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海滨小城》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海滨小城》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4 21:47:2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找出第 4~6 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试着向作者学习围绕关键语句写一段话。
3、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借助第 4~6 自然段的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写法,试着围绕关键句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感受美景
(一)激趣导入
运用简短导语与鲜艳图片让学生走入海滨小城,进入文本世界,营造舒适与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前几节课,我们刚浏览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和诗人笔下的天门山,今天又要走进美丽的海滨小城。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座海滨小城有什么迷人的景色。
多媒体出示简洁短语:“蓝色大海和蓝蓝的天,还有白色的海鸥,花纹各式各样的贝壳,金黄色的海螺,真是美丽至极。”
教师:面对如此诱人的景色,你们想看一看它的真实面貌吗?
学生开始想象蓝色的大海、漂亮的海螺等,特别期待看到真实的海滨小城,异口同声回答“想!”
教师展示美丽的海滨小城的图片,通过鲜艳图片帮助学生快速融入情境,此时,提出引导问题:①海滨小城是什么颜色的?②你可以找出这些颜色吗?
学生跃跃欲试,根据上述问题,快速搜集与颜色相关的词语,如蓝色、银白色、金黄色、棕色、青色等,体会洒脱与自然。面对鲜艳的颜色,学生产生了探索兴趣。
教师结合学生阅读需求,布置文本阅读任务,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家乡海滨小城的真正风光。教师提问:海滨小城里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以此引导学生提取重要信息。
学生围绕问题去阅读,明白海滨小城里有大海、沙滩等景物,对大海与沙滩有一定印象,也学会读“的”字短语。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浓缩为简短文字,将其视为课堂情境导入语,帮助学生找到关键的颜色词语,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感叹祖国的伟大,为后续审题与读议带来帮助。)
(二)揭题、审题
探讨:什么是海滨?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说海滨到底是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带领学生略读课文。)
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回答:海边,也是沿海地带。随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多张海滨小城的特写图片,帮助学生在直观方式下理解海滨,布置任务:1.大海美在哪里?2.小城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完成任务1,明确大海美在色彩绚丽、动静结合,同时了解小城有公园、街道、庭院,而且美丽又整洁,知道小城到底是什么样的,从而完成任务2,这样学生会更期待了解这迷人景色和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字来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质疑,使其思考与探究。教师将观赏教学贯穿课堂始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语言,将美与表达结合,有利于提升其审美鉴赏能力。)
二、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扫除障碍
开展认读指导,带领学生认读新词,重点讲解易读错或难读的新词。
教师: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海滨小城,现在需要大家再朗读一遍课文,回味小城中最美丽的景象(海滨与小城),找一找哪些词语难读或者易读错,请圈画出来。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主动多读几遍,圈出“凰”“凳”“逢”等生字,发现“除”读起来不容易,尝试反复试读。
教师:同学们,你们之所以觉得读起来难,是没有掌握技巧。现在,我们来重新认读生字。①出示“凰”“凳”“逢”与“榕”等生字,用红色标注出后鼻音。②展示出“睬”与“载”,用黄色标注出平舌音。③用较大图片让学生看到翘舌音“除”。
学生反复认读,注意后鼻音、平舌音、翘舌音,纠正读音,成功读通句子。
教师:现在,我来指名朗读,大家做好准备,先看看朗读内容,随之用多媒体出示句子:①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②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上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③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
指名学生朗读。
生1朗读句子①,注意“的”字短语读法。
生2朗读句子②,教师指导“胳臂”发音,“臂”为轻声,顺便复习“臂”的另一个发音bì。
生3朗读句子③,教师引导:你能说出“栽”与“载”的区别吗?学生从字形入手,回答“载”与交通工具相关,而“栽”是栽种,所以一个用了“车”,一个用了“木”。教师又引导:你可以把“满载”换成别的词语吗?学生会使用“装满”代替。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载”还有另外一个读音zǎi,如记载。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朗读,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
(设计意图:从生字词入手帮助学生通读全文,通过纠音、多音字、正音等方式解决学生在朗读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学生读通句子,为下一步解读文章做准备。)
(二)梳理思路
再读课文,找到文章两个主要部分,明确各部分的中心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教师:刚才我们通读了全文,现在需要你们完成下面的任务。任务1:写作顺序是什么?任务2:这一部分突出描写的是什么?通过问题让学生在正确方向下完成任务。
学生基于字词理解,再次通读全文并回答。
生1:写作顺序是由远及近,先写大海,再写海滩。
生2:主要描写的是大海、沙滩、庭院、公园和街道。
教师:现在,我们需要自主阅读第二部分,请大家思考并完成任务。任务1:主要描写了什么?任务2:圈画出细节描写部分。顺势出示:思考题1:站在小城角度看大海,大海是什么样的?思考题2:什么时候的大海风光是最美的?海滩有什么不同?作者一共写了多少景物?
学生思考并获得指引,积极回答:“主要描写公园、街道与庭院,通过这三处景观让我们感受到整洁与美丽。”同时,学生主动提取出“寂寞”与“喧闹”,掌握静态、动态,掌握描写手法。
(设计意图:布置核心任务和思考题帮助学生深入阅读,水到渠成地了解写作技巧。学生能够获得审美能力发展,了解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特点与规律,积累个体言语经验,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三、探讨写法,边读边想
(一)段落写法
通过中心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同时学习段落写法,积累好词好句。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也对海滨小城有了初步了解。现在,我们要进一步了解海滨小城,看看它吸引我们的点在哪里。
教师以寻找中心句为主线,出示问题:①再读课文,由远及近地寻找段落中心句,重点阅读第4、5、6自然段。②探索段落写法,结合第4自然段中心句,探讨“很多树”有哪些。③分析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和有画面感的句子。
学生积极思考并逐一回答。
结合任务①阅读,找到自然段中心句,教师指名回答。
生1:第4自然段中心句: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生2:第5自然段中心句:小城的公园更美。
生3:第6自然段中心句:小城的街道也美。
结合任务②阅读,按顺序回答出桉树、椰子树、橄榄树等。
结合任务③阅读并回答:作者使用了拟人与比喻,而且对桉树进行详写,以展示庭院独有之美。
教师:非常棒,现在我们来摘抄好词好句,注意选择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和有画面感的句子。
学生根据教师举例内容找到“这里的孩子们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理解“寂寞”的贝壳,感受接地气的写法,体会物产丰富。
(设计意图:紧抓中心句,让学生体会中心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明确如何去使用拟人与比喻句。学生能够带着情感去阅读与分析,做到边读边想,为后续深入读议课文带来帮助。)
(二)读议课文
问题引导与回顾,再看中心句,了解围绕中心句的写作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学公园与街道两部分。
教师:现在大家一起和我概括小城特点,我们可以考虑从庭院、公园与街道三个部分入手,总结小城庭院特点。现在,请大家完成下面的任务。任务1:围绕总述句时,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探讨有什么好处。任务2:联系上下文理解“笼罩”的意思。任务3:朗读课文,带上真实情感。
学生根据问题去回顾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明白中心句引领各段,凸显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通过读议课文,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还找到了海滨小城的主要特点,即美丽与整洁。
(设计意图:阅读贯穿全过程,学生通过自读感悟文本内涵,体会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与思想美,让学生心灵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与文本内容对话。)
四、总结全文,设计练笔
(一)再读课文
探究最后一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全文主旨并掌握写作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探讨其在文中总结全文的作用,感受“小城”与“大城市”的区别。同学们在完成阅读后一起来完成任务。任务1:海滨小城的“小”体现在哪里?任务2:找出描写小城特点的词句。
学生把握“小”字并画出句子:①大城市房屋拥挤,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喧闹不息。②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就能看见浩瀚的大海。学生在这两句对比中感受小城市的街道不长,与大城市形成对比,凸显小。小城的人们去看海时不需要借助交通工具,只靠走。
教师小结:看来这位作者善于观察,同时也善于思考,能够合理利用空间转换方式去描写,我们也学会了由远及近的写作技巧。
(设计意图:借助再读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自主阅读与探究,明白写法的优势,从而可以做到观察得细、把握得准。)
(二)练笔训练
教师布置练笔任务,以“小花园”为题,参照海滨小城第4、5自然段完成写作,字数控制在200左右,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技巧进行仿写。
(设计意图:阅读与写作结合,突破学习难点,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迁移能力。)
五、教学反思
(一)绘声绘色,解读思想情感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应贯穿核心素养培养,积极使用现代化技术让课堂有声有色,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在该部分,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提取文中的各种颜色,如金黄色、银白色与蓝色等,但未使用短视频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忽略了学生的感官体验。为此,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制作与海滨小城相关的短视频,展示祖国美景,便于学生解读作者思想情感,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二)以读促讲,培养核心素养
在阅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正确方式下疏通文义并扫除障碍,但还需要结合核心素养对朗读环节加以优化,在指名读的前提下选择默读和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自主读书习惯。教师还应创新阅读,鼓励学生扮演导游与游客,介绍文本中的海滨小城,也可以介绍自己熟知的旅游景点并发表见解,成为发现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并在介绍中提升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