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作业设计(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作业设计(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5 01:0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置 自


)部编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单元作业设计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单元作业
单元名称及课时名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 与祖国统一
课时名称
序号 课时名称 教材内容
1 第4单元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2 第4单元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3 第4单元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二、 单元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2.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本单元通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举措、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海峡两岸的交往等史事,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通过单元学习,旨在帮助学生知道这些史事,并理解其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实现祖国统一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建议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选定单元某一微型探究主题,通过搜集、整理相关不同类型的材料,撰写报告, 交流研究成果,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第12课民族大团结、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共三课时构成,主要讲述了我国在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方面的政策和成就。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海峡两岸关系也不 断发展,交往日益密切。让学生明白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 定会实现。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相对七年级刚刚步入初中,知识在逐渐增加,生活阅历逐步扩大,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理性与感性并存,且理性逐步上升。他们在七年级已经学过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对民族关系史与国家统一史及其规律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八年级上学期在近代史学习中也了解了香港、澳门被割占的情况,以及台湾问题的由来。这些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少数民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的发展现状并不是很了解,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 国两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缺乏理解,需要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帮助学生理解。
三 、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
知道“一国两制”的内涵;
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
知道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明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通过搜集整理资料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各类史料掌握一定的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加深对“一国两制”的认识,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掌握运用不同类型 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7.通过绘制地图,梳理古代民族交往的史事,树立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搜集资 料撰写小论文,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
四、 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一)单元作业设计目标:
本单元作业设计的目标,就是以单元为整体,统领单元的主旨和要义,注重单元与课时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课时与课时之间的相互联系,设计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作业,旨在以学 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及健康快乐成长,尽可能精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作业内容,同时注意多种类型的、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将历史作业的知识性、与科学性、趣味性,探究性与开放性,生活性与实践性等有机统一起来。以求最大可能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通过本单元历史作业设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 的史实,更要让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深刻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我国综合国力迅猛增强,是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显著成就,且最终完成的根本原因。
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1. 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围绕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通过单元历史作业设计,落实新课改下的教学培养新理念。如让学生设计绘制历史地图、制作大事年表等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史实放在相应时空背景下进行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有利于树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设计开放性的历史小论文等作业,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查找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图像史料等多种类型的史料,来阐述相应的历史观点,提升综合历史学科能力;设计调查报告、 演讲、漫画等实践类作业,做到在史料的指导下,客观、理性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 学会历史解释,认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2.落实新的教学理念,推进教研发展
首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通过设计分层作业,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培养丰富多样的个性化人才。
其次是通过学生作业反馈效果,及时调整教学与作业目标,以符合学生终身学习与健康成长的历史作业,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获得学习与生活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3.优化培养学生历史学考能力
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渐由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渐趋发展与完善。
本单元历史作业设计,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通过优化作业设计,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
(1)优化作业内容。通过引用丰富多样的史料,创设相应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巩固知识、深化问题认识, 旨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为目的。同时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作业中,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来提升情感体悟能力。
(2)优化作业形式。通过多样的历史形式,如富有探究性、开放性的历史试题,激发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去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以达到知识内化, 构建知识网络,逐步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3)优化作业完成方式。增加外出实地(如博物馆、红色景点等)访查,查阅资料、动手绘制、演讲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完成作业,进一步落实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五、课时作业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时作业
1.作业时间:作业1时间控制在8分钟内。作业2、3根据个体差异,具体时间由学生自由把控。
2.注:分层作业, 作业1全体学生必做;作业2、3,根据自身情况,任选一项 (二选一)。
【作业1】 基础落实(必做部分)
以下选题涉及本课的重难点问题与核心概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过程、我国建立的民族自治区、列举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
1.阅读下图,在图中文字所标注地区,我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2.某学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开设“石榴籽”社团,寓意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下列选项中与之相关的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特别行政区制度
3.它既是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它又是自治机关,可以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自治权,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自主管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下列符合上述性质的国家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湖南省人民政府
C.香港特区政府 D.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4.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多年来,国家向西藏地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100亿元人民币。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主要是为了( )
A.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B.加强各民族团结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5.通过以下《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图可知(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A.农业和工业总产值均大增 B.少数民族已实现全面小康
C.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高 D.民族地区与内地联系加强
6.2021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以下诗句能够充分体现民族团结的是( )
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
B.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C.百年大党迎华诞,卓绩丰功永感怀
D.五十六族兄弟情,共同生活大家庭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请说说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政治制度?目前,我国
建立了几个自治区?试列举其中两个自治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实施的处理民族关系的政治制度有何影响?
评价实施 主体 教师
评价标准 选择类题目的选项判断与正确答案是否一致;材料解析类题目根据每 小问的作答具体情况(得分点)给分。
作业分析 问题设计简单,均是本课核心问题,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了解学生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是否到位的学情反馈。
设计意图 (1)立足于课本基本资源,强化基础史实记忆。 (2)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基本达成。 (3)运用智慧课堂手段,进行作业实施,通过大数据统计,精准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作业实施的目的达成情况,及时做好调整与处理。
【 作 业 2 】 概括分析(选做部分)
1.列举中国古代史与现代史上体现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
2.新中国建立以来,为实现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党和政府采取了实施了哪些重要政策与措施?(提示:从经济角度、政治角度、文化角度、政策角度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
评价实施 主体 教师、学生
评价标准 ①列举中国史上体现民族友好交往的事件:能按照朝代进行分 类;内容无史实性错误 ②分析如何加强民族团结: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政策 扶持等方面进行列举,结论正确;能够准确的进行分类,阐述清晰明了。
作业分析 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各个朝代民族交往的史事,学生在 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列举,难度不大。 课本对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的措施介绍较为详细,可依据课本 进行归纳概括。
设计意图 八年级学生在经过了一年多的历史学习之后,掌握了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但基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考量,这个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相对突出,理性的思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不足,还有待 提高。 通过此题培养时空观念,树立唯物史观;建立史实间的纵向联系;通过列举史事建立归纳整理能力;锻炼主题概括能力。
【作业3】 成文训练 (选做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十六个民族团团圆圆/共建一个家/我们的名字叫中华/我们的母亲是女娲/黄河水染成的黄泥巴/华夏儿女永远爱华夏。
——诗歌《五十六个民族一个家》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课本与课余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并展开论述。(要求:表述清晰、史论结合、语言流畅、字数200-300字。
评价实施 主体 教师、学生
评价标准 契合主题,导向正确;观点明确,表述清晰,语言流畅;合理运用史 料,史论结合;字数不少于200字。
作业分析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开始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封建国家,之后汉、唐、元、清等朝代不断加强同边疆、少数民族 地区的交往以及对其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统 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设计意图 通过梳理我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的历史发展趋势,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课时作业
1.作业时间:作业1 时间控制在8分钟内。作业2、3根据个体差异,具体时间由学生自由把控。
2.注:分层作业,根据自身情况,完成以上作业2、3的任一项 (二选一)。
【作业1】 基础落实(必做部分)
选题涉及本课的重难点问题与核心概念,如:“一国两制”方针的含义和意义;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和意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据相关史料,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原因和历史趋势。
1.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D.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事件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建立内蒙古自治区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3.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北京开幕。会议指出:“支持香港、澳门发挥自身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港澳的繁荣稳定主要得益于( )
A.“求同存异”方针的应用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一国两制”构想的践行 D.兴办经济特区的正确决策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它们能够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
A.“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 B.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C.新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D.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5.2024年1月13日,台湾地区“大选”落幕,民进党籍参选人赖清德当选,其后瑙鲁、图瓦卢宣布“断交”,台当局所谓的“邦交国”仅剩余12个;此外,因其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世界卫生组织拒绝台湾参加世卫大会。这些事实反映了( )
A.国际社会支持两岸和平统一 B.“一个中国”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C.中国国际地位获得大福提高 D.“一国两制”政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6.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段话针对的是(  )
A.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B.破坏海峡两岸“三通”的逆流
C.刻意诬蔑抹黑新疆的外国政客和反华媒体
D.制造香港动乱的“港独”分子
7.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一国两制”是( )
A.针对香港问题提出的 B.借鉴了历史成功经验
C.解决国际争端的共识 D.坚持实事求是的产物
8.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贯彻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其中,“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者是( )
A.胡锦涛 B.毛泽东 C.邓小平 D.习近平
9.1979年,邓小平曾明确表示:“香港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但香港又有它的特殊地位……我们也会尊重香港的特殊地位……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初相当长的时期内,香港还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这表明,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是( )
A.暂不收回.维持现状 B.长期打算,暂不收回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加强立法.依法治理
10.下面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其反映的信息最能说明的是( )
A.“一国两制”助推澳门发展 B.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发展
C.广东与澳门联系增强 D.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评价实施 主体 教师
评价标准 选择与辨析改错类题目与正确答案是否一致;材料解析类题目根据每 小问的作答具体情况(得分点)给分。
作业分析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本课的重难点,从它的提出和内容两方面进行 选题考察学生的理解程度。 从时空观念角度考察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史实,并分析港澳回归祖 国的根本原因和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设计意图 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这三个核心素养出发,立足课本重 难点,让学生感受“一国两制”方针的创造性,清楚明白“一国两制”的含义和需要解决的祖国统一问题。
【 作 业 2 】 时空观念
绘制中国地图并标明香港、澳门位置,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地图示例:
从国际关系、地理位置、经济情况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带给中国的影响。
评价实施 主体 学生、教师
评价标准 1绘制中国香港澳门位置地理历史信息图:图中中国领海领土信息是否完整;图中历史信息是否正确属实;信息图制作是否美观无误。 ②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带给中国的影响:从国际关系、地理位置、经济情况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带给中国的影响,结论正确;分析 能够史论结合。
作业分析 港澳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成功,从历史地理两个学科考察学生对于港澳台统
一问题的理解,从中英、中葡在港澳问题的处理中明白国家 综合实力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实现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 从时空观念角度出发,跨学科学习了解史实发生的全貌,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
【 作 业 3 】 史料实证
搜集与整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相关史料,以“统一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 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清晰、史论结合、语言流畅、字数200-300 字。)
评价实施 主体 教师、学生
评价标准 契合主题,导向正确;观点明确,表述清晰,语言流畅;合理运用史 料,史论结合;字数不少于200字。
作业分析 梳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巩固大一统的史实,近代反侵略反分裂,保家卫国的史实,以及现代中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史实,论证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要求史论结合、贴合主题,体现祖国统一是中华 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学习 运用多种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加深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同 时也提高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时作业
1.作业1 时间控制在8分钟内;作业2、3、4根据个体差异,具体时间由学生自由把控。
2.注:分层作业,根据自身情况,完成以上作业2 、3、4(选做其中部分)
【作业1】 基础落实(必做部分)
选题涉及本课的重难点问题与核心概念,海峡两岸关系改善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及意义;大陆对台基本方针及意义;“九二共识”及其意义;据相关史料,指出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1.右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2.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识。这一“共识”主要是指( )  
A.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B.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C.促进两岸文化合作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热门歌曲《2035去台湾》被广泛传唱:“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湾,还有那脚印两对半……坐上那动车去北京,日夜思念啊在心中,去看看那天安门上太阳升,还有那雄伟的万里长城……”简单亲切的歌词表明了( )
A.实现祖国统一是民心所愿
B.推动西部大开发共同发展
C.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促进台湾旅游业欣欣向荣
4.李华同学运用时间轴对中国某一时期的重大史事进行梳理,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B.民族工作的有效开展
C.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 D.外交领域的显著成就
4.《反分裂国家法》指出: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实现直接“三通”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增强国家军事实力
5.据如表的内容,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
时间 内容
1987年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两岸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1992年 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
2008年 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代表团访问台湾
2008年 两岸实现“三通”
2015年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A.改革开放促进了发展 B.两岸交流促进统一
C.香港、澳门顺利回归 D.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6.《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密切两岸经济和文化交流 D.坚持互利互惠共赢
7.下表所示大事年表的主题是新中国( )
1950年10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向西藏进军
1984年12月 《中英联合声明》签署
1999年12月 中葡两国举行澳门交接仪式
2009年1月 两岸“三通”全面实现
军队建设成就 B.外交事业发展
C.民族区域自治 D.统一大业进程
8.《2022年两岸关系展望》指出:30年的风风雨雨,两岸关系一波三折,让各方都会深刻认识到, □ 这个定海神针的特殊作用。我们也期待这样一个重大节点,这样一个机会之窗,台湾方面能够把握好机遇,重新回到□□□□的正确轨道上来。□□□□应是( )
A.“一国两制” B.国家统一 C.“九二共识” D.“求同存异”
9.下图中两个组织分别是海峡两岸成立的民间团体。下列史实与它们直接相关的是( )
A.推动调整“三不”政策 B.促进“九二共识”达成
C.颁布《反分裂国家法》 D.促进两岸实现“三通”
10.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于2月8日至17日率团来大陆访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以及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分别会见夏立言副主席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一国共两党互信和交往的共同政治基础,就当前台海形势及攸关台湾同胞利益福祉的相关议题对话沟通、交换意见,取得积极成果。这里提到的“九二共识”是指( )
A.和平统一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评价实施 主体 教师
评价标准 ①选择类题目:与正确答案是否一致。 ②材料解析类题目:根据每小问的作答具体情况(得分点)给分。
作业分析 了解推动两岸关系改善的重要事件,能够分析有助于两岸关系改善的 原因,能够结合材料分析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设计意图 通过择选基础类习题,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基础知识点。认识两岸关系 改善的基本事实。
【 作 业 2 】 概括分析
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之一。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内容:
【环节一制作时间轴】
(1)请你将以下历史史实标注在“时间轴”的正确位置上(史实只填写序号)。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③《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发布
④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环节二观察时间轴】
请仔细观察你在“环节一”中制作的时间轴:
时间轴上的哪一史实是当前台湾问题的由来(写序号即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如果在“时间轴”上再添加一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有利于推进两岸统一的历史史实,你会选取哪一个?
【环节三运用时间轴】
同学,你已经学习了近三年的历史课程。现在请运用你在“环节一”中制作的时间轴,来上好“环节三”中提到的历史课。(要求:根据一点或两点史实,得出正确结论)
质、解决途径、现状、 自治权限等多方面比较,结论正确;异同分类清 楚,阐述清晰。
作业分析 通过制作表格或者时间轴梳理线索,形成对台湾历史沿革清晰、直观 的认识。 通过比较港澳问题、台湾问题的异同,明确港澳问题属于外交问题, 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理解“一国两制”对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意 义,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
设计意图 通过概括分析类题目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历史课 本中有关台湾知识点,加深印象,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 的时候避免时序混乱,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通过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创造性。
【作业3】 成文训练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多角度分析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并以 “台湾回归,祖国完全统一,势不可挡”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清晰、史论结合、语言流畅、字数200-300 字。
评价实施 主体 教师、学生
评价标准 契合主题,导向正确;观点明确,表述清晰,语言流畅;合理运用史 料,史论结合;字数不少于200字。
作业分析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造 成了如今的台湾问题,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过两岸人民的努 力,海峡两岸关系不断改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 素,学生需了解相关情况,同时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必然趋势。
设计意图 撰写论文类作业在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希望学生通过搜集和整 理史料,加强对史料的研读能力;通过撰写论文,提升学生的史论结合与 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 历史课程育人方式变革。
(
1
)
【 作 业 4 】实践延伸
依据本课内容并结合所学所知自拟主题(如“社会民众对两岸关系的 现阶段看法”),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如较大范围的访谈或调查问卷等)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要求:
①调查内容与报告紧扣主题,注意内容正面性,语言严谨性。 ②报告内容结构应包括:基本情况、问题分析、解决建议。
③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评价实施 主体 教师、学生
评价标准 ①实践调查:调查内容符合“海峡两岸的交往”或“祖国统一”等主 题;调查对象具有多样性,调查方法行之有效,结果真实有效。 ②调查报告:对调查结果的基本情况分析真实、清晰;对调查结果反 映的问题,阐述清楚,符合真实情况;对相应史实、史料进行补充说明; 解决建议切合历史发展规律与社会实际;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作业分析 本作业为拓展型、开放型问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进 行,对学生基础知识、个人能力要求非常高,需要设计问卷、分析问卷、 撰写调查报告,并形成个人理解。
设计意图 实践延伸类作业在达到学生的基础学习要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 实践能力与设计组织能力。 通过撰写报告,在理解和辨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尝试发现和提出新 的问题,初步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
第四单元综合质量检测作业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原创)城步苗族自治县是(Chengbu Miaozu Zizhixian)中国南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湖南省竹林和百万亩用材林业重点基地县及最大的风能发电地,隶属于湖南省邵阳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是湖南省的苗族自治县,是195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它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实行( )
A.基层村民选举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素材来源】百度网络【城步自治县】旅游资源介绍
【作业分析】题干中20世纪50年代的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建立及其旅游资源介绍,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区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经济,取得显著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有效调动了各少数民族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教的发展,故选 C 项。
【设计意图】本题以20世纪60年代的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教发展情况入手,考查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践的历史作用。注重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
2. (选编) 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A. 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C.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作业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在“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香港 回归祖国,回归后的香港稳定持续发展,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香港 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因此,题干中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 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 章,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是“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繁荣,故B 正确。
【设计意图】本题以文字史料的形式考查一国两制在香港实施给香港带来的重要意义,认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的素养。
3. (选编)国家在新发展背景下,赋予部分民族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如下表所示)。这表明我国( )
民族地区 区域定位
内蒙古 打造“一带一路”中的北桥头堡
广西 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置门户
贵州 “新南方丝绸之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非洲开放的战略支点
西藏 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新疆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A.注重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B.注重打造全方位开放格局
C.实现民族经济飞跃式发展 D.给予民族地区自治的权力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
【作业分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国家在新发展背景下,赋予内蒙古、广西、贵州、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定位,注重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党和政府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民族区域经济的发展繁荣,故选A 。
【设计意图】本题以文字史料的形式考查一国两制在香港实施给香港带来的重要意义,认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的素养。
3. (改编)今年9月25日电 (记者任成琦)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25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赖清德日前有关言论指出,台湾是中国的台湾。台湾的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只能由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4亿多中国人民共同决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近年来海峡两岸的关系在曲折中发展。 下列选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①1992 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②2005年3 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③2008年11 月,海峡两岸实现“三通”④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A. 民族区域自治 B. 外交发展 C. 对外开放 D. 祖国统一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素材来源】山东枣庄2019 中考试卷
【作业分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第十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可知,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祖国统一。故选D项。
【设计意图】本题从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入手,考查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认识祖国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 养。
4 . (选编)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和在香港、澳门设立的特别行政区的最大不同是( )
A. 主权归属 B. 开放程度 C. 社会制度 D. 经济政策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素材来源】重庆市江津区2016-2017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联考
【作业分析】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和在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 区的最大区别是社会制度不同,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澳门特别 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的不同点。注意培养学生正确通 过历史现象看待本质、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
5. (选编) 习近平赴宁夏考察,深入了解当地推进脱贫攻坚情况时,深情嘱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这表明新时代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 )
A.重视民族区域自治的完善 B.旨在国家统一大业的实现
C.确保共同富裕的快速实现 D.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作业分析】从材料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可以看出,国家注重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选D 。
【设计意图】本题以文字史料的形式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时期的实践中始终不变的民族共同繁荣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的素养。
6. (选编) 歌曲《天路》中唱道,“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歌词强调了青藏铁路( )
A.推动了西藏的民主改革 B.消除了东西部经济差异
C.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D.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作业分析】从材料中“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各族儿女欢聚一堂”可以看出,青藏铁路的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故选D 。
【设计意图】本题以文字史料的形式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时期的实践中始终不变的民族共同繁荣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的素养。
7. (选编) 下面是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一段讲话。他认为香港能够回归的最主要原因是( )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 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A.国家实力的增强 B.“一国两制”的方针
C.正确的外交方针 D.中英双方的努力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
【素材来源】山东枣庄2019 中考试卷
【作业分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 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可知,材料反映揭示了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是综合国力的增强,故选A项。
【设计意图】本题从香港回归的史实入手,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与最终完成,得得益于我国的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一国两制的政策等,认识祖国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
8. (选编)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的是( )
A.民主集中制的实行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素材来源】百度网络——中考名题
【作业分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可知,材料反映揭示了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是综合国力的增强,故选D项。
【设计意图】本题从香港回归的史实入手,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的政策理解等。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
9. (选编) “改变,意味着进步与成长;不变,则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尊重。”下列选项能反映港澳回归所带来的“改变”是
A.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B.原有的生活方式
C.主权的行使 D.同根同源的血脉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素材来源】百度网络——2024各地中考名题
【作业分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改变,意味着进步与成长;不变,则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尊重。”,结合一国两制概念,可知回归后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变化的是主权回归,其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等不变,故选C项。
【设计意图】本题从香港回归的史实入手,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的政策理解等。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
10. (选编) 近年来,驻澳军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些举措
A.是对“九二共识”的认同 B.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的经贸联系
C.彰显了澳门的高度自治权 D.增强了澳门民众的祖国认同感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素材来源】百度网络——2024各地中考名题
【作业分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驻澳军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结合一国两制实践的意义、影响、作用等的理解,可知回归后的香港、澳门特别的回归及驻地人民解放军的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对港澳地区人民影响巨大,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越来越强,故选D项。
【设计意图】本题从香港回归的史实入手,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的政策理解等。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
11. (选编) 1999-2000年在香港大学任教的历史学家杰拉尔德 霍恩表示:“香港的整个英国殖民时期,民众一直被当成三等公民对待,持续到了1997年。”这说明香港回归( )
A.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B.使中国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
C.使香港民众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 D.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
【素材来源】百度网络——2024各地中考名题
【作业分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香港的整个英国殖民时期,民众一直被当成三等公民对待,持续到了1997年。”,可知回归后的香港、澳门特别的回归,终结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殖民统治,故选A项。
【设计意图】本题从香港回归的史实入手,考查学生对港澳回归的意义理解等。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
12. (选编) 马英九表示:两岸“重新启动”,第一步就是“重启对话”,呼吁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这表明马英九认为( )
A.海峡两岸关系得到进一步缓和 B.“九二共识”利于两岸交往
C.“一国两制”成为两岸的共识 D.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耻辱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素材来源】百度网络——2024各地中考名题
【作业分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两岸重新启动”,第一步就是“重启对话”,呼吁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可知马英九认为“九二共识”利于两岸交往,故选B项。
【设计意图】本题从两岸交流的史实入手,考查学生对“九二共识”意义理解等。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
13. (选编)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段话针对的是(  )
A.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B.破坏海峡两岸“三通”的逆流
C.刻意诬蔑抹黑新疆的外国政客和反华媒体
D.制造香港动乱的“港独”分子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
【素材来源】百度网络——2024各地中考名题
【作业分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结合台湾回归的相关外部阻碍因素,可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的这段话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故选A项。
【设计意图】本题从两岸交流的史实入手,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理解等。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
14. (选编) 利用表格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历史。据下表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
时间 内容
明末清初 郑成功收复台湾
《马关条约》签订后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从未停止
改革开放后 党和政府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015年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A.中国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 B.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C.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百年国耻 D.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
【素材来源】百度网络——2024各地中考名题
【作业分析】抓住题干表格中的“明末清初到2015年,中国 人民在捍卫祖国统一问题上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斗争”关键信息,故选A项。
【设计意图】本题从我国历史到现实的维护祖国统一的史实入手,考查学生对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捍卫祖国统一的民族精神、爱国思想理解等。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
15.2017年,台湾当局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2021年,尼加拉瓜宣布与台湾“断交”,至此台湾当局仅剩14个所谓的“邦交国”。这表明( )
A.台湾当局认可“一国两制” B.国际社会促成两岸和解
C.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 D.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素材来源】百度网络——2024各地中考名题
【作业分析】抓住题干中的“台湾当局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2021年,尼加拉瓜宣布与台湾“断交”,至此台湾当局仅剩14个所谓的“邦交国”关键信息,反映了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故选C项。
【设计意图】本题从我国历史到现实的维护祖国统一的史实入手,考查学生对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捍卫祖国统一的民族精神、爱国思想理解等。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
16.《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密切两岸经济和文化交流 D.坚持互利互惠共赢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素材来源】百度网络——2024各地中考名题
【作业分析】抓住题干中的“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关键信息,结合一国两制的概念理解,故选B项。
【设计意图】本题从我国维护祖国统一的法律文献的史实入手,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概念的理解等。培养学生对历史概念分析理解的能力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
二、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17题18分,18题18分,19题16分,合计52分。)
17.(改编)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粮食总产量为110万吨,仅占全国粮食总产的0.97%;1986年,新疆粮食总产量突破500万吨,2009年突破1000万吨;2023年,新疆粮食总产量达到2119万吨,增量占全国34.4%,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能力不断增强。
1962年,兰新铁路建成,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1989年,改革开放后新疆首条国际航线乌鲁木齐—阿拉木图航线开通;2000年,新疆第一条高速公路乌鲁木齐—奎屯高速公路通车;2024年,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预计明年投入运营……日新月异的交通格局,让新疆纵横联动四方。
——摘自百度《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丨长歌奋进 天山南北展新颜——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新疆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确立的基本政策, 写出这一政策确立的最早的法律依据。(6分)
材料二:祖国一直牵挂着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只有和衷共济、共同努力,“一国 两制”才能行稳致远。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真诚期盼全体中华 儿女携手向前,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国家主席习近平二O 二二年新年贺词
(2)依据材料二指出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这一心愿的重要理论构想。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关系的认识。 (6分)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一国两制。
(3)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有利于国 家统一和社会发展;国家的安定统一也会进一步促进民族交往、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言之有理即可)
【素材来源】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 周年大会、国家主席习近平二O 二二年新年贺词
【作业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根据材料“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可得出;结合上一问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
(3)本题考查民族 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关系,正确认识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家统一 对民族交往的推动作用。
【设计意图】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本题以习近平总书 记题词的“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共圆伟大复兴梦想”贺匾、国家主席习近平二O 二二 年新年贺词两则材料入手,以直接设问、材料分析等形式考查民族关系、国家统一。着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素养。
18.(选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月11日,国民党政府照会英国,声明九龙问题暂时搁置,同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明确指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它的收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冯仲平《论战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表明了对香港问题的严正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唐文贵等《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材料二 江泽民曾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历届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致观点。(6分)
(2)材料二中的“从此”所指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什么构想的成功实现?这一构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8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4分)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1)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将适时解决香港问题 。
(2)1997年7月1日;“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素材来源】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 周年大会、国家主席习近平二O 二二年新年贺词
【作业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1943年1月11日,国民党政府照会英国,声明九龙问题暂时搁置,同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明确指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它的收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可知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将适时解决香港问题。
(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可以得出。 根据材料“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997年7月1日;“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开放性题目,回答合理即可。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设计意图】一国两制,推进祖国完全统一。本题从两则材料入手,以直接设问、材料分析等形式考查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着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素养。
19.(选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连广东珠海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该大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项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大桥建成通车,有利于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使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他指出:“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一个国家筚路蓝缕、坎河奋进到今天这一步,逄山开路、遇水搭桥,你们这是最形象的体现。”
——摘自百度百科
(1)依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图中A、B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4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12分)(条理清晰、叙事明白)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1)名称:A澳门;B香港。
(2)圆梦桥:实现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的交通连接梦想,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合作,有利于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使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同心桥: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体现了三地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合作的精神。
自信桥:港珠澳大桥大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项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展示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强大实力和技术水平,增强了国家的自信心。
复兴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就之一,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做出了贡献。
【作业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根据材料二“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连广东珠海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 (3)本题考查一国两制实践及其意义,正确认识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的重要历史与现实意义以及国家统一 对港澳交往交流的推动作用。
【设计意图】一国两制、祖国统一,是世界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本题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材料入手,以直接设问、材料分析等形式考查一国两制、国家统一。着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素养。
三、开放性成文题(12分)
20.(选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
1947年 成立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一一内蒙古自治区
1979年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1992年 “九二共识”提出
1997、1999年 香港、澳门分别回归祖国
20世纪末 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实施
2008年 台湾与大陆实现“三通”
根据上述图表,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示例】观点:良好的民族政策,为各民族团结、发展繁荣提供强大动力。
论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被载入宪法。先后建立5个省级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少数名族地区实行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它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了5个民族自治区。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良好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各民族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作业分析】
从图表中任选两项或三项,归纳提炼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史论结合,予以论述。
【设计意图】本题图表材料入手,以开放性论点提炼,并加以论述,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国家统一等。着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素养,及史论结合论述观点的能力。
实践活动延伸作业
1.依据部编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的内容并结合所学,自拟主题,如“社会民众对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的看法”与”或“社会民众对两岸关系的现阶段看法”,通过访谈或调查问卷等,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要求:
①调查内容与报告紧扣主题,注意内容正面性,语言严谨性。 ②报告内容结构应包括:基本情况、问题分析、解决建议。
③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评价实施 主体 教师、学生
评价标准 ①实践调查:调查内容符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践,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发展;“海峡两岸的交往”或“祖国统一”等主 题调查对象具有多样性,调查方法行之有效,结果真实有效。 ②调查报告:对调查结果的基本情况分析真实、清晰;对调查结果反 映的问题,阐述清楚,符合真实情况;对相应史实、史料进行补充说明; 解决建议切合历史发展规律与社会实际;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作业分析 本作业为拓展型、开放型问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进 行,对学生基础知识、个人能力要求非常高,需要设计问卷、分析问卷、 撰写调查报告,并形成个人理解。
设计意图 实践延伸类作业在达到学生的基础学习要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 实践能力与设计组织能力。 通过撰写报告,在理解和辨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尝试发现和提出新 的问题,初步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