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水和溶液》2015年单元测试卷【解析版】(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水和溶液》2015年单元测试卷【解析版】(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2-15 19:4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 水和溶液》2015年单元测试卷(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玻璃破碎 B.氢气+氧气水
C.过氧化氢 水+氧气 D.食盐水水+食盐
2.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氢原子和氧原子 B.氢分子和氧原子
C.水分子 D.氢单质和氧单质
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分子大,原子小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
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
A.电子总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6.某M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b,则M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kg
7.月球土壤含有大量氦3原子,它可能成为未来核能的重要原料.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A. B. C. D.
8.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取一定量粗盐 B.
溶解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过滤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蒸发
9.已知氦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哪种原子与该原子化学性质最相似( )
A. B. C. D.
10.一般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
A.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B.金属元素的原子
C.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不能确定
1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表示的意义是( )
A.氧原子核中有16个质子
B.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l6
C.氧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D.氧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的16倍
12.据报导,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质子数111个,中子数161个,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 )
A.111 B.272 C.50 D.161
13.如图是某同学绘制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Ο”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14.如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该反应中共涉及三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1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为混合物后一种为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水 B.金 氦气
C.新鲜的空气铁 D.二氧化碳 氧气
16.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下列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分离的一组物质( )
A.食盐和白糖 B.食盐和泥土 C.大米和细沙 D.水和酒精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改变
B.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的过程
C.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
1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19.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B. C. 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实验21世纪教育网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 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 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解 释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 分子间有间隙
A.A B.B C.C D.D
20.参考如图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A.
铜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干冰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氯化钠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金刚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21.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
(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___.
(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________.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__________.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__________.
(8)决定原子种类的是__________的个数.
22.下列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
①通常状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②温度降低到0℃时,水能结冰
③酒精挥发
④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⑤氢气燃烧
⑥氧气能支持燃烧.
23.原水(未作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和细菌等杂质,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次氯酸能杀死细菌.某自来水厂生产净化步骤如下:【原水】→A【加明矾】→B【沉淀】→C【过滤】→D【通入氯气】→净
(1)除去水中悬浮杂质,可加入物质__________.
(2)除去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可用__________法.
(3)消毒杀菌属于__________变化.
(4)要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可用__________ 法.
24.阅读下表中的数据,找一下有什么规律.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个原子的质量/kg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674×10﹣27 1
碳 6 6 6 1.993×10﹣26 12
氧 8 8 8 2.657×10﹣26 16
钠 11 12 11 3.818×10﹣26 23
铁 26 30 26 9.288×10﹣26 56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25.说出“2”的意义
Mg2+__________,2Na+__________
2H__________,3Mg2+__________.
26.说出下列各符号的含义
Fe__________
Mg2+__________.
27.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即符号等)表示下列含义
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
②一个氧原子__________.
③氯化钠__________.
④构成水的微粒__________.
⑤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__________.
⑥构成汞的微粒__________.
⑦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
⑧氢离子__________.
28.在①净化后的空气 ②食盐水③液态氧 ④蒸馏水 ⑤澄清的石灰水 ⑥铁⑦白酒 ⑧二氧化锰 ⑨氯酸钾 中
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2分,共26分)
29.(16分)(1)指出该过滤实验中的错误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2)操作过程中,若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可能是因为不溶性固体杂质太多了,也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
(3)若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 是因为承接滤液的烧杯本身不干净,也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还可能是__________.
(4)正确组装中时,“一贴”指__________“二低”指__________、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30.据如图回答问题:
(1)左边为电源的__________极.事先往水里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
(2)检验左试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由实验事实得出结论:
①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②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 水和溶液》2015年单元测试卷(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玻璃破碎 B.氢气+氧气水
C.过氧化氢 水+氧气 D.食盐水水+食盐
【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玻璃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氢气+氧气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过氧化氢 水+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D、食盐水水+食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氢原子和氧原子 B.氢分子和氧原子
C.水分子 D.氢单质和氧单质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A、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不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不是氢分子和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选项正确.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不是氢单质和氧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首先分析题中给出的问题,回顾分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质,从分子的性质中找出符合问题的解释,本题中涉及到的分子的性质有:分子是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有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果是有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解答】解:A、酒精分子是运动,巷子内有酒,在巷子外就能闻到酒精的香味,A正确;
B、分子间有间隔,受热时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增大,遇冷时间隔缩小,分子的大小没有改变,B错误;
C、通电分解水时,水分子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C正确;
D、空气是一种混合物,空气中含有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不同种的分子,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用分子的性质解释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的能力,解此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从分子的诸多性质中寻求符合题意的答案,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分子的性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分子大,原子小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原子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概念、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原子的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
A.电子总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据此解答.
【解答】解:元素的种类由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观察选项,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种类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元素的概念进行.
6.某M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b,则M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kg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某M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b,则M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是kg.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月球土壤含有大量氦3原子,它可能成为未来核能的重要原料.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A. B. C.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题意,氦3原子核内有2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质子和1个中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氦3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氦3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则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为2,核外有1个电子层,该电子层上的数字为2,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取一定量粗盐 B.
溶解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过滤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蒸发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取用粗盐时,应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用药匙取粗盐,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溶解粗盐要在烧杯中进行,为了加速粗盐的溶解,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在蒸发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已知氦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哪种原子与该原子化学性质最相似( )
A. B. C. D.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解:氦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因为它只有一个电子层,既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
A.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故不相似;
B.铍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故不相似;
C.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故不相似;
D.氩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既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故相似.
故选D.
【点评】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元素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0.一般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
A.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B.金属元素的原子
C.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不能确定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属于稳定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氦为2);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获得电子.
【解答】解:A.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余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故错误;
B.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正确;
C.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一般有8个电子(除氦以外),是一种稳定结构,故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表示的意义是( )
A.氧原子核中有16个质子
B.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l6
C.氧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D.氧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的16倍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据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 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进行解答.
【解答】解:A、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的等于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所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不能反应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6,故A说法错误;
B、原子质量是单位的,其单位为g,故B说法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而不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故C说法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故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的16倍,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单位,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2.据报导,1994年1 ( http: / / www.21cnjy.com )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质子数111个,中子数161个,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 )
A.111 B.272 C.50 D.16121世纪教育网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分析】由题意,新元素的原子核内有质子数111个,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故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数.
【解答】解:由题意,新元素的原子核内有质子数111个,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111.
故选A.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13.如图是某同学绘制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Ο”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解:A、其中的物质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B、其中的物质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C、其中的物质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其中的物质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选:AB.
【点评】稀有气体分子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因此A中的物质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稀有气体分子.
14.如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该反应中共涉及三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由题目给出的微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意图和信息可知:参加反应的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也体现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解答】解:A、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正确;
B、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正确;
C、参加反应的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错误;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正确;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微观粒子的模拟图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粒子的模型来判断物质的分类和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和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综合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为混合物后一种为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水 B.金 氦气
C.新鲜的空气铁 D.二氧化碳 氧气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解:A、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B、金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氦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C、新鲜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铁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D、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纯净物.
故选:C.
【点评】新鲜的空气是指不含有污染物的空气,例如不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空气是洁净的空气,仍然属于混合物.
16.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下列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分离的一组物质( )
A.食盐和白糖 B.食盐和泥土 C.大米和细沙 D.水和酒精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进行分离的物质,必须需要满足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不同,必须具备:一种不能溶于水,另一种物质能溶于水.
【解答】解:A、食盐和白糖均易溶于水,不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故选项错误.
B、食盐易溶于水,而泥土不溶于水,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故选项正确.
C、大米和细沙均难溶于水,不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故选项错误.
D、水和酒精均为液体,不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物的分离,理解过滤的原理(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的方法)、掌握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改变
B.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的过程
C.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
【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物理变化的特点.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和化学变化的实质以及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故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不会发生变化进行分析回答.
【解答】解:A、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故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不会发生变化,故A说法错误;
B、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旧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故B说法错误;
C、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C说法错误;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与掌握.
1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标签图示型.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其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20,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通过归纳,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选项A,C,D正确,
故选:B.
【点评】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9.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B. C. D.
实验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 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 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解 释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 分子间有间隙
A.A B.B C.C 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解答】解:A、分子很小,需要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A正确;
B、将 品红溶液加入到水中液体变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B正确;
C、分子在常温和加热时都运动,在加热时运动速度加快,故C错误;
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故不同的物质混合时体积减小,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分子的知识进行.
20.参考如图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A.
铜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干冰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氯化钠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金刚石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故选项正确.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21.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分子、原子.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原子核、质子.
(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分子、原子、中子.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电子.21世纪教育网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质子、电子.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质子、中子.
(8)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的个数.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又电子(电子质量很小)带负电,两者的带电量相同,一正一负,所以整个原子显示的是电中性;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1)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分子和原子,故填:分子、原子;
(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故填:原子;
(3)原子核和质子是带正电荷微粒,故填:原子核、质子;
(4)不显电性的微粒是分子、原子、中子,故填:分子、原子、中子;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电子,故填:电子;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质子和电子;故填:质子、电子;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质子和中子,故填:质子、中子.
(8)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故填:质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中微粒的电性,性质大小等知识的理解,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22.下列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③,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④⑥.
①通常状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②温度降低到0℃时,水能结冰
③酒精挥发
④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⑤氢气燃烧
⑥氧气能支持燃烧.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理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据此解答.
【解答】解:通常状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属于物理性质;
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能结冰,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在通电条件下,水能够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水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氢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氧气能支持燃烧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填:③;④⑥.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概念结合具体的叙述进行.
23.原水(未作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 ( http: / / www.21cnjy.com )、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次氯酸能杀死细菌.某自来水厂生产净化步骤如下:【原水】→A【加明矾】→B【沉淀】→C【过滤】→D【通入氯气】→净
(1)除去水中悬浮杂质,可加入物质明矾.
(2)除去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可用过滤法.
(3)消毒杀菌属于化学变化.
(4)要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可用蒸馏 法.
【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明矾能使较小的颗粒变成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起净水作用进行解答
(2)根据过滤可以除去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解答;
(3)根据氯气能杀菌、消毒进行解答;
(4)根据蒸馏可以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进行解答.
【解答】解:
(1)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杂质,可加入物质是明矾;
(2)过滤可以除去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3)氯气能杀菌、消毒;氯气溶于水时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蒸馏可以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
答案:(1)明矾; (2)过滤; (3)化学; (4)蒸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水的净化等知识,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24.阅读下表中的数据,找一下有什么规律.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个原子的质量/kg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674×10﹣27 1
碳 6 6 6 1.993×10﹣26 12
氧 8 8 8 2.657×10﹣26 16
钠 11 12 11 3.818×10﹣26 23
铁 26 30 26 9.288×10﹣26 56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
(2)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
(3)有的原子没中子等.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示例,抓住不同数据反应的共性和特殊数据表达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题中提供的示例和本表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数据,观察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等.
故答为:(1)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2)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 (3)有的原子没中子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示例,观察分析数据找出结论的能力难度不大,了解原子构成的知识时解答本题的基础.
25.说出“2”的意义
Mg2+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2Na+钠离子的个数为2
2H氢原子的个数为2,3Mg2+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解答】解: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Na+中的“2”表示钠离子的个数为2.
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H中的“2”表示氢原子的个数为2.
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3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故答案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钠离子的个数为2;氢原子的个数为2;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6.说出下列各符号的含义
Fe铁元素、一个铁原子等
Mg2+镁离子.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元素符号可表示一种元素、一个原子.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解答】解:元素符号可表示一种元素、一个原子,Fe可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等.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Mg2+可表示镁离子.
故答案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等;镁离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7.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即符号等)表示下列含义
①表示的是Al3+.
②一个氧原子O.
③氯化钠NaCl.
④构成水的微粒H2O.
⑤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H2.
⑥构成汞的微粒Hg.
⑦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⑧氢离子H+.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①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划线上的数字表示核外电子数,因13<10,故为铝离子,其符号为:Al3+;
②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一个氧原子,就可表示为:O;
③氯化钠是由显+1价的钠元素和显﹣1价的氯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NaCl;
④构成水的微粒是水分子,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可表示为:H2O;
⑤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2;
⑥构成汞的微粒是汞原子,其符号为:Hg;
⑦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符号为:Al;
⑧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氢离子可表示为:H+;
故答案为:①Al3+②O ③NaCl ④H2O ⑤H2 ⑥Hg ⑦Al ⑧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8.在①净化后的空气 ②食盐水③液态氧 ④蒸馏水 ⑤澄清的石灰水 ⑥铁⑦白酒 ⑧二氧化锰 ⑨氯酸钾 中
属于纯净物的是③④⑥⑧⑨,属于化合物的是④⑧⑨.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净化后的空气、食盐水、澄清的石灰水、白酒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液态氧、蒸馏水、铁、二氧化锰、氯酸钾都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液态氧、铁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蒸馏水、二氧化锰、氯酸钾都属于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组成,净化后的空气、食盐水、澄清的石灰水、白酒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液态氧、蒸馏水、铁、二氧化锰、氯酸钾都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液态氧、铁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蒸馏水、二氧化锰、氯酸钾都属于化合物;故答案为:③④⑥⑧⑨;④⑧⑨;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是历届中考的重点,学生在进行辨别时,往往误以元素种类的多少进行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判断,或者忽略了单质、化合物必须是纯净物这一大前提.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2分,共26分)
29.(16分)(1)指出该过滤实验中的错误
①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②漏斗下端没有紧贴烧杯内壁.
(2)操作过程中,若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可能是因为不溶性固体杂质太多了,也可能是因为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3)若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 是因为承接滤液的烧杯本身不干净,也可能是因为滤纸破损,还可能是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4)正确组装中时,“一贴”指湿润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指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即可,过滤操作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 原则,
一贴:湿润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尖嘴紧靠烧杯内壁.
【解答】解:(1)由过滤的操作示意图可知,该图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分别是:①没有用玻璃棒引流,②漏斗下端没有紧贴烧杯内壁.
故答案为:①没有用玻璃棒引流,②漏斗下端没有紧贴烧杯内壁.
(2)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故答案为: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21世纪教育网
(3)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①滤纸破损,②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漏斗没有洗净等.
故答案为: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4)一贴:湿润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故答案为:湿润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点评】过滤时的“一贴二低三靠”是完成操作的保证,要根据实验细心分析.
30.据如图回答问题:
(1)左边为电源的负极.事先往水里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2)检验左试管中气体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管口,气体燃烧,有淡蓝色火焰由实验事实得出结论: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电解水实验.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进行分析,电解水时负 ( http: / / www.21cnjy.com )极生成的气体较多是氢气,正极生成的是氧气,体积比为2:1,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氧气有助燃性.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电解水时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解答】解:(1)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左边试管收集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左边的电极是电源的负极,则右边是正极.电解水时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2)由上述分析可知,左试管中产生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氢气,具有可燃性,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右试管中产生的是氧气,有助燃性,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由以上实验事实得出结论: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分.
答案:
(1)负; 增强水的导电性;
(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管口,气体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①氢元素和氧元素;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分.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识记,以便灵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