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讲 作文专项复习(二) 写作技巧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讲 作文专项复习(二) 写作技巧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4 18:2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第十四讲
作文专项复习(二)
第十四讲
目录
01、审题、立意、选材
02、拟标题
04、描写手法
03、开头结尾
05、写作顺序
06、谋篇布局
07、设置悬念
08、动静结合
09、欲扬先抑
10、用词用语

审题、立意、选材
(一)审题
(1)审清中心词语含义,拓宽思路。(字面义及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 )
1.审题的内容:
(2)审清修饰词语。(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
(3)审清限制要求。 (文体、人称、时间、地点、数量、范围等)
(1)补充法
(2)提问法
(3)紧缩法
(4)透视法
(5)推敲法
(一)审题
2.审题的方法:
01
03
02
04
立意要正确
(二)立意
立意要专一
立意要创新
立意要有社会意义
01
03
02
04
围绕中心
(三)选材
典型
真实
新颖
05
最动情、感受最深

拟标题
结构作用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题好文一半”,好的题目准确、简洁、醒目,能吸引人的注意。
(一)好题目的作用
心理作用
先入为主,第一印象,题目的好坏影响着阅卷老师的评分。
(二)作文拟题的原则
范围小
标题范围不要太大,要合理出新且不落俗套。
字数少
字数过多显得松散,多用词语或短语,一般不用句子。
内容精
内容要准确概括材料主旨。
根据文体拟题
虽然同一标题可以写成不同的文体,但大多数标题能体现出一定的文体特征。最好用观点或改造观点作为标题。
(1)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引用、对偶等修辞手法 。
(三)作文拟题的方法
创新拟题法
《放手——风雨后的晴空》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2)化用诗句、名言、俗语、歌词等 。
《诚以养德,信以修身》
(3)设置悬念,以吸引读者
《老师传来的纸条 》《幸福在哪里》
(三)作文拟题的方法
创新拟题法
(4)错位思考 。
(5)公式标题法。
《真想做个差生》
《停电真好》
《成功=自信+谦虚》
(6)以小见大。
《一站路的亲情》《散步》

开头结尾
(一)好的文章开头——凤头
01
抒情式
六年的光阴在我们的人生中也许只能算作短短的一个瞬间,但它却留给我人生永远难忘的记忆。我怀念那些一起走过的日子,那些有过的欢乐,或是难过,都会让我铭记。毕业,会是这段回忆最唯美的句点。
(一)好的文章开头——凤头
02
议论式
宽容是人类生活中至高无尚的美德,因为宽容包含着人的心灵,因为宽容可以超越一切,因为宽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因为宽容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能融化心头的冰霜。
(一)好的文章开头——凤头
03
修辞式
善良是风雨中为你撑开的伞,善良是黑暗中为你点亮的灯,善良是危难时向你伸出的扶助的手;善良是走投无路时,向你敞开的收客的门。
(一)好的文章开头——凤头
04
简叙式
我六年级后作业越来越多,而苦命的我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外,还要做完妈妈布置的作业,这些山一样的作业成了我最大的烦恼。
(一)好的文章开头——凤头
05
情景式
“吃完了快去做作业,别磨磨蹭蹭的!”妈妈以120分贝的声音边擦桌子边冲我喊道。
(一)好的文章开头——凤头
06
肖像式
我,一个贪吃懒惰的孩子,顺理成章地长成了一副猪八戒模样,日趋膨胀的肥脸,把本来就不大的眼睛挤得越来越小了,每次都要费劲睁开眼睛,才能看清这美好可爱的世界。
(一)好的文章开头——凤头
07
回忆式
幼儿园时有许多美好的回忆,也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情,每当我想起这些事情时,都会暗暗发笑。
(二)好的文章结尾——豹尾
01
点题呼应式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烦恼,关键是你用怎样的心态面对,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烦恼会带给我们不同的结果。
(二)好的文章结尾——豹尾
02
呼唤号召式
让我们勇敢一些吧,克服困难,笑看烦恼,人生中有无数个烦恼,只要不低头不认输,烦恼带给我们的磨难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辉煌。
(二)好的文章结尾——豹尾
03
抒情议论式
每一滴水都折射出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双眼睛都嵌进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条泛着清丽的旋律的小溪都闪烁着美的光辉。用美丽的心情来看待人世的繁华多彩,细细品味那无处不在的美吧!
(二)好的文章结尾——豹尾
04
联想升华式
我仿佛看到妈妈那张绽放的笑脸。
(二)好的文章结尾——豹尾
05
景物烘托式
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
(二)好的文章结尾——豹尾
06
引用名言式
诗中有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相信只要我坚定信念,不断努力,一定会披荆斩棘,超越自己。
(二)好的文章结尾——豹尾
07
自然承接式
盲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描写手法综合运用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是通过对容貌、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一)人物描写
【例】
“(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少年闰土》
这一外貌描写表现了闰土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一)人物描写
【例】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又,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少年闰土》
这一句刻画了勇敢机智的少年闰土形象,其中“捏”“刺”两个动词写闰土刺猹时的有力与迅速,突出了闰土的干练符合下文闰土的性格特点。
(3)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如与别人交谈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一)人物描写
【例】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五点就起床了!’儿子笑得更器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土、博士,还要出国留学呢!”
——《送报少年》
文中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儿子高傲自负、心浮气躁、鄙视他人的性格特点。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一)人物描写
【例】“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克菜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都说不出来。”
——《争吵》
这段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5)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人物描写
【例】如《金色的鱼钩》一文,作者多次描写老班长的神态——看到鱼“喜出望外”→皱紧眉头硬咽下”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看我们不吃鱼便“收敛了笑容,眉头扩成疙瘩”→看到我们喝下鱼汤“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已经“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通过神态描写,就准确地揭示出老班长长期过度操劳的经历,以及人物舍己为人、心中只有他人的崇高品德。
(二)环境描写
01
03
02
04
运用多种技巧:感官、修辞、联想、想象
05
抓住景物特征
选好观察的角度
安排描写顺序
务必融情于景
【例】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
——《骆驼祥子》
(二)环境描写

写作顺序
写作顺序——分类
01
顺叙
例:《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忌妒诸葛亮的才能,用十天造出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发展:周瑜不给诸葛亮造箭的材料,进一步增加诸葛亮造箭的难度,诸葛亮巧妙地做好借箭的准备。
高潮: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结局: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1)事情的发展顺序
写作顺序——分类
01
顺叙
例:《山雨》
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
(2)时间顺序
时间1+时间2+时间3=时间顺序
写作顺序——分类
01
顺叙
例:《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山洞。
(3)地点顺序
地点1+地点2+地点3=地点顺序
写作顺序——分类
01
顺叙
例:动物可按外形、动态、习性等顺序,写植物可按形状、颜色、滋味等顺序,写静物可按外形、结构、用途等顺序
(4)事物(或内容)各个方面顺序
写作顺序——分类
02
倒叙
①事情结果提前:结果+起因+经过+结果
②突出片段提前:经过+起因+经过+结果
写作顺序——分类
03
插叙
事件1……事件2……事件1

谋篇布局
(一)整体构思要周全
1.合理划分段落层次
2.巧妙安排过渡和照应
3.确定主次详略
(二)文章布局要精彩
1.妙用题记与后记
2.小标题串缀
3.排比段行文
4.巧用体例

设置悬念
悬念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做解答,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期待的心理,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设置悬念的方法
01
标题法
例:
《谁是最可爱的人》《妈妈称职不称职》
利用标题设置疑问,制造悬念。
设置悬念的方法
02
倒叙法
例:朱自清《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把事情的结果或情节中最精彩的部分提到文章的开头,使读者产生一种追根溯源的欲望,然后再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
设置悬念的方法
03
插叙法
例:鲁迅的《故乡》,当写到“我”回故乡准备拜访亲戚本家时,情节突然中断,插入一大段回忆少年闰土的文字,制造了悬念:“我”拜望亲戚本家了吗?闰土为什么很想见“我”一回面?
即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再接上原来的情节。
设置悬念的方法
04
误会法
例:《山中访友》,标题就能让人产生误会。看过文章的标题,读者一定以为作者要到山中访问自己的好朋友。然而读罢全文,读者方才明白,原来这个“友”指的不是人,而是山中的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和悬崖等,这里作者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它们当做自己的朋友了。
利用误会设置悬念,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读来妙趣横生。
设置悬念的方法
05
欲扬先抑法
指作者本来要大力赞扬的对象,在文章开始的时候却贬抑他,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颂扬他。运用此法,能使情节多变,制造悬念,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设置悬念的方法
05
欲扬先抑法
例:《战国策》中有一个“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开头先把冯谖贬抑到最低处: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发牢骚,可以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读到这里,读者不禁要问:这样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孟尝君为什么还要礼遇他呢?不料接下来作者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原来作者是想利用开头的“抑”衬托后面的“扬”。
设置悬念的方法
06
设问法
例:《羚羊木雕》一文的开头这样写道:“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开头用妈妈的一句问话造成悬念:什么“羚羊”?妈妈问这干什么?这样,一下抓住读者,引出了故事,以下按事件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交代了羚羊木雕的来龙去脉。这种写法,要比直接陈述事件的经过更让人感觉兴味无穷。
运用设问制造悬念.
设置悬念的方法
07
描写法
例:《渡船》一文,“年轻的妈妈坐在船舷上,愁眉不展,眼睛里还噙着泪水,船一摇晃,泪珠便直滚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文章自然引起了读者的注意。
通过人物的外貌和神情描写造成悬念。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
所谓动静结合,就是构成画面的事物有的是动态的,有的是静态的,二者有机的结合在同一个画面和情境之中。
1.动静结合
2.以动写静
3.化静为动
(一)
动静结合的种类
例: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
例: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例: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1.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具有感染力的意境。
2.凸显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3.突出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某种心境、心态和情绪。
(二)
动静结合的作用
(三)
动静结合的方法
4想象法:就是根据静态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出各种形象,化静为动。
1.比较法:就是把同一静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状态同时写出来做比较。
2.比喻法:比喻法就是用比喻的方法使静物“活”起来。
3.比拟法:①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性格,使静物“活”起来。②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感到物也活起来。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指为歌颂、赞美、肯定某人、事、物、景不从正面平铺直叙,而是先从反面着手,用曲解或嘲讽甚至挖苦的方式尽力去贬低甚至否定它,最后才露出自己真实意图的一种构思方法。会使情节多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优缺点要明确
2.抑扬转变要自然
3.详略安排要得当
欲扬先抑——技法
例如在写人时前半部分先展示人物的缺点,多以外貌、习惯、心理感受等描写为主进行刻画。在作文后半部分重点展现人物的优点、精神、品质等。
由抑到扬不要猛然转变,中间要有明显过渡的句子。如:不满——好感——欣赏。
“抑”的部分要先写,目的要为“扬”蓄势,起铺垫作用,要略写;“扬”的部分揭示了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是文章的重点,要详写。

用词用语
作文中词语使用的原则
1.精准。
2.幽默。
妙用动词
妙用形容词
妙用叠音词
妙用成语
妙用夸张
讲究含蓄
大词小用、贬词褒用
化用经典
本周作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