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单元复习课件(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单元复习课件(5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6 19:1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复习一遍过
时空览史
体系建构
主题线索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两条主线
第二次工业革命。
近代科学文化发展。
三大发明成就
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卡尔·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试飞飞机成功。
两大科学家
牛顿、 。
五大作品
《物种起源》《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英雄交响曲》《向日葵》。
达尔文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电的利用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2011版课标: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19世纪6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建立起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
考点1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兴起
19世纪 年代。
表现
新技术、 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特点
① ,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②几乎同时发生在 ,规模更广,发展更快。③一些国家(日俄) 。
突出国家
和 。
主要标志
和 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新能源
电力、 。
时代

重大成就
电的应用
理论基础
1831年,英国科学家 发现 。
应用
人们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发明了早期的 和 。到19世纪70年代,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①发明了 、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
②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其他电器
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 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影响
电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 “ ”。
六七十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美国
德国
电力
内燃机
石油
电气时代
法拉第
电磁感应现象
电动机
发电机
耐用的白炽灯泡
电气时代
知识点1--1.电的应用
【典型例题】(2017威海)?一位科学家认为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位“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开始于
A .工业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第三次科技革命D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变式训练】(2019·铜仁) 科学在铸造世界的未来上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没有科学,现代工业国家就一点也不能存在。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①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②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③机械动力载人飞行的实现
④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的发明和应用 ⑤汽车的发明和应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②③⑤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D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重大成就
内燃机
发明
①1876年,德国人 制造出一台 。
②1883年,德国工程师 研制出 。
③几年后,德国工程师 发明了 。
应用
①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 制造出一辆 。
②1903年,美国 发明了 ,人类从此实现了飞天的梦想。此后不久,中国人 制造出了更先进的飞机,他被誉为“ ”。③1913年,美国企业家 使用 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开始成为 家庭的交通工具。

早期汽车
影响
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以它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奥托
煤气内燃机
戴姆勒
汽油内燃机
狄塞尔
柴油内燃机
本茨
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莱特兄弟
飞机
冯如
福特
流水线
中等收入
知识点1---2.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中国始创飞行大家
【典型例题】(2018呼和浩特)在一节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通过比较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总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如下特点,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①美国和德国的成果突出 ②发明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 ③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
A.零项 B.一项 C.两项 D. 三项
D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答案】D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其中美国和德国的成果突出,选项①②③都是正确的;因此正确的结论有三项。所以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
【变式训练】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为解决交通运输工具的动力问题而作出重大贡献的技术发明是
A.内燃机
B.珍妮机
C.蒸汽机
D.发电机
A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C
2.内燃机发明促进新的交通工具的产生。下列对内燃机发明表述不正确的是 A.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煤气内燃机 B.1883年德国人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C.1892年美国人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D.1885年德国人本茨制造出第一台用汽油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
【变式训练】3.(2019山东济宁)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
A.史蒂芬孙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B.卡尔?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C.亨利?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D.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4.(2019山东淄博)如图是老师刚刚购置的一套书。从书中可以详细了解
A.文艺复兴运动
B.法国大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D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C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重大成就
化学工业
①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而且产品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②1867年,瑞典化学家 发明了 。后来他又研制出 。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诺贝尔(1835—1896)
新材料
①1869年,美国人 发明了 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②1884年,法国人 发明了 ,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诺贝尔
现代炸药
无烟炸药
海厄特
赛璐珞
夏尔多内
人造纤维
知识点1---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典型例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现代化学工业和新材料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下列关于该领域的成就叙述错误的是
A .美国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B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C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D .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A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变式训练】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②化学工业兴起和发展 ③太阳能开发和利用 ④电子产品普遍使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C
知识点1---4.工业革命的影响及特点
1.影响:
(1)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促进工业部门尤其是钢铁行业的发展,使人类进入钢铁时代;
(3)电气化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2.特点:
(1)电的广泛应用是最大特点和亮点。
(2)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4)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日本)。
(5)侧重于重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不合社会问题---划分两个不同时代的革命:
1、经济上: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出现垄断和垄断组织,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2、政治上: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开始调整政策,缓和矛盾,使社会稳定。
3、文化上:西方国家开始走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文化水平上升,精神生活亦更丰富多彩。
4、不足:没有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带来环境问题;贫富差距悬殊;强国对弱国的侵略、瓜分、掠夺加剧。
难点突破
【典型例题】1.(2018贵阳) 导致图中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 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C. 发电机的广泛应用
D. 电动机的广泛应用
B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答案】B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图表反映出从1870年至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急剧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使用液体作燃料,促进了石油的大量开采。由此可知,导致图中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的广泛应用。故选项B符合题意;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煤炭的大量开采,故A不符合题意;发电机的广泛应用、电动机的广泛应用与电力有关。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时间内容
1870 年
1900 年
世界石油产量
80万吨
2000万吨
【典型例题】2.以下事件中既体现了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又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条件的是
A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 .美国南北战争C .相对论的提出D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变式训练】1.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
B.工业化使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
C.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D.瑞士科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了无烟炸药
2.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随着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汽车在我国家庭中快速普及,下列品牌与最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的汽车“亲缘”最近的是
A. 长安福特 B. 北京现代
C. 东风本田 D. 上海大众
A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D
【变式训练】3.(2019安徽)图3是英国约?莱齐的漫画。科学家法拉第递给:“泰晤士河老爹”一张白纸,用来检测河水的不透明度。这幅漫画讽刺的是
A.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
B.城市化带来出行拥堵
C.现代化加剧温室效应
D.全球化导致贫富分化
A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城市化 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2011版课标: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城市化: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名词解释
考点2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人口增长
原因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表现
英国:19世纪前50年,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美国:19世纪20年代,人口约1000万,到1914年人口超过1亿。
劳动力结构变化
原因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 队伍不断壮大。
表现
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妇女地位提高
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 ,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大众教育
原因
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 。
表现
①19世纪中期以后, 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②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 、 、 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③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 。
意义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 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工业革命
工人阶级
工业劳动者
大众教育
法国和德国
初等学校
中等学校
大学
免费义务教育
大众文化
知识点1---1.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典型例题】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可见,德、法建立学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增长的需要 B .社会人士的呼吁
C .提高大众文化水平D .顺应工业化发展潮流
D
【变式训练】1.(2019河南)在1750—1850年间,欧洲人口从1. 4亿增加到2. 35亿,到1900 年猛增到4亿。这主要是由于
A.欧洲城市扩大与发展
B.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
C.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欧洲国家联合的结果
2.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学龄儿童入学率97.5%; 1900年,英国初等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增加到约600万,比1870年增加了5倍。以上数据说明
A .工业化推动了教育大众化 B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己经开始普及义务教育
C .初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产业工人 D .初等教育已经在世界各国普及
C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A
知识点1---2.城市化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城市化
原因
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人口不断流向 ,城市 ,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
开始时, 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很差。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起来, 日益完善, 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 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农村
城市
越来越大
城市
街头照明
有轨电车
【典型例题】(2019四川自贡)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
A.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
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答案】D
【考点】工业革命来临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基本史实的认识。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19世纪后期”可知,题干的词用来描述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D符合题意。
D
【变式训练】1.(2019攀枝花)在下列科技发明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世界博览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民以深刻启迪。下列主题,最适合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的是
A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 .“科学、文明和人性”
C .“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与未来”
D .“哥伦布-船与海”
B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C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环境污染
进程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 也在发生变化。
影响
工厂排放大量的 ,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贫富分化加剧
原因
一方面, 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另一方面,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表现
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 以表达自己的愤怒。
影响
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认识
给人类社会带来进步,但也带来了 等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在 的同时,要注意 。
知识点1---3.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生活方式
废气和废水
资本家
机器
工业革命
环境污染
发展经济
保护环境
【典型例题】?19世纪中期,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和沃尔特惠特曼为各自的城市发出了吟唱:
两段诗歌表明
A .工业化给城市带来的只有痛苦 B .工业化污染城市环境成共识
C .诗人们对城市工业化的看法不同D .工业化城市受到普遍欢迎
C
【变式训练】1. 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国家的城市环境开始得以改善。这主要包括
①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起来
②街头照明日益完善
③各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④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2. 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而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这反映了在工业化进程中
A .工人们日益贫穷 B .贫富分化加剧
C .资本家日益富裕 D .劳动环境恶劣
B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B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 科学家 文学巨匠 音乐美术大师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2011版课标: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牛顿
地位
科学家,近代 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成就
①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 和 是他的三大成就。
②1687年,牛顿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 ,使 成为—门独立的科学。

牛顿(1643—1727)
影响
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 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达尔文
地位
生物学家。

达尔文(1809—1882)
主要成就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 。 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 ”的观点。
《物种起源》
内容
提出“进化论”观点,指出: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级到 、从简单到 的演变过程;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
影响
《物种起源》 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 ”的 ,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知识点1---1.科学家
英国
自然科学
万有引力定律
光学分析
微积分学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物理学
客观世界
英国
《物种起源》
进化论
上帝创造万物
神创论
复杂
高级
【典型例题】(2019淄博)历史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结论。下列各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关系不正确的是
A.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人文主义精神的代表作
B.《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C.达尔文写成《物种起源》﹣﹣建立起科学的生物学
D.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推动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答案】D 【考点】爱因斯坦的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爱因斯坦的成就等。爱因斯坦创作了相对论。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爱因斯坦创作了相对论,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在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相对论还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辨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和使用把人类带入信息化社会,这与爱因斯坦无关。 故选:D。
【点评】掌握著名科学家和艺术家、思想家的成就和影响。
D
【变式训练】1.(2018镇江) 他说宇宙中的物体没有绝对的静止或移动状态,也没有一个好像滴答向前的时钟一样的绝对时间。提出这一时空观念的代表人物是
A.牛顿 B. 达尔文C. 居里夫人 D. 爱因斯坦
2.(2019四川攀枝花)有人说,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了出去;19世纪的达尔文则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了出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牛顿力学是研究无生命领域的科学
B.达尔文的进化论研究有生命的领域
C.牛顿力学和进化论彻底战胜了神学
D.牛顿和达尔文都神学以致命打击
D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D
知识点1----2:文学巨匠(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
知识点1----3:音乐美术大师(贝多芬、梵高)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巴尔扎克
地位
19世纪 伟大的作家。
作品
巴尔扎克将所见所闻融入小说写作中,完成了一套名为 的小说集。他的经典之作如 《高老头》 等,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列夫·托尔斯泰
地位
俄国伟大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作品特点
托尔斯泰在小说中一方面深刻抨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他的小说反映了在 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所以,托尔斯泰被称为“ ”。
作品
等(描绘出宏阔的社会背景下,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贝多芬
地位
德国的一位天才的作曲家。

贝多芬(1770—1827)
作品
第三交响曲 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 和 的成熟。它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梵高
地位
荷兰近代杰出画家。

《向日葵》
作品
梵高的代表作有很多,如 等。 中明亮、艳丽的黄色花瓣,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夜间的咖啡馆》
《向日葵》
《向日葵》
《英雄交响曲》
思想上
艺术上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人间喜剧》
法国
《欧也妮·葛朗台》
俄国革命的镜子
社会转型
【典型例题】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成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答案】C
【考点】列夫·托尔斯泰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在小说中一方面深刻抨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他的小说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所以,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C符合题意。
C
【变式训练】1.他一生命运多舛,却身残志坚,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出了《英雄交响曲》等传世名作,这位名人是
A.牛顿
B.达尔文
C.巴尔扎克
D.贝多芬
2.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小说集,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其中的经典之作有
A.《复活》
B.《高老头》
C.《物种起源》
D.《英雄交响曲》
B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D
材料一: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科技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解析
(1)指出A、B点对应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的名称。
A点:名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B点:名称:第二次工业革命。
(2)据材料一指出科技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科技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漫画
(3)根据以上漫画,分析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你有哪些改善问题的好建议?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绿色出行。(言之有理即可)
2、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化国家,随之而来出现了各种社会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伦敦人口数量。   (单位:万人)
(1)材料一中英国伦敦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工业革命后,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
年份
1801
1831
1841
1851
1861
人口
111.7
190.7
223.9
268.5
322.7
材料二 随着机器的广泛使用,妇女大量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她们的经济独立日渐形成。下图为1839年英国各纺织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纺织业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机器的广泛使用”得益于什么动力机械的发明和改良?
女工人数所占比例超过男工。蒸汽机。
材料三 美国政治家约翰·伯恩斯说:“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河流,因为它是一部流动的历史。”工业革命后,伦敦人口迅速集中,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内,使该河成为一条排污明沟。由此引发多次霍乱大流行和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其中仅因霍乱病而死亡者即达33 640人。
(3)依据材料三,归纳泰晤士河污染的原因。说说你对城市化的看法。
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人口的激增,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看法:①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②城市化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应科学推动城市化进程。(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自王斯徳《世界近代史》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有哪些?
技术支持
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国外市场的开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不断刺激工业发展。
直接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巩固和发展(19世纪五六十年代)
政治前提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基础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材料一:19世纪最后30年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多。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二:1901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个“10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美、德等国的大钢铁厂雇佣工人一般多达数千人乃至万余人。
美孚石油公司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什么变化?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材料三:1901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个“10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美、德等国的大钢铁厂雇佣工人一般多达数千人乃至万余人。
美孚石油公司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3.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美丽的夜景
早期电话
下列图片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我们产生了什么影响?
改善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但也带来环境污染与破坏。
社会生活
重点提示:
1902年沙俄在大连
建造的瓦斯工厂
下列图片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我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政治: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主涨;
②经济:帝国主义的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到资本输出阶段,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对中国
《辛丑条约》的签订
血泪的历史,中国的反思:
主动融入世界潮流;
坚持对外开放;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坚持科技创新。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材料一: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发表的演说
材料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材料三: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然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进步。
②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发展科技的同时要保护环境,要趋利避害,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③人是科技文化的发明者、创造者,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洋务运动后期(19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学习西方科技,创办 工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 阶段,加紧侵略中国,如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最终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救亡运动高涨,掀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
民用
帝国主义
拓展提升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世纪六七十年代。
领先国家
英国。

标志
的广泛应用。
的广泛应用。
时代
“ ”。
“ ”。
能源
煤炭。

动力设备
蒸汽机。
发电机、电动机、 。
发明
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汽船、火车等。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泡、内燃机、汽车、飞机等。
特点
发明创造依赖工人、技师的经验,科技含量低。
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影响
资本主义最终战胜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 阶段。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电力、石油
内燃机
美国、德国
电力
19
科学和生产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蒸汽机
拓展提升
拓展提升
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青少年要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发学习,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
④要合理利用科技,趋利避害,造福于人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推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有三大杠杆
政治革命:
思想革命:
科学革命:
启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内战
法国大革命

文艺复兴 思想启蒙运动
三次科技革命
1、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
2、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解放思想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先导
读史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