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鲁迅
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重点)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难点)
学习目标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华盖集》《二心集》《坟》等。
走近作者
关于鲁迅少年时家中的“变故”
鲁迅13岁那年的除夕,79岁的曾祖母去世了。当时已有电报和轮船,所以不到一个月,祖父就从北京赶到了绍兴。祖父回家后的第二年秋天,正值浙江考举人,主考官是鲁迅祖父在科举中一道考上的同年。周家的一位亲戚,因为儿子要参加考试,就在考试前的一些日子请鲁迅祖父去通关节。一开始,鲁迅祖父觉得不好办,后来纠缠不过,知道这年外放主考的学台,与自己是同科出身,就写了一封信。结果事情败露,光绪帝批下来要将周福清逮捕法办。于是鲁迅祖父就不得不离家躲到了别处。但根据当时清政府的法律,捉不到本人,就要把家里其余的男人都捉去,甚至“满门抄斩”。于是鲁迅的父亲也离家避难,其他男人也都避开了。
作品介绍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录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时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平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文章最初发表在1926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上,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文章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中。
字词积累
záo
qí
shuài
chán
mì
shāi
sù
yuān
dǐng
tìtǎng
shān
bó
suǐ
tuì
cuán
kuī
shuò
liǎn
确凿 菜畦 蟋蟀
缠络 觅食 竹筛
宿儒 渊博 鼎沸
珊瑚 锡箔 倜傥
脑髓 蝉蜕 攒
盔甲 东方朔 敛
高枕而卧
人迹罕至
鉴赏
轻捷
确凿
人声鼎沸
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少有人来,一般指地方荒凉偏僻。迹,足迹,罕,稀少。
确实。
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轻快敏捷。
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沸,水开。
字词积累
1.从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你读到了什么?
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表明文章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
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百草园”“三味书屋”
“从……到……”
整体感知
百草园生活
2.快速默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
9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10段—24: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过渡
承上启下
整体感知
百草园生活
合作探究
1.百草园对于儿时的“我”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提示:可用原文回答)
但那是却是我的乐园
百草园生活
2.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乐”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有趣的动植物 —— 乐景(2段);
2.神奇的传说 —— 乐闻(3—6段);
3.雪地捕鸟 —— 乐事(7—8段)。
快乐有趣
充满童真
合作探究
百草园生活
3.既然是“我”的乐园,为什么作者又在强调“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而这“似乎”和“确凿”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表示十分肯定。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时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所以并不矛盾。
合作探究
百草园生活
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萁·肥胖的黄蜂,轻捷 的叫天子(云雀)。
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触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首乌的“拥肿的根”。
味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特点:体现了百草园的生机勃勃、趣味无穷。
4.迅速阅读第2段,作者都从哪些感官角度写了百草园的哪些动植物?体现了百草园的什么特点
百草园生活
5.文章第2段将百草园中的景物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覆盆子比作小珊瑚攒成的小球,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昆虫发出的声音的悦耳,又流露出作者对这些昆虫的喜爱之情,充满童趣。
百草园生活
6.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句式连在一起的?有什么作用?
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把诸多景物连在一起。
以“面”烘托“点”,又以“点”映照“面”,既完整,又生动。
“不必说”为了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百草园生活
7.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 简要说明理由。
美女蛇的故事惊险恐怖,深深吸引着“我”,使“我”产生了“做人之险”的感受,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百草园生活
8.阅读第7段,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百草园生活
这么有趣的百草园冬天是什么样的?继续读课文,说说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活动?
雪地捕鸟的乐趣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百草园生活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找出文中的动词,并体会其妙处。
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百草园生活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拟人
怎么理解三个“也许……”句?
写出了“我”对被送到私塾读书的原因的猜测,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无限依恋的情感。
作者在百草园中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当他要离开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百草园生活
小 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三味书屋是绍兴城内新台门寿怀鉴先生寓所内的一间房子,用作书塾,在鲁迅家附近,鲁迅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1.文中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的?
(10)
(11)
(12-16)
(17-20)
(21-23)
(24)
书屋内的陈设
对先生的印象
询问怪哉虫
后园寻趣
师生读书
做戏、画画
三味书屋生活
2.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
给人怎样的感觉?
境环屋书味三
肃穆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
三味书屋生活
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哪种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
三味书屋生活
观点一:我认为是有趣的。
1.“怪哉”是怎么回事?
2.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3.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4.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的绣像上描画等。
三味书屋生活
观点二:我认为是枯燥的。
1.礼仪繁琐、教学方法单调。
2.不许乱问、不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3.个性得不到发展……
三味书屋生活
3.请你结合原文说说三味书屋的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外貌
品质
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来?
三味书屋生活
由“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可以看出先生很少体罚学生,说明先生是一个和蔼、严而不厉的老师。
由“我”问“怪哉”虫看出他的方正、质朴,由远近的人都送孩子到他的私塾来读书,可见他是学识渊博的人。
去后园玩,去的多了不可以,一同回来也不行,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对孩子教育有方的人。(开始对“我”严厉,后来好多了)
由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教学认真的老师。
三味书屋生活
4.童年的鲁迅对他的老师是什么态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信服他渊博的知识;同时也很爱先生,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三味书屋生活
知识链接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思考探究
1.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学生提问应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适合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的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
2.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
3.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心理。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攒动( ) 确凿( ) 菜畦( )
桑椹( ) 书塾( ) 蝉蜕( )
cuán
záo
qí
shèn
shú
tuì
1.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
课堂检测
A.本文采取了由近及远、由低到高、从动到静、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
B.“百草园”部分是本文阅读重点,作者主要对百草园的景物及与之有关的生动有趣的园中生活、神话传说等进行描述,突出了“百草园是我童年的乐园”这一主题。
C.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用“单是……就……”写局部“泥墙根一带”。“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态事物,“也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态事物。
D.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捕鸟不是直接写,而是写园中不适宜拍雪人、塑雪罗汉,语言简练,却把儿童爱玩的心理写出来了。
A
【解析】本文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做了有层次的描述。
5.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作业设计
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
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板书设计
陈设及行礼、提问受斥
读书生活
小园中玩耍
偷偷画画
有趣的景色
迷人的传说
捕鸟的乐趣
百草园
三味书屋
汲取知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美好的回忆成长的乐园
自由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