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5 16:4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课程标准:
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仿效西方: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自主探索: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三、中国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民国时期的
政治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
时期
北洋政府
时期
南京国民
政府时期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北洋政府(1912-1928):
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
袁世凯(1859-1916)
民国时期的
政治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
时期
北洋政府
时期
南京国民
政府时期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政党政治开始出现
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袁世凯复辟帝制
军阀混战、军阀割据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1924)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1928)
北洋军阀割据时期
段祺瑞
黎元洪
冯国璋
徐世昌
张作霖
1924年-1927年
国共合作,发起国民大革命
1925年3月12日
孙中山憾然去世
蒋介石接管国民党,成立国民革命军,这支部队是国民党和共产党混合军队
1926年,打倒列强,除军阀
1928年12月29日,奉系军阀首领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1928年,国民党成为中国的新统治者之后,开始训政。
民国时期的
政治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
时期
北洋政府
时期
南京国民
政府时期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政党政治开始出现
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袁世凯复辟始末
军阀混战、军阀割据
训政时期的到来——颁布《训政纲领》
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
“军政”时期,早期是指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指通过武装革命彻底打到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
“训政”时期,以“军政”统一全国后,需要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训政”来开启民智,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届时要实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
“宪政”时期,孙中山认为,凡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实行自治,就可结束训政,开始宪政阶段。“宪政”是“还政于民”的宪政民主时期。
民国时期的
政治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
时期
北洋政府
时期
南京国民
政府时期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政党政治开始出现
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袁世凯复辟始末
训政时期的到来——颁布《训政纲领》
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
民国时期的
政治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
时期
北洋政府
时期
南京国民
政府时期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政党政治开始出现
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袁世凯复辟始末
训政时期的到来——颁布《训政纲领》
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
一、仿效西方: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自主探索: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三、中国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
度探索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
时期
解放战争
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
度探索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
时期
解放战争
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
度探索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
时期
解放战争
时期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1)制度探索:
①政权: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②参议会: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③“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
(2)发挥作用:
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阅读教材P16,指出中共在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哪些制度探索?
这些探索发挥了什么作用?
【知识拓展1】关于“三三制”原则
(1)“三三制”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争取团结各阶级抗战而采取的政权组织原则。
(2)它突出了边区政权的统一战线性质和共产党人愿与各抗日党派及无党派人士民主合作的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参政议政的群众基础,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P15思考:
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
由政党的性质和革命任务决定。
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团结抗战。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统一战线的性质,有利于调动一切抗日阶层共同联合抗日,对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
度探索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
时期
解放战争
时期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行政区的建立——
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
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仿效西方: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自主探索: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三、中国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十八大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基础
正式建立
破坏挫折
完善
《共同纲领》规定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
1957年以后至1976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
1982年宪法,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确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标志着(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发展 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 )的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 )的基本格局
完善 改革开放后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 ),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 )轨道。
制度化
多党合作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中国共产党
特点和优点
宪法
【知识拓展3】政协制度的显著特征和历史作用
特征: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历史作用: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调动了广大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选必1
P21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时间 发展历程
1947年 内蒙古自治区设立
1949年 《共同纲领》的规定
1954年 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1984年 《民族区域自治法》
时间 发展历程
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十八大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
在根据地和
解放区的制
度探索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政党政治开始出现
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袁世凯复辟始末
训政时期的到来——颁布《训政纲领》
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行政区的建立——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基层自治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发展、特点和评价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