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6单元 燃烧与燃料》2015年单元测试卷(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发光发热的一定是燃烧
B.燃烧一定有火焰
C.燃烧一定有化学变化
D.要使火熄灭,必须使可燃物隔绝空气,而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的固体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21世纪教育网
3.为确保生命安全,处理事故的正确方法是( )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行
B.厨房内管道煤气(主要成分为CO)泄漏,马上点火燃尽
C.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4.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5.下列对酒精灯和酒精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B.用酒精灯加热物质﹣﹣酒精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使灯芯的酒精与空气隔绝
D.存放酒精时远离火源﹣﹣主要是防止酒精挥发
6.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7.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
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8.扑灭图书馆、档案室的火灾,可用( )21世纪教育网
A.水 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D.液态氧气
9.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燃料架空的实质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0.最近“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21世纪教育网
C.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11.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杆着火点高
C.火柴杆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杆接触的氧气少
12.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 )
A.它有可燃性
B.它能与血液里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C.它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之不能再与氧气结合
D.它有助燃性
13.下列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都是可再生能源
B.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
C.都属于混合物
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14.关于乙醇汽油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乙醇汽油不能用作汽车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21世纪教育网
15.据媒体报道,汽车燃料将逐步实现实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油改气”,即将燃料由汽油改为液化石油气(含C、H元素),目的是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你认为这项举措可以减少哪种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
①SO2 ②CO ③CO2 ④NO2.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6.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17.根据化学方程式A+NaOH═B+H2O推断,B,A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
A.12 B.18 C.22 D.40
18.将“神舟七号”飞船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 )
A.N2O4 B.NO2 C.N2O D.CH4
21世纪教育网
19.“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 )
A.先变蓝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 D.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20.下列四瓶气体存放方法正确的是( )
A.
光滑面朝上 B.
光滑面朝上 C.
磨砂面朝上 D.
磨砂面朝上
21.下列方法可用来验证一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的是( )
A.该气体是否为无色无味
B.往集气瓶中倒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变红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D.该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简答题
22.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__________;
(2)碳酸受热分解__________;
(3)CO2与水生产碳酸__________;
(4)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__.
23.蜡烛的火焰,用扇子一扇就灭;已发红的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
24.我市正在逐步将管道煤气由石油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丁烷)改为天然气,小明家要进行灶具和燃气泄漏报警器的调整.请填空:
(1)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13O28CO2+10H2O,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比.改为天然气后,同体积燃料燃烧消耗空气的体积将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则灶具的调整方法是减小__________(填“燃料”或“空气”)的进气量.
25.在成都市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多项证据显示是小季携带汽油上车所致.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汽油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
(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鞭炮 B.瓶装饮料 C.书刊杂志 D.酒精.
26.如图A、B、C三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B是单质,A、C都是氧化物,C是一种黑色固体物质.请回答
(1)写出C的化学式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指明反应②基本反映类型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27.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②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②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__________.
28.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14g.(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_g.
(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6单元 燃烧与燃料》2015年单元测试卷(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发光发热的一定是燃烧
B.燃烧一定有火焰
C.燃烧一定有化学变化
D.要使火熄灭,必须使可燃物隔绝空气,而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解答】解: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是不是燃烧.故错误;
B、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没有火焰,故错误;
C、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D、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三者满足一方面就行,故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了解燃烧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的固体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分析比较法;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B、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C、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解答】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无黑色固体生成,所以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蓝紫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无白烟生成,所以错误.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所以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不是蓝紫色火焰,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实验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要注意反应条件,要能区分叙述产物与描述现象的不同,“烟”与“雾”,“光”与“火焰”的不同,白色与无色的不同等.
3.为确保生命安全,处理事故的正确方法是( )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行
B.厨房内管道煤气(主要成分为CO)泄漏,马上点火燃尽
C.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21世纪教育网]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A、火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太多,不供给呼吸来考虑;
B、根据可燃性气体点燃时容易发生爆炸来考虑;
C、根据灭火原理考虑;
D、根据灭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解答】解: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表明深洞中CO2的浓度较大,容易使人发生窒息事故,不应继续前行,故A错误;
B、厨房内管道煤气泄漏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CO是可燃性的有毒气体,它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所以不能“马上点火燃尽”,而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并开窗通风,以降低CO浓度,避免中毒和爆炸事故的发生.故B错误;
C、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可隔绝空气使酒精的火焰熄灭,这是少量酒精着火的最简捷有效的灭火方法.故C正确;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会使着火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油漂浮在水面而扩大着火的范围,所以不能“浇水灭火”,而应立即盖上锅盖,以隔绝空气使油火熄灭.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进入山洞前必须知道其中的二氧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碳是否适于人体呼吸,煤气泄漏要关闭煤气阀门,并开窗通风,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这是最简洁的灭火方法,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或放上菜.
4.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21世纪教育网
D.只要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自燃不需要加热或点燃;
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解答】解:A、通常情况下,可燃物燃烧需要点燃或加热,但是自燃不需要加热或点燃.故选项错误;
B、与氧气接触也是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故选项错误;
C、不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也可以燃烧,例如氢气可以燃烧,但是氢气中不含有碳元素.故选项错误;
D、只要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5.下列对酒精灯和酒精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B.用酒精灯加热物质﹣﹣酒精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使灯芯的酒精与空气隔绝
D.存放酒精时远离火源﹣﹣主要是防止酒精挥发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使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注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三禁原则: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要用火柴去点燃;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此外,酒精是易燃物,所以要远离火源,以免着火发生事故.
【解答】解:
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利用火柴燃烧放热使酒精的温度达到着火点,A正确;
B、酒精灯是实验时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这是因为酒精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B正确;
C、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灯帽可以是灯芯的酒精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C正确;
D、存放酒精时要远离火源,这是因为酒精是易燃物,且易挥发,远离火源可以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酒精灯的使用.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可以利用此装置来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因为红磷和白磷的燃点不同,且所给的条件也不一样,有对比性.
【解答】解: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因为①与空气接触的白磷燃烧,②无氧气,白磷不燃烧,故A正确;
B、现象①能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故B正确;
C、现象②白磷不燃烧,因为无氧气;而③红磷不燃烧,说明其着火点均高于80℃,故C错误;
D、现象①③,都与空气接触,而现象①能燃烧,而③红磷不燃烧,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了解灭火的原理;掌握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7.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
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解答本题.
【解答】解:A、温度降低的原因是金属丝导热将火焰的热量传递到外面,而不是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故错误;
B、火焰熄灭是因为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故正确;
C、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正确;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那么金属丝内空气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的时间会延长,蜡烛不会很快熄灭,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条件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8.扑灭图书馆、档案室的火灾,可用( )
A.水 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D.液态氧气
【考点】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扑灭图书馆、档案室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水会造成灭图书、档案等,不适合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故选项错误.
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故选项正确.
C、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喷出的溶液会损坏图书、档案,不适合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等处的火灾,故选项错误.
D、液态氧气能支持燃烧,不能用于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等处的火灾,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同学们对灭火器的原理和灭火器的种类及适用范围进行解题的能力.
9.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燃料架空的实质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根据两种方法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
【解答】解:因为空气中氧气的浓度是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的,只能通过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故有属性,不能改变,观察选项,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促进可燃物更充分的燃烧问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
10.最近“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生活实际型.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燃烧的条件是: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解:A、纸张是可燃物,故A错误;
B、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降低,故B错误;
C、加热时,水蒸发吸热,达不到纸的着火点,纸不会燃烧,故C正确;
D、加热时,空气充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燃烧的条件问题.
11.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杆着火点高
C.火柴杆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杆接触的氧气少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 ( http: / / www.21cnjy.com )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在日常生活中,将火柴划燃后将火焰向上竖直火柴,下面的火柴没达到着火点,所以不易燃烧,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题,并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12.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 )
A.它有可燃性
B.它能与血液里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C.它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之不能再与氧气结合
D.它有助燃性
【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判断,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且一旦结合就难以分离,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造成中毒.
【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没错,但这不是造成中毒的原因,所以错误.
B、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虽然会使人窒息,但二氧化碳无毒,所以错误.
C、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且一旦结合就难以分离,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造成中毒,所以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助燃性没错,但这不是造成中毒的原因,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熟练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3.下列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都是可再生能源
B.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
C.都属于混合物
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用完之后不能再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用完之后能够再产生的物质,属于可再生能源.
【解答】解: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B、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正确;
C、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硫等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属于混合物;石油中含有多种烷烃,属于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正确;
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要综合利用化石燃料.
14.关于乙醇汽油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乙醇汽油不能用作汽车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乙醇制成的,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A、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制成,属于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
B、乙醇汽油可以用于汽车燃料,减少废气的排放,故B错误;
C、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故C正确;
D、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制成,使用乙醇汽油能节约石油资源,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能源的利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物质的性质的记忆,以便灵活应用.
15.据媒体报道,汽车燃料将逐步实现实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油改气”,即将燃料由汽油改为液化石油气(含C、H元素),目的是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你认为这项举措可以减少哪种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
①SO2 ②CO ③CO2 ④NO2.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从液化石油气(含C、H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去分析.
【解答】解:以汽油为燃料的汽 ( http: / / www.21cnjy.com )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于液化石油气(含C、H元素),不含硫元素和氮元素,所以不会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时注意分析题目中含有的信息,并结合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去分析解答.
16.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公共标志型.
【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烟火,所以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根据化学方程式A+NaOH═B+H2O推断,B,A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
A.12 B.18 C.22 D.40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求出B、A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的相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子质量加上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B的相对分子质量加上水的相对分子质量,A+40═B+18,故B、A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B﹣A═40﹣18═22.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且要注意根据方程式找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时要注意相对分子质量需乘以化学计量数.
18.将“神舟七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 )
A.N2O4 B.NO2 C.N2O D.CH4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元素质量守恒.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2H8N2+2R=3N2+4H2O+2CO2,借助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所含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来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R的化学式.
【解答】解: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2H8N2+2R=3N2+4H2O+2CO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
H原子在反应前后相等,
反应前有2个N原子,而反应后共有6个N原子,则R中有4个N原子,
反应前没有O原子,而反应后共有8个O原子,则R中有8个O原子,
又R的化学计量数为2,则R的化学式为N2O4,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物质的化学式,学生应学会利用守恒法来分析解答.
19.“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 )
A.先变蓝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 D.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碳酸属于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受热时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解答】解: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时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碳酸的性质和显酸性的物质与石蕊试液相互作用显色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0.下列四瓶气体存放方法正确的是( )
A.
光滑面朝上 B.
光滑面朝上 C.
磨砂面朝上 D.
磨砂面朝上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时要正放在桌面上,比空气小时要倒放在桌面上,磨砂面朝下.
【解答】解:A、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
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要正放在桌面上,且磨砂面朝下,故B正确;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要正放在桌面上,但磨砂面朝上了,故C错;
D、甲烷密度比空气小,应倒放在桌面上,且磨砂面应该朝上,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磨砂面应该与集气瓶口接触,原因是集气瓶口的周围朝上的一周属于磨砂面,只有磨砂面与磨砂面接触,才比较紧密.
21.下列方法可用来验证一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的是( )
A.该气体是否为无色无味
B.往集气瓶中倒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变红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D.该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因为二氧化碳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无色无味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如氧气、氢气等,所以错误;
B、溶解于水或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气体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如氯化氢、二氧化硫等,所以错误;
C、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如氮气、稀有气体等,所以错误;
D、澄清的石灰水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钙,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所以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充分利用气体本身的性质,按照操作、现象和结论的流程来描述,不同的气体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在叙述鉴别方法时,要注意语言描述的严密性,要记住由现象得出结论.本考点在中考中经常出现,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还要注意气体检验和验满的区别.
二、简答题
22.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2)碳酸受热分解H2CO3H2O+CO2↑;
(3)CO2与水生产碳酸CO2+H2O=H2CO3;
(4)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CO3H2O+CO2↑.
(3)CO2与水生产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O=H2CO3.
(4)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H2O+CO2↑;(2)H2CO3H2O+CO2↑;(3)CO2+H2O=H2CO3;(4)Ca(OH)2+CO2=CaCO3↓+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3.蜡烛的火焰,用扇子一扇就灭;已发红的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
【解答】解: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煤火的热量较多,扇来的冷空气不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带来了大量新鲜空气,加大了氧气供应,所以越扇越旺.21世纪教育网
故答为:燃烧着的可燃物当温度降低到着火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下,火焰就会熄灭.用扇子扇火会使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所以,不论是炉火还是燃蜡用扇子扇时都会降低温度.不过,扇子扇燃蜡时,空气流动带走的热量会使其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而炉火的着火面积大,热量多,用扇子扇时不能使它们温度迅速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由于空气流通,使氧气供给更充分,所以,炉火用扇子扇,越扇越旺.蜡烛火焰却一扇就灭.
【点评】掌握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了解灭火的原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24.我市正在逐步将管道煤气由石油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丁烷)改为天然气,小明家要进行灶具和燃气泄漏报警器的调整.请填空:
(1)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13O28CO2+10H2O,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
(2)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子数比.改为天然气后,同体积燃料燃烧消耗空气的体积将减小(填“增大”或“减小”),则灶具的调整方法是减小空气(填“燃料”或“空气”)的进气量.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1)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根据甲烷燃烧的反应,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和条件;
(2)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微观粒子个数比进行分析比较.
【解答】解:(1)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由化学方程式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可知,燃烧相同体积的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时,天然气消耗的氧气少.燃烧液化石油气的灶具如需改燃天然气,同体积燃料燃烧消耗空气的体积将减小,则灶具的调整方法是减小空气的进气量.
故答为:(1)CH4,CH4+2O2CO2+2H2O;(2)减小,空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料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5.在成都市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多项证据显示是小季携带汽油上车所致.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低(选填“高”或“低”);汽油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8H18+25O216CO2+18H2O.
(2)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AD(填序号)
A.鞭炮 B.瓶装饮料 C.书刊杂志 D.酒精.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最低温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是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即有高低之分;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移走可燃物等方法都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3)公共交通工具上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解答】解:(1)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汽油燃烧,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低;
C8H18完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8H18+25O216CO2+18H2O.
故填:低;2C8H18+25O216CO2+18H2O.
(2)把沙子覆盖在可燃物上,可以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填:隔绝氧气.
(3)鞭炮属于易爆品,酒精属于易燃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所以禁止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携带;瓶装饮料、书刊杂志等物品不影响公共安全,可以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携带.
故填:AD.
【点评】公共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是近年来常考的内容之一,要注意理解这方面的内容.
26.如图A、B、C三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B是单质,A、C都是氧化物,C是一种黑色固体物质.请回答
(1)写出C的化学式Fe3O4;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
(3)指明反应②基本反映类型化合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框图推断题要注意解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突破口:单质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物,可知B是金属铁,C是四氧化三铁,根据金属铁以及氧化物之间的性质来回答.
【解答】解:(1)根据题意,单质B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物C,可知B是金属铁,C是四氧化三铁,故答案为:Fe3O4;
(2)金属铁可以和硫酸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原理是:Fe+H2SO4═FeSO4+H2↑,故答案为:Fe+H2SO4═FeSO4+H2↑;
(3)单质Fe和O2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物Fe3O4的反应是两种反应物生成一种产物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反应.
【点评】框图推断题要求学生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21世纪教育网
27.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②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http: / / www.21cnjy.com )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3.
②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2N2.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式的计算;化学与能源;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①观察图示,判断反应类型;②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
(3)①元素的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故答案为:天然气.
(2)①观察图示可知,此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置换反应.
②根据图示可知,此反应是:C+H2OCO+H2,所以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故答案为:1:1.
(3)①元素的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所以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3.
故答案为:14:3.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有4个氮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只少4个氮原子,所以另一种生成物是氮气,所以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3O26H2O+2N2.
故答案为:2N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化学式和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比,难度较小.
28.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 ( http: / / www.21cnjy.com )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14g.(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2.86g.
(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质量守恒.
【分析】(1)反应后剩余物的总质量比反应前的减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由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0g+90g﹣97.14g=2.86g.
(2)设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10g x 2.86g
=,x=65%
答:(1)2.86
(2)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和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