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历史九年级下册 三、四单元学情评估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历史九年级下册 三、四单元学情评估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5 18:0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四单元学情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913年到1917年之间,俄国面粉的价格翻了三倍,盐翻了五倍,而黄油翻了八倍还多。哪怕很少上街抗议的女性也在1917年3月的国际妇女节组织起队伍举行浩荡的游行。这种局面主要归咎于(  )
A.农奴制改革局限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苏德战争突然爆发
2.为了抵御欧洲大陆的强国,英国先后采取了联合抗法——联法败俄——联合抑德——扶德抑法——纵德反苏的做法。材料中的“联合抑德”包括(  )
A.组成三国同盟 B.建立三国协约
C.签署《九国公约》 D.签署《凡尔赛条约》
3.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爆发,1918年结束,但当时中国的新闻报道大多称之为“欧战”。这主要是因为(  )
A.交战双方全是欧洲人 B.交战目的是夺取霸权
C.交战区域集中在欧洲 D.战争性质是非正义的
4.1914年,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爱德华·格雷在一战爆发之时说:“整个欧洲的灯火正在熄灭,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将不会再看到它们被重新点燃。”这说明一战(  )
A.消除了欧洲的侵略野心 B.促进了殖民地人民觉醒
C.削弱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结束了欧洲的霸主地位
5.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归纳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第一国际成立
C.中国共产党诞生 D.十月革命胜利
6.“他们(俄国革命者)走在国际无产阶级的前面,夺取了政权并且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这一实践问题,他们在全世界把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决战大大向前推进了。”该评价认为十月革命(  )
A.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完成了工人阶级愿望
C.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 D.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
7.“1919年,当巴黎和会结束后,德国的工人表示他们期待着战争的结束,盼望着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但是和约毁灭了他们的愿望,他们将为它工作。”这是因为(  )
A.德国的殖民地被瓜分 B.德国面临巨额赔款
C.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 D.协约国要继续作战
8.“靠《凡尔赛条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该体系最终崩溃。这主要说明了 (  )
A.凡尔赛体系的局限性 B.二战爆发的合理性
C.欧洲政治格局的形成 D.“北约”建立的原因
9.阅读下图,造成苏俄(联)农民平均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INCLUDEPICTURE"XT2.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九历全国\\XT2.tif" \* MERGEFORMATINET
A.实施固定粮食税 B.实行产品配给制
C.推行余粮收集制 D.实现农业集体化
10.苏联到卫国战争前夕,电站占全国固定动力设备的73%,工作机器的电气系数达到82%,还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开凿了运河等大型工程,在荒凉的东部建立了工业区。这反映了苏联(  )
A.商品经济繁荣 B.工农业协调发展
C.国际地位提高 D.工业化成就突出
11.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印度以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反抗殖民统治,埃及华夫脱党领导独立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推行改革,这能够反映出这一时期世界民族民主运动(  )
A.斗争目标一致 B.斗争方式灵活多样
C.都获得了成功 D.都有政党进行领导
12.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大萧条的根本原因是需求不足,他建议政府介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安排市政工程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 B.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C.苏联实行五年计划 D.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13.罗斯福颁布《紧急银行法案》,允许美国约一半银行无条件重新开张,四分之一银行在限制取款的前提下重新开张,并要求其余约1000家银行关门。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
A.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D.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14.以下措施的相同作用是(  )
1921年苏共颁布法令,规定粮食税的税额根据农户的具体情况来定,对恢复农业生产的农户以减税作为奖励 1933年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以提高农产品价格,国家对缩减耕地的人进行补贴
A.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 B.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C.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15.下面时间轴承载的史实反映的主题是(  )
INCLUDEPICTURE"XT3.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九历全国\\XT3.tif" \* MERGEFORMATINET
A.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B.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C.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影响 D.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建立
16.“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进行整体认识是学习历史的最佳方法。赏析下面王刚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判断其主题应是(  )
INCLUDEPICTURE"XT4.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九历全国\\XT4.tif" \* MERGEFORMATINET
A.战后的一时繁荣 B.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
C.两战之间的世界 D.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17. 堀田江理的《日本1941:导向深渊的决策》一书,聚焦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的一段历史。作者认为:日本政府做出了从一开始就错误的决策。这一“决策”指的是(  )
A.建立法西斯专政 B.进攻苏联
C.发动卢沟桥事变 D.偷袭珍珠港
18.下表中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标志着(  )
时间 事件
1941年12月8日 日本对美国和英国同时宣战
1941年12月8日 美国和英国向日本宣战
1941年12月9日 中国对日本、德国、意大利同时宣战
1941年12月11日 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宣战
美国同时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转折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正式形成
19.“签字国保证使用全部军事力量和经济资源,共同对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保证不与法西斯国家合作,不单独同敌国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这项规定出自(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开罗宣言》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法国等传统欧洲强国遭到严重削弱,丧失大量殖民地,失去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控制,美国、苏联迅速填补了这些区域的权力空白,形成了两强相争的局面。这主要说明了(  )
A.国家利益影响国际关系 B.综合实力决定战争成败
C.团结抗战加速战争结束 D.战争导致世界格局变化
二、非选择题(21题7分,22题6分,23题5分,24题6分,25题6分,共3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每一国政府都建立了一套署局机关、政务会和专门委员会等,其目的是将国内的人力、自然资源与一切能进口的货物,都用到能发挥最大效益的地方去。在战争紧迫的形势下,自由竞争是浪费的,无法指导私人企业又不太稳定和过于缓慢。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
——摘编自《十月革命90年:救赎、悲剧与启示》
“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的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苏联史》
材料三 “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会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
——甘地
(1)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独特的方式”是什么。(3分)
(3)简述上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起,苏俄开始实行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
(1)材料一是哪一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具体体现?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何意义?(2分)
材料二 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
(2)结合材料二回答,十年间促使苏联工业总产值迅速上升的重要方针举措是什么?(1分)
材料三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供应长期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摘编自《全球通史》
(3)材料三中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与哪一模式有关?材料中哪一词语概括了这一模式在经济上的特征?(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有何感想。(1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缓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政治和经济危机,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在危机不断恶化的危急形势下,1933年罗斯福上台并宣布实行“新政”。新政期间,美国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直接发放对贫困各州的救济拨款和物资。建立工程振兴局,在1935—1943年间,该局雇佣了近330万人,共主办25万个工程项目,给美国疲弱的经济注入活力,刺激了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经济的复兴。国会还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保障了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恢复。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措施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2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美苏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措施所产生的共同作用。(2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从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过程中获得的认识。(1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爆发时,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1918年一月,饱受压迫的群众掀起了席卷中欧的政治性罢工和反战示威的浪潮。在这之后,各国的武装力量也发起了反叛统治阶级的运动。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 美、英对日宣战
1942年1月 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4年6月 诺曼底登陆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召开
1945年8月上旬 美国向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在危机中打响。……到这时,民族对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都达到了极点,现代社会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究变成了历史的转折点:战争转变成“人民的战争”,人民战胜了强权,正义战胜了邪恶。这次大战和上一次不同,善和恶的阵营都壁垒分明。
——摘编自钱乘旦《不平衡的发展:二十世纪的历史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参战各国民众对战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作者认为“这次大战和上一次不同”。(1分)
25.请根据下面图片涉及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6分。要求:题目自拟,史论结合,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比较)
INCLUDEPICTURE"换1.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九历全国\\换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换2.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九历全国\\换2.TIF" \* MERGEFORMATINET
答案
一、1. B 2. B 3. C 4. C 5. D 6. C 7. B 8. A 9. A 10. D 11. B 12. D 13. B
14. B 点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33年,受经济危机影响,罗斯福实施新政,调整农业政策,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所以二者的共同作用是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B正确。开创计划经济体制的是苏联模式,排除A;罗斯福新政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排除C;材料没有提及社会保障制度,排除D。
15. B 16. C 17. D 18. B 19. C 20. D
二、21. (1)使欧洲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投资;在世界上的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历史意义: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独特方式: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一战将俄国推向全面崩溃的边缘,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一战后,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中影响深远。
22. (1)政策:新经济政策。意义: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苏联执行了工业化方针(或者实施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3)模式:苏联模式。词语:凭票供应。
(4)政策的调整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改革一定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等。(言之有理即可)
23. (1)苏俄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美国注重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都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政局,巩固了政权;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适时调整政策;国家建设要善于学习他国经验并不断创新。(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24. (1)变化:由支持战争到反对战争。原因:战争持续时间长;战争极其残酷,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殖民的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觉醒。
(2)美国对日宣战,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与其他盟国军队一起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欧洲战事的结束;召开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军行动,加速了战争进程,为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奠定了基础;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无条件投降及二战结束。(选取两个历史事件分析说明即可)
(3)一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二战是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5. 【示例】题目: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经历数年战争,苏俄经济异常困难。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经济,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渡过了危机。两次改革都是在本国经济遇到困难时实施的,目的都是促进经济发展。不同的是,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