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4 14:3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温故知新
方面 内容 意义/影响
①实施“推恩令”(主父偃)-打击诸侯王
②建立刺史制度。
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征收车船税
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①卫青、霍去病漠北战役大败匈奴。
②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①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董仲舒)
②在长安兴办太学,儒家经典为教材,培养人才
儒学成为国家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影响深远
主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政治
经济
思想
军事
结果
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导入新课
东汉宅院画像砖
这块出土于四川的画像砖,刻画了东汉时期的一座宅院,其中有围墙、长廊、前后院、堂屋、望楼等,是东汉豪强住宅的缩影。豪强与东汉的建立及中后期政局的动荡有直接关系。
东汉王朝是如何建立的 当时政局有哪些特点 怎样走向衰亡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13课
东 汉
的 兴 衰
1.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西汉灭亡
(西汉后期的皇帝有的依靠外戚,朝政越来越腐败。地主兼并大量土地,农民或沦为奴婢,或流亡他乡。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定国号为“新”,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措施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西汉宗室刘秀乘机起兵,以“复汉”为旗号,与其他的农民起义军共同反抗王莽的统治。刘秀率军打败王莽的主力,势力壮大。
1.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东汉建立
都城:
时间:
建立者:
东汉
公元25年
汉光武帝刘秀
洛阳(今河南洛阳)
朝代建立三要素: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东汉时,国家再次统一
1.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东汉的统治
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局面
目的
措施
①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
②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并减轻田租;
③减轻刑罚,赦免囚犯;
④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⑤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局面
材料:东汉初期
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1.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指出统治者政策的相同之处及启示。
背景 措施 影响
文景 之治 西汉建立,政局稳定,初步发展 注重农业生产,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轻徭薄赋(三十税一),赈济灾民。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光武 中兴 东汉初建,政权不稳,百废待兴 多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共同点:①重视农业生产;②轻徭薄赋;③减轻刑罚
启示:①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关注民生;
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等。
1.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东汉的经济
农业
手工业
①人们通常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②王景受命治理黄河,使被淹没的土地变成了良田。
冶铁、制瓷等手工业发展较快。
①当时发明的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质量。
②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已出现质量较高的瓷器。
东汉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青釉水波纹双耳瓷扁壶
牛耕画像石拓片
水排
2.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东汉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
即位时平均年龄是9.5岁,平均寿命是24岁
皇帝早逝
幼主登基
外戚专权
皇帝长大
诛杀外戚
宦官得宠
母后临朝
把持朝政
外戚:皇帝的母族和妻族
依靠宦官
宦官:侍奉帝王及家属的太监
夺回君权
把持朝政
外戚宦官
交替专权
思考:材料说明什么问题?东汉中后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2.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①东汉中期后,皇帝年幼,太后主政,亲族进入朝廷,外戚专权;
原因
②皇帝长大后,依赖宦官除掉外戚;宦官得到宠信,宦官专权。
原因
(1)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反复出现
(2)豪强大族势力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特点:
梁冀专权
东汉绿釉陶水亭
豪强拥有私人武装
京汉车马出行壁画(局部)
高级官员出行
①占有很大的田庄;
②拥有巨额财富;
③拥有私人武装;
④长期担任朝廷要职,世代为官
3.黄巾起义
3.黄巾起义
原因
创立太平道的张角
领导人
特点
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民众水深火热,农民起义爆发
精心策划、长期准备、有组织
结果
由于缺乏军事经验,东汉军队和豪强武装的围剿下,最后被镇压(失败)
影响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时间
184年
材料: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从来必可轻。
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敢于抗争的精神
没有推翻东汉
课堂小结
领导人、时间:张角、184年
特点:有组织、有准备
结果:失败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王景治理黄河
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青瓷技术成熟。
豪强崛起,形成割据势力
25年-刘秀-洛阳
释放奴婢、减轻田租、减轻刑罚,赦免囚犯。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整顿吏治。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政治腐朽、社会混乱。
东汉的兴衰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
经济发展
课堂小练
1.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盐铁专卖
2. 145年,东汉梁太后与其兄长梁冀立刘缵为质帝。梁冀毒死质帝后,又扶持桓帝登基,并将自己另一个妹妹立为桓帝皇后。此后,梁冀大权独揽,百官升迁任免都要先到他家里谢恩。以上现象可以证明东汉时期( )
A. 君主昏聩 B. 宦官干政 C. 外戚专权 D. 地方割据
3.3.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以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起义军头裹黄巾,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材料中的“民变”( )
A.动摇了秦朝的统治地位 B.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C.使西晋从此走向衰落 D.稳定了西周初期的政治形势
B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