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1840年
1856年
1894年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与局限性。
1.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知道维新变法的背景,准确说出公车上书的时间、原因、人物、经过、结果及影响。概括宣传变法的基本史实,提高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涵养史料证实。
2.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知道戊戌变法的背景,准确说出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内容、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涵养唯物史观。
3.通过材料研读,概述戊戌变法触犯顽固派的利益,知道变法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感悟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精神涵养家国情怀。
第一篇
序幕——公车上书
材料: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材料中梁启超讲到能唤醒中国人的是什么事件?签订了什么条约?
1895年春
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康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
失败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影响
公车上书
任务一:阅读课本P30第一段,梳理公车上书的时间、人物、经过、结果以及影响。(指向目标1)
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第二篇
发展——宣传变法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南学会 长沙
农学会 广州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西安
蜀学会 成都
宣传维新思想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
①组织学会
强学会为代表,
涉及地方多,
传播范围广。
②创办报刊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主要报纸
阅读课本P31-32,说说为了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维新人士进行了哪些活动?(指向目标1)
《国闻报》
北方最有
影响的报纸
严复
(1854—1921)
宣传维新思想
维新派最重要的报刊
《时务报》
梁启超
(1873—1929)
材料一:“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梁启超
思考:材料一、二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
变法图强
宣传维新思想
材料二:“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严复
第三篇
高潮——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2.标志: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1.背景:
任务二:阅读课本P32—33,梳理百日维新的背景、标志、内容、性质。(指向目标2)
光绪皇帝
(1871—1908)
德军进入青岛
不甘做亡国之君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3.内容: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治
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4.性质:
百日维新
京师大学堂
第四篇
失败——戊戌政变
材料一 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为洋奴汉奸。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戊戌政变,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业者,将及万人。
——陈變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 命八旗人丁,如愿出京谋生计者,任其自由。于是满族诸人大哗,谣谤四起。
——黄鸿寺《清史纪事本末》
旧读书人
旧官僚
八旗子弟
任务三:根据材料说说戊戌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指向目标3)
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
(1835—1908)
戊戌政变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宁赠友邦,不予家奴。
——慈禧
1898年6月11日
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1989年9月21日
“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被废止。前后仅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刘光弟、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
囚禁光绪帝的瀛台
戊戌政变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变法图强的决心
和爱国情怀
材料一 领导运动的人,看不见农民革命的力量这样脱离最广大人民群众注定只能失败。 ——《戊戌变法》
材料三 光绪皇帝既无实权,又无军队,维新派谈起变法头头是道,而一遇武力威胁,就一筹莫展。 ——《中国近代史》
任务四:结合材料说一说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指向目标3)
材料二 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教训:他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根本原因
第五篇
思考——戊戌余音
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任务五:阅读课本P33页、结合史料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指向目标3)
材料二:维新派创办报刊、成立学会,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材料一: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维新派带来的解放运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地。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发生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课堂小结
结束语:
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其作为图变图强的维新思想,广泛流传……
再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唯新唯变,方能制胜。既然生为中华儿女,身处改革的时代洪流中,我们就应当顺应发展潮流并投身到改革的发展进程中。同时以史为鉴,不断调整,不断改革,把握好历史机遇期。为民族之崛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
2.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 ) (指向目标1)
A.《中外纪闻》《湘学报》 B.《时务报》《国闻报》
C.《湘学报》 《知新报》 D.《天演论》《变法通议》
B
课堂检测
1.拉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指向目标1)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公车上书 D.定都天京
C
3.(2023·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出现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以康、梁为首的新兴民族资产阶级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见下表)。“新的高度”体现的是( )(指向目标2)
A.宣传维新启蒙思想 B.推动民主共和传播
C.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D.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A
人物 主要活动
康有为 发起“公车上书”
梁启超 《时务报》主笔
严复 主持《国闻报》
4.(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狱中题写此诗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指向目标3)
A.谭嗣同 B.梁启超 C.严复 D.黄兴
A
5.“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指向目标3)
A.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C.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D
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1)材料一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有什么影响?(指向目标1)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在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中,最有影响力 的是哪些?(指向目标1)
材料三:光绪下诏: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富强至计,首在鼓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给以特赏,以昭激励。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次变法运动的内容?(指向目标2)
材料四: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出这一“维新运动”的积极影响。(指向目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