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8.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8.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04 11:4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教学设计
课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的第三节,是初中阶段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新疆的位置与范围、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面貌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整个地理课程中难度水平一般。
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但水平差距大、注意力容易分散,本节课将从学生兴趣入手,运用时事、生活实例、图片及视频等方法和手段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以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
教学目标 ①阅读图文资料,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位置范围,掌握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②观赏视频及图片,认识新疆的社会经济面貌,知道新疆的主要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综合思维) ③分析地图资料,明确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④认识新疆海鲜养殖产业,深刻感受祖国在西部发展中的支持与引领力,体会到祖国之强大。(德育)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新疆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合作探究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新疆闯入“鱼乐圈”教师活动 展示海鲜图片,引出新疆海鲜养殖(视频):走!去新疆尝个“新鲜”! 【新疆闯入“鱼乐圈”】新疆深居祖国内陆,距海遥远。网友戏说,“新鲜”和“海鲜”,中间隔着一个塔克拉玛干。但是,新疆偏偏就发展起了海产养殖,而且已初具规模。新疆有关部门统计,2022年,新疆的渔业产量已达到17.3万吨。新疆的海产,除了产量可观,种类也不逊色。澳洲龙虾、南美白对虾、石斑鱼、海鲈鱼,都在新疆实现了规模化养殖。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跟随教师的指引进入课堂情境,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目标。 设计意图 以新疆海鲜养殖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以闯入“鱼乐圈”来表述新疆在突破性产业上的发展,运用时事,以趣味性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状态中,认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环节二:新疆也能闯“鱼乐圈”?——自然环境特征教师活动 活动一:地理位置 1.看图总结新疆的经纬度位置。 2.说出新疆在中国的位置。 【拓展】观看阿老师拍摄的九点二十的新疆 活动二:气候 从海陆位置得出新疆自然环境特征(干旱) 观察新疆喀什、乌鲁木齐、长沙三市气温降水柱状图,分析新疆的气候特征。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温差大) 【拓展】围着火炉吃西瓜 【过渡】干旱并不等于缺水 活动三:地形 “三山夹两盆” 天山将新疆分成南疆和北疆 吐鲁番盆地:中国陆地最低点 多山的地形为新疆的水源带来了便利 活动四:河流 新疆绝大部分河流为内流河,湖泊数量较多,多为咸水湖。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 塔里木河: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额尔齐斯河: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拓展】坎儿井的构造及功用学生活动 思考离海洋最遥远的新疆地区是否有水源可用来发展海鲜养殖产业。并跟着教师的引导,一步一步通过认识新疆的自然环境概况,明确干旱≠缺水。设计意图 将干旱的新疆与不缺水的新疆相联系,认识新疆的自然环境概况,明确干旱≠缺水,离海洋最遥远的新疆也是有水源可以发展海鲜养殖产业的。通过制造矛盾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希沃活动对知识点进行小测试。环节三:“新鲜”爆火出圈——社会经济面貌教师活动 【“新鲜”爆火出圈】视频 【合作探究】结合视频资料和导学案材料,讨论新疆发展海鲜养殖的优势条件。 1.自然条件。水源、土壤 2.社会经济条件。 ①交通。陆空交通网,城市与人口分布 ②战略位置。八个国家接壤,霍尔果斯口岸 【拓展】一带一路经济走廊 ③政策。西部大开发 ④高科技技术。海虾淡养,人工调配海水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发散思维,根据视频材料和导学案,思考探究新疆发展海鲜养殖的优势条件。设计意图 通过将书上枯燥的知识放入材料中,进行小组讨论,更全面地认识到新疆海鲜养殖的优势条件,从而更灵活认识新疆的交通、发展政策等社会经济面貌。环节四:宝藏新疆——新疆的自然资源教师活动 活动五:宝藏新疆 【阿老师的日常生活】——新疆农业 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 【生态问题】开发与生态的关系 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植树种草,休耕轮牧 【德育渗透】新疆海鲜养殖,有效改善土地盐碱化,不仅带来了社会经济效益,还带来了生态效益,是西部大开发中因地制宜的新的里程碑。 也许新疆离我们比较遥远,无法具体感受到新疆改良盐碱地养殖海鲜带给我们的震撼。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一块小土地,起初的劳动实践基地,土是硬的,红壤是最贫瘠的,在老师们在带领下,同学们认真翻土,施肥,也是在进行土壤改良,希望今年同学们仍旧能够积极认真地参与劳动实践,实现劳有所得,在夏秋季节也获得属于你们的果实!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阿老师的朋友圈”分析新疆的自然资源。 思考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明确新疆现存的生态问题,并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设计意图 引入“阿老师的日常生活”,贴近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认识新疆丰富的自然资源。 从开发与环境的关系思考新疆的发展,让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联系劳动实践基地,体会劳有所得。环节五:课堂小结教师活动 借助板书对整节课内容进行知识梳理与回顾。学生活动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疆的基本地理概况和区域开发的相关知识,还培养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生普遍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课堂氛围活跃。 不足 学生差异:面对不同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学生,我意识到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有学生在课堂过程中提出教师能不能讲得慢一些。 时间分配: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部分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一些内容不能完全讲完。 改进: ①优化教学设计,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探讨。 ②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③深化跨学科融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