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历史上变法和改革的历程、内容,
理解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作用。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富国强兵之变
救亡图存之变
民族复兴之变
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
课堂小结: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1840
1949
今
古代
近代
现代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尧
夏
商
舜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
新朝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 晋
宋
隋朝
唐朝
武周(690-705)
五代
十国
辽
北宋
夏
金
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楚汉相争
齐
梁
陈
北齐
北周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西魏
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
经济大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变动?
政治大变革 旧制度的崩溃?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兼并战争不断
文化大繁荣 百家争鸣出现
法家思想脱颖而出:变法图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夏
商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
新朝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 晋
宋
隋朝
唐朝
武周(690-705)
五代
十国
辽
北宋
夏
金
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楚汉相争
齐
梁
陈
北齐
北周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西魏
尧
舜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必要性)
孝文帝改革前北魏面临严重统治危机(内忧外患)
制度缺陷造成阶级矛盾尖锐[中央政府与地方豪强、农民与地主阶级]:
《北史》 :河东薛辩、薛永宗、斐骏等各拥强兵,雄据一方。河北“韩、马两姓各二千余家,恃强凭险,最为狡害,劫掠道路,侵暴乡闾。”
《魏书》: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矣。
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盾尖锐[鲜卑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
《通典》:每有骑战,驱夏(汉)人为肉篱。以骑蹙步,夏人未战先死。
南北受敌的困局:
北魏统一之初面临柔然与南朝的威胁,太武帝先后13次出兵北伐柔然,南朝与北魏之间也常有战事,如宋文帝元嘉年间曾组织的三次北伐。
西晋末年,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可能性)
370年,前秦氐族统一北方
386年,道武帝拓跋珪建北魏
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可能性)
政治前提:北魏统一北方;
历史趋势: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潮流;
党长五里
里长五邻
邻长五家
州
丨郡
中 央
民
三长制
夏
商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
新朝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 晋
宋
隋朝
唐朝
武周(690-705)
五代
十国
辽
北宋
夏
金
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楚汉相争
齐
梁
陈
北齐
北周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西魏
尧
舜
宋太祖(960-976)
宋太宗(976-997)
宋真宗(997-1022)
宋仁宗(1022-1063)
宋英宗(1063-1067)
宋神宗(1067-1085)
宋徽宗(1100-1125)
宋哲宗(1085-1100)
宋钦宗(1125-1127)
唐
夏
商
虞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
新朝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 晋
宋
隋朝
唐朝
武周(690-705)
五代
十国
辽
北宋
夏
金
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楚汉相争
齐
梁
陈
北齐
北周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西魏
一条鞭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既是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
时间
商鞅变法
变法
背景
内容
影响
战国
诸侯纷争
废井田,废世卿世禄、奖耕战、建县制
奠定秦统一基础
孝文帝改革
北魏
民族冲突、交往
汉化与迁都
加快民族交融,激化矛盾
王安石变法
北宋
内外交困
商业贷款、兵农合一
富国未强兵
张居正改革
明朝
统治危机
整肃吏治,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暂缓危机,几乎废止
思考2:结合表格思考中国古代变法和运动呈现出的异同点。
同:背景——动荡;目的——生产力、国家、民族; 过程——艰辛曲折
异:侧重点、影响程度
二、为统一而变——中国古代变法和改革
思考:请以商鞅、王安石、张居正改革为例,综合评价古代的改革?
【学习聚焦P22】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但改革过程充满曲折与艰辛
一、富国强兵之变:古代中国的变法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课堂小结: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1840
1949
今
古代
近代
现代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民国改革
维新变法
背景
过程
意义
时代背景
直接原因
拉开序幕
变法造势
正式变法
变法失败
客观上 主观上
失败原因
启示
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救亡图存成为潮流:
甲午战争失败刺激:洋务运动破产,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戊戌维新运动——背景
维新变法
背景
过程
意义
时代背景
直接原因
拉开序幕
变法造势
正式变法
变法失败
客观上 主观上
失败原因
启示
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
拉开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虽未送达光绪帝,但拉开维新运动的序幕。
公车:汉代设公车令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
后代指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
维新变法
背景
过程
意义
时代背景
直接原因
拉开序幕
变法造势
正式变法
变法失败
客观上 主观上
失败原因
启示
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
变法的造势及主张
维新变法
背景
过程
意义
时代背景
直接原因
拉开序幕
变法造势
正式变法
变法失败
客观上 主观上
失败原因
启示
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
正式变法——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
颁布新法 改革旧制
政治 广开言路,提拔新人,改订律法,合并机构 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经济 提倡实业,开矿筑路,财政改革,创办银行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文教 普设学堂,兼习中西,开办大学,设经济科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军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行征兵制,兴办兵厂 裁汰八旗、绿营旧军
积极作用: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官僚体制;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维新变法
背景
过程
意义
时代背景
直接原因
拉开序幕
变法造势
正式变法
变法失败
客观上 主观上
失败原因
启示
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
变法失败——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
软禁光绪皇帝
捕杀维新人士
废止变法措施
维新变法
背景
过程
意义
时代背景
直接原因
拉开序幕
变法造势
正式变法
变法失败
客观上 主观上
失败原因
启示
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
为什么戊戌变法会失败?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明定国是诏>》卷418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乙巳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行不通。
思想:戊戌维新未摆脱封建思想束缚(中体西用的框架)。
维新变法
背景
过程
意义
时代背景
直接原因
拉开序幕
变法造势
正式变法
变法失败
客观上 主观上
失败原因
启示
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
课堂小结: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1840
1949
今
古代
近代
现代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民国改革
清末新政1901-1911——背景
清政府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
清末新政1901-1911——内容
文教 改革教育(1905年废除科举)、派遣留学生,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
经济 振兴商务,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
军事 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各省设立督练公所;
政治 改革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构;
评价 积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近代化);
局限: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
局限:但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
结果: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中国民国(1912-1949)的改革
课堂小结: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1840
1949
今
古代
近代
现代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民国改革
过渡时期改革
建设道路探索
实行改革开放
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5-27,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阶段 改革内容 具体史实 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949-1956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6-1966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至今
全面深化改革时期 2012-至今
土地改革
民主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耕者有其田"
《五四宪法》与三大制度
一化三改
解放生产力、恢复经济、巩固政权;人民当家作主;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最伟大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曲折探索
成就巨大
1956:《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
“左”倾错误
195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初步建立起现代化建设物质技术基础
培养了骨干力量
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改革开放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学习聚焦】P25)
2012年十八大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7年十九大
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
深化改革
过渡时期的改革:
巩固新生政权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底
变封建土地地主所有为农民所有。
民主改革
《五四宪法》
正式确立了新中国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经济改革
1949-1952
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改造
1953-1956·三大改造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成功的探索
“左”倾错误
《论十大关系》
以苏为鉴
立足国情
中共八大
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及主要任务
八字方针
1960提出,1961实施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四个现代化
1964
工业,农业,国防,科技
1958年·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两个凡是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成就:
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
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
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探索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012年中共十八大 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201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2017年中共十九大 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19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1)农村改革不断深入:
(2)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3)对外开放战略变化:
改革开放的历程
(4)国企改革不断深入:
(5)所有制的变化 :
(6)经济体制的调整:
(7)改革领域的不断扩大: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民族复兴之变:现代中国的改革
【思考点】P27:4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它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应如何评价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的 巨大成就 表现 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的优越性
不断自我完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综合国力 不断提升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基建走在世界前列
高新技术世界领先
文教事业蓬勃发展
国防军改取得突破
国际影响力 不断扩大 推动建设新型的国际关系
提供中国方案,促进和平发展
①坚持 党 的领导。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③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⑤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⑥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⑦坚持扩大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⑧坚持全面从严治 党 。
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农村改革:
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2006年)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2014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城市发展和对外开放:
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1980年)、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共建“一带一路”(2013年)、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18年第一届上海)。
(3)对外开放战略: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改革开放的历程
(4)国企改革: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展开1984)、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5)基本经济制度: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6)市场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7)改革领域: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
课堂小结: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1840
1949
今
古代
近代
现代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民国改革
过渡时期改革
建设道路探索
实行改革开放
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
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
【真题(模拟题)训练】
(2023·广东高考·8)1902年有人在日记中写道:“今岁省城将一切书院改为大学堂,选才华秀美者入堂肄业,每月给薪水,所学以西法为要,有主教,有助教,以通西法者为之,此外又延洋夷为师(刻下尚未延来),在堂助教者,闻洋夷为师而告退之者数人,可谓有志气者矣。”这反映出( )
A.作者具有排外倾向
B. 作者主张中体西用
C. 维新运动渐入高潮
D. 天朝上国观念盛行
A
【真题(模拟题)训练】
(2023.1·浙江高考·24)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中国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前行。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 瑞雪兆丰年,飞雪迎春到。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罕见的大雪天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给严冬带来了春天的讯息,奏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春之序曲。会议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自此以后,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不断向前迈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2021年,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摘编自《改革开放史)等
(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现代化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 (5 分)
【答案】 (3)经验:吸收现代化优秀成果;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人民利益至上。
【真题(模拟题)训练】
(2020·全国Ⅱ卷高考·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 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 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9分)
【答案】(1)冗兵众多,老弱兵士多;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
(2)改变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减少军费开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未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
【真题(模拟题)训练】
(2022.1·浙江高考·2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狄)遇之。孝公于是布惠……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秦)虎贲之士百有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积粟如丘山。
——引自司马迁《史记》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国实力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答案】(1)变化:由弱国变为强国。(1分)
原因:商鞅变法(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