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文明建设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文明建设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4 17:4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法律
国家统治的工具
古代中国 中华法系 道德礼仪教化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新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精神文明建设
近代西方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宗教伦理教化
教化
社会治理的工具
二者并用
相辅相成
各具
特色
多元
文化
当代中国的
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标: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第10课
新中国的
法治建设进程

一、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启程
初创
重创
新发展
进一步加强
全面推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20世纪50年代
“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2010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一)法治建设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1)成就与意义
阶段 时间 成就 意义
开端
初创
破坏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
开始
法治建设历程
·确立社会主义中国政治、立法、司法制度
·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梳理1:速读P55,完成表格信息
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1949年9月
20世纪
50年代
文革时期
(二)法治建设的新发展—改革开放初期
(1)背景:
阶段 时间 成就 意义
新发展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梳理2:速读P55-56,完成表格信息
20世纪
80年代
(2)成就和意义
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二)法治建设的新发展—改革开放初期
目录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目录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八二宪法
五四宪法
【思考】:结合材料找到五四宪法与八二宪法的不同,谈谈你对“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的理解
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放在国家机构前面,凸显公民的地位,说明我们越来越重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尊重保障人权。
(三)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20世纪90年代-2010年
(2)成就:
①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制”改为“法治”
②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③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④2010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1)背景
(3)意义
(三)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20世纪90年代-2010年
“制”改为“治”,请你谈谈对这一字之改的认识?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基础
前提
立足点
归宿
一字之改重大意义在于:目标更明确,从重视制度建设→既重视制度,又重视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体现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决心。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共十八大以来
(1)背景
(2)成就
中共十八大以来
中共十九大以来
①党的领导,依宪治国
②立法
③法治
④司法
⑤新十六字方针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意义
地位
意义
(3)意义
新阶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概括中国法治建设呈现出的特点
阶段 内容 意义
1949年
20世纪50年代
60-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90年代-2010年
2012年以来
制定《婚姻法》《土地改革法》《宪法》《组织法》
通过《共同纲领》《政府组织法》《协商会议组织法》等文件
法制:《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
法治:开始法治建设进程
法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期
法治:初步奠定法治建设基础
社会主义法制、法治建设遭严重破坏
法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保证...
法治:法治建设进入新时期
法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国家五方面实现有法可依,推动...奠定...
法治: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法制: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治: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
通过82宪法、制定《刑法》《诉讼法》《经济合同法》等基本法律
“法制”改为“法治”
“依法治国”“尊保人权”入宪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反恐怖主义法、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
《宪法修正案》、《民法典》
①宪法主体
②曲折发展
③与时俱进
④以人为本
⑤继承发展
根本特征:中国特色
⑥注重实践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英勇奋斗、艰苦奋斗
五讲四美三热爱
爱国主义、以德治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以来
三大系列创建活动
(文明城市、村镇、行业)
思考点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有效途径。
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2)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形成过程
(2)内容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意义: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问题探究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2)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阐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与地位。
小结
法治建设进程
1949
1954
1966
1976
1980
1982
1990
1997
2001
2004
2010
2018
2020
2012
2006
1994
宪法修正案
八二宪法
共同纲领
民法典
五四宪法
文革破坏
依法治国
入宪
五讲四美三热爱
爱国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战略任务
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尊保人权入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初创
遭到破坏
新发展
进一步加强
全面推进
发扬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精神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提出并践行社核
精神文明
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