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5 17:0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单元综述
随着物质生产的丰富、交流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发展,人们铺设道路,开凿运河,发明和改进车、船和飞机,不断拓展陆上、水上和空中的路线,将人员和物资越来越快捷、安全地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交通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世界逐渐成为联系密切的整体。
选择性必修2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12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程标准:
了解古代的路、桥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选择性必修2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交通:指人、物和信息在两地之间的往来、传递和输送,包括运输和通信两个方面。狭义的交通专指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
陆路
水路
海路
邮路
陆路
水路
海路
航空
水陆交通的变迁
交通的变迁
运输
通信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一)陆路交通的产生和发展
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
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人工搬运(人力)
驯养动物(畜力)
橇的使用(工具)
轮代替橇(工具)
步行道路、驼运道路、马车道路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古代陆路交通
1.世界:古罗马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
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古罗马的道路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个里程碑,一般设置在比较醒目的地方。碑身上有用拉丁文或希腊文刻写的碑文,上面记载着道路的名称,道路归属于哪个城市管辖,该城与罗马城之间的距离,沿路将要到达下一个城市的名称和距离,还有道路的创立者或修建者的名字,目前保留下来的里程碑约有4000多个。除了里程碑外,道路两旁还会有一些界碑或木制标牌, 给行人们提供了沿途的各种信息。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古代陆路交通
2.中国
秦 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汉书·贾山传》
【思考】交通道路的修建对秦带来哪些影响?
①积极:
有利于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
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有利于信息的传递;
有重要的军事价值;
促进国内经济文化交流。
②消极:劳民伤财,增加百姓负担,激发社会矛盾,
导致秦的速亡。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古代陆路交通
2.中国
秦 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汉 丝绸之路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古代陆路交通
2.中国
秦 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汉 丝绸之路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唐 驿道有近2.5万千米,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在宽广的驿道上,每隔30里有一所驿站。玄宗时全国有陆路驿站1297所,水驿260所,水陆相兼的驿站86所。……驿站旁皆有私营店肆,供应商旅,并备有“驿驴”,供行旅者骑用,倏忽数十里。
——吴宗国《中古社会变迁与隋唐史研究(上下册)》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古代陆路交通
2.中国
秦 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汉 丝绸之路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唐 驿道有近2.5万千米,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元 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驿道: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
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物资;
急递铺:传递文书。
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
推动经济文化的交流。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三)水路交通的发展
运输工具变化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周易 系辞下》
树木

刳(kū)木为舟
木板船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三)水路交通的发展
1.古代中国
春秋 已有运河,公元前506年胥河,世界开凿最早的运河;
吴国在扬州附近开凿了邗沟;
秦 秦始皇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隋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元 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三)水路交通的发展
1.古代中国
【合作探究】大运河的开凿具有怎样的作用?
尤其是政治中心在北方,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需要与经济富庶地区的联系沟通,及粮食物资等的供给,更使隋朝政府意识到开凿和贯通南北大运河的必要性。
——杨芳《浅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原因》
巩固了这中央集权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联系,也推动了区域沿岸经济发展;
成为交通枢纽和大动脉。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三)水路交通的发展
2.世界
法国 17世纪开通的米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为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荷兰 17世纪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一)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
西汉 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远海航运的中心在西汉时已由齐地转到南方,主要海港都会有二:一是会稽郡的东冶;一是南海郡的番禺(今广州市),东冶是东航日本、琉球的主要港口,番禺是南向东南亚各地船舶的主要港口。从《汉书·地理志》记载可知,西汉时代的中国船队,至少已到过今天的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诸地了。
——林剑鸣《秦汉史》隋唐史研究(上下册)》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一)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
西汉 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宋元 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一)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
西汉 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宋元 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明朝 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其规模是历史上罕见的。
宋元时期在以王朝作为海洋行为主体的推动下,中华传统的海洋文明达到繁荣鼎盛阶段,建立起稳定、和谐、和平、共赢的亚洲海洋秩序。而郑和下西洋的成功进行,正是传统海洋文明累积的结果。
——刘淼,胡舒扬《沉船、瓷器与海上丝绸之路》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一)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
【合作探究】我国古代海洋航运事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具有怎样的特点?
中国有悠久的海洋航运史,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航海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战争对海洋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沿海贸易快速发展。秦朝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大一统的局面,也使开辟海上航线成为可能。汉朝和唐朝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有了进一步,宋元更是有了重大突破。元朝为了补充河运不足,开创了大规模海运漕粮。明前期,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开创了15世纪世界大规模航海,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壮举。 ——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
原因:战争和贸易的要求;
秦以后大一统局面;
造船和航海技术(指南针)的进步;
为了弥补陆路及河运的不足;
强盛的国力支撑。
特点:历史悠久;
发展迅速;
长期领先;
影响深远。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二)世界各地对海洋的探索
1.古代
维京海盗船模型
维京人
腓尼基人
阿拉伯人
波利尼西亚人
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冒险
首次横渡地中海
印度洋周围
开展海上贸易
太平洋诸岛活动
特点:受制于航海技术,范围窄、规模小,
局部探索;主要是掠夺和贸易。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二)世界各地对海洋的探索
2.近代
影响:新航路的开叛逆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三)国际运河的开凿
苏伊士运河 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巴拿马运河 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巴拿马人民也不断开展斗争,终于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法控制了运河。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三)国际运河的开凿
便利了物资的运输,降低了运输成本;
促进了运河两岸经济的发展和运河国家的发展,提高了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运河还具有重要的军事功能;
在农业方面有利于灌溉。
【思考】运河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一)铁路交通的发展
1.西方
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
①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②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斯蒂芬森与蒸汽机车
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1830年,他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每小时14英里的速度行驶31英里,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一)铁路交通的发展
2.中国
唐胥铁路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起自唐山,止于胥各庄(今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长9.3公里,现为北京至沈阳铁路的一段。1881年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
1879年,清政府允许开平矿务局出资修建一条自唐山至胥各庄的运煤铁路,并派矿务局英国籍工程师金达监修。后因顽固派反对未能成功。1880年,矿务局再次请示修筑该路获准。1881年建成通车,但清政府害怕机车的震动破坏风水,所以只能用驴马来拉车,被讥讽为“马车铁路”。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货运铁路。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一)铁路交通的发展
2.中国
京张铁路 1909年竣工,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设计的“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
京张铁路人字形路轨
詹天佑(1861—1919),广东南海人,我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1872年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120名幼童留学美国。詹天佑是第一批留美幼童之一,毕业于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05年,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主持北京至张家口铁路筑路工程。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一)铁路交通的发展
2.中国
近代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到1911年,由外国人控制的中国铁路里程近9000千米,占总里程数的90%以上。
中国铁路示意图(1911年)
【深度学习】影响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具有怎样的特点?
促进因素:工业文明冲击;
政府政策推动;
先进中国人的努力;
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政局动荡不安;
封建顽固势力阻碍;
帝国主义侵略,资本输出。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一)铁路交通的发展
2.中国
近代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到1911年,由外国人控制的中国铁路里程近9000千米,占总里程数的90%以上。
中国铁路示意图(1911年)
【深度学习】影响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具有怎样的特点?
特点:起步晚、数量少、发展缓慢;
区域分布不平衡;
多为列强控制(半殖民地化);
逐步自主设计建设。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一)铁路交通的发展
积极: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近代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消极:近代铁路掌握在列强手中,成为列强侵略和征服中国的工具。
经济 打破了中国内地的封闭状态,加强了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加速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瓦解,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扩展;
城市化 推动了中国城市化,使一大批近代城市在铁路沿线兴起,并成为所在地新的经济中心;
交通 铁路的出现,推动了铁路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带动了与铁路建设相关的近代工矿业的发展;
政治 加速了近代中国的一体化,打破了封建时代中国的分散落后状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社会 铁路建设对封建陋习等,也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探究】阅读P74问题探究,结合所学,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二)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1.西方
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②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③蒸汽机、内燃机成为驱动船舶的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
富尔顿发明的汽船
远洋轮船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二)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2.中国
①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
②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③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黄鹄号”轮船模型
轮船招商局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二)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2.中国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打破了列强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它引进西方股份制,在中国创立了以招商引资募股的方式创办企业的方式;
它率先采用新式交通工具和实行近代经营管理制度,培养了近代中国第一批航运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
【合作探究】你怎样理解轮船招商局在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意义?
轮船招商局的建立.确实达到了“分洋商利权”的目的。仅1873年(同治十二年)到1876年(光绪二年)间.外国航运公司收入总共损失四百九十二万三千两,这期间中国商人少付给外国商人的费用当在十三万六千两以上。
——张文华《帝国护卫:晚清中兴四名臣》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三)汽车的出现与自行车的诞生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以前,汽车还不够普及;
卡尔·本茨的“奔驰1号”汽车
法国人米肖和他的脚踏自行车
高轮自行车
交通与社会变迁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交通与社会变迁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①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②京汉与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③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④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郑州:火车拉出的城市
通海运河
清末民初,“逮海道大通,津浦筑路,舟车辐辏,竟赴捷足,昔之都会遂成下邑”
交通与社会变迁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①唐朝最盛时水驿260个,陆驿近1300个,主要邮路7条,从事驿务的人员2万多名;
②明代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③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④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⑤晚清时,电报、电话传入中国。
大清邮政官局
清朝电话局
汴路水驿
【唐】王建
晚泊水边驿,柳塘初起风。蛙鸣蒲叶下,鱼入稻花中。去舍已云远,问程犹向东。近来多怨别,不与少年同。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