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说课稿
(北师大版)
课题:“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一章第1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三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3、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4、 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本课的教学难点:用面积法(拼图法)发现勾股定理。
二、教法分析: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可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基本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部分。
三、学法指导: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问题1、 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同学们观察大会徽标有什么特点?
介绍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点题、引入课题
活动目的:设计此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徽标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组成,也就是“合作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的问题,学生会感到轻松。这种以实际情景为切入点引入新课,不仅自然,而且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这一认识的基本观点,同时也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二)、猜想探究
问题(1)、你能说出毕达哥拉斯发现了什么?
问题(2)、面积用什么表示?
问题(3)、面积与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活动目的:
(1)投影课本图1-1,图1-2的有关直角三角形问题,让学生计算正方形A、B、C的面积,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不管是通过直接数小方格的个数,还是将C划为4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来求等等,各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用语言进行表达,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A、B、C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容易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感受学习的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接着让学生思考:如果是其它的一般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备这一结论呢?于是投影图1-3,1-4,同样让学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但正方形C的面积不易求出,可先让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再利用计算机演示处理过程(割补法)。这样设计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基础,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的思路,也让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这对以后的学习有帮助。
(三)、理论证明:
问题(1)你能证明下列图形吗?
赵爽弦图、 总统图、 扩展图
(1)引导学生议一议,通过小组间合作交流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积极性从而得出勾股定理的雏形。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出一般结论,尽管学生可能讲的不完全正确,但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是有益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便于记忆和理解,这比教师直接给学生一个结论要好的多。
教师用计算机的优越条件,提供足够充分的典型材料,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探索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式。并通过对比,强调直角三角形的这个特有性质,启发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2)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示,因为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的一项基本技能.
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 “勾,股,弦”的含义.强调只有直角三角形才具备。
这样通过从特殊—— 一般的过程可有利于学生接受。
(四)拓展练习:
1.错例辨析:
(1)△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c=5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题目中并为交待C 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成立的前题——直角三角形。
2、让学生解决开头的实际问题,前呼后应,学生从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完成课本“想一想”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
(五)课堂小结
主要通过学生回忆本节课的所学内容,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新知途径的方面,先进行小结,后由教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课本P7习题1.1 2,3,4
2收集有关勾股定理的事例
活动目的:一方面巩固勾股定理,另一方面进一步体会定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设计说明
1、本节课是公式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我采用的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部分,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2、探索定理采用了面积法,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由特殊到一般的对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研究,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是认识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之,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3、本课小结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这样对于学生学知识,用知识是有很大的促进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