协
Q:政协性质?
正式确立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进一步确立了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发展:基本格局
1.1982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
2.1993年写入宪法
完善:制度化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中共人民共和国方案的探索与建设
2.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
1956年
改革开放后
2005年
Q:指出其基本内容?基本职能?显著特征?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中共人民共和国方案的探索与建设
2.新中国成立后
Q:最早法律依据?正式确立?五大省级自治区?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Q:指出基层自治的主要形式?
确立总目标
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3年11月
2019年10月
把完善和发展________________、推进_______体系和治理能力________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推进……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
二、中共人民共和国方案的探索与建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三个有机结合
1.把____制度+____制度+____体系+____制度+____体制有机结合
2.把____层面民主制度+____民主制度有机结合
3.把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结合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意义:最后一段
1912年
不能重建中国社会秩序
与民主共和国相背离
为新中国制度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和理论基础
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共和制真正在全国范围内确立起来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总结
1927年
1949年
至今
政局混乱,共和遭到破坏
一党专政,独裁统治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抗日根据地“三三制”原则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共和制在中国诞生
中国共产党
制度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中有艰难和曲折;
制度的建设需要结合国情不断完善。
《论人民民主专政》
解放区:大行政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