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
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
第四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为何变?
如何变?
变之用?
一、富国强兵: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
二、救亡图存: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三、民族复兴:现代中国的重要改革
一、富国强兵: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
P1:自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
P2:两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P3: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
P4: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Q:这四段话揭示了中国古代改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适应社会变动
应对民族交融
应对统治危机
面临时代困境
一、富国强兵: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
(一)适应社会变动: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
Q:用唯物史观的视角来说明商鞅变法是“适应社会变动”的改革?
井
公
私
私
私
私
私
私
私
私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兴起
决定
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变化
决定
分封制、宗法制完全被破坏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为富国强兵推行变法
上层建筑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汉书》
私学兴盛、百家争鸣
社会存在
决定
反作用
社会意识
经济基础
小农经济
商鞅变法
吴起变法
邹忌改革
李悝变法
申不害变法
一、富国强兵: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
(一)适应社会变动: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领域 文献记载(摘自《史记》、《通典》等) 主要措施
经济
政治
军事
社会
①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②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1.废除井田,授田于民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县。…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6.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
④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5.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限制贵族
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3.推行县制,君主任免
4.什伍连坐,互相纠察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
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提升军队战斗力;打击贵族特权
扩大赋、役来源
一、富国强兵: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
(一)适应社会变动: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Q1:商鞅为何遭车裂?为何“秦人不怜”?
Q2:为何“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
——《韩非子集解》
“公孙鞅的罪恶在于他轻侮人权和建立绝对专制。除此以外他的其他建树可与日月同辉。”
——柏杨
1.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君主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开始产生);经济(确立土地私有制,促进封建小农经济发展);军事的发展。
2.使秦国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
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立封建促转型
一、富国强兵: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
(二)应对民族交融:北魏的孝文帝改革
五胡内迁
背景:
①现实需要:两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游牧民族政权更迭频繁,社会矛盾尖锐;
②历史教训: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速亡;
③政治基础:北魏重新统一北方;
④历史潮流: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苦难,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内容 实质 ↓ 汉化 封建化
意义
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均田制
三长制
俸禄制
租调制
国家把控制的荒地分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促进北方经济发展。
邻、里、党的基层制度。配合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并控制地方。
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严惩贪污。
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纳粟二石(称为租),帛或布一匹(称为调)。减轻农民负担。
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是民族融合。
迁都洛阳(入汉籍)、着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仿汉制、结汉亲
一、富国强兵: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
(二)应对民族交融:北魏的孝文帝改革
行汉化促融合
1.巩固政权,促进北方发展; 2.缓和民族矛盾,加快民族交融; 3.缩小南北差距,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打下基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一、富国强兵: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
(三)应对统治危机:北宋的王安石变法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朱子语类》
庆历新政
加强
中央集权
王安石变法
1069年
藩镇割据
导致分裂的教训
官僚机构
官僚机构
财政制度
军事体制
宋初
Q: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共同背景?
北宋兵籍数量变化
政治腐败、
财政困难、
起义不断、
边境袭扰。
北宋中期
形成内重外轻格局;“三冗、两积”问题逐渐凸显
一、富国强兵: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
(三)应对统治危机:北宋的王安石变法
领域 目的 措施 实际效用
官僚机构 育才 改革科举,裁撤冗员,限制恩荫 改善冗官问题
财政制度 富国
军事体制 强兵
评价 1.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
2.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编练农民,逐渐恢复“兵农合一”征兵制
达到富国目的,
增加收入
强兵效果并不明显,
后又败于西夏
1.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上所述)
2.存在涉及面过广、阻力大、推行过急、一些措施欠妥当等局限
3.加重了人民负担,同时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固统治促富强
统治危机加深:
政治腐败
府库空虚
土地兼并
边防危机
背景
举措
一条鞭法:将赋税、徭役合并,并一概折银征收。
→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商品交换。
影响
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社会矛盾相对缓和,
统治危机暂时缓解。
★考成法: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一条鞭法: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整饬边防:内修防备、外示羁縻
政治
经济
军事
一、富国强兵: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
(四)应对统治危机:明朝的张居正改革
固统治促富强
新法令刚刚开始推行,就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诬告谋反,最后被车裂而死。
P22【学习聚焦】改革过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
Q:历代的改革都遭遇了什么共同问题?
孝文帝改革使得一部分利益受到损害的少数民族军人掀起暴动,导致了北魏的覆亡。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也在北魏灭亡前后出现短暂的反复。
王安石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新法实行五六年后,王安石被罢职,变法措施被废止。
张居正改革遭到极大反对,他死后,被抄家,差点掘棺鞭尸。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
一、富国强兵: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
人亡政存
政存反复
人去政亡
人去政亡
Q:改革充满曲折与艰辛,为何还要进行改革?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P22【学习聚焦】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
改革的作用应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待
二、救亡图存: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变法图强
康有为(1858—1927)
政府自救
慈禧(1835—1908)
民主探索
孙中山(1866年-1925年)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1.时代背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因:
应:
1840
1856—1860
1894
鸦片战争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维新派
维新变法
政治:①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陷入内忧外患,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
②甲午战败的直接刺激
③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救国方案)失败
经济: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⑤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方式?主张?)
二、救亡图存: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阶段 事件 概况
(1) 序幕 公车上书 (1895)
(2) 高潮 百日维新 (1898.6.11 —9.21)
(3) 结局 戊戌政变 (1898.9.21)
康、梁集结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
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未送达。
.标志:1898.6.11,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内容:
①政:裁撤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旗人自谋生计;
②经:鼓励私人办厂,发展农工商业;
③文教:废八股,办新式学堂,派人留学
④军: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慈禧发动政变,光绪皇帝被囚;
.康梁逃亡,“戊戌六君子”被杀;
.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除京师大学堂)
一定程度冲击了封建制度
促进新思想传播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失败的原因?
局限性?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1898 谭嗣同
二、救亡图存: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根本在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评价?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二、救亡图存: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二)清政府(地主阶级)——清末新政
Q1: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在内容上有何关系?
Q2:新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颇多相似但更为深入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教育近代化
军队近代化
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未能使清政府摆脱困境,反而为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1.促进近代化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民国改革
背景 民族危机深重、甲午战败、维新思潮传播等 戊戌变法失败, 统治危机 中华民国建立后
资产阶级革命派
内容 政:民国初年?国民政府?
经:颁布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令措施;币制改革(废两改元、法币政策)
军:筹建军校等……
目的 影响 移风易俗,促进了共和观念、民族工业、近代教育等的发展;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破产;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
救亡图存
政:改革官制
经: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文: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
军:编练新军
政治:一定程度上冲击封建制度
经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文教: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
1.促进政治、经济、文教、军事等各方面近代化发展;
2.但未能使清政府摆脱困境,反而激化革命。
政:裁撤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令八旗自谋生路
经:鼓励私人办厂,发展工商业
文:废八股,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军: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Q:这一系列改革的结局如何?
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至今
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
时期
改革开放
与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
徘徊
时期
三、民族复兴:现代中国的重要改革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和政治制度层面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深刻变革。
1953年到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通过“三大改造”改造,到1956年底,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从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3年春,全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激发了农民劳动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工农联盟。
土地
改革
经济
改革
民主
改革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三、民族复兴:现代中国的重要改革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深刻转变
三、民族复兴:现代中国的重要改革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曲折发展
1958年
1956
1961年
1965年
良好开端
《论十大关系》
中共八大
严重曲折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政策调整
八字方针
原因: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
总体成就:
1.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
2.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
3.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稳步增长基本恢复
三、民族复兴:现代中国的重要改革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城市:国有企业(试点)扩大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
2.对外开放:①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逐步深化: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课题(1982十二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87十三大)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十四大)
→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3十四届三中全会)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2000)
→加入世贸(2001)
4.稳步推进: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回顾《纲要》上第28课p181、183
三、民族复兴:现代中国的重要改革
(四)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
1.历程
①2012中共十八大——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
②201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
③2017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
④2019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
三、民族复兴:现代中国的重要改革
(四)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
2.内容
①农村改革——实行________;取消_____;农村承包地“____”分置;打赢______;实施_____战略。
②对外开放——形成对外开放格局;加入______;共建_____;设立_______;_________开放战略。
③所有制变革——单一______ → 公有制为____,__________共同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④经济体制变革——计划经济体制 → _____________体制 → 市场起_______作用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 → ________改革
3.成就?
4.意义: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战国
商鞅
变法
北魏
孝文帝
改革
北宋
王安石
变法
明朝
张居正
改革
晚清
戊戌
变法
民国
民国改革
清末新政
过渡时期
完成
社会主义
革命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
时期
曲折
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
古代:富国强兵
近代:救亡图存
现代:民族复兴
社会转型
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
王朝中后期的自救
资产阶级维新派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
时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