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说一说,这是分别是什么游戏?
抽陀螺
滚铁环
斗 鸡
抓 子
跳皮筋
竹节人
9.竹节人
作者简介
范锡林,江苏无锡人。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曾经担任过中学语文老师。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等40多项。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她和她的爸爸》,武侠童话《故事大王》,专集《避邪铜钱》、《秘道》、《小巷三杰》等。
听课文朗读,感知文中所写事情,把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记出来。
豁开
威风凛凛
疙瘩
冰棍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橡皮
雕刻
跺脚
颓然
沮丧
趴下
抽屉
豁达
疙瘩
沮丧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不易解决的问题。
灰心失望。
性格开朗;气量大。
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
连一连
多音字
豁
豁开
huō
豁达
huò
哄
一哄而散
哄笑
哄骗
hònɡ
hōnɡ
hǒnɡ
多音字
卡
卡车
kǎ
卡住
qiǎ
丧
沮丧
丧事
sànɡ
sānɡ
多音字
缝
缝衣
裂缝
fénɡ
fènɡ
屏
屏风
屏气
bǐnɡ
pínɡ
多音字
尽
尽管
前功尽弃
jǐn
jìn
近义词
破绽--
漏洞
鏖战--
激战
前功尽弃--
功亏一篑
挖空心思--
绞尽脑汁
别出心裁--
独具匠心
反义词
新鲜--
陈旧
沮丧--
得意
别出心裁--
千篇一律
全神贯注--
三心二意
津津有味--
味同嚼蜡
仔细阅读课文,并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我们对竹节人的“迷”是怎样的?
“迷”之一: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迷”之二: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
“迷”之三:下课时,教室里摆弄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迷”之四: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 ,嘴里不便咚锵。
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的,用小标题列出。
1.如何理解“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作者小时候所处的那个时代,经济比较落后,物质相当匮乏,几乎没有什么玩具卖,也没有多余的闲钱去买玩具,所以作者这么说。为下文中展示“我们”对竹节人的珍爱,对斗竹节人的痴迷作了铺垫。
想一想
形容事物很风行
9.竹节人
第2课时
卖毛笔的生意为什么会那么好?
竹节人做好了,他们是怎么斗竹节人的?
仔细阅读第8—19自然段,体会其精彩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感受作者从中获得的无穷乐趣。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品味句段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一紧,那立下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的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嵌入课桌裂缝”、“一拉一紧”,作者首先用简单的三言两语就把竹节人的玩法告诉大家。
接着把竹节人相像成威武的战士、健美的小伙,未斗之前便 摩拳擦掌,架式十足,显示出极强的战斗力,让人对接下来的比斗充满了期待。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地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八仗蛇矛
虎头双钩
配备武器
取名号
齐天小圣
金钩大王
除些外,他们还会给竹节人取些什么名字呢?
黑虎掏心
泰山压顶
双龙抢珠
使出各种招式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萧索冷清的“破课桌”和“叱咤风云的古战场”形成鲜明的对比,既写出了斗竹节人场面的激烈,又表达出作者的不胜感慨:童年的贫困并没有限制孩子们的想象,他们自制玩具,自编故事,创造快乐,过得那样天真无邪,又那样精彩绝伦!
俨然:一本正经的样子。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品味句段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斗竹节人的游戏非常有趣?
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儿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那么回事。
是孩子们主观意趣、丰富的想象、创造的快乐,让“胡乱耸动”变得“挺像那么回事”。
体会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
想一想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这两段短句,拟声绘形,连环的招式,密集的鼓点,不是战场,胜似战场,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品味句段
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和同学们玩竹节人很痴迷?
借代
玩的时间长
学习第四部分
小组合作,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相关词语。
上课了,意兴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写出我们玩得痴迷。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这句话中并不是真的怪同学“不知趣”,而是从侧面表现出“我们”对“斗竹节人”游戏的痴迷。
想一想
小伙伴们玩得多么费尽心机,又是多么乐此不疲!好玩的游戏不仅把正值年少的“我们”迷得神魂颠倒,还吸引了平时都是一脸严肃的老师!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老师对竹节人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
“我”和同桌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将游戏迷们失去竹节人的怨恨、沮丧,盼望能捡到竹节人的侥幸心机写得十分逼真。而他们对竹节人的珍视、对玩竹节人的痴迷也可见一斑了。
品味句段
方才的那份小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看到老师玩竹节人时“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我们”也获得了快乐和满足,失去“竹节人”的“小怨恨和沮丧”自然而然烟消云散了。
想一想
作者不仅写了小时候“我们”玩斗竹节人,还在文末生动细致地写了老师斗竹节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竹节人》一文,作者围绕着“有一段时间,我们全都迷上了斗竹节人”展开,将“迷”渗透到全文的字里行间。
问题探究
因为迷,所以不断地买毛笔;因为迷,所以破课桌俨然如古战场;因为迷,所以费尽心力地武装自己的竹节人:配武器,取名号,想招式;因为迷,所以下课玩得不亦乐乎,上课也忍不住手痒……
文章语言平实,偶有神态的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也穿插在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但就是这种不着痕迹的描述却把读者带入到那一个个的动人的场景中,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无比热爱和深深怀念。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斗竹节人的那些有趣的情形(9—19段),一般来讲,写竹节人搏斗的场面是按照过程进行的顺序来写的,但课文中记叙的是几个片段,几个画面,作者巧妙地用几个关键词“有时”“还有”“其实”串联,随着游戏的欢乐程度一步步写下来,让读者有如观赏一幕幕折子戏般大饱眼福。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如何安排记叙顺序的?
问题探究
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这一部分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是不是可以删去?
突出竹节人这个童年游戏的有趣甚至引起了老师的青睐,抒发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游戏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问题探究
主题概括:
本文通过讲述竹节人的制作过程、玩竹节人给人带来
的乐趣以及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这几件事,表达了
作者对竹节人玩具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