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课《欧洲文化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历史学习需要有时空观念、融会贯通,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知识储备 为前提,联系三册选必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融通的历史知识体系。为实现 让学生深度学习,提出学习任务,围绕历史的核心问题,创设情境,设置问题 链,并借助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献史料等资源,调动学生的历史思维,培 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学生 的历史学科素养。
本课通过对欧洲基本文化元素的成果和特色的学习,了解不同文化元素之 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欧洲文化的特殊性不仅凸显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还为欧洲人带来了认同感。
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学习任务 学习内容 核心思想
1.理性 1.古希腊罗马文化 欧洲的基本文化元素
2. 习俗 2. 日耳曼文化 充满独有的特色,虽
3.信仰 3.基督教文化(中古西欧文化和拜占庭、俄罗 斯文化) 是个混合体,仍构成 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4. 欧洲文化 是个 4.根据以上对欧洲基本文化元素之间的联系 也使欧洲人有了认同
混合体 和传承的分析,探究欧洲文化的特点及对欧洲 的影响 感,这种认同感有利 于欧洲的一体化。
二、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方面,通过对欧洲文化传承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西欧文化水平 是其社会发展的缩影,是人类文明成果在传播中得以发展和扩大影响的表现。
2.时空观念方面,让学生知道欧洲每一文化元素的发展有其特定的时间空 间背景,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构建古典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西欧 基督教文化、中世纪拜占庭和俄罗斯文化之间的传承、发展和演进的联系。
1
3.史料实证方面,通过收集、对比和分析不同类型史料以探究古希腊罗马 文化、中古基督教文化、 日耳曼文化和俄罗斯文化。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欧 洲文化的不同元素及联系。
4.家国情怀方面,让学生通过学习欧洲文明发展的大致历程,了解世界发 展的多样性,理解欧洲文化的独特性,尊重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树立广 阔的国际视野,使历史课堂充满温情和敬意。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介绍了各大洲的主要区域文化。 本课《欧洲文化的形成》是构成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之一。要理解世界文化的 多样性就需要从整体上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从区域文化入手,再加以整 合认知。本课内容分成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日耳曼蛮族文化、中古西欧 文化和拜占庭、俄罗斯文化几个部分。他们之间既存在着一定的传承融合关系, 又存东、西欧不同区域文化的平行关系。
四、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在认知水平上对于中外历史大致发展脉络已有了解,对于欧洲文 化也有初步的基础知识,但有纵向发展的知识,却缺乏横向比较研究,可能了 解个别知识点,却无法连成体系。从学业水平达成的层次看,在 1、2 层次的基 础上更应注重 3、4 层次的达成,因此更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应用于历史问题 的思考与分析。针对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做到充分借助历史资料,在材料的选 取、问题的设计方面要体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做到材料深度化,思维思辨化。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难点:欧洲文化形成中的传承与发展,欧洲文化传统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2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两组图片导入,分别是 5、10、20 元的三张欧元图片和帕特 农神庙、万神殿、德国科隆教堂、圣索非亚大教堂四副图片。
从建筑风格说说两组图片的联系?你知道欧元为什么这样设计吗?(让学生 各抒己见后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欧元引入欧洲古典文化,可以激发学习的趣味 性、扩大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空间,为结尾埋下伏笔,理解文化的一脉相承。
教师:帕特农神庙、万神殿风格和 5 欧元的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是不是很像, 古典主义建筑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遗风,其建筑特点高贵而简洁的线 条,代表了条理和理性。10 欧元诠释了古罗马时期的拱顶,是不是有万神殿和 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影子。20 欧元上是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尖顶窗框和繁复的玻 璃窗,概括了哥特式建筑在当年令人着迷的特质,传递出中世纪基督教的威严, 德国科隆教堂就是此风格的典型代表。至于欧元为什么这么设计我们学完这节 你们就有答案了。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例外 ”,整套欧元纸币中唯一 以仰视视角绘制的建筑图案是 5 欧元代表的古典主义,这暗含着今天的欧洲人 对古典文化的敬意。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古典的辉煌吧!
学习任务一:理性
3
【古典的辉煌】
活动 1:根据纲要、选必教材和导学案资料,用表格梳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 文化成就(作为课前导学案内容,课堂上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每组评选后上交)。
【理性的魅力】
活动 2:赏析《掷铁饼者》和帕特农神庙的美,结合材料谈谈古希腊文化的 特色。
展示材料:“理性思想渗入了整个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中……建筑学……脱 离了原始的宗教迷信范畴而发展为复杂的数学形式 ;雕塑摆脱了庙宇模式转而 崇尚自然主义和对称协调 ;政治生活从僭主政治转向民主的理性尝试 ;几何学也 从简单而实用的原理基础向着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欧几里德的综合法则发 展。……哲学也逾越‘智者所言 ’而进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使人们依靠自己 的观察和思考去面对那未知的浩瀚宇宙 ”。——[美]马文 ·佩里《世界文明史》
材料: ①人的力量之美 ②数学的美 材料: “人是万物的尺度 ” ——智者学派 “知识即美德 ” ——苏格拉底 “上帝就是几何学家。 ” ——柏拉图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斯多德 “希腊人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索,去开动脑筋。 在神庙、在会议厅、在广场,甚至在每条街的 角落,都可以见到那些为苏格拉底所提出的问 题而冥思苦想的人。”——陈恒《失落的文明》
4
为了便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对上述雕塑、建筑和哲学可以让学生 自己去查阅资料,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也可以课前发给学生资料卡。
资料卡:米隆的《掷铁饼者》,雕塑人物面部表情十分宁静,古希腊以“沉 静 ”为美,和那些正在进行抽象思考的人的面部表情相一致,所以掷铁饼者准 备迸发巨大力量前保持安宁的神态是有理由的。在雕塑的人体比例方面,规定 身体各个比例的标准化,美的人体比例进行数学化的规定,甚至连任何一个手 指和脚趾的比例都没有忽略, 目的就是体现人的力量和美。帕特农神庙外观有 许多黄金矩形组成,神庙采取八柱的多立克式,东西两面是 8 根柱子,南北两 侧则是 17 根,东西宽 31 米,南北长 70 米。东西两立面(全庙的门面)山墙顶 部距离地面 19 米,也就是说,其立面高与宽的比例为 19:31,接近希腊人喜爱 的“黄金分割比 ”。希腊哲学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 会问题的知识追求,智者学派认识社会,重人的价值,构成人文精神的基本内 涵。苏格拉底追求知识、完善自己。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 ”的学问。 柏拉图强调数学,进入学院的人必须学好几何学,否则就难以造入深奥的哲学 殿堂。亚里斯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认识人的逻辑思维,重理性精神。
学生:古希腊文化充满理性的人文主义色彩,就像雕像重视人体比例美和人 的力量,建筑注重数学的黄金比例美,哲学家们对知识、道德和人的价值的不 懈追求是对人文主义的诠释,独立思考、判断和归纳事物的规律,通过符合逻 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获得结论,这种思考方式充满了理性精神。
教师:希腊人崇尚自由,积极地、理性地、乐观地面对人生。相信和歌颂 人的力量、才能和智慧,人的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成为希腊古典时代文 化的重要特色。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影响到希腊文化的各个方面。
5
<设计意图>:通过解析希腊的雕塑、建筑和哲学让学生了解希腊人的理性 思想,引导学生感悟古希腊文化的基本特征,锻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形 成历史解释的能力,学生加深理解欧洲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充满理性的人文主义。 【继承和发展】
活动 3:阅读材料,解读古罗马文化对古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比希腊 帕特农神庙和罗马万神殿,你能看出两座建筑的异同吗?
展示材料:公元 125 年,爱建筑、狂热地尊崇希腊文明的哈德良皇帝亲自 设计并重建了万神殿。从外面看,万神殿显得非常朴素,而且像堡垒一样笨重, 甚至可以说有些俗气。但是,当你穿过那精美的三角门,走进内部时就会立刻 被它宏伟壮观的气势和精美的装饰而深深折服。——金文《极简罗马史》
学生:古希腊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柱式风格和三角门。古罗马建筑在继 承希腊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这集中体现在它对圆顶和拱券的运用。
教师:从帕特农神庙到万神殿说明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 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罗马在古希腊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不仅仅 体现在建筑上,罗马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其情节结构模仿了荷马史诗,英 雄埃涅阿斯也是来自《荷马史诗》中特洛伊城的人物。罗马文化继续承袭着希 腊理性的传统,如果说在哲学、科学等精神创造方面,罗马人始终逊色于希腊人, 那么在政体和法律方面,罗马人的表现则是出色的,罗马人使法律成为理性的杰 出作品。
6
展示材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一致的正 确理性,它是普遍的、不变的、永恒的。在罗马和雅典不会有不同的法律,现在 以至未来也不会有别的法律,而只有一种永恒的、不变的的法律,它将在所有的 时代对所有民族都有效。 ” ——西塞罗
教师:这种抽象的法律原则也是希腊理性原则在罗马文化中的延续和展开。 【罗马的特色】
活动 4:古罗马与古希腊文化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不同价值取向呢
展示材料:“罗马人热爱集体,讲求实效,他们富有军事和组织的天才。 他们不事幻想,处处显示重具体、务实际的实用主义风格。 ……他们不大热衷 于科学和哲学的理论探索,而更注重于自身语言的发展和传播,更倾向于军事、 法律、交通、建筑等方面的文化建设。 ”
——杨共乐《罗马文化:古典文明的光辉》
学生:罗马文化相对于希腊文化,更加强调务实性、实用性和功利性。所以 罗马文化的成就主要在军事、政治、律法、建筑、历法等领域。
<设计意图>:通过对史料的研读,使学生感悟同为古典文化,古罗马文化 与古希腊文化之间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别。
教师:罗马人凭借着罗马军团将疆域扩展至亚非拉三大洲,将地中海变为罗 马人的内湖。罗马不能不以某种严明的纪律来约束内部的每一个成员,罗马法 正式在这种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罗马人对欧洲文化所作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它所创立的罗马法律。下面用《十二铜表法》来解释罗马法的务实性。
阅读《十二铜表法》的部分条款,你认为其中蕴含着哪些积极的社会价值
展示材料: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六表:筛结(“现金借贷 ”或“要式买卖 ”)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
7
的的罚金。
第七表:建筑物的周国应用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
第八表;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 第九表: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学生:罗马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注重保护私有财产、规范契约行为、维 护公众利益、保护平民利益、强调法治精神。调节贵族和平民的矛盾,规范了 人民的行为,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设计意图>:通过对《十二铜表法》社会价值的解读,提高学生从材料提 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罗马文化侧重实用性的理解。引导学 生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知道法治是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教师:威尔 ·杜兰说:“法律最足以说明罗马精神的特征,在历史上罗马代 表秩序,就如同希腊代表自由。希腊留下的民主与哲学,成为个人自由的依据; 罗马留下了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 ”但罗马帝国后期仍然出现 种种社会危机,蛮族也开始入侵。
学习任务二:习俗 【蛮族的入侵】
活动 5:阅读下列历史资料,分析罗马帝国晚期的社会状况,材料中“东方 的信仰 ”是指什么?
展示材料:“到了公元 3 世纪,整个罗马帝国都陷入了“世纪末 ”的恐慌 中,人们一方面疯狂地发泄欲望,大肆放纵于糜烂的生活;另一方则怀着忐怎不 安的心情等待着随时可能降临的厄难,陷入了一种普遍的绝望中。在这样的情 境下,……他们把东方的腐化和信仰同时带入了罗马。 ”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8
展示材料:油画《埃拉伽巴路斯的玫瑰》和罗马帝国分裂地图。
埃拉伽巴路斯的玫瑰
为了便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油画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如 果条件不允许的话,也可以课前发给学生资料卡。
资料卡:油画《埃拉伽巴路斯的玫瑰》初看大多数人或许都会觉得浪漫, 从天洒落的粉红色玫瑰花沉浸在花海里的宾客,美酒佳肴,载歌载舞,清明亮 丽的环境中,躺着绝色佳丽,服饰、首饰、毯子、酒壶和大理石的质感实在让 人叫绝,结合远处的酒神巴克斯的雕像,俨然是欢庆酒神节的盛宴。然而在这 浪漫之下,却是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屠杀,罗马帝国皇帝埃拉伽巴路斯为了观 看人们在花海中窒息而亡而设的宴会,高高在上的埃拉伽巴路斯和他的母亲和 情妇们欣赏着这一景象,享受着扭曲的快感。
学生:在罗马帝国晚期社会动荡不安,奢靡成风,人们处于精神绝望,人 民起义,蛮族入侵,经济衰退;东方的信仰是基督教。
教师:伴随着罗马帝国的衰弱,公元 4——6 世纪,日耳曼人如同潮水一样 涌入罗马帝国,395 年,罗马帝国分裂以罗马为首都的西罗马帝国和以君士坦 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长达千年的中古时期, 也称“ 中世纪 ”。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油画和地图,培养学生的历史解读和时空观念方面 的核心素养。
9
【蛮族的习俗】
活动 6:在罗马帝国的北方,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被统称为“ 日耳曼人 ”, 因为他们社会组织和经济文化水平落后,因此又被罗马人蔑称成为“蛮族 ”。 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日耳曼人有哪些引以为傲的习俗,蛮族入侵给风雨飘摇 的西欧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展示:“ 日耳曼人认为结婚是一种严肃的、神圣的制度,满足于只有一 个妻子……在战场上,如果首领倒下而你离开战场独活,那更是一生也洗刷不掉 的污名和耻辱。对首领极尽保护、捍卫,贬抑自己的英雄行为而把功劳归给首领, 是服从的真实意涵。首领为胜利而战,战士则为首领而战。……战士们总是伸手 向首领要东西:把你的战马赐给我吧,要不那根血迹斑斑、代表胜利的箭矛也 行。 ……既然这样慷慨,你非得靠战争和掠夺,才供养得起。能靠流血换到的东 西却去流汗得来,是没骨气、等而下之的事。 ”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
学生:日耳曼人引以为傲的习俗有终于婚姻,重视血缘和家庭,忠于首领, 生活来源于首领的封赏,好战。
材料展示:9 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 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 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 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
——[美]约翰 · 巴克勒等著《西方社会史》第一卷
学生: 日耳曼蛮族对罗马帝国的入侵导致帝国分裂,但也给西欧带来了强 大的生命力,它的野蛮传统、以首领为主的部落地方主义和强调血缘的传统,对 中古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教师:日耳曼人首领和扈从之间的那种带有交换性质的保护与服从关系,对
10
中世纪领主和附庸间的荣誉关系,统治者和臣民间的契约关系也产生了重要影 响,成为欧洲中世纪封建制的主要依据。蛮族人把财富和道德联系在一起的思想 观念,勇敢好战的战士文化和重视名誉的精神品性以及慷慨和挥霍的生活态度, 也都构成了中世纪文化结构中的某些基本特性和基本价值观念。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日耳曼蛮族文化,它也是欧洲文化 的组成元素之一。提高学生对比归纳历史资料的能力。
过渡:罗马帝国灭亡了但教会这个组织并没有遭到破坏。蛮族征服者是很想 占有各种文明的果实,但他们不能提供广泛性的组织形式,只能建立很多小的封 建王国,他们需要依靠愿意提供帮助的罗马教会这个组织来维护统治,于是教 会带着罗马法的威望和罗马名字的权威来到蛮族中间,成为新兴民族的导师和 法律制定者,那教会与王权之间会查处什么样的火花呢?
学习任务三:信仰
【 “凯撒 ”与“上帝 ”】
活动 7:根据材料推断中古西欧教会与王权之间的关系?
展示材料:“西方的损失在规模庞大的政府与组织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 黑暗时代期间,虽有查理曼帝国昙花一现,但仍然显示出此一时期的人们无力组 织一个庞大的政府来治理一个广大而复杂的政治或经济社会。只有罗马公教能 超越这种早期国家或省区间的狭小界限,可以在广大的人民当中,维持一个有效 的组织。 ” ——[美]布林顿 ·克里斯多夫 ·吴尔夫《西洋文化史》第二卷
学生:基督教会与日耳曼文化能够并需要相互接纳,是因为基督教会与日耳 曼统治者彼此都认可对方的利用价值,一方面是由于教会的力量、权势与作用, 使日耳曼统治者感到需要和加以利用、甚至依靠 ;另一方面,基督教会也因西罗 马帝国的灭亡,失去了世俗政权的支柱,希望找到新的世俗政权的支持,所以两
11
者一拍即合。
教师:新兴军事霸主与传统精神权威的结合,基督教化使处于分裂状态下 的各部族、地区、居民拥有了统一的信仰体系,促成西欧成为独特的基督文明 区域之一。 日耳曼蛮族文化与罗马基督教文化的结合,构成了中世纪欧洲文化 的底色。
阅读下列材料,从教皇国这个地图可看出“凯撒 ”的王国好像让位与“上 帝 ”的王国, 自从查理大帝于公元 800 年被罗马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 ” 以后,教皇们便有了和世俗政权争夺权力的资本。天主教思想家宣称,教皇的 权力高于皇帝,教皇是上帝的代理人,皇帝则是从教皇的手中获得了皇权。世 俗王权和基督教会为了权力纷争不断,西欧会出现怎样的政治格局?
展示材料:结合材料赏析教皇国地图、教皇加冕图和查理曼大帝。
“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攻击蹂躏,在教会内部确 保教会的纯正信仰。而圣父,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 ”
——查理曼大帝 796 年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 ——教皇英诺森三世 (1198—1216 年在位)
学生:王权与教权的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 的二元政治格局,在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 互相利用、竞争共存。
12
教师:教权和王权的互斗从来没有哪一方得到过完全的胜利,双方都承认 对方的存在有其必要,争的只是彼此的相对权利。罗马教会在一个纷乱又动荡 的世界里,力挽狂澜,真正发挥了组织领袖的作用,因而成为中世纪的统治堡垒, 成为社会文明的代理人。教会的权威取代了帝国的权威,恺撒的王国让位与上帝 的王国。在一个没有皇帝的尘世之城的废墟上,天国在尘世的代理人就成为名正 言顺的最高统治者,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基督教会控制 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那基督教到底有什么魅力可以掌控中世纪的西欧。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对图片、地图和材料等多种史料的不同角度的解读, 可以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的理解中世纪王权和教权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在史料实 证和历史解释方面的能力。
【理性与信仰】
活动 8:解读图片和材料,谈谈神学家对中世纪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
展示材料:托马斯 ·阿奎纳是中世纪西欧神学家,有“神学界之王 ”称号, 他的名言:“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
(
托马斯
·
阿奎纳用逻辑学论证上帝的存在
大前提:
世间万物都有不同的完善程度,而上帝是最
完美的存在;
小前提:
世界上一定有一种最完美的存在;
结论:
所以上帝是存在的。
)
学生:神学家的作用:神学家用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 发展出经院哲学,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源自 古希腊哲学,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13
教师:托马斯 · 阿奎纳把理性引进神学,用 “ 自然法则 ”来论证“君权神 圣 ”说,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 集大成者。他从基督教神学的角度去解读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将中世纪独具特 色的基督教文化渗透进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又根据自身需要把亚里士多德的 观点纳入神学政治理论体系内,使其服从与基督教神学政治观。经院哲学们都 充分利用了古典文化遗留下来的理性资源为信仰服务,强调信仰是出发点和目 的,理性是手段和途径,确立了中世纪特有的精神文化形态——基督教神学和 经院哲学。至此我们不禁要问“黑暗的中世纪 ”有多“黑暗 ”?
<设计意图>:通过对神学家托马斯 · 阿奎纳经院哲学的了解,加深学生对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认识。
【黑夜的光明】
活动 9:中世纪的修道院,为了培养合格的僧侣,修道院开设了被称为“七 艺 ”的课程,分别是语法、修辞、逻辑、音乐、几何、算术和天文。阅读下列 材料和中世纪的法律说说中世纪西欧文化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承?
展示材料:“基督教会对古希腊和罗马学术进行了积极主动的保存,教会 并不光是把一些智慧典籍放在橱柜里束诸高阁,当年没有印刷术,书本会腐烂、 会枯朽。这些文献能够留存下来,是因为整个中世纪基督教会都在抄写,一再地 抄写。诸多希腊罗马的珍贵文物之所以留荐至今,是拜修道院里的修士之赐。 ”
——约翰 ·赫斯特著 席玉苹译《极简欧洲史》
(
基督教神学的百科
全书
)
14
学生:中古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但也有积极作用,继承 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 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教师:中世纪西欧文化不是单一的宗教文化,它既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同时它也传承了古希腊罗马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维方式,并融合了西欧地区日 耳曼等民族的文化传统。基督教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材料得出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中世纪 基督教文化,提高学生辩证唯物史观方面的素养。
展示材料:英国学者柏格斯曾经指出:“莎士比亚汲取《圣经》的井泉如此 之深,甚至可以说没有《圣经》便没有莎士比亚的作品。 ……然而《圣经》的 精华和精神,它的正义、宽容、仁爱、救赎等伟大的教训,以及其他许多宝贵
的金言,仍得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留存。” ——朱维之《基督教与文学》
学生:西欧文学表现出明显的宗教特征,《圣经》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 要影响,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
展示材料:骑士文学的代表《罗兰之歌》、《罗兰之歌》片段、市民文学 的代表《列那狐传奇》。
教师: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在西欧中世纪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反映 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骑士文学主要反映骑士阶层的道德和
15
理想,如罗曼蒂克的爱情和高雅优美的言行,骑士为正义而战、行善除恶、敬 重女士。而市民文学则主要叙述市民的喜怒哀乐。这两种文学形态为千篇一律、 阴郁灰暗的基督教文化增加了一抹亮色。
过渡:西欧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王权和教权平分秋色。东罗马帝国以 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东正教是拜占庭的国教,以希腊语为官方语言, 国家统一,皇权高于教权,教会附属于皇帝。
【传承与教化】
活动 10:观察拜占庭帝国的地图 并结合材料分析拜占庭文化的特点和 形成原因?
展示材料:“拜占庭文明是亚欧
中世纪文明中一支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 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 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 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 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 学生:拜占庭文明的特点:以希腊语为官方语言,便于希腊罗马文化的保
留;吸收来自亚非的东方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教会 文化和世俗文化作为两大主流文化并存共荣。成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欧亚非 三洲交界,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 层的重视和努力。
教师:拜占庭帝国欧亚非三洲交界,传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 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16
<设计意图>:通过对拜占庭帝国地理位置的解读,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以 及空间观念,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展示材料:结合材料和书影,谈谈你对《民法大全》的认识。
(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
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
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
而
第三次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
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
德国法学家耶林
)《民法大全》插图
学生:《民法大全》是一部汇编式法典,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是拜占庭文化 的标志性成就。奠定了后世法学,尤其是欧洲民法典的基础。继承了罗马的法 治文化,对现代世界各国法治文明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研读,使学生理解拜占庭对古典文化的保 存与整理,对世界法治文明的历史贡献,提高学生史料实证方面的核心素养。
展示材料:德国科隆大教堂和圣索非亚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最 完美的哥特式建筑,整个建筑高耸而富有空间感,再结合镶嵌有彩色玻璃的长 窗、遍布教堂的浮雕群像,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神秘氛围,是欧洲基 督教权威的象征。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皇室的主教堂,拜占庭建筑最光 辉的代表,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教堂屋顶以穹隆覆盖,其中的中央大穹隆达直径 32.6 米。科隆大教堂和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区别,哪个继承了万神殿的风格?
17
学生:德国科隆大教堂是中世纪天主教堂的代表,顶部是尖顶,顶尖有十 字架,象征着天主教在西欧的精神统治。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庭东正教的代 表建筑,教堂顶部是圆顶,是集成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成就而有所发展,如典 型的罗马式“穹隆顶 ”设计。
教师:拜占庭不仅是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者,而且是古典希腊罗马文 化的传播者。公元 10 世纪中叶,俄罗斯的前身——基辅罗斯接受了东正教的洗 礼,进入基督教文化圈,直接促进蛮族斯拉夫世界的文明化。
阅读材料,对比拜占庭和俄罗斯的教堂、双鹰国徽,分析俄罗斯根据希腊字 母创造的斯拉夫字母和材料,你认为拜占庭文化与俄罗斯文化有什么联系?
“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俄罗斯民族是其一支)来说,就如同罗马对日耳 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在这些方面(文学、 艺术、建筑等),俄罗斯人极为出色,发展起自己独特的俄罗斯——拜占庭文 化。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学生:拜占庭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俄罗斯公然以拜占庭帝 国的继承人自居。俄罗斯在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建筑风格、语言文学和政治 体制上全面吸收拜占文化,以改造其野蛮落后的政治、文化状态。
活动 11:拜占庭帝国灭亡对西欧文化发展的有什么影响?阅读材料回答。
展示材料:“拜占庭灭亡时抢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 雕塑,在惊讶的西方而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形象而
18
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天利由初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 好像是古典时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 ” ——恩格斯
学生:公元 1153 年,拜占题帝国亡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手,拜占庭灭亡 后,大批拜占庭学者流亡西欧,带去了大量的古希腊古罗马典籍,为西欧的文 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古典的文化文本和思想,促进了西欧文化向近代化发展。
教师:拜占庭帝国充当了饱受日耳曼冲击下西欧古典文化的保存者,以其丰 富的古典文化底蕴推动了西欧文化的再次振兴,为近现代欧洲文化的强势崛起 提供了文化渊源。
<设计意图>:通过拜占庭文化对西欧文艺复兴的反哺,进一步加深对“文明 的传承与交流,增进学生对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的感悟。
学习任务四:欧洲文化是个混合体
活动 12:现在我们回顾一下今天讲到的欧洲文化的基本元素有哪些?这些 文化元素又是怎么连结成一个混合体的?到了近现代这些元素开始崩裂但仍然 为整个欧洲人认同。
学生:基本元素有古希腊罗马文化、 日耳曼蛮族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基督 教需要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等高智知维护“上帝 ”,教化信徒,也需要日 耳曼蛮族世俗的王权来维护教权。 日耳曼蛮族需要基督教会帮忙维持统治,树 立王权的神圣。但基督教和蛮族都对古典文化充满了敬意,对之保存、传承和 学习。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下开头两组图片(这里不再展示),你知道欧元为什 么这样设计了吗?
学生:欧元纸币的图案是统一的,其中的建筑物并不是特定的某一个国家、 某一个具体的建筑物,而均是象征性的图案,是文化元素的象征。也就是说,
19
欧元设计整体上浓缩了欧洲的文化传统,融合了全欧洲在不同时期历史文化的 发展,强调了欧洲文化的共同性这一主题。
<设计意图>:呼应开头,还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回忆总结这节课的内容,从 更高深层次不同角度理解欧洲文化传统,理解欧洲文化的独特性,使历史课堂 充满温情和敬意,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的素养。
教师总结:欧洲,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文化凝聚的象征。欧洲 认同感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欧洲人对其同源文化的延伸。作为欧洲文明的渊 源,古希腊罗马文化奠定了欧洲的文化传统。在中世纪基督教把强调理性的希 腊文化,关注国家、军团和法律的罗马文化和注重血缘、家庭的日耳曼文化结合 起来,形成基督教文化大一统的氛围,基督教教义成为欧洲人长期共同秉承的精 神家园。这些文化元素早已深入到了欧洲人的血液中,成为欧洲认同的重要文
化根源,这为今天欧洲的一体化提供了文化基础。 板书设计:
20
学习评估:
1.在研究古希腊教育思想的特征时,学者们有的概括为“人本化 ”特征,有的 概括为“思辨性 ”特征。这些概括( )
A、表明古希腊的教育仅教授辩论学 B、说明古希腊教育的内容突出美德
C、认识到古希腊思想的人文精神 D、强调古希腊思想中的主观主义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人本化 ”和“ 思辨性 ”可知考查的是古希腊文化的核 心思想充满理性色彩的人文主义这一知识点。根据所学可知古希腊的教育内容 比较全面,辩论学和美德只是其中一部分,智者学派强调主观主义,故 ABD 错。 2.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指出:“全体希腊人在血缘和语言方面是有亲属关系 的,诸神的神殿和奉献牺牲的仪式是共通的,而生活习惯也是相同的。 ”希罗
多德的话表明,古希腊 ( )
A.同地域生活有利于希腊人语言认同 B.城邦间的差异并未妨碍文化认同
C.民主政治促进了城邦间自由交流 D.宗教信仰有利于城邦之间的团结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全体希腊人在血缘和语言方面是有亲属关系的,诸神的神 殿和奉献牺牲的仪式是共通的,生活习惯也是相同的 ”,可知题干是考查综合 血缘、语言、宗教和习惯的希腊文明,不是考查语言、血缘或宗教的某一个知 识点,故 B 项正确。
3.下列是摘编自《十二铜表法》的部分法律条文。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的 颁布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因为它 ( )
第 3 表《执行):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会法庭判,直到将其戴 上足伽、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21
第 11 表《婚姻)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A.能够保护平民的私有财产 B.严重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可限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 D.使得平民掌握了法律的立法权
【答案】C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它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知 识的垄断和任意曲解,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选 C 项。材料中《十 二铜表法》的内容没有体现对平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和对贵族利益的打击,排除 A、 B 两项,《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斗争的结果,但平民并没有掌握立法权。故 D 错。
4.右图取材于公元 8 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 君主“丕平献士 ”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教 皇也为丕平加冕来说明其王位的合法性。该 历史事件及图片最能说明 ( )
A.基督教会权力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 B.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C.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制度 D.法兰克王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答案】A
【解析】“教皇为皇帝加冕 ”体现的是法兰克国王必须通过教皇为其加冕的这 种君权神授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也说明了以教皇为代表的教权高于以法 兰克国王为代表的世俗王权的这一社会特征,故 A 项正确。B 项说法从图片中无 法体现,此时教皇的土地也只有意大利中部的部分地区,故排除 B。材料体现出 的是教皇和国王的关系,不是封建贵族内部关系,排除 C。公元 8 世纪中期,法 兰克王国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排除 D。
5.在拜占庭帝国的学校中,学生们既要学习《圣经》,也要背诵希腊经典《荷
22
马史诗》,哲学、算术、天文、法律、物理和神学课程均是高级教育的组成部 分。这反映出拜占庭教育 ( )
A.服务于扩张的需要 B.被基督教会控制了
C.融合宗教世俗文化 D.突出平民化的倾向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圣经》 ”希腊经典《荷马史诗》 ”“哲学、算术、天文、 法律、物理和神学课程 ”可知,课程和学习内容中既有神学的内容,也有世俗 的内容,故选 C 项。这与扩张关系不大,排除 A 项;B、D 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 除。
参考文献:
1.约翰 ·赫斯特著 席玉苹译《极简欧洲史》
2.陈恒《失落的文明:古希腊》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3.[美]威尔 ·杜兰《世界文明史——信仰时代》(下册)(幼狮文化公司译)(M)东 方出版社,1999。
4.[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上)(耿淡如译)(M)商务印书馆,1984。
5.[美]布林顿 ·克里斯多夫 ·吴尔夫《西洋文化史》第二卷(刘景辉译)(M)台湾 学生书局,1987。
6.克里斯托弗 ·道森《宗教和西方文化的兴起》 (长川某译)(M)四川人民出版 社,1989。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