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课型需要设置,可自行决定】
我将本课的立意定为沉沦与觉醒。学生不仅应该牢记甲午中日战争的屈辱,反思甲午,更应该认真思索战争背后隐含的历史价值,反思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续写中国未来的强国梦。在立足《课标》的基础上,我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主线,以日本排放核废水,中国对此事件表明的态度和立场作为切入点,将本节课内容整合后,确立为四个子目“邻国同命,开国竞逐”、“甲午悲歌,海军覆灭”、“大夏将倾,马关求和”和“刀俎鱼肉,瓜分潮起”。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侵略与反抗”两条线索,关注历史人物,在阐述列强侵华罪行的同时,清晰地呈现中国人民的抗争过程,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觉醒的历程。“邻国同命,开国竞逐”重点通过构建一条时间轴,构建时空观念,从中日两种视角对比讲述甲午战争的背景,让课堂贯穿理性思考,提高学生多角度理解历史的能力,也为学生理解甲午战败的原因做铺垫。“甲午悲歌,海军覆灭”重点讲述甲午战争的经过、战败的结果。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充分确保史实的准确性,战争的经过我选择短视频,并重点渲染北洋海军爱国将士不畏生死的爱国精神,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释放感性,培养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家国情怀。“大夏将倾,马关求和”重点讲述甲午战败的影响,学生能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一分为二的看待这场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伏笔。对于甲午战败的原因,它是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所以在课上做了充分的铺垫之后,我选择了以提升作业的形式展现,希望学生通过充分解析史料,可以更加理性地从多个角度来概括战败原因。“刀俎鱼肉,瓜分潮起”讲述甲午战败后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的中国陷入更严重的民族危机。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爆发是日本长期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认识到历史发展有其必然性。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本课共三个子目,即:“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和“瓜分中国狂潮”,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及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此后,实业救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各种救亡图存的抗争活动迅速高涨,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甲午中日战争无疑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清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近代中国的历史可能较为陌生。
2.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对于抽象的历史概念和复杂的历史事件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3.学生的学习兴趣: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学生可能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感兴趣,但也可能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1.能够结合地图和视频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知道甲午战争的基本史实,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和探究学习,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能够阅读《时局图》和历史漫画,知道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列强瓜分狂潮,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培养历史解释、时空观念)2.能够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能够通过对比《南京条约》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及影响。(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3.能够通过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进而认识到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能够结合文字史料正确评价甲午战败的影响,形成理性的历史认识,体会民族危机下中华儿女的爱国意识和自强精神;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史料研读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国对于日本排放核废水事件发表声明。 观看视频,思考:为何今天的中国敢于对强权说“不”。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凝神起兴的作用。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邻国同命,开国竞逐材料分析:(1)中日两国的改革目的、对待海防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比较中日两国在1888年前的海军军舰。(二)甲午悲歌,海军覆灭1.展示史料: 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日本外相陆奥宗光过渡到朝鲜东学党起义,图文史料展示相关内容。 2.阅读课本,结合地图,梳理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完成表格。 1.思考中日两国改革的不同以及改革成效。2.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阅读教材,学生自主完成表格内容。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战争经过和重要战役以及民族英雄,边看边完成表格内容。 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获取关键词,从材料中归纳总结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表格梳理主要战役,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掌握必备基础知识。
3.展示邓世昌等英勇事迹,感受民族英雄誓死抵抗的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之情。补充图片资料:甲午海战殉国将士名单。(教师讲述)每一艘战舰上都有殉国的将士,然而就在前线将士浴血奋战之时,反观紫禁城内,确是慈禧庆祝着自己的六十寿辰,她甚至要求皇帝和大臣陪坐听戏三天,不问国事。我们不禁唏嘘,无数英烈以身报国,魂归大海,终究不过是成为了清政府腐败没落的牺牲品……4.【合作探究】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奋勇杀敌的爱国官兵,也拥有近代化的海军力量,为什么还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材料一: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表项目军舰平均航速总吨位总兵力火炮/速射炮中10艘15.5海里31366吨2000余人173/0日12艘16.4海里40849吨3500余人268/97材料二:明治天皇发布诏敕:“朕兹省内廷之费,6年期间每年拨下30万日元,并命文武官僚,除特殊情况外,在同一期间,纳其薪俸1/10,以资补足造新式军舰之费”。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中国:制度落后(根);武器装备落后。日本:蓄谋已久,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三)大厦倾覆,马关求和1.表格梳理《马关条约》内容和危害2.图文史料展示甲午战前,日本棉纱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2.5%,甲午战后,1898年飚升至 18.7%, 1900年更达到33.1%。—万峰《日本资本主义研究》1894年日本对华资本输出额为 881万余日元,1897年增至2132万日元, 1903年更是增至6499万日元以上, 十年左右大约增加了6倍以上。—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教师总结: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知道,了解,讲述。学生聆听主要将领的故事、观看海战中无数英烈殉国的名单,感受他们身上有着令人动容和震撼的精神品质。感受中日两国在19世纪80年代海军力量对比。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三。完成任务单表格。填写《马关条约》的核心内容。识记知识点3:“一厂”、“二亿”、“三岛”、“四口” 通过让学生说英雄,增强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识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分析图表的能力和时空判断能力。以清朝政府的海军建设为主线,管窥中日两国军事发展态势,引出中日两国海军的军备与军费方面,层层分析,以问题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侵华野心,从而深刻认识日本积极备战,处心积虑。同时也让学生对体制的认识从模糊到具体,通过具体事件入手,通过史料史证,帮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军费投入有限以及中日两国在海军机构和战略失误等方面都是体制落后的表现。为学生做提升作业做好铺垫。通过史料的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马关条约》的影响,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四)刀俎鱼肉,瓜分潮起1.三国干涉还辽2.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表格展示列强划分势力范围,漫画《时局图》,分析中国被瓜分的现状。3.“门户开放”政策知识拓展: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维新派改革,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知道,了解感悟,思考学生根据示意图判断这些动物代表的国家。德国——香肠,沙俄——熊,法国——蛙,英国——犬,日本——太阳。观看图片和文字史料,学生学会一分为二辩证的看待问题,认识到甲午大败,是民族之祸,也是民族之幸,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渐走上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通过对史料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之间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通过对史料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通过文字史料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学会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民族意识觉醒”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故展示了戊戌变法、革命斗争的史实证明甲午战败后民族意识觉醒,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另一方面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学习热情,进而让学生进入螺旋式上升学习的状态。
课堂小结 甲午中日战争一方面将清朝腐朽不堪的本质彻底暴露,对中国造成了世纪性的打击,领土的割让使中国历经半个世纪的分裂,巨额的赔款使清政府无力自救;但另一方面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也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篇章。 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技术上的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先后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人尝试政治制度的改革。 甲午战后百年间的历史,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但它绝不能容忍他人的肆意侮辱和欺凌。我们用科技和爱国之心筑起新的“长城”,万吨大驱、中华神盾、和平方向和水下蓝鲸等大国重器都在向世人宣告:大国海军,向海图强!勿忘国殇,吾辈自强! 观看图片《向海图强》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如何去续写新的历史,为实现强国梦做出自己的行动和勇气。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合理,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逻辑顺序,从背景、过程、结果等娓娓道来,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教学效果良好。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文字材料、图片、视频等史料来实现教学目的,运用“讲述法”“比较分析法”“自主学习法”等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