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2015年单元测试卷【解析版】(海南省三亚三中)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2015年单元测试卷【解析版】(海南省三亚三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2-15 19: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15年单元测试卷(海南省三亚三中)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1.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甲烷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4.李兵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其中某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标题可能是( )
A.PM2.5与雾霾天气
B.新装修房屋内空气中的杀手
C.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D.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居室内的危险
5.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雾霾天气与空气中PM2.5超标有关,P ( http: / / www.21cnjy.com )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措施不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 B.鼓励用农作物秸秆作燃料
C.鼓励用水力、风力发电 D.鼓励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7.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8.氢气作为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理由是( )
①燃烧热值高 ②原料资源丰富 ③贮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 ④燃烧产物无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下列着火情况下,相应灭火措施及其理由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着火情况 灭火措施 理由
A 不慎将酒精灯内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 用湿抹布扑盖 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B 在寝室吸烟引起被褥燃烧 迅速打开门窗并泼水 通风透气,降低可燃物温度21世纪教育网
C 歌厅因电线老化短路起火 首先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然后断开电源 降低可燃物温度并隔绝空气
D 林区发生火灾 砍倒附近树木开辟隔离带 移走可燃物
A.A B.B C.C D.D
10.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x和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
A.CH4 H2 CO B.CH4 CO H2 C.CO CH4 H2 D.H2 CH4 CO
二、填空题:(共60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1月,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1)材料一中,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答一点).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2.煤制取乙二醇的产业化发展已被列入我国2009﹣2015年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煤制取乙二醇的流程如图所示).
(1)合成气具有还原性,写出合成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与乙醇属于同一类物质,试推测乙二醇的一个化学性质:__________.
(3)合成气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a.草酸(HOOCCOOH) b.甲醇(CH3OH) c.尿素[CO(NH2)2].
13.(1)某化学小组用火柴、蜡烛、大理石、烧杯、酒精灯、、坩埚钳等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假设1有可燃物,假设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假设3与空气接触.
[设计实验]请在下表中根据假设,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完成探究实验.
验证 实 验 对 比 实 验
假设1 __________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假设2 __________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假设3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__________
(2)根据燃烧的条件,请用下列选项填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若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原因是__________;用扇予扇然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未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4.(16分)Ⅰ:老师课上用如下图1、图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老师演示图2所示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3)通过图1和图2实验,你得到的结论(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
Ⅱ: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磷的燃 ( http: / / www.21cnjy.com )烧产物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会刺激人体呼吸道.他们与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3、图4所示的实验,以探究燃烧的条件.
(4)若按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a试管中白磷燃烧. a试管中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
(5)按图4装置进行实验,也能达到图3实验装置的实验目的,比较图3与图4两实验装置,你认为图4实验装置明显的优点是__________.
Ⅲ:同学们将图3所示装置中的a、b ( http: / / www.21cnjy.com )试管加上橡皮塞后进行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待a试管冷却后,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
(6)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甲同学认为: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接近试管容积的;乙同学认为: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你赞同的预测是____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__.
15.目前,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美国墨西哥湾石油钻井平台爆炸,大量石油泄漏燃烧造成严重的污染,开发公司采用堵塞油管、喷水的方法灭火,其中喷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
(2)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__________等(请举1例).
(3)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燃冰”,其主要成分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如果开采和贮存方法得到突破,可以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在新能原汽车未普及时,如图所示为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以下对乙醇作汽车燃料的描述错误
的是__________:
A.原料来源丰富 B.是可再生能源 C.燃烧完全没有污染
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与氧气、烧碱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物质,并得到电能,请你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3O2+____________________+5H2O.
( http: / / www.21cnjy.com )
16.(16分)兴趣小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为了弄清沼气池中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收集气体】将不加盖的矿泉水瓶装满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细绳吊入池中,再用木棍拨动使瓶中的水全部倒出(如图),然后迅速拉起矿泉水瓶,盖上瓶盖.这种方法属于__________集气法.
【对气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CH4;
猜想Ⅱ.全部是CO;
猜想Ⅲ.全部是CO2;
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若“现象a”为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气体.
(2)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步骤③“注水装置”应选如图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
(3)若“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出现,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认为“猜想Ⅰ或Ⅳ”成立,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理由是__________;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4)采取(3)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若“现象a、c”均为石灰水变浑浊,“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则证明“猜想__________”成立(填序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三、计算题:
17.“节能减排”已经引起当今社会普遍关注.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1)计算1000g CH4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m;21世纪教育网
(2)从下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做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
1000g 物质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 1000g 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CH4 m 5.6×104KJ
C 3.67×103g 3.2×104KJ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15年单元测试卷(海南省三亚三中)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1.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21世纪教育网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正确.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甲烷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化学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体从而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解答】解:A、甲烷是可燃性气体,故A可能发生爆炸;
B、氮气不是可燃性气体,不与氧气不反应,故B不可能发生爆炸;
C、氧气是助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
D、二氧化碳不是可燃性气体,不能和氧气反应,不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爆炸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爆炸的条件进行.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燃烧与物质是否含有碳元素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氢气不含有碳元素,能够燃烧,碳酸钙中含有碳元素,不能燃烧;
D、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解:A、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使火势加大,故叙述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油与氧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叙述正确;
C、燃烧与物质是否含有碳元素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氢气不含有碳元素,能够燃烧,碳酸钙中含有碳元素,不能燃烧,故叙述错误;
D、可燃物在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同时,必须和氧气接触才能燃烧,故叙述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解答时要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正确的灭火方法.
4.李兵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其中某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标题可能是( )
A.PM2.5与雾霾天气
B.新装修房屋内空气中的杀手
C.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D.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居室内的危险
【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PM2.5属于空气中的烟尘;
B、新装修的房屋内空气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甲醛、苯(C6H6)等有毒物质;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D、燃气热水器主要是利用一氧化碳作为燃料.
【解答】解:A、PM2.5属于空气中的烟尘,与一氧化碳无关,故A错误;
B、新装修的房屋内空气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甲醛、苯(C6H6)等有毒物质,与一氧化碳无关,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与一氧化碳无关,故C错误;
D、燃气热水器主要是利用一氧化碳作为燃料,与一氧化碳有关,与主题相符,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PM2.5是用来监测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
5.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生活实际型.
【分析】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
【解答】解: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中的氧气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要虚”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观察选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和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措施,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雾霾天气与空气中PM2.5超标有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措施不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
A.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 B.鼓励用农作物秸秆作燃料
C.鼓励用水力、风力发电 D.鼓励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根据PM2.5的含义,分析能减少固体颗粒排放的措施的选择项.
【解答】解:A、多开私家车出行,燃烧的化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燃料越多,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PM2.5污染.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会减少PM2.5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农作物秸秆作燃料,能生成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B符合题意;
C、煤炭火力发电,煤属于化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燃料,燃烧不充分时生成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所以鼓励用水力、风力发电可减少PM2.5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鼓励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固体颗粒排放,能减少PM2.5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知道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减少了对空气中可吸收颗粒物的释放,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7.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一氧化碳的毒性;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进行判断;
C、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
D、根据可燃性的气体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
【解答】解:A、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盖上锅盖,使油隔绝氧气而熄灭,故A正确;
B、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不能封闭门窗,故B错误;
C、小煤窑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故C错误;
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煤气有可燃性,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引爆可燃性气体,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8.氢气作为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理由是( )
①燃烧热值高 ②原料资源丰富 ③贮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 ④燃烧产物无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化学与能源;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氢气是一种新能源.氢气热值高,水作为其原料,资源实在太丰富了,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
【解答】解: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氢气的燃烧值高;工业上制取氢气是通过电解水得到的,而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可以从水中提取氢气,说明资源广泛.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氢能源的优点,但氢能源也有缺点,如:氢气制备成本高、不易保存、安全性低等,同学们需要全面的分析问题.
9.下列着火情况下,相应灭火措施及其理由均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选项 着火情况 灭火措施 理由
A 不慎将酒精灯内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 用湿抹布扑盖 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B 在寝室吸烟引起被褥燃烧 迅速打开门窗并泼水 通风透气,降低可燃物温度
C 歌厅因电线老化短路起火 首先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然后断开电源 降低可燃物温度并隔绝空气
D 林区发生火灾 砍倒附近树木21世纪教育网开辟隔离带 移走可燃物
A.A B.B C.C D.D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酒精灯内酒精洒在实验桌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燃烧起来,用湿抹布扑盖,隔绝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寝室吸烟引起被褥燃烧,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选项说法错误.
C、歌厅因电线老化短路起火,为防止触电,首先应切断电源,再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D、林区发生火灾,砍倒附近树木开辟隔离带,是利用了移除可燃物的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x和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
A.CH4 H2 CO B.CH4 CO H2 C.CO CH4 H2 D.H2 CH4 CO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氧化碳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根据题意,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说明y、z燃烧有水生成,x燃烧没有水生成;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只有x和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x和y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z燃烧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氢气燃烧只生成水.
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说明y、z燃烧有水生成,x燃烧没有水生成,则x是一氧化碳,y、z是氢气、甲烷的一种.
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有x和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x和y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z燃烧没有二氧化碳生成,则y是甲烷,z是氢气.
故x、y、z分别是一氧化碳、甲烷、氢气.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60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1月,某市酒吧发生一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1)材料一中,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材料二中,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答一点).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1)烟花起到了点燃的作用,燃烧过程中放出热量,为物质燃烧时达到着火点提供了条件.
(2)通过燃烧的条件结合材料二中的叙述解决.
【解答】解:(1)烟花起到了点燃聚氨酯的作用,聚氨酯燃烧过程中放出热量提供了其燃烧时的温度.
故答案为: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是阻断燃烧的条件,由叙述可知380℃以上是氢氧化镁发生分解吸收燃烧物表面的热量,释放出大量水分,分解出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阻止燃烧的进行;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
故答案为: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Mg(OH)2MgO+H2O.
【点评】此题是对生活中化学的考查,利用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相关的化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2.煤制取乙二醇的产业化发展已被列入我国2009﹣2015年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煤制取乙二醇的流程如图所示).
(1)合成气具有还原性,写出合成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CO+CuOCu+CO2、H2+CuOCu+H2O.
(2)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与乙醇属于同一类物质,试推测乙二醇的一个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3)合成气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c
(填字母序号).a.草酸(HOOCCOOH) b.甲醇(CH3OH) c.尿素[CO(NH2)2].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和氢气均具有还原性来分析;
(2)乙醇具有可燃性,可以推测乙二醇也具有可燃性;
(3)根据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解:(1)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氢气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同时生成水,故填:CO+CuOCu+CO2;H2+CuOCu+H2O;
(2)乙醇具有可燃性,乙二醇和乙醇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以推测乙二醇也具有可燃性;故填:具有可燃性;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的物质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不可能含有氮元素,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尿素.故填: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石燃料的性质,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充分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3.(1)某化学小组用火柴、蜡烛、大理石、烧杯、酒精灯、、坩埚钳等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假设1有可燃物,假设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假设3与空气接触.
[设计实验]请在下表中根据假设,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完成探究实验.
验证 实 验 对 比 实 验
假设1 在空气中点燃大理石,大理石不燃烧21世纪教育网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假设2 在空气中常温放置蜡烛,蜡烛不燃烧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假设3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将燃着的蜡烛扣入烧杯内,蜡烛逐渐熄灭
(2)根据燃烧的条件,请用下列选项填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若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原因是A、B;用扇予扇然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原因是C.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未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猜想与事实验证.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科学探究.
【分析】(1)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假设1有可燃物,假设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假设3与空气接触;
(2)类比“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和“用扇子扇然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的原因.
【解答】解:(1)设计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证猜想:假设1有可燃物,假设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假设3与空气接触;在表中根据假设,利用所给材料和已有内容,设计完成探究实验,填写未知内容;
(2)根据燃烧的条件,请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列选项填空:若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原因是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未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A、B;用扇予扇然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原因是: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C.
故答为:(1)(合理给分)
验证 实验 对比实验
假设1 在空气中点燃大理石,大理石不燃烧
假设2 在空气中常温放置蜡烛,蜡烛不燃烧
假设3 将燃着的蜡烛扣入烧杯内,蜡烛逐渐熄灭
(2)A、B;C
【点评】掌握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了解灭火的原理和猜想与事实验证的方法.
14.(16分)Ⅰ:老师课上用如下图1、图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2)老师演示图2所示实验的目的是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
(3)通过图1和图2实验,你得到的结论(燃烧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并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Ⅱ: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磷的燃烧产物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会刺激人体呼吸道.他们与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3、图4所示的实验,以探究燃烧的条件.
(4)若按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a试管中白磷燃烧. a试管中反应方程式:4P+5O22P2O5.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5)按图4装置进行实验,也能达到图3实验装置的实验目的,比较图3与图4两实验装置,你认为图4实验装置明显的优点是能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影响人体健康.
Ⅲ:同学们将图3所示装置中的a、b试管加上橡 ( http: / / www.21cnjy.com )皮塞后进行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待a试管冷却后,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
(6)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甲同学认为: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接近试管容积的;乙同学认为: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你赞同的预测是甲(或乙)(填“甲”或“乙”),理由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或实验中白磷量不足或乙装置漏气等).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结论探究;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
【分析】由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图1和图2对比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燃烧需要氧气和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然后为了防止磷燃烧后的物质逸散造成污染,对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改进,改进后的图3实验依然不能保证五氧化二磷不逸散,进而改进为图4实验装置,这种方案可以防止生成物污染空气,同时还能利用燃烧消耗氧气的事实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
【解答】解:(1)因为铜片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着火点只有40℃,所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铜片上的红磷着火点很高,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水中白磷温度虽达到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所以水中白磷也不会燃烧.
故答案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2)向图2水下白磷通氧气后,水下的白磷也能燃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
故答案为: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
(3)由上述两个实验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并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故答案为: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并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4)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b试管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4P+5O22P2O5,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5)图3与图4相比,图4装置中的小气球能收集生成物,防止空气污染.
故答案为:能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影响人体健康.
(6)本题可以赞同甲,因为若白磷足量,燃烧消耗了试管中的氧气,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所以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接近试管容积的;也可以赞同乙,因为若白磷不足量,消耗不完试管中的氧气,或装置漏气,都会导致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故答案为:甲,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或乙,实验中白磷量不足(或乙装置漏气等).
【点评】本题不仅考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还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改进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15.目前,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美国墨西哥湾石油钻井平台爆炸,大量石油泄漏燃烧造成严重的污染,开发公司采用堵塞油管、喷水的方法灭火,其中喷水灭火的原理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风能发电等(请举1例).
(3)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如果开采和贮存方法得到突破,可以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4)在新能原汽车未普及时,如图所示为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以下对乙醇作汽车燃料的描述错误
的是C:
A.原料来源丰富 B.是可再生能源 C.燃烧完全没有污染
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与氧气、烧碱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物质,并得到电能,请你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3O2+4NaOH2Na2CO3+5H2O.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知识生活化;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概念分析即可;
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即可;
(2)根据新能源包括的种类分析即可;
(3)根据甲烷燃烧的原理分析即可;
(4)根据乙醇燃料的特点分析即可;
(5)根据文字表达时即可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煤、石油、天然气;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只要破坏其中的任意一个就可以灭火,本题喷水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或核能发电;
(3)可燃冰靠甲烷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4)乙醇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燃烧完全且没有污染.
(5)因为乙醇与氧气、烧碱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物质,根据已给的方程式可知反应物还应该有NaOH,再根据元素守恒可知产物中还应该有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3O2+4NaOH2Na2CO3,+5H2O
故答案为:(1)煤;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2)风能发电、太阳能或核能发电等等(合理即可);
(3)CH4+2O2CO2+2H2O 或CH4 nH2O+2O2CO2+(n+2)H2O;
(4)C; 4NaOH; 2Na2CO3;
【点评】本题考查化石燃料及新能源知识,是中考的热点问题,诣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习惯.
16.(16分)兴趣小组同学为了弄清沼气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收集气体】将不加盖的矿泉水瓶装满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细绳吊入池中,再用木棍拨动使瓶中的水全部倒出(如图),然后迅速拉起矿泉水瓶,盖上瓶盖.这种方法属于排水集气法.
【对气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CH4;
猜想Ⅱ.全部是CO;
猜想Ⅲ.全部是CO2;
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若“现象a”为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2)步骤②的目的是除去收集到(或矿泉水瓶中)气体中的CO2;步骤③“注水装置”应选如图中的ⅱ(填序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
(3)若“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Ⅰ或Ⅳ”成立,其反应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理由是收集的气体中本身含有水蒸气;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在点燃的尖嘴管前加装一个干燥装置.
(4)采取(3)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现象a、c”均为石灰水变浑浊,“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则证明“猜想Ⅳ”成立(填序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收集气体】运用收集气体的两种方法:排空气法和排水法解答.
【实验和推断】(1)运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解答.
(2)运用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不能用于除去二氧化碳只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分液漏斗能随时滴加液体但漏斗和长颈漏斗不能随时滴加液体解答.
(3)运用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和生成物水的检验方法解答.
(4)运用“现象a、c”均为石灰水变浑浊,“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收集气体】从图示看是排水收集气体的方法,故答案:排水;
【实验和推断】(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1)答案:CO2;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氢 ( http: / / www.21cnjy.com )氧化钙微溶于水不能用于除去二氧化碳只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分液漏斗能随时滴加液体但漏斗和长颈漏斗不能随时滴加液体.
故(2)答案:除去收集到(或矿泉水瓶中)气体中的CO2 、ⅱ;
(3)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收集的气体中本身含有水蒸气也能出现现象b,故要防止这方面的干扰就要干燥后点燃,故(3)答案:CH4+2O2CO2+2H2O、收集的气体中本身含有水蒸气、在点燃的尖嘴管前加装一个干燥装置;
(4)现象a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一定含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氧化碳,“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说明气体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现象b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甲烷,故(4)答案: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从平时常见沼气的成分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考点,体现了化学的实验化,平时一定要在实验情境中理清思路,注意这就要求同学们不断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常见现象的能力.
三、计算题:
17.“节能减排”已经引起当今社会普遍关注.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1)计算1000g CH4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m;
(2)从下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做燃料的优点是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多但排放的二氧化碳少.
1000g 物质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 1000g 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CH4 m 5.6×104KJ
C 3.67×103g 3.2×104KJ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标签图示型;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先正确写出甲烷燃烧的方程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方程式找出甲烷与二氧化碳之间的质量关系,由甲烷的质量就可以求出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再由表格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得出用天然气做燃料的优点.
【解答】解:(1)设1000gCH4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m,则:
CH4 +2O2CO2+2H2O
16 44
1000g m
m=2750g
答:1000gCH4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为2750g.
(2)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多但排放的二氧化碳少.
【点评】了解甲烷相对于煤来说是一种较清洁的燃料,会结合表格及计算结果分析原因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