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中国的河流 教学设计(表格式)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 中国的河流 教学设计(表格式)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04 14:0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大美河川,源远流长--航拍中国,观中国的河流特征
本单元主题的目标是(1)培养学生熟练查阅地图的能力,将识记的河流、湖泊、长江与黄河的上、中、下游分界点,支流、水利工程落实在地图上。(2)将水系图和气候图、地形图对照使用,培养学生利用多种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3)把长江、黄河的长度、流域面积、入海水量等进行对比,培养对比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4)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黄河地上河示意图,正确区分纵剖面和横剖面图,能利用它解决地理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课题 外流河为主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核心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分析,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已学内容与本课内容的关联。可用结构图示呈现) 本节课的内容为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也是第一节内容,属于提纲挈领的部分,对学生整体掌握我国河流分布和水文特点有指导作用。 核心内容为我国河流的分布和特点,有利于提升学生分析对比内流河外流河的差异,提升识图、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同时,结合地形气候的分析,有利于让学生行成分析判断河流水文特点的能力。通过学习我国湖泊的分布,对我国湖泊分布的特点形成认识。这一章节,可以培养学生第一是树立唯物主义观和人地协调观,第二是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第三是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者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学生对我国的河流的认识还处在一个认识不足,知识储备模糊和稀少的阶段,但孩子们同学地理知识的前期学习,对于分析河流的特点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学习我的地形和气候,学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和分析出来我国的河流的相关的水文特征出来,但是均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所以学生在学习河流的时候,也会展现出对我国河流分布的兴趣出来,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如何分布的,主要注入哪些大洋都有了很强的期待。但是由于我国的地形气候不一,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个章节的时候,对我国河流的不同的水文特点对比,以及我国河流的一些名称记忆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学习目标确定(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 1能够通过读图,找出中国主要的河流。 2.能够通过读图,找出中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并归纳中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3.能够根据图文和资料,认识河流水文特征。 4.能够通过图文和材料,比较南、北方河水文特征差异,归纳内流河水文特征
学习重点难点 1.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2.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完成学法大视野中第一课时的必选题和选做题,形成知识的结果评价。 课堂笔记的梳理,形成听课过程的效果评价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读图认识我国的主要河流教师活动1 (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对应学生活动,示范指导学科思想方法,关注课堂生成,纠正思维错漏,恰当运用评价方式与评价工具持续评价促进学习。下同) [新课导入]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既有许多奔腾不息的巨江大川,也有很多悠悠流淌的小溪小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众多的河流的概况。 (板书)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外流区为主 [讲授新课] 课堂活动1-认识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教师)多媒体出示中国主要河流图,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图上认识中国主要河流的空间分布。 (师生总结)中国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怒江、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 学生活动1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围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系列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学生分析任务-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分享交流中学习并有实际收获。下同) 学生思考回答指图说出河流的名称。活动意图说明:(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情境、学习活动等的组织与实施意图,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说明环节或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意义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出教与学活动的关联,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认识我国的主要河流的分布和主要河流的名称环节二:读图找出我的内流河、外流河教师活动2 课堂活动2-内流河和外流河 (教师)在河流湖泊图上叠加中国地形图,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问题: ①中国东部地区河流的主要流向是怎样的?为什么? ②中国的大部分河流注入什么大洋? ③还有哪些流入其他大洋的河流?请说出河流名称。 (教师小结)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 学生活动2 思考、回答活动意图说明: 让学生进一步搞清楚我国的河流的特点,以及内外流河的区别环节三:内流河的特点和分布教的活动3 ①中国西北内陆区的河流最终流入哪里? ②什么叫内流河?什么叫内流区? ③中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哪条? (教师总结)中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大多数河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在沙漠中,这种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为内流区,中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教师小结)中国外流区的面积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外流河也多,水量超过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中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学的活动3 讨论、思考、回答活动意图说明: 搞清楚我国内流河的分布和特点,以及内外流河流的水量区别,以及形成差别的原因环节4:河流的水文特征教师活动: 教师)大家说说要想认识一条河流的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人手呢? (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谈自己的认识,如历史的和现实的状况、河流的宽窄、支流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等水系特点,还有流量、流速等水文特点。 (教师)针对大家说得情况,明确在上述众多方面中,以研究河流的水文特征最为重要,主要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点。完成49页活动课学生活动 从多个方面谈自己的认识,完成49页活动课活动意图: 让学生掌握河流的水文特点教师活动: 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共同点 (活动)阅读课本第47页,“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 影响··....”,分析得出中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共同点。 (教师总结)中国外流河大都流经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形成汛期,汛期径流量一般占全年径流量的60%~80%;而冬季降水少,形成枯水期。 2.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教师)请同学们继续根据所列的地理要素,分析中国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有何同? (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总结)长江、黄河、松花江三大河流虽然都位于中国的东部地区,但又有显著差异:秦岭一淮河以南的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冬季没有结冰期;而秦岭一淮河以北的河流,流量小,含沙量大,冬季出现枯水期,有结冰现象,甚至断流(特别是黄河,由于流经植被破坏严重、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中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东北地区的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结冰期长。 8.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塔里木河源地、沿岸风光的录像资料。提出问题: ①塔里木河的水源是不是以降水为主? ②水量变化有什么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么? ③为什么会有断流现象? (学生)阅读课本第48页“塔里木河”,对塔里木河有所了解,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中国西北内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一些地区为无流区。这里的内流河与塔里木河相似,沿途多沙漠、戈壁,蒸发和渗漏严重,很多河流成为季节性河流,季节性河流在地图上常用虚线表示。 (教师)出示有关胡杨林、罗布泊的图片,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活动: 读图讨论。活动意图: 让学生全面掌握我国河流的补给来源和相应特点
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 一、分层作业1:完成学法大视野上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1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设计教学班级八年级教学内容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2)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授课人知识点1.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2.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学习目标知识 建构1.记住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省区和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2.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能力 发展1.阅读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学会计算长江各河段的落差,由此分析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 2.理解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意义。德育初步树立河流生态保护意识,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理性寻找解决人们生存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法意识和可持续性发展策略的思想。学习重点1.长江源流概况,上、中、下游的界线及自然特征。 2.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意义。学习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学习障碍利用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分析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方法运用讲授法、探究法课时过程设计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课后评价[新课导入]播放有关长江精彩画面的视频和歌曲《长江之歌》,那么长江究竟发源于什么地形区,什么山脉呢,人们又是如何开发长江的呢? (板书)滚滚长江(一)长江概况 [讲授新课] (投影复合图)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中国行政区划图、长江水系图、沱沱河景色图。 (提问)1.发源地和入海口: 2.长度、流域面积: 3.干流形状: 4.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5.流经主要地形区和阶梯: 6.流经的干湿地区: 7.上中下游分界点: 8.主要支流: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回答指图说出河流的名称。水能宝库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2-P53图文内容,知道长江各段的特征及开发、利用 1、上游特征: 2、中游特征: 3、下游特征: 4、长江水能和水运开发:思考、回答指导学生完成活动2: (1)长江流至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的长江三峡。这里建成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谈一谈在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坝的优势条件。 (2)从上、中、下游来看,长江干流落差最大的是哪一段?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说一说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议一议荆江河段多曲流的原因,以及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 (4)试从“水能”和“水运”两个方面,阐述长江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多个方面谈自己的认识,合作讨论完成活动课指导学生完成活动3: 比较图,看一看洞庭湖的面积有什么变化?你能解释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吗? 长江的隐患与治理 长江最大的危害是: ? 洪水的来源有三:以上的干支流、汉江、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系。长江流域季暴雨集中,再加上水土流失、天然湖泊面积减少,蓄洪能力下降等因素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频发。其主要治理措施是:中上游地区,保持水土;中下游地区还湖、疏通河道,多建分洪,蓄洪工程。读图讨论。思考回答 〔小结与练习〕 课堂小结:学习河流的一般方法 1.读图了解源流概况 2.分析归纳水文特征 3.河流影响社会生活 趣味练习:地理填图回顾、练习板书设计: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二、滚滚长江 (一)长江概况 源头流域长度干流流经省区水量区域
外流区、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 (三)水能宝库: 黄金水道: 洪涝原因:(自然原因、社会原因、治理原因)课后反思: 课外作业设计与学生类别安排说明效果反馈原因及对策完成大视野课后训练1、2、3、4中下层次完成课前预习教学设计教学班级八年级教学内容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3)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授课人知识点1.黄河的源流概况和河段的自然特征。2.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学习目标知识 建构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人海洋、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省区和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2.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理解被称为“母亲河”的原因。。能力 发展1.阅读黄河水系图,理解黄河中游多泥沙,下游形成“地上可”的原因。 2.阅读“地上河”示意图,了解黄河多灾的原因。德育通过对中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立志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学习重点1.黄河的源流概况和河段的自然特征。 2.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学习难点利用“地上河”示意图,理解黄河多灾的原因。学习障碍利用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分析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方法运用讲授法、探究法课时过程设计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课后评价导入新课: 新闻报道:治理黄河70年 提出问题: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在历史上它又被称为“害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看视频,了解我国在治理黄河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讲授新课 师: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你知道黄河的概况吗? 展示图片:黄河水系图 自主学习: 1.找出黄河的源头、流经的省(自治区)以及注入的海洋。 2.观察黄河的干流形状有什么特点。 师:我们说长江是中第一大河,那能不能说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讨论:阅读表中的数据讨论并回答问题。 3.黄河为什么是中国第二长河,而不说是中国第二大河? 师:黄河长度达到5464千米,那么它主要从哪些地形区流过呢? 4.指导学生读图,找出黄河主要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及主要的支流。 师:黄河流经了不同的地形区,每一个河段都形成了不同的水文特征,那么,黄河的上、中、下游是怎么划分的呢?学生读图,自主完成问题。 学生讨论,并得出问题的答案。 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图,并搜集黄土高原的资料。合作探究: 5.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段处并分析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师: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知道的黄河的奉献有哪些吗? 6.找出黄河沿岸重要的平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7.找出黄河上修建的重要水利枢纽。 师:黄河在成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同时,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深的忧患。黄河的忧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地上河、凌汛和断流。 指导学生读图,完成问题: 8.分别说出黄河年平均流量和年平均含沙量的演变特点。 9.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组内探究,并结合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的分析方法分析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通过交流了解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特征,并能说出我国在黄河上修建的水利枢纽。 学生读图,通过数据来进行总结。小实验:泥沙沉积量与河道坡度的关系 合作探究: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 指导学生在观看实验及示意图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内容: 10. 师:针对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我们应该怎么来治理呢? 结合长江各河段的治理措施,探讨黄河各河段的治理措施。合作探究:11. 河段水文特征开发、治理上游中游下游
师:以上是黄河最为严重的灾害,除此之外还有凌汛和断流现象,同学们结合课本所提供的内容,自主学习凌汛和断流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自主学习:12.凌汛和断流出现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结合长江各河段的治理措施,探讨黄河各河段的治理措施。 结合教师提供的课件自主学习,完成问题。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