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时空坐标
课程标准
1.了解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金融的变化历程;
2.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一)20世纪初至一战前的世界经济
国家 英 法 俄 德
工业产量位次 2 3 4 1
殖民地面积
(平方千米) 3350万 1060万 1740万 290万
“国际托拉斯”
1.背景:
2.表现:
3.结果: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②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①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
②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二)一战后至二战前的世界经济
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背景:
(2)过程:
1918至1921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
①农业:余粮征集制(核心);
②工业:大中小工业全部国有化;
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④分配:实行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
影响:
①积极: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
②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二)一战后至二战前的世界经济
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背景:
(2)过程:
1921至1928年
新经济政策
内容:
影响:
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①农业: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解除中小企业的国有化,以租让制引入外国资本;
③商业:恢复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
④分配:废除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探索了一条正确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实质:利用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来发展经济。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二)一战后至二战前的世界经济
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背景:
(2)过程:
1925年1953年
苏联模式
影响: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
集体化
单一
公有制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积极: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赢得巨大国际声誉;
消极: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是苏联解体的重要根源。
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成。
高度集中的
政治体制
政治集权、经济集中、思想集控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二)一战后至二战前的世界经济
2.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1)一战后,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柯立芝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根本)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贫富差距扩大
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
刺激了市场虚假繁荣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求
﹥
供需结构严重失衡,生产的相对过剩
供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二)一战后至二战前的世界经济
2.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1)一战后,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柯立芝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根本)
表现:
股市崩盘、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
应对:
①民主: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渡过危机。
②极端: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外扩张转嫁危机,引发二战。
◎经济危机中的失业者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二)一战后至二战前的世界经济
知识回顾:罗斯福新政(1933年—1939年)
(1)方式:
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
(2)内容:
①帮助银行恢复信用、保证存款安全;②核心:调节工业生产、实行公平竞争(《全国工业复兴法》蓝鹰计划);③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④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评价:
①使美国摆脱了危机,迅速恢复了经济实力,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②进入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③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凯恩斯
◎罗斯福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三)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20世纪50、60年代
①战后政府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
③凯恩斯主义指导、罗斯福新政的借鉴;
④战后相对安定的环境;
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原因:
黄金时期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繁华的日本街头
◎美国国家宇航中心
国家强化干预(宏观调控+市场调节)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三)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20世纪70年代
滞涨及调整时期
国家 时间 年均增长率 失业率 消费品上涨率
美国 1963—73 1.9% 4.5% 3.6%
1974—79 -0.1% 6.7% 8.6%
英国 1963—73 3.0% 3.0% 5.3%
1974—79 0.8% 5.3% 15.7%
西德 1963—73 4.6% 0.8% 3.6%
1974—79 2.9% 3.2% 4.7%
滞涨:即停滞性通货膨胀,特指经济停滞,通货膨胀交织并存的经济现象
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新自由主义:主张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在国内大力宣扬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没有放弃)
20世纪80年代
复兴时期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三)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20世纪90年代
新经济时代
美国二十世纪90年代的经济
(1)含义:
(2)原因:
(3)特征:
(4)评价:
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又称知识经济。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
积极:推动了美国经济长达十年的持续增长。
局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三)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知识总结: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发展
16—18C中期
18C中—20C30S
20C30S—70S
20C70S至今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经济大危机之后
“滞胀危机”之后
政府垄断外贸、提高关税、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东印度公司)、殖民掠夺。
反对政府操控和干涉工商业活动,政府充当“守夜人”,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重商主义
自由放任
国家强化干预经济,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等。
国家干预
新自由主义
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缩减福利开支。
实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随着全球化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且波及范围更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三)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
(1)问题:
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随后的改革也陷入困境。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导致
农 业
工 业
前期经济,后期政治
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2)结果: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三)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
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中共八大召开
一化三改开始
文革
开始
文革
结束
十一届
三中全会
1949
1953
1956
1966
1976
1978
1992
过渡时期
中共
十四大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
文革时期
徘徊时期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56-1978年实行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978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1992年以后逐步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1978年改革开放,伟大转折
21世纪初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三)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4.新兴独立国家的经济
(1)背景:
(2)目标:
(3)手段:
(4)成就:
(5)问题:
(6)应对:
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
实现经济独立、加速工业化进程;
发展国有经济与制定经济计划;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经济实现高速发展;
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拉美国家经济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成为世界上负债最严重的地区。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三)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5.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
(1)世界形势:
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
②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中国对策:
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②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五通”;
③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一、世界经济曲折中发展
(三)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合作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1)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
(2)科学技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
(3)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4)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
(5)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断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6)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二、国际贸易发展中进步
(一)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1.背景
①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
②国际贸易增速放缓,世界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
③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西欧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通过法案,对进口商品关税征收最高达53%。这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各国纷纷提高关税,打起了关税权、倾销战和货币战,致使世界经济停滞,贸易总额相对于1929年减少了三分之二,世界经济全面衰退……这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二、国际贸易发展中进步
(一)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2.过程
(1)关贸总协定
标志:
宗旨:
性质:
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持续增长;
材料:在关贸总协定的努力下,到1988年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品的平均关税分别下降至4%-5%和降至13%-15%。1950年至1973年,国际贸易额平均增长率为10.3%,国际贸易量年均增长7.2%。
影响:
积极: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消极:利于发达国家倾销商品,美国试图通过它操纵世界贸易和经济扩张。
美国主导的临时性的国际贸易协定;
二、国际贸易发展中进步
(一)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2.过程
(2)世界贸易组织(WTO)
原因:
标志:
宗旨:
性质:
世界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关贸总协定难以适应时代潮流;
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基础上,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①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
②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
③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具有国际法人资格的永久性组织
二、国际贸易发展中进步
(一)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2.过程
(2)世界贸易组织(WTO)
影响:
积极:①经济:推动国际贸易增长,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
②生活: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
局限:西方发达国家仍然主导游戏规则制定,广大发展中国家不能得到平等的发言权,发达国家为一己私利往往成为世贸组织原则的破坏者。
二、国际贸易发展中进步
(一)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过程:
创始会员国
台湾当局退出
开启复关谈判
申请加入WTO
正式加入
1947年
1986年
1950年
1995年
2001年
意义:
①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②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国际贸易发展中进步
(二)贸易形式和交易手段新变化
1.经济合作方式的变化
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2.交易手段的变化:
原因:表现:
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
电子商务兴起,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
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三、国际金融扩张中波动
(一)二战后初期的国际金融
1.标志:
2.组成:
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5年,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IMF)
1945年世界银行
(WB)
1947年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1973年)
三、国际金融扩张中波动
(一)二战后初期的国际金融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1945年世界银行(WB)
宗 旨
主要业务
运行机制 资金来源 实 质 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
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稳定国际汇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收支不平衡(救急)
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救穷)
双挂钩一固定:美元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汇率固定。
主要来源于成员国的认缴,美国因认缴资金最多而获得最大投票权(加权投票制)
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1973年)
三、国际金融扩张中波动
(一)二战后初期的国际金融
3.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1973年)
积极:①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制度化、体系化);
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
③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局限: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1)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名存实亡);
(2)1973年,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瓦解)。
4.瓦解:
三、国际金融扩张中波动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的变化
1.主导趋势:
2.表现:
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 。
①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②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
③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
3.评价:
为人们提供各种资金便利,也具有一定的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三、国际金融扩张中波动
(三)中国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学思之窗:中国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提升;
目的:是解决亚洲经济体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以推动亚洲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亚洲经济体的抗风险能力。
1.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2.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3.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4.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三、国际金融扩张中波动
(四)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的普及
1.原因:
2.表现: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①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动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
②20世纪末,信用卡公司实现了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的联网;
③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已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人们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就能办理转账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
三、国际金融扩张中波动
思考:当代金融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①省时省力,不用受银行营业时间和网点的限制,可享受便捷、高效服务;
②绿色低碳,减少能源消耗,既环保又经济;
③电子支付也给个人生活带来了风险和挑战,
包括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
使用移动支付只需要一部手机即可,更加便捷。基于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和简易的手机操作界面,用户可定制自己的消费方式和个性化服务,交易更加简单方便。商家可以通过移动支付在节日里面扩大宣传效果,进行满减,随机减现的活动,来带动商家的营业额,促进商家的品牌和口碑的建立。
四、课程总结
世界经济
曲折中发展
(一)20世纪初至一战前的世界经济
(二)一战后至二战前的世界经济
(三)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国际贸易
发展中进步
(一)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二)贸易形式和交易手段新变化
国际金融
扩张中波动
(一)二战后初期的国际金融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的变化
二十世纪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三)中国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四)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的普及
一、垄断资本主义
(1)含义: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在生产和资本加速集中的过程中,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
(2)本质: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
(3)基本经济特征: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本的形成与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史论深化】
【史论深化】
二 、比较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
项目 罗斯福新政 新经济政策
不同点 背景
目的
实质
方式
启示: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巩固社会主义政权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
①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