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课型需要设置,可自行决定】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故事情境中,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它讲述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生以及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的过程。这一课阐述了中国如何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是本单元脉络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一定要体现和之前内容的连接性,做到承上启下。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完成了七年级的历史课程学习,对古代史、近代史有了初步了解。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时间线、重要人物等基础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该年龄段学生好奇心强,对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往往表现出浓厚兴趣。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历史学习需要大量记忆而感到枯燥,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总体目标:能通过史料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能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认识义和团运动的特点,《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素养目标:史料实证)。能通过阅读史料对义和团运动和《辛丑条约》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认识到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爱国斗争有力地反抗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镇压人民群众运动,出卖国家民族利益,是清王朝最终走向灭亡的真正原因。(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义和团运动的性质;《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教学难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辛丑条约》的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慈禧的烦心事趣味引入新课 根据材料思考慈禧对西方国家的态度 让学生初步初步了解本课的历史情境
一、请神——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是什么组织?与神有什么关系?简介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义和团起源于山东,发展如此迅速?阅读材料归纳义和团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和揭帖,概括关于义和团的基本信息。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进步性/局限性)根据材料概括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根据图片,说说义和团进入京津地区后的活动有哪些? 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二、酿祸——抗击八国联军 1、 根据教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过程中有哪些重大事件?完成填空。2、 材料分析慈禧做出宣战决策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失败?3、 根据材料概括慈禧对义和团态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4、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5、 图文材料列举八国联军侵华罪行。 1.阅读教材和材料,归纳出答案。2.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末路——《辛丑条约》的签订 根据材料说明慈禧对洋人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教材,说说《辛丑条约》有哪些主要内容?与之前所学条约相比有什么特点?根据材料分析为什么说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单元回顾清朝是如何走上末路?总结《辛丑条约》影响为什么说清朝走上了末路?对本课小标题进行综合梳理。讨论中国的出路在哪里?民心是关键。 1.阅读教材和材料,归纳出答案。2.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
课堂小结 尝试记忆本课关键知识点 当堂背诵关键知识点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