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将 相 和
《史记》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如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 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6岁终。)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2.思考:文中的“将”、“相”分别是谁?“和”是什么意思?
感知课文内容:
“将”:
“相”:
“和”:
廉颇
蔺相如
和好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情由几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你能找到吗?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并说说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蔺相如和廉颇从“不和”到“和”再到“和好”的故事。
完璧归赵
快速读读《完璧归赵》这个小故事,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
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起因:
经过:
结果: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蔺相如智斗秦王。
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
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和氏璧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换璧,我国……”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想,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深思熟虑;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可能不思索就找到办法,所以要思考。但一个“想”和"一会儿”,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过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自己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利益置个人安危不顾的勇于牺牲的精神。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从这段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机智勇敢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他真的要“脑袋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吗?
“怒发冲冠”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会怒发冲冠?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为什么蔺相如提出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
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
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的蔺相如?
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无畏……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
秦王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甘心失败。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英勇无畏、足智多谋……
渑池之会
故事《渑池之会》 时间 过了几年后
地点 渑池
人物 秦王、赵王、蔺相如、廉颇
事件 起因:秦王想占赵国便宜
经过:蔺相如勇斗秦王
结果:秦王吃亏,蔺相如被封为上卿
自学渑池之会完成下表
负荆请罪
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写一写
写话:此时的廉颇会对蔺相如说些什么?蔺相如热情相迎,又会对廉颇说什么呢?拿起笔,想象他们见面的情景,把他们可能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尽量用上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式。
蔺相如与廉颇分别是怎样的人?
蔺相如:
廉颇:
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勇于改过
完璧归赵
秦王企图骗璧
板书设计
蔺相如智斗秦王
完璧归赵,封上大夫
渑池会面
秦王要求赵王鼓瑟
蔺相如逼秦王击缶
相如再立功,封上卿
负荆请罪
廉颇不服欲羞辱
蔺相如回避退让
负荆请罪将相和
智勇双全
维护尊严
顾全大局
以国为重
品德高尚
知错能改
精神可嘉
老师希望同学们把本课知识都掌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