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测试训练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人教版)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四川成都期末)义长灌域(下图)
位于内蒙古河套灌区东北部,灌域内引黄自流
灌溉,现有灌溉面积294.2万亩(1亩≈666.67 m
)。67眼地下水监测井均匀分布在灌域中,其
中南部监测井地下水埋深年际变化比较小。据
此完成1—2题。
1.[大招9]义长灌域修建排水沟的主要目的是
( )
D
A.加快水流速度 B.防治土地荒漠化
C.减少水土流失 D.减轻土地盐碱化
【解析】 大招9 “致富厨房(治、复、除、防)”,
四步骤治理生态环境问题
步骤一、生态环境的治理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义长灌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灌溉面积较大,故灌区内建设排水沟
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大水浸灌的水分被蒸发后,土地发生盐碱化,D正确;修建排水沟对
流水速度影响不大,A错误;当地为灌区,土地沙漠化不严重,B错误;修建排水沟会
加速水土流失,C错误。
2.南部监测井地下水埋深年际变化比较小,是
因为( )
A
A.靠近黄河 B.靠近引水渠
C.靠近排水沟 D.地势低洼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南部监测井地下
水埋深年际变化比较小,主要原因在于该灌区
南部紧临黄河,黄河水补给地下水,使得地下水变化较小,A正确。
(2024山东潍坊期中)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疏勒河中游玉门市至下游瓜州县之间
东西长约300 km的狭长地带,分布着绿洲、戈壁、山地和荒地,覆盖有天然林草地和
人工林草地。近年来,区域生态用水严重不足造成土壤盐碱化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表示意1980—2018年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植被年均生态需水量。据此完成3—5题。
植被类型 植被面积/万公顷 年均生态需水量/亿立方米
有林地 0.031 0.006 5
灌木林地 2.153 0.366 0
疏林地 0.905 0.110 5
其他林地 0.228 0.175 0
高覆盖草地 1.733 0.385 4
中覆盖草地 1.320 0.993 0
低覆盖草地 49.553 5.069 5
合计 55.923 7.105 9
注:有林地是指密闭度大于20%的林地。
3.疏勒河中下游地区不同植被生态需水量有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B
①植被类型与面积 ②土壤性质 ③水热条件 ④河流水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疏勒河不同植被生态需水量产生差异,一方面是由于植被生长的状况不同,
即植被类型及面积不同,另一方面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及导致
的植被面积变化,影响疏勒河流域植被需水量变化。植被生态需水量由植物生长状况决
定,与河流水源和土壤肥力无关。①③符合题意,B正确。
4.疏勒河中下游地区人工植被覆盖占比最高的区域是( )
D
A.山前斜坡地带 B.绿洲边缘地带 C.荒漠过渡地带 D.绿洲核心区域
【解析】 绿洲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流或井、泉附近,以及有冰雪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
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便利,往往是干旱地区农牧业发达的地方。因此绿洲区主要分
布人工植被(包括人工林草地、农田作物等),尤其是绿洲核心区域人工植被覆盖占比
最高,B错误,D正确。绿洲分布在山麓冲积—洪积扇上,绿洲核心区域人工植被占比
高于其所在的山麓冲积—洪积扇,也高于荒漠向绿洲的过渡地带,A、C错误。故选D。
5.表中植被生长与水源补给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据此推测疏勒河中下游地区盐碱化最
严重的季节和主要原因是( )
A
A.春季,植被耗水量大 B.夏季,实际蒸发量大
C.秋季,上游来水量少 D.冬季,区域气候干旱
【解析】 植被生长与水源补给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结合材料可知,生态用水量大是
当地土壤盐碱化的重要原因。春季气温回升,植被生长导致耗水量增加,加上蒸发旺盛,
土壤盐碱化严重,A正确;夏季冰川融水量大,盐碱化比春季弱,B错误;秋冬季节气
温下降,蒸发减弱,植被枯萎,耗水量降低,导致土壤盐碱化减弱,C、D错误。
(2024陕西西安期中)固原市原州区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东麓,塬(四周陡、顶
部平),墚(山谷间的延绵高地),峁(顶部浑圆,周边较陡的山包),壕(地势低洼
之地)交错,地貌极为复杂,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近年来,该地采用漏斗式集流坑整地
(以栽植点为中心进行挖土;用生土堆成外高内低的漏斗式集流面,并夯实拍光;在集流
面围成的坑穴中心挖植树坑,并将熟土回填植树坑内)方式造林,获得很大成功。完成
6—8题。
6.最宜采用漏斗式集流坑整地造林模式的地貌类型是( )
D
A.峁边 B.墚侧 C.壕底 D.塬顶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漏斗式集流坑整地造林模式是以栽植点为中心进行挖土;用
生土堆成外高内低的漏斗式集流面,并夯实拍光;在集流面围成的坑穴中心挖植树坑,
并将熟土回填植树坑内。这种模式有利于集水,最适宜采用此模式的是塬顶等集水效果
较差的平坦面,D正确,A、B、C错误。
7.[大招9]用生土堆砌并夯实集流面的主要目的是( )
B
A.增加土壤肥力 B.减少水分下渗 C.增大地表温差 D.减少水分蒸发
【解析】 大招9 “致富厨房(治、复、除、防)”,四步骤治理生态环境问题
步骤一、生态环境的治理
根据材料可知,用生土堆砌并夯实集流面后,形成外高内低的漏斗式集流坑,这样做的
主要目的是减少地表水下渗,使地表径流汇集到集流坑内,B正确。
8.当地多培植本地树种,主要是为了( )
A
A.提高树木成活率 B.节省造林成本 C.防止外界树种入侵 D.突出地方景观特色
【解析】 当地多培植本地树种,是因为本地树种环境适应性强,成活率高,A正确。用
本地树种可以节约一些成本,但这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当地生态环境恶劣,外来树种
不易生存,C错误。用本地树种,可以体现本地植被特色,但这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丘陵地带。景德镇
盛产瓷器,其青白瓷独具特色,闻名天下,素有“瓷都”
之称。明清时期当地以高岭土为原料烧制瓷器,生产规
模达到鼎盛,但也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21世纪初,景
德镇踏上了转型发展的道路。据此回答9—11题。
9.景德镇成为“瓷都”的有利条件是( )
D
①经济发达 ②原料充足 ③水运便利 ④工艺精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景德镇分布有高岭土矿,原料充足;由“青白瓷独具特色,闻名天下”可知,
景德镇制瓷工艺精湛;景德镇分布有多条河流,水运便利,所以②③④正确。经济发达
与成为“瓷都”没有必然联系,①错误,故本题选D。
10.该地瓷业生产最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
A.水土流失 B.草地退化
C.水资源不足 D.土地荒漠化
【解析】 A(√)瓷器生产需要开采当地丘陵地区的高
岭土,这会破坏地表植被。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
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易导致水土流失。
B(×)该地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丘陵地带,不是
草地广布区。
C(×)江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表水资源丰富。
D(√)江西位于湿润区,而土地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11.[大招10]下列景德镇转型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B
A.整合中小型的制瓷企业,加强员工培训
B.利用高岭土丰富的优势,扩大生产规模
C.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提升陶瓷品质
D.个性化定制生产陶瓷,提高市场竞争力
【解析】 大招10通盘思考,三方面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整合中小型的制瓷企业,加强员工培训(一、经济方面);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二、社会方面),提升陶瓷品质;个性化定制生产陶瓷,提高市场竞争力(一、经济
方面)都有利于景德镇转型发展。扩大生产规模,会加剧当地环境问题,不利于当地的
可持续发展,所以B选项说法错误,根据题意,本题选B。
(2024山东枣庄期中)淮北市地处安徽省北部,煤炭资源丰富,2009年被认定为国
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淮北市提出了“中国碳谷·绿金淮北”的城市发展战
略。至2022年,淮北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转型效果明显,已从“煤城”转型成“美
城”。下图示意淮北市转型战略。据此完成12—13题。
12.与沪杭地区相比,淮北市建设“中国碳谷”的主要优势在于( )
C
A.自然环境优美 B.基础设施完善 C.煤炭产业基础雄厚 D.劳动力数量丰富
【解析】 淮北拥有雄厚的煤炭产业基础,淮北市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煤炭产业的优势,
推动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C项正确;淮北市曾长期发展煤炭产业,造成了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故其自然环境较沪杭地区没有优势,A项错误;与经济发达的沪杭地区相比,
淮北市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劳动力数量也没有优势,B、D错误。
13.[大招10]近年来,淮北市由“煤城”转型成“美城”,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下列措施合
理的是( )
B
A.迁出煤炭产业,减轻环境污染
B.注重生态价值转化,推动生态经济化
C.所有采煤塌陷区深挖,注水成湖
D.建设多个环境保护区,严格限制生产用地
【解析】 大招10通盘思考,三方面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如推动旅游业、生态农业等发展,有利于淮北市转型为
“美城”(三、生态方面),B正确;煤炭产业不能一迁了之,应利用技术手段减轻污染,
推动产业绿色发展(一、经济方面),A错误;不是所有塌陷区都适合改造成湖,C错
误;严格限制生产用地不实际,D错误。
马上拓展
产业转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主要构成中,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组
织、产业技术装备等发生显著变动的过程。
(2024江苏扬州期中)沙特阿拉伯作为主要石油生产国,石油出口量较稳定,政府
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依赖于石油的出口。近年来,该国维系多年的石油经济模式遭遇空
前挑战,政府推出“2030愿景”,希望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推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实现经
济可持续增长。下图为沙特阿拉伯石油出口金额及其占GDP比重。读图完成14—16题。
14.沙特阿拉伯石油经济迫切需要转型的主要原因是( )
D
①长期开发导致石油资源面临枯竭 ②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居民生活
③能源技术革命带来的结构性危机 ④油价不稳定引发周期性危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由图可知,沙特阿拉伯石油出口量稳定,未面临枯竭 ①错误
沙特阿拉伯气候干旱,多沙漠分布,自然生态环境差不是开采石油导致的 ②错误
沙特阿拉伯石油经济迫切需要转型的原因之一是过度依赖石油,且随着清 洁、污染性小的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石油在能源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③正确
结合图示可知,沙特阿拉伯石油出口金额及其所占GDP比重变化很大,说 明石油价格不稳定,收入不稳定 ④正确
15.“红海项目”是沙特阿拉伯近年打造的一个豪华旅游项目,将于2030年竣工。沙特阿
拉伯大力打造高端旅游业主要得益于( )
C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优质的旅游客源 C.雄厚的经济实力 D.丰富的管理经验
【解析】 A(×)沙特阿拉伯气候干旱,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缺乏,自然条件并不优越。
B(×)沙特阿拉伯周边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旅游客源并不优质。
C(√)由图可知,沙特阿拉伯每年石油收入很高,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打造高端旅游业。
D(×)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沙特阿拉伯是否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16.沙特阿拉伯经济转型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
C
A.交通运输不便 B.生态环境脆弱 C.地区同质竞争 D.劳动力严重匮乏
【解析】 A(×)沙特阿拉伯石油工业发达,海运交通便利,航空运输业发达。
B(×)沙特阿拉伯生态环境一直都很脆弱。
C(√)沙特阿拉伯与周边国家自然环境相似,且多为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均迫切需
要转型经济模式,故在转型方式上可能存在相似性,形成地区同质竞争。
D(×)沙特阿拉伯有大量前来就业的外来移民。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24浙江台州期中,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
材料一 库布齐沙漠位于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
南岸。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这里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后
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我国的第七大沙漠。
1988年以来,通过当地政府、龙头企业、沙区居民紧密合作,
这里的沙漠披上绿衣。沙地改造成良田,沙区10万多人脱贫。
如图示意库布齐沙漠位置。
材料二 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
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被联合国誉为
生态治沙的典范。如图为库布齐沙漠的生态
治沙模式简图。
(1) 分析3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水草丰美的
自然原因。(6分)
【答案】 降水较多,适宜牧草生长;(2分)
河湖较多,牧场水源充足;(2分)人类活
动少,草原保存完好等。(2分)
【解析】 3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水草丰美的
自然原因主要从降水、水源等角度分析。当
时该地气候较为湿润,降水较多,适宜牧草
生长;结合地图可知,库布齐地区河湖较多,
牧场水源充足;当时人类活动少,生产力不
发达,对草场破坏较小,草原保存完好等。
(2) [大招9]读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
式图,分析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方
面的意义。(9分)
【答案】 通过引入适宜沙漠环境的耐寒植
物(甘草),改良土壤,发展牧草种植和有
机瓜果蔬菜等特色农业;种植业、养殖业与
加工业相结合,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利用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发展特色旅
游业;通过产业发展,增加居民就业机会,
提高经济收入。(9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 大招9“致富厨房(治、复、除、防)”,四步骤治理生态环境问题
步骤一、生态环境的治理;步骤三、根本原因的消除
根据材料可知,当地通过引种植适宜沙漠环境的耐寒植物(甘草),防风固沙,固定氮
元素等营养元素,改良土壤,使沙漠披上绿衣;沙地改造成良田,发展牧草种植和有机
瓜果蔬菜等特色农业,提供丰富的农畜产品和蔬菜,获得收入的同时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通过当地政府,龙头企业、沙区居民紧密
合作”,把种植业、养殖业与加工业相结合,
发展肉类加工和制药工业等,延长产业链,
提高经济效益;利用独特的蓝天白云、绿草
牛羊等自然景观以及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等
人文景观发展特色旅游业;通过第二、三产
业发展,增加居民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
使沙区10万多人脱贫。
18.(2024山东青岛期末,1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其拦泥淤
成的地叫坝地,主要由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层土淤积而成。黄土高原地区沟壑面积占总
面积的40%—60%,筑坝淤地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随着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
淤地坝数量迅速增加。一条沟内修建多个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重要而
独特的治沟工程体系。下面图1示意黄土高原地区某小流域的等高线分布。图2示意淤地
坝景观。
图1
图2
(1) 在下图中用给出的图例,画出图1中甲乙之间的剖面线和淤地坝。(4分)
【答案】 绘图如下。(4分)
【解析】 读图可知,甲乙两地海拔均为1 050 m,两地之间海拔较低,最低处海拔范
围在1 000 m—1 025 m。甲地附近等高线稀疏,剖面图中坡度绘制应该较缓;乙地附
近等高线密集,剖面图中坡度绘制应该较陡。图中从左至右有三处淤地坝,第一处淤地
坝海拔在1 025 m—1 050 m,第二处和第三处淤地坝海拔均在1 000 m—1 025 m。
综上绘制的剖面线和淤地坝如下图。
(2) 说明沟道中修建多条淤地坝所起的生态作用。(6分)
【答案】 多条淤地坝逐级抬高沟床,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3分)优化土地
利用结构,促进退耕还林还草。(3分)
【解析】 修建于各级沟道中的淤地坝,形成了一道人工屏障,封堵了向下游输送泥沙
的通道。它不但能够抬高沟床,稳定沟坡,有效扼制沟岸扩张、沟底下切和沟头前进,
减轻沟道侵蚀,而且能够拦蓄坡面汇入沟道内的泥沙。淤地坝建设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条件。
(3) 据多年调查,坝地粮食单产是坡耕地的6—10倍,特别是在大旱的情况下,坝地
粮食单产是坡耕地的30多倍,坝地已成为当地主要的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分布区。从土
壤的角度,对此作出合理解释。(9分)
【答案】 坝地由坡面流失的表层土淤积而成,有机质含量大,土壤肥沃;(3分)坝地
位于沟谷地区,利于汇水,土壤较湿润,抗旱能力强;(3分)坝地由泥沙淤积而成,
土地较平整,表土不易被侵蚀,所以坝地能够成为当地主要的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分布
区。(3分)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淤地坝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主要由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层
土淤积而成,可知坝地土壤中含有大量有机质,肥力高。读图可知,坝地为沟谷地区,
属于集水区,大量汇水使得土壤较为湿润。坝地经淤积后形成,土地坡度小,表土不易
遭受侵蚀。
图1
19.(2024湖北荆州期中,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
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 呼伦贝尔市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
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被列为资源成长型
城市。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承接了山西省、辽宁省
等地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图1为呼伦贝
尔区域示意图。
图2
材料二 呼伦贝尔大草原有“绿色净土”“北
国碧玉”“中国最美草原”之美誉,是全国重点
生态旅游开发区之一。呼伦贝尔草原上河道纵
横,湖沼众多。但是,原本平坦起伏的苍茫草
原由于采煤变得坑洼,这对该区的牧业生产造
成了严重的损害,如图2所示。
(1) 分析呼伦贝尔市承接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
造项目的主要目的。(6分)
【答案】 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丰富,对煤炭开采与加
工的设备需求量大,承接该项目可满足自身需求;
(2分)承接该项目,有利于该市在发展多元化产业的
同时,促进煤炭产业升级,获得集聚效应;(2分)承
接该项目,有利于该市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
(2分)
【解析】 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丰富,对煤炭开采与加工设备需求量大,承接该项目,
可以直接满足自身需
求。承接该项目,可促进该市煤炭产业升级,有利于优
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承接该项目便于该市加强
产业协作,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制造业可以带动城镇
化发展,承接该项目有利于该市加快区域工业化和城
市化进程等。
(2) [大招8]近年来呼伦湖水位不断下降,水污染
也日益严重。结合材料分析呼伦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
的原因。(6分)
【答案】 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入湖径流减少,湖泊蓄水量减小,水体更新慢,
自净能力下降;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水位下降;废水等污染物大量
排放,水质下降;煤炭开采,引起地面塌陷、草原破坏,生态环境恶化。(6分,任答3
点即可)
【解析】 大招8 追根溯源,两角度分析生态脆弱区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自然原因方面:呼
伦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湖泊蓄水量减小,水位下
降,进而导致水体更新慢,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人为原因方面:由材料中可知,
呼伦贝尔承接了山西、辽宁等地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生产用水量增加,呼
伦湖水量减小,水位下降。工业废水排放,水质下降;煤炭开采,不仅破坏草场,会引
起草原退化,而且还会引起地面下沉等现象,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3) [大招10]为避免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社会经济发展陷入停滞。请你为
呼伦贝尔市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6分)
【答案】 加大科技投入,改造煤炭等传统工业,发展煤炭深加工工业;(2分)进一步
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新兴工业、草原风光旅游业;(2分)加大
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矿区复垦等工作,在复垦土地上植树种草。(2分)
【解析】 大招10 通盘思考,三方面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为避免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开发的枯竭而衰落,必须要调整原有的产业结构,由单一的
产业结构转变为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如积极发展新兴工业、草原风光旅游业等第三产
业),利用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环境破坏,还要加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