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四: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学案+教案(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四: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学案+教案(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2-14 08:09:47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第2课 唐太宗
【学习目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自主学习】
一、玄武门之变
1、建功立业
(1)劝说李渊在 起兵,推翻隋朝。
(2)为李渊称帝和铲平 、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3)统一战争胜利后,率铁骑万匹,凯旋长安,李渊为他加号“天策上将”。
2、夺取王位
(1)统一后,设立“ ”,收罗人才;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结成 。
(2)收买太子府的心腹人员,得知太子谋害自己的计划。
(3)发动“ ”,射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最终登基。
二、“贞观之治”的出现
1、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 ,出现 。
2、原因
(1)吸取 。
(2)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唐太宗选官不拘一格,任用太子谋士 。②用人扬长避短,提拔 和 为左右仆射。
(3)实行 政策,不夺农时,推行 ,轻徭薄赋,反复强调“ ”的思想。
(4)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 》,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5)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 制,提高 地位。
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背景:(1)唐朝初年,中国边疆的突厥、薛延陀、吐蕃等少数民族经常骚扰边境。
(2)唐高祖因为中原未定,采取 的态度。
(3)随着唐朝全国统治的稳定与发展,唐太宗开始着手经营中国边疆。
2、措施:(1)武力讨伐,随后采取“ ”的策略。
(2)加强管理:①在东突厥设 ,以突厥首领为都督。②在西突厥 设 ,管辖西域地区。
(3)册封首领:630年,西北各族首领请尊唐太宗为“ ”。
(4)和亲:唐太宗派 入藏与 和亲。
四、开放的对外政策
1、政策
(1)积极开放的政策:交往的范 ( http: / / www.21cnjy.com )围广,有亚洲、非洲地区的许多国家。设置了 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 。堕婆登、佛菻谴使来唐,唐太宗都复信答礼,并回赠物品。
(2)宽容的宗教政策: 经典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量传入中国,并被译为汉文,派 到天竺取佛经。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中国。朝鲜、日本僧人到唐都游学。
2、作用
(1)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 的方针,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2)使朝鲜、日本等国家得到发展,加快了日本的 进程。
五、晚年的反省
1、晚年治国策略的失当:少于纳谏,大修宫殿。
2、反省与自我评价:撰写《 》,反省过失,评价自己“ ”。
【合作探究】请你评价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当堂检测】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
——陈登原《国史旧闻》
(秦)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于是使御史案问诸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儒生),诸生传相告引(互相揭发)。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件,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政要》
材料四: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 ——《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
(唐太宗说)自古皆责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198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3)概括材料三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和材料一的联系。
(4)据材料三、四,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5)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一孔子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
第一单元第2课 唐太宗
【合作探究】唐太宗在位期间认真吸取隋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兴亡的经验教训,确立一系列方针政策,努力调整生产关系,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大唐盛世的来临奠定了基础;加强了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促使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繁荣阶段;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特别是其晚年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后世帝王的楷模和典范,对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之,唐太宗的统治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堂检测】
(1)主张:为政以德(或德政、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反对暴政)。(1分)
(2)主要原因:暴政。(1分)表现:严刑峻法;赋税沉重;思想专制(坑儒)。(任答两点得2分)
(3)治国思想:存百姓(以人为本,或以民为本)。(1分)联系:是对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或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分)
(4)政绩: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相对和谐(或民族联系和团结加强)。(任答三点得3分)
(5)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在今天仍然有积极意义。(任答三点得3分)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内容。它从政治统治思想与方略、经济措施、民族与对外政策、个人修养和为君素质等多个视角,全方位讲述并分析了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一代明君的为君之法和治国之道。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以其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性的行为,有力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标要求: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
发展要求: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说明:教学时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与对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系等方面去归纳“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并从史实入手分析“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玄武门之变”与“晚年的反省”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单元第二课《汉唐盛世》中已学过有关唐太宗的知识,且平时多多少少也有看过关于唐太宗的影视作品,对唐太宗这一人物应该比较熟悉,这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和目标的达成。
2、高二学生思维活跃,个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鲜明,主动参与意识较强,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一些基础知识可以通过学生预习解决,突出重点难点的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的历史贡献,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课前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查找历史资料,了解唐太宗,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
②通过由学生设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让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③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实时体验,评说唐太宗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作用,学会多角度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唐太宗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等方面的诸多示例,感受唐太宗的优秀品质,并以此为借鉴,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通过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体会唐太宗在对待各民族问题上的平等态度和开放的胸襟。
通过借鉴唐太宗历史经验的学习,感悟这一历史人物给今天的我们所带来的启示,体会唐太宗留给后世的丰富的精神遗产。
【教学理念】
1、以课标为依托,立足教材,围绕主题重新整合课程资源,达成教学目标。
2、以学生为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式。根据本节内容,初步拟定为“君臣关系组”、“君民关系组”、“民族关系组”与“对外关系组”等四大组。
3、通过猜想历史、探究历史、感悟历史三个板块,把三维目标的落实融会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难点: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流程】
教学总体设计思路:序幕→ 猜想历史→探究历史→ 感悟历史→ 尾声五大板块
具体分为:从“天平”引入——说说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宗可能采取的措施——自读教材,分组探讨,板书总结——录像导悟,活动体验,评价唐太宗——以古鉴今,深化提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浏览网络等媒体寻找有关唐太宗的资料。
(注意将影视作品混同于历史史实的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力避将影视作品中有关唐太宗这一人物的艺术演绎作为立论的依据,使人物的评说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史实基础之上。)
一、序幕:
师:假如面前摆放一架天平,左盘放上 “江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右盘加上砝玛 “老百姓”,而定盘的“皇帝”就是天平的游码。我们经常说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其实就是让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天平中央的游码或右盘的砝码发生变动,都会使“江山”摇晃不已,甚至有可能使“江山”不保。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每一个朝代就像一架天平,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哪个朝代相对比较平衡?
生:汉朝、唐朝等。
师:在这些朝代中,比较突出的是唐朝。在唐朝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二百八十九年)你最欣赏哪一位皇帝?
生:唐太宗、唐玄宗等。
师:今天,我们来聚焦唐太宗,了解唐太宗如何使天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二、猜想历史:
投影历史档案:
隋朝末年,人民不堪忍受隋炀帝的暴刑,爆发了全国性的起义。618年,隋
朝贵族李渊建立唐朝。次子李世民,经过政权的争夺,最终基登成为唐朝第二任
皇帝。李世民执政初期,国家刚刚经过长期的战乱,国力疲惫,人民因饱受战乱
之苦,民心思安。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师:面对这种现象,如果你是唐太宗,你准备从哪些方面着手稳固江山?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教材,了解唐太宗是从哪些方面着手稳固江山,并根据本节内容,将学生分为“君臣关系组”、“君民关系组”、“民族关系组”与“对外关系组”等四大组。学生参照课前准备与教师提供的多媒体信息,采取由学生设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合作讨论,探究历史。
三、探究历史:
(一)君臣关系组:
魏征去世时,唐太宗曾痛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说:“夫以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联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遂亡一镜矣。”唐太宗让画师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其中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有尉迟敬德、柴绍、李靖、秦叔宝等,连一些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也榜上有名,如阎立本、欧阳询。
(二)君民关系组:
材料一:“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材料二:“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 人以衣食为本……以不失时为本。”材料三:“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简宽”.“贞观之初,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一一于法。”材料四:唐太宗说:“通过科举考试后,天下英雄,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材料五:唐太宗尤提倡儒学,对群臣说:“我只喜爱尧、舜、周、孔的道理,有了它好比鸟有翼,鱼有水,失去它就要死,不可暂时失去。” ——范文谰《中国通史》
(三)民族关系组:
“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 ( http: / / www.21cnjy.com )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四)对外关系组:
唐朝和世界的交往包括亚洲、非洲许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的使臣、留学生和艺人、僧侣来到唐朝,来到长安,使长安成了当时世界性的都城。为管理对外交往,唐朝政府还专门设鸿胪寺,负责接待工作。当时和唐朝交往密切的国家有七十多个。大批外国人的到来,给唐朝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文化内容,如佛教、伊斯兰教。同时,唐朝的先进文化也向外传播,特别是对亚洲(朝鲜和日本)的影响尤其巨大。
经过合作讨论、探究交流,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君臣关系组: 唐太宗与魏征的对话说明了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唐太宗为什么把魏征比作一面镜子?为什么唐太宗听到“逆耳”的话感觉难受,但还是采纳呢?产生了什么作用?
君民关系组:据材料一、二、三,唐太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识到了什么问题的重要性?体现了什么思想 结果如何?材料四、五体现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治国思想 产生什么影响?
民族关系组:唐太宗通过哪些方式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对外关系组:唐太宗的对外政策有什么特点?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等等。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可以适当补充、提升,板书归纳如下:
师:通过以上交流,我们可以看出:唐朝由初期的“乱”逐渐地走向了“治”,从而推
出“贞观之治”的内涵,即唐太宗在位的贞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
四、感悟历史:
师:通过学习,同学们对唐太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象已比较清晰。有专家指出:唐太宗顺应国家统一的潮流,真正开创唐帝国,其在位期间出现“贞观之治”,促进经济的复苏乃至繁荣,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的精神,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如何理解专家的这一点评,让我们进一步走近唐太宗,观看《上下五千年》的视频,体会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在观看之前,教师布置问题:
1、录像介绍了唐太宗哪些治国策略?
2、根据课前准备,请一位同学上台讲演唐太宗和魏征或其他大臣的故事。
3、请大家即兴扮演唐太宗,用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功过。
生:讨论,表演,回答。
教师总结: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①他统治时期,能够汲取隋亡教训,居安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危,任用贤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大大完善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
②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他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也为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
因此,唐太宗对自己一生“功大过小”的评价是贴切的。
教师补充:评价历史人物要考虑:所处社会背景;功过两方面;对历史的影响;生产力标准等等。
五、尾声:
师:读史可以明智,我们要学会以史为鉴。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借鉴唐太宗哪些宝贵的历史经验 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生:思考,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如:用人原则、处理民族关系、对外交流、民生问题、法制问题等。
本课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宗在统治时期形成的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他为唐朝三百年历史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政治基础。他的为君之道与治国思想对后来的统治者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纳谏和用人方面的优点,特别是清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更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唐太宗以自己的才能、智谋和决断有力促进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问题研讨】
1、本课的教学设计,着重要求学生掌握“贞观之治”的表现。以及唐太宗系列政策对后世的影响。但设计时对教材的收放度把握不准,感觉有点面面俱到。
2、问题问得巧妙,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梯度合理能使不同层面的学生有思考的余地。本课设计的问题广度与深度挖得不够。
3、本课设计了合作探究与角色扮演等环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注学习过程,课堂气氛比较“热闹”。 但是,我觉得历史新课程仅有“热闹”是不够的,还要进行“加工”。
4、根据“教学指导意见”,本节可以安排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课时。但是本课设计的内容如果安排一节课觉得紧了点,如果安排两节课又觉得有点松,如果要求学生确立探究小组,从网络搜集相关资料或概括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等学习过程所需的时间又是两个课时难以完成的。
附课前资料:
1、房玄龄、杜如晦不善于断案和处理杂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他们善于谋划和决定国家大事,所以做为宰相,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戴胄则相反,他不通经史,但做事正直,所以让他做大理寺少卿,负责审理案件,结果办事异常干练,案子从不积压,深得唐太宗的赏识。
2、魏征有句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话至今还被我们经常引用。当时,唐太宗就将魏征的这句忠言牢记在心,有了好的指导思想,纳谏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为了鼓励大臣进谏,唐太宗有句名言:“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确实是发自内心。在626年(武德九年),唐太宗即位不久,命人点兵。当时的唐制规定,年满二十一岁才能入选,但大臣封德彝却说十八岁以上高大健壮的也可以点兵,并得到唐太宗的同意。魏征却驳回了诏令三四次,不肯签发。唐太宗大怒,召见他质问。魏征说:“您常说要以诚信治天下,但即位以来,仅几个月就几次失信于民,这怎么能说是以诚信治天下呢?”太宗听了转怒为喜:“过去我总以为你很固执,不懂政事,今天听你分析国家大事,都很切中要害,我确实是错了。”唐太宗不但改正了错误,还赏赐给魏征一只金瓮。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异常悲痛,他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用铜(古代的镜子用铜磨制而成)做镜子,可以纠正衣冠;用古代历史做镜子,可以明辩国家的兴盛与衰亡;以人做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和过错。现在魏征走了,朕便失去了一面宝贵的明镜。”唐太宗还去凌烟阁,对着魏征的画像做诗一首:“劲条逢霜摧美质,台星失位夭良臣。唯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余形无夏人。”
3、唐太宗的大度宽容也体现在对待尉迟敬 ( http: / / www.21cnjy.com )德上,原来尉迟敬德是刘武周手下的大将,620年(武德三年),他和另一员大将寻相一起向唐太宗投降。时间不长,寻相便又叛乱,众将便疑心尉迟敬德也将要叛乱,就囚禁了他,还建议唐太宗杀掉他。唐太宗却说:“他如果要叛乱,难道还会落在寻相的后边吗?”然后就放了尉迟敬德,安慰道:“大丈夫以意气相许,请不要将这点小误会放在心上,我绝不会听信旁人之言加害忠良勇士的。”尉迟敬德深受感动,后来为唐太宗屡建奇功。
4、唐太宗有一段话论述了国家的根本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根本的东西,国家以百姓为本,百姓则以衣食为根本,而生产衣食又以不丧失农时为根本。”这体现了他的重民思想,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才会有好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实施。
为了增殖人口,唐太宗下令:民间男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可以结婚,还将人口增长与否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一个重要标准。到了贞观二十三年,全国的户数增加到了三百八十万户,比他刚即位时增加了将近一倍。
5、有一次,唐太宗看着众多新考中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兴地说:天下的良才都来为我服务来啦。科举考试分两种,一是常举,定期举行,一是制举,由皇帝决定临时举行,考中后,原来有官职的人便可以升官,原来没有官职的由吏部考核之后再授予官职。武则天时期,还曾经举行过武举,考步马武艺,作为武官选任的条件之一,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战功的名将郭子仪便是从武举中脱颖而出的。
在民间选拔官员的时候,发现有一些假冒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唐太宗打算按照已经发布的命令处死他们。兵部郎中戴胄劝阻说:“按照法律应该处以流放”。 唐太宗生气地说:“你想遵守法律从而使我失去信誉吗?”戴胄说:“皇帝的命令是出于一时的喜怒而下达的,而法律是国家公布的用来取信于天下的。陛下对欺诈之事很愤恨,因此要杀掉他们,当然也知道按照法律不可以这么做。如果用法律来衡量就可以忍己之小恨而取得整个天下的信任”。 唐太宗说:“你能这样执法,我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后来胄几次直言进谏,滔滔不绝,唐太宗都听从了他的意见,天下没有任何冤狱发生。
6、有一次,唐太宗和群臣讨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何制止盗贼的事儿,有人主张制定严酷的法律。唐太宗说:“民众之所以偷窃,是因为国家规定的赋税和劳役太重、官吏贪婪,加上自己饥寒交迫,所以就顾不上廉耻了。我应当节省费用、减少赋税和奢靡,选择廉洁的官员,这样民众衣食有余,就不会当盗贼了,何必用严酷的法律呢?”几年之后,天下出现“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的局面。
7、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节选:
赵公长孙无忌第一
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李世民。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卫公李靖第八
“使功不如使过”的典型,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灭萧铣、辅公佑,被李渊评价为“萧、辅之膏肓”。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负责抵御突厥,成功地消灭突厥政权,战功无人可及。后来又挂帅出征,消灭吐谷浑势力。因军事能力过高遭人疑忌,屡次被诬告谋反,为免嫌疑,主动退休闭门不出,直到老死。
卢公程知节第十九
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胡公秦叔宝第二十四
本为张须陀部下勇将,张死后归裴仁基部下,又随 ( http: / / www.21cnjy.com )裴投降李密,为瓦岗军大将。在李密与宇文化及童山之战中立下大功。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程知节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每战必冲锋在先。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后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贞观十二年病故。
皇帝
贞观政绩 流芳千古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民惟邦本,慎用刑法
广开言路,克己纳谏
选贤任能,知人善任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以诚相待,民族融合
对外交流,兼收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