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清明》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清明》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5 11:5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清明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简介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简介
清明节的习俗
【扫墓祭祖】
扫墓,是指到墓地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按照习俗,一般在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修整坟墓、培添新土、清除杂草,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然后叩头行礼祭拜。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尤其重视家族、祖先,对祖先的崇拜、返本归宗的意识特别浓厚,祭扫祖先的坟墓是对先人的特殊缅怀方式。
【踏青春游】
踏青春游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重要习俗之一,指在春天里,人们外出欣赏自然风光,感受春天的气息,进行一系列户外活动,如登山、赏花、野餐等。
【荡秋千】
秋千是一种体育娱乐运动。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习俗活动并流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种现代体育项目的兴起,秋千运动除在少数地区仍广为流行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儿童的专项活动。1986年2月,国家体委制订了《秋千竞赛规则》(草案),同年,秋千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到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秋千已发展为包括6个单项的较大项目。
【插柳】
清明插柳戴柳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道教、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驱鬼,而称之为“鬼怖木”,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和佛教的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道士在这一天也会斫伐柳树的东南枝,祭炼成柳簪的习惯。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含义
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清明节节日习俗。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通信工具,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后来只有皇宫里才有纸鸢。闽南语称风吹。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的,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漂浮的制品。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竹笛,纸鸢飞上天以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声响,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把‘纸鸢’改称‘风筝’现代以风筝,风琴作为统称,包括没有哨子的纸鸢。潍坊市被称为风筝之都。
【放风筝】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碰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雨”。
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写作背景
欲断魂
书写指导:“ 谷” 字
上边撇和点分开,下边撇要长,“欠”字的横钩要短、“人”字舒展。


结构:左右
组词:欲念 欲盖弥彰
造句:这座老房子在风雨中摇摇
欲坠。
音序:Y 部首:欠
书写指导:云字窄小,鬼字上窄下宽、下边撇从日字上横处起笔、竖弯钩在下横处、稍宽大、厶不能丢。

hún
结构:左右
组词:灵魂 神魂颠倒
造句: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音序:H 部首:鬼
欲断魂
借问
书写指导:昔字上边要宽扁、第二横和第二竖都要长,日字要窄小。

jiè
结构:左右
组词:借钱 借题发挥
造句:“借光,请问小明家住在
哪儿?”。
音序:J 部首:亻
酒家
书写指导:酉字上横稍长,下框稍窄,里边的撇和竖弯不要写成两竖,下边有一短横不能丢。

jiǔ
结构:左右
组词:白酒 酒足饭饱
造句:路边这些酒家饭菜做的都
很好。
音序:J 部首:酉
何处
书写指导:可字上横起笔由轻渐重、稍往上拉,竖位置靠左、末端带钩,口字要小、位置靠上。


结构:左右
组词:如何 无可奈何
造句:这本书不知道放在何处了?
音序:H 部首:亻
牧童
书写指导:牛字上横短、下横变为提、稍长、中竖要长,攵下边的撇稍轻、捺要重。


结构:左右
组词:牧场 不牧之地
造句:牧童在草原上快乐地玩耍。
音序:M 部首:牛
先熟读古诗,再通过品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节日情景,感受了春节欢乐喜庆的气氛。
方法回顾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诗境感受
清明时节雨纷纷
释义: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
诗境感受
路上行人欲断魂
释义:路上的行旅之人个个都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诗境感受
借问酒家何处有
释义:询问当地之人哪里有小酒馆
诗境感受
牧童遥指杏花村
释义:牧童只是用手指了指杏花深处的地方
整体赏析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整体赏析
这首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
结构梳理

清明

雨纷纷
行人
诗人
牧童
《清明》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 孤身行路的 。
清明时节
感受和心情
主题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